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能源排碳量未降 首期減碳目標破功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8/23 第542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能源排碳量未降 首期減碳目標破功
記者吳姿賢、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我國訂有五年一期減碳計畫,首期為二○二○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基準年二○○五年要減少百分之二。但近日統計出爐,二○二○年減幅僅百分之一點八八,首期減碳目標宣告「破功」,主因是能源排碳量降不下來,成最大破口,還比二○○五年增加百分之三點八一。

根據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我國二○二○年淨排放量為二六三點二二六百萬公噸,未達二六○點七一七百萬公噸目標。清冊統計分能源、工業、農業、廢棄物、土地等五大部門,土地為碳匯貢獻,其餘工業、農業、廢棄物相較二○○五年都有減量,僅能源「逆勢成長」百分之三點八一,可說是首期減碳未達標最大破口。

能源部門包含全國電力使用造成的排放,二○二○年占比達總排放量九成。觀察近十五年趨勢,能源排碳量二○○八年首度減少,但其餘年度增加,二○二○年雖比二○一九年略降,仍高於二○○五年。

且經濟部上月公布二○二一年全國電力排放係數,每度排放零點五零九公斤二氧化碳,比二○二○年的零點五零二「不減反增」,且二○二○年係數其實已落後原訂的零點四九二目標。

而第二期減碳計畫為二○二五年要降到二四一點○一一百萬公噸,等於要比二○○五年減碳一成。如今首期都未達標,外界質疑第二期更不樂觀,遑論二○五○要淨零排放。

環保署說,首期減碳沒達到,不代表第二期也做不到,各部門會加大力道去做;近日已跟各部會啟動檢討首期減量成效,目前較明確的是電力排放係數降幅不如預期,能源部門會重新檢視用電成長及節電狀況。

經濟部說,能源部門承擔穩定提供全國所需電力責任,二○二○年減碳責任電力排碳係數未能達到階段目標,是因當年度經濟成長帶動用電成長,加上當年水情不佳,使水力發電較預期減少卅四億度;另疫情也影響再生能源設置進度等因素。

經濟部說,二○二○年電力排放係數雖未達標,但較二○一七年下降百分之九點四,顯示能源轉型方向正確,已漸有成果。

 
學者:能源政策不改 減碳恐每期跳票
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聯合報
環保署預計年底重提二○三○年新減量目標(原定二成),如今卻連二○二○年減碳百分之二都達不到,能源部門碳排增長是一大主因。學者說,台灣近年用電增長,但再生能源成長落後,若不乘機通盤重新檢討能源政策,未來每期恐都會跳票。環團說,民間估二○三○年要減碳四成才可能達成二○五○年淨零目標,應盡快檢討此次無法達標原因,才能展開下階段布局。

清大原科中心主任葉宗洸說,台灣電力需求不斷成長,但再生能源進度緩慢,風力發電總裝置容量遠遠不夠,太陽光電則難應付夜尖峰用電時刻,而核電現在發電占比僅百分之八至九,缺電只能依賴化石燃料,「怎麼減排?」

葉宗洸說,若再生能源落後又不想提高化石燃料,可能要考慮核電機組延役的可能性,可根據再生能源進度,先延役五年、十年,政府應重新檢討能源政策,否則未來每次減碳目標可能都會跳票。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說,近年用電增加、綠能目標調整,導致整體排放結構有所轉變,減碳責任不能全「押寶」在能源部門,包括製造、住商、運輸等各個部門,都要全面性驅動減碳作為,例如碳稅、淨零建築等政策工具都要思考。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說,應在公布二○三○年新目標前,檢討過往階段性行動方案,為何投入預算仍無法達成實質減量貢獻。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說,各部會要提出檢討措施,向外界公布如何改善,溫管法修法也要從階段管制目標到後續成果檢驗,都訂定公民參與機制。

