今年以來,陸、港股上市公司紛紛大手筆回購自家股票。據統計,滬深兩市已有509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回購金額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500億元)。
港股市場也有211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總金額港幣728億元(約新台幣2,963億元),亦創港股2002年有回購數據以來的最高紀錄。
大陸證監會近日就修訂「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董監高持股變動規則」公開徵求意見,擬優化上市公司回購條件、放寬新上市公司回購實施條件等措施。證監會稱,修訂是為支持鼓勵上市公司依法實施股份回購、董監高依法增持股份,積極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和中小股東權益,更好順應市場實際和公司需求。
業內人士表示,回購潮的興起彰顯上市公司管理層的信心,有望在穩定股價的同時提振市場情緒。
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滬深兩市積極回購的不乏優質、龍頭企業,20家公司實際回購超過人民幣10億元,一些大型央企也嘗試運用回購工具。拉長時間線,2019年至2022年9月底,滬深兩市共有1,195家公司實施了股份回購,回購金額總計人民幣3,600億元。
在本輪港股回購大潮中,有九家上市公司回購金額超過港幣10億元,占據回購總額的78%,其中騰訊控股和友邦保險位居今年港股回購總額榜前二,回購總額分別為港幣238.8億元與港幣186.1億元,與回購金額港幣35億元位列第三的□豐控股相差金額巨大。
與此同時,小米集團、長城汽車、長實集團、藥明生物、太古股份和中國燃氣等六家公司的回購額也超過港幣10億元。
大陸證監會14日在官網公告,將上市公司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的回購觸發條件之一,由「連續20個交易日內公司股票收盤價格跌幅累計達到30%」調整為「連續20個交易日內公司股票收盤價格跌幅累計達到25%」。
同時,就放寬新上市公司回購實施條件上,證監會擬將新上市公司的回購實施條件,由「上市滿一年」調整為「上市滿六個月」。
證監會並優化禁止上市公司回購視窗期的規定,主要降低窗口期過長的影響,將季度報告、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的視窗期由「公告前十個交易日內」調整為「公告前五個交易日內」。同時,進一步明確回購與再融資交叉時的限制區間。
明確僅在再融資取得核准或者註冊並啟動發行至新增股份完成登記前,不得實施股份回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