 
淨零難靠現有技術 廖俊智提5解方
記者謝柏宏、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工商協進會昨舉行「第二六二次公亮紀念講座」,邀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以「台灣淨零排放的科學解方及產業契機」為題發表演講。廖俊智說,台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中,能源部門占逾九成,因此台灣要減碳,能源是最重要的課題,但用現有技術幾乎不可能達成二○五○淨零排放目標,不過仰賴新科技仍有五大機會,包含太陽光電效率提升、甲烷裂解去碳燃氫、地熱能、黑潮發電,與生質碳匯等。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致詞說,能源轉型是實現淨零排放關鍵,然而極端氣候下,如乾旱會影響水力發電,異常降雨會影響太陽光電,工商界迫切想知道,是否可掌控再生能源作為基載電力的風險,以及是否有更可靠、穩定的潔淨能源可作為選項。

在交流環節中,吳東亮提到,歐盟在特定條件下將部分核能、天然氣視為綠能,台灣是否也要考慮?廖俊智回應,這方面可與主管單位多討論,中研院在核能著墨較少,但有在積極追蹤國際核能研究走向;未來不管什麼技術都要密切關注,現在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許將來可解決,現在對某些能源偏好或避免,未來由於科技發展,這些都可能出現改變。

 
7月畢業季 失業率近9月新高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天公布七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七八,創近九個月新高,較六月上升○點○四個百分點。若按教育程度別觀察,以大學程度者失業率百分之五點四八最高;按年齡層觀察,以廿至廿四歲者失業率百分之十二點六八為最高,顯示失業人口多為初次尋職,處於職場調適階段,且適逢畢業季,導致失業率較高。

主計總處統計,七月失業率經季節調整後為百分之三點六八,較六月下降○點○五個百分點;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七月的失業率狀況呈現季調前後有明顯差異的關鍵,主要是應屆畢業生及暑期工讀生投入勞動市場所致,若從季調後的失業率來判斷,已經回到今年四月本土疫情爆發前的水準,因此能判讀為目前國內勞動市場已經進入穩定的狀態。

另外,七月的失業人數來到四十四點八萬人,月增六千人,主要是初次尋職增加八千人的影響。至於「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這項指標來到十四點六萬人,月減一千人,已比前兩個月好轉,陳惠欣說,這項指標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如今降回月減狀況代表勞動市場偏向穩定。

展望八月,陳惠欣說,以往六至八月會受到季節性因素失業率呈現增加的狀況,預估八月失業率還是會呈現上升,月增加○點○五至○點○七個百分點,但這是因為季節性因素所致,加上內需產業失業狀況已經回穩,因此樂觀判斷接下來的勞動市場狀況可以獲得改善。

 
7月外銷訂單減 8月恐連二黑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統計處昨公布七月外銷訂單金額為五四二點六億美元,年減百分之一點九,終結「連二紅」。雖已進入科技新品上市備貨潮,但接連面臨疫情反覆、高通膨衝擊需求及中國大陸限電等,統計處預估八月訂單將年減百分之三點七至年減百分之○點九,難逃「連二黑」。

四月大陸封城,導致第二季外銷訂單金額較第一季衰退,打破「愈到年底愈暢旺」趨勢。統計處上月原預估下半年情勢好轉,但七月接單金額仍月減,八月也無反轉跡象。是否擔憂下半年出現「旺季不旺」?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說,下半年剛開始,後續仍待觀察。

黃于玲表示,全球通膨壓力仍在高點,使得終端市場需求下滑情形及廠商調整庫存程度超乎預期,導致外銷訂單低於預估。展望未來,5G、高效能運算以及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及數位轉型需求續強,加上下半年起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備貨效應逐漸顯現,可望支撐外銷接單動能。

 
意外 7月外銷訂單翻黑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統計處昨(22)日公布7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42.6億美元,年減1.9%,終結「連二紅」。統計處指出,目前雖進入科技新品上市備貨潮,但接連面臨疫情反覆、高通膨衝擊需求及中國大陸限電等「黑天鵝群」,預估8月訂單將年減0.9%至3.7%,難逃「連二黑」。

統計處原本預估7月外銷訂單金額約為555億∼570億美元,年增率可望「連三紅」,昨天公布的數據卻意外翻黑,且預估8月接單金額恐持續下滑,預估落在515億至530億美元間。黃于玲解釋,是因為全球通膨壓力仍在高點,使得終端市場需求下滑情形及廠商調整庫存程度超乎預期,導致整個外銷訂單低於預估。

今年4月大陸封城擾亂,導致第2季外銷訂單金額反而較第1季衰退。外界擔憂下半年將出現「旺季不旺」,對此,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語帶保留地說,下半年才剛開始,後續仍待觀察。

按貨品別觀察,八大接單貨品7月普遍表現不佳,僅有電子產品、礦產品守住正成長。其餘像是資訊通信產品、化學品皆由「紅翻黑」,分別終結「連二紅」、「連19紅」,而原先就陷入負成長的光學器材、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機械產品則持續探低,衰退幅度擴大。

展望未來,5G、高效能運算以及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及數位轉型需求續強,加上下半年起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備貨效應逐漸顯現,可望支撐外銷接單動能。

但黃于玲也分析,全球受到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帶動各國央行升息浪潮,但通膨仍居高不下,導致終端市場需求呈現疲弱,全球產業也採取庫存調整策略,導致全球經濟呈現衰退。

其次,各地區「黑天鵝群」持續發威,擾亂全球經濟。她舉例,像是以中國大陸為首國家因新冠疫情反覆,採取較嚴格管制措施,打亂廠商生產及民眾消費;俄烏戰爭、美中角力及台海情勢緊張等地緣政治風險提升;大陸四川地區因遇上旱情,水力發電無力而出現限電危機等。

據統計處調查廠商對於8月接單看法,按接單金額計算之動向指數則為47.9,顯示廠商預期8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7月減少。

延伸閱讀》

八大貨品訂單 僅二項成長

四接單地區 7月訂單金額縮水

外銷訂單 衝出最強6月

 
今年新生兒 估僅13萬人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昨(22)日發布「2022年至2070年人口推估」報告,今年因疫情及虎年因素,以中推估,預估今年總生育率降至0.89人,將創歷史新低紀錄,預估出生數約為13萬至14萬人,較去年減少1至2萬人。

低總生育率使人口老化速度又加快,台灣將在三年後、於2025年老年人口占比超過二成,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該推估與之前一樣。

國發會人力發展處長林至美表示,2020年爆發疫情,因為邊境管制,國人出境滿二年未入境,將被遷出戶籍,因此去年我國人口淨減少15.6萬人;隨著疫情趨緩,返國人數增加,今年7月人口因社會增加1.1萬人,高於自然增加的負7,265人,因此迎來睽違二年半的人口正成長。不過,疫情對人口影響是短期,台灣仍須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及「人口紅利消失」兩大衝擊。

總生育率是指平均每位婦女一生中所生子女數,2020年我國總生育率跌破1人,來到0.99人,去年總生育率再降為0.98人,國發會採中推估今年總生育率為0.89人,明年爬升至0.95人,將連四年低於1人以下。林至美表示,政府持續加碼鼓勵生育措施,總生育率將慢慢回升至1人以上,於2045年時回升至1.2人。

國發會每兩年更新一次人口推估報告,國發會委員會昨日並通過「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據推估,台灣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2028年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低於三分之二,上述兩個關鍵時間點,與二年前版本推估時間相同。

國發會副主委游建華表示,對社經發展有利的人口紅利一旦消失,代表勞動力不若以往充沛,社會經濟負擔也會相對較重。

國發會推估,2022年工作年齡人口估為1,630萬人;至2030年,工作年齡人口將降為1,507萬人,2070年將再降為776萬人,較今年減少超過一半。

老年人口方面,國發會推估,今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406萬人,占總人口17.5%,2050年將增至766萬人(占37.5%)達到高峰。

延伸閱讀》

勞動力老化 拉警報

 
國際財經要聞
印太架構會議 下月登場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經新聞報導,印太經濟架構(IPEF)將於9月8∼9日在洛杉磯召開部長級會議,這將是美國總統拜登5月啟動這項倡議以來首場面對面會談,目標是在正式開始談判貿易、供應鏈、基礎設施、碳排,以及稅收和反腐敗等方面達成共識。

報導引述日本政府一位匿名官員指出,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和商務部長雷蒙多將主持這場會議,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也將出席。IPEF的14個會員國官員早在7月下旬已透過視訊會議,共商經貿、供應鏈和潔淨能源等議題,當時也是由戴琪和雷蒙多主持。下個月的會議若成真,將是各國部長級官員首度面對面坐下來談。

IPEF的主要目的,一般都解讀是美國為了在印太地區跟中國大陸抗衡而組成的聯盟,目前成員除了美國還包括日本、南韓、新加坡、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以及印度、澳洲、紐西蘭等國,但不包含台灣。

此框架包含四大支柱:公平貿易、供應鏈韌性、基建和潔淨能源、以及租稅和反貪腐。

 
Fed升息、經濟衰退雙風險夾擊 美股早盤跌約400點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由於市場憂慮美國聯準會(Fed)可能繼續大幅升息、也擔心經濟衰退,美股22日早盤走低,道瓊工業指數跌約300點,科技股賣壓沉重,費城半導體指數跌逾2%。

道瓊工業指數22日早盤跌約400點(1.2%),標普500指數下挫1.3%,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挫跌1.7%,費城半導體指數跌2.2%。

主要個股部分,台積電ADR跌1.5%,蘋果股價滑落1.6%,特斯拉下跌2.3%。

Fed主席鮑爾本周將在傑克森洞央行年會發表談話,預料將展現鷹派論調。CNBC報導,從Fed官員近來都在強調對抗通膨的決心來看,鮑爾可能發表鷹派言論。

Wolfe Research分析師沈耶克22日表示,鮑爾可能會在26日傑克森洞的演講中,提出比7月27日記者會還要更加明顯鷹派的發言,「如同我們一直以來討論的,我們認為Fed必須將基準利率調升至4.5%以上,才能使通膨持續邁向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的2%長期目標」。

 
投資人擔憂貨幣政策及能源市場 歐股收盤重挫
倫敦2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投資人關注貨幣政策走向以及天然氣價格飆升對於經濟造成的風險之際,歐洲股市重要指數今天收盤大多呈現下挫,其中德國DAX和法國CAC 40指數更是重跌。

倫敦FTSE 100指數小跌16.58點或0.22%,收7533.79點。

法蘭克福DAX指數重挫313.95點或2.32%,收13230.57點。

巴黎CAC 40指數大跌117.09點或1.80%,收6378.74點。

 
經濟衰退憂心加劇 歐元兌美元跌至20年來新低
倫敦2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在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憂心加劇之際,歐元兌美元今天進一步貶值,創2002年歐元成為實體流通貨幣以來的新低。

法新社報導,在格林威治時間15時25分,歐元貶值0.84%,來到0.9951美元。

 
精品業穩業績 緊抓Z世代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隨著愛買名牌的年輕世代成為帶動精品業成長的主力,在通膨及生活成本升高之際,精品業擔憂買氣流失,設法持續吸引財務吃緊的年輕買家。

路透報導,精品業正為如何吸引大陸年輕消費者而傷透腦筋,不僅是因為大陸市場是近幾年帶動精品業成長的主要驅動力,還有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奢侈品買家,平均年齡比全球精品買家的平均38歲足足小了十歲。儘管較富裕的Z世代買家們可能較不會受到通膨或失業問題衝擊,但潛在年輕買家的購買力仍可能遭受打擊。

擁有Gucci等品牌的開雲集團客戶長兼數位長布特(Gregory Boutte)說,過去十年來,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一直是帶動精品業成長的極強大因素。在這些潛在買家的幫助下,到2050年Z世代有望貢獻全球精品業營收的五分之一。

在北美洲和歐洲,通膨和生活成本飆升正在傷害年輕人的消費力。此外,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經濟出乎意料放緩,促使央行降息,而出生於1996至2012年間的潛在精品首購族,特別受到當前總體經濟趨勢影響。

Burberry等精品品牌已注意到,旗下高檔運動鞋和拖鞋銷售疲軟,這些商品向來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消費者的入門款精品首選。

現年26歲的內容行銷經理易可潔(音譯)說,精品業者持續吸引Z世代消費者的一種做法是,提供更多入門級價位且實用的夢幻商品。她指出,精品品牌的手機殼、耳環、髮夾及香水,都在她中國大陸Z世代同儕中大受歡迎,「這些商品具備擁有名牌標誌的最低入手門檻」。

迪奧(Dior)、巴黎世家(Balenciaga)等精品業者,則打算現在元宇宙和年輕世代建立起關係,透過在Roblox等線上遊戲平台提供可負擔的虛擬精品,滿足青少年和年輕人穿戴名牌的需求。Gucci等品牌旗下虛擬運動鞋炙手可熱,定價僅17.99美元。

管理諮詢業貝恩公司(Bain)合夥人迪亞皮奇歐說:「一群年輕消費者正在進入市場,需要在更實惠的價格上投入大量創意。」

 
要聞
壽險「脫北」獵樓 兩年砸420億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利率連兩升,讓壽險業「獵樓」紛紛轉移至雙北外,「脫北」趨勢明顯。高力國際昨(22)日發布調查報告,近兩年壽險業者在雙北外買進商用不動產出手逾420億元,比收購大台北金額逾180億元,還要高出1.3倍之多。

高力國際副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美國強勢升息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又碰上股市修正,半年來台灣壽險遭遇最強挑戰,再加上台灣利率連兩升,累積升幅達1.5碼,讓壽險在房地產的最低收益率門檻一下子拉高至2.47%,對比現行北市商用不動產投資報酬率落在2.5%上下,讓壽險更難在北市買到樓。

統計顯示,壽險業在外縣市布局,主要鎖定具高收益率的商用不動產及工業地產,像是廠辦、倉儲物流等,若以實際購入案例來看,新竹、台中以商用不動產為大宗,桃園、台南則以工業地產為主。

新竹近兩年吸引至少四家出手,包括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全球人壽以及富邦人壽,合計出手約164.13億元,其中有兩筆交易更突破50億元,為新光人壽以56.4億元買進新竹萊恩廣場、全球人壽以58億元買進新竹國賓飯店(含行政大樓)。

台中市則以中國人壽出手120.5億元買進台中豐邑市政核心辦公大樓最受矚目,也是大台北以外,罕見出現單宗總額突破100億元的大型交易案。

工業地產方面,在製造業擴廠、倉儲物流需求旺盛下,也吸引國泰人壽重資布局桃園,甚至有壽險業中的「桃園王」稱號,近兩年國壽出手近120億元取得廣豐新天地購物中心、高鐵桃園站前廣場地上權,以及楊梅、大溪與蘆竹等多筆工業土地。

黃正忠指出,國壽在桃園布局相當積極,尤其工業地產更加碼投資,取得工業地後,未來除規劃開發倉儲物流設施外,也有開發廠辦出租的計畫。

台南的工業地產投資亮點則落在南科,除momo、嘉里大榮等業者購地自建物流中心外,近年亦吸引投資人進場,像是南山人壽購買位於台南市新市區的國際南科廠辦園區。

延伸閱讀》

三商壽標售環球世貿樓層

 
精華光學違法 挨罰100萬
記者張睿廷/新北報導聯合報
新北勞工局昨天公布今年第4波違反勞動法令雇主名單,304家業者被開罰逾1800萬。其中上櫃公司、台灣最大隱形眼鏡製造廠精華光學單月使勞工延長工時達89小時,又是第8次違法,罰100萬元。業者聲稱未強迫員工加班,近期已引進自動化設備,預計2、3年內可解決問題。

開罰最多的項目是「未依法給付加班費」,有73家;其次有48家未逐日記載勞工差勤時間;44家使勞工超時工作。違反職安法以未提供必要安全衛生設施最為普遍,有63家。違反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有3家工作場所發生性騷擾未採取立即有效糾正補救措施;違反勞工退休金條例未依法給付資遣費也有3家。

勞工局指出,精華光學單月最嚴重使勞工延長89小時工時,違反46小時上限,已連續8次違反規定,又是上櫃公司,勞工人數多達2千人以上,遭罰100萬元。

精華光學表示,年輕人不願做工廠,傳產待遇比不上電子、科技業,公司始終缺工,即使長期招募人才,也難以滿足員工人數需求,當接收到大筆訂單時,只好請員工加班處理訂單。但加班費完全依照勞基法給付,也未強迫員工加班。

另外,塑膠容器製造業金元福包裝公司在新北樹林、鶯歌都設有工廠,因使勞工單月超時工作134小時,未給勞工例假,也罰52萬元。

蘆洲一家補習班因現金一時不足,以五倍券支付一名員工部分薪資,被罰1萬元。

 
兆豐金 將注資產險22億元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兆豐金控(2886)預定今(23)日召開董事會,討論敲定對子公司兆豐產險私募增資案,初估將以兆豐產險半年報淨值、每股約14元左右為增資股價,由兆豐金對兆豐產險增資約1.5億餘股,使兆豐產險資本額由30億元增至約45億餘元,實際募資金額約在20億~22億元之間,預計10月前可完成。

兆豐產險因為防疫保單慘賠,使得獲利大虧、RBC大降,根據兆豐產險半年報,上半年淨值較去年底大減超過30億元,淨值比率也腰斬至15.72%,換算每股淨值也降到約14元左右。為了解決兆豐產險的燃眉之急,因此兆豐金依照兆豐產險RBC需求估算,先行對兆豐產險增資1.5億餘股,注資20多億元,使其RBC 不因理賠持續增加而導致風險資本適足率(RBC)不足,暫估增資後兆豐產險RBC將可望拉高至近300%。同時兆豐金也可免於辦理現金增資的麻煩,未來再行滾動式調整對兆豐產險資本規劃,評估是否需要繼續增資。

兆豐金今天召開董事會,將討論敲定兆豐產增資計畫,在增資完成前,兆豐產則是先行銀行短期融通、發行短票、商業本票等方式因應,待私募增資資金到位後,即可償還短期借款,後續也將提出發展規劃。

原本兆豐產5月評估不必增資,但是在6月底兆豐金例行董事會專案報告,就已改口因為確診率上升,增提損失持續擴大,上半年已虧掉一個股本,7月略有縮小,但每股稅後淨損仍接近10元。由於現在確診率已經來到21%以上,因此兆豐產仍持續理賠、提列損失,RBC持續下滑,因此必須盡快增資,由兆豐金挹注資金。

由於對兆豐產增資實際挹注資金需要約20多億元,因此兆豐金可以不必因為兆豐產增資而被迫辦理現增,但是後續若兆豐產再有增資需求,可能就會牽動增資與否,或是明年的股利配發。

防疫保單造成國內產險業財務重挫,國內七家產險加計再保公司,都有增資計劃。

 
輸入性通膨 已見趨緩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隨著國際原油、大宗物資和原物料價格持續向下修正,「輸入性通膨」何時趨緩?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長蔡鈺泰表示,「其實已經開始」。對於第4季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的預測,主計總處已從前三季的二位數下修至7.18%。

今年全球及主要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走勢逐月攀升,全年的年增率預測值年初以來多次被上修,最新預測的今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92%,雖未破3%,但創14年新高。

反映輸入性通膨的WPI年增率,今年全年最新預估值為11.92%,較上次預測上修0.7個百分點,達到兩位數成長,高於2021年9.46%的實際值,更是1981年指數創編以來最大增幅。

對於今年全年WPI年增率可能創有史以來最大增幅,主計總處表示,主因全球疫情趨緩,需求回溫之際,俄烏戰爭又干擾已陷入瓶頸的供應鏈秩序,加速物價上漲壓力,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亦推升廠商進口成本。不過,近期國際能源和原物料價格出現回落,有助舒緩物價漲勢,主計總處對2023年全年WPI年預測是呈現下跌,為負成長3.13%。

 
大宗物資降稅延長 機率高
記者葉卉軒、余弦妙、翁至威/台北經濟日報

大宗物資降稅將至今年9月30日屆期,加上中秋節將至,行政院物價穩定小組持續關注物價波動,據了解,行政院將於8月底前開會決定是否再延期,知情官員透露,繼續延長機率較高。目前減稅項目包括進口黃小玉免營業稅、汽柴油及水泥減徵貨物稅,牛肉、奶粉、奶油及小麥減徵關稅等。

大宗物資減稅優惠措施到9月底,國發會近期將再提供國際供給面的價格走勢,供政院物價小組綜合考量,決定減稅優惠措施是否繼續延長。外界預期,由於年底選舉效應,加上俄烏戰爭,關鍵原物料減稅政策再延的可能性高。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雨田表示,面對通膨預期心理,政府須有政策來改善民眾的預期,除升息外,亦可繼續維持降稅措施。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葉銀華指出,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升勢雖趨緩,但物價有其僵固性,民眾對高物價的壓力仍感受明顯。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指出,國內物價受國際供給面因素影響很大,將持續關注關鍵原物料的價格變化,關於目前的國內物價,「壓力還是存在」。

行政院5月底公布新一波振興措施中,針對大宗物資關稅減免優惠進行延後到9月底,先前公布包括汽柴油、水泥減徵貨物稅,黃小玉免營業稅、小麥等免關稅是否有望持續延後,知情人士透露,已進行相關討論,但還要等到相關單位把資料送到政院討論才能確定,目前未收到相關資料,最快要到9月中才會對外公布。

針對關鍵原物料是否再實施第五波減徵措施,預計物價小組9月拍板。

延伸閱讀》

輸入性通膨 已見趨緩

 
不動產贈與稅負 受贈人繳納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高雄國稅局表示,不動產因贈與移轉而發生的土地增值稅、契稅,應由受贈人繳納;實際上由受贈人自行繳納時,依照《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第19條規定,可以自贈與總額內扣除後計課贈與稅。

高雄國稅局也說,土地增值稅、契稅,依法要由受贈人繳納,但如果實際上由贈與人出資代為繳納時,依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之1款規定,贈與人代為繳納的各項稅額應以贈與論,併入贈與總額中計算;至於繳納的各項稅捐,可以自贈與總額中扣除。

官員舉例說明,林先生在2022年4月25日贈與一棟房屋以及其坐落的土地給女兒,當時公告土地現值與房屋評定現值合計為新台幣2,000萬元,應繳納土地增值稅120萬元及契稅40萬元,如果林先生提供房屋以及土地稅額的付款流程和資金來源資料,可以證明由女兒自行繳納這兩筆稅額,則所繳納的稅捐可自贈與總額中扣除,因此贈與淨額為1,596萬元(2,000萬元-免稅額244萬元-120萬元-40萬元)。

不過如果土地增值稅及契稅是由贈與人林先生繳納,則代繳稅額應併入贈與總額後再予扣除,則贈與淨額為1,756萬元〔(2,000萬元+120萬元+40萬元)-免稅額244萬元-120萬元-40萬元〕。

高雄國稅局提醒,納稅義務人申報贈與不動產,並主張自贈與總額中扣除土地增值稅及契稅時,須檢附贈與契約書、已完納土地增值稅及契稅的稅單影本以及稅款支付證明。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