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深圳金融科技業 營收位居前列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2/29 第533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深圳金融科技業 營收位居前列
陸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
陸多數金融中心 疫後止跌回升
陸明年經濟 逾9成外企有信心
鐵路貨運升溫 江西鷹潭站迎大車流
陸上市公司 環境訊息披露提升
浙江發消費券 鼓勵就地過年
陸服務業擴大開放 試點成效佳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深圳金融科技業 營收位居前列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27日在深圳發布《深圳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2)》。該報告顯示,深圳上市公司「科技+金融」雙輪驅動特徵顯著,與此同時,深圳上市公司2021年總資產、淨資產、營業收入均保持增長。

中新社報導,截至2021年底,深圳境內外上市企業總數達到484家,廣泛分布於海內外主要資本市場,2021年當年就有46家深圳企業以IPO方式實現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剔除2022年未發布年報的9家公司,通過對475家深圳上市公司年報進行分析,報告提出以下主要結論和觀點。

深圳上市公司「科技+金融」雙輪驅動特徵顯著。截至2021年底,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4.82兆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9.25%。其中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行業上市公司市值總和最高,達到3兆9712.41億元,占比26.80%;金融行業上市公司市值總和為3兆1718.58億元,占比21.40%。

深圳上市公司2021年總資產、淨資產、營業收入均保持增長。截至2021年底,深圳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合計38.65兆元,同比增長3.01%;淨資產總規模7.23兆元,同比增長5.79%。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總規模7.07兆元,同比增長5.36%。金融、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的總資產、淨資產規模居前,金融、科技類上市公司營收利潤水平居前列。

報告指出,2021年,深圳上市公司在疫情及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依然重視研發投入和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深圳上市公司全年研發投入合計1931.22億元,同比增長23.67%。研發利潤比(研發投入總額與淨利潤之比)為25.72%,較上年(19.47%)大幅提升。   

與北京和上海相比,報告認為,深圳上市公司在淨資產收益率、研發營收比方面領先京、滬;深圳民營企業市值合計領先於京滬等。但是,在新上市企業數量、IPO募資規模和市值,深圳顯著落後於京、滬;深圳企業境外市場IPO步伐放緩,深圳2021年境外IPO企業數量僅為5家,顯著低於京滬同期數據。

為提升深圳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提出深化深港合作,促進兩地資本市場融合發展,及重視境外上市,提高深圳私募投資機構的國際化水平等建議。

 
陸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27日提請大陸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初次審議。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是貫徹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健全相應法律制度,為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奠定良好法治基礎的重大舉措。

新華社報導,當前,大陸一些地方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存在著組織機構不健全、運行機制不完善、監督和管理制度不落實等問題,以致沒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大陸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在作草案說明時表示,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對於鞏固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維護好廣大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以及實現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意義。

草案共八章、六十八條。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設立、合併、分立等事項作出原則規定,規範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組織機構,明確對集體財產依法實行分別管理,規定了扶持措施,明確了爭議的解決辦法和法律責任。

為避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從事經營活動的過程中,承擔超出其承受能力的債務而引發經濟糾紛,草案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需要從事經營活動的,可以依法出資成立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並以出資為限承擔債務責任。

草案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成員代表大會和理事會、監事會的組成、職權、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等,並且針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規定了禁止的行為,從法律制度上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治理機制,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順暢,實現民主管理、民主決策。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踐經驗,草案還確定了對集體資源性財產、經營性財產、非經營性財產分別依法進行管理的原則。

 
陸多數金融中心 疫後止跌回升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2022年中國地方金融發展論壇」27日在深圳舉行,論壇發佈第14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FCI)。上述指數指出,大陸主要金融中心競爭格局趨穩,區域分層效應突顯;後疫情時代大陸金融主動作為,多數金融中心的金融產業績效恢復增長勢頭。

中新社報導,第14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顯示,大陸主要金融中心競爭格局趨穩,區域分層效應突顯。綜合競爭力十強榜單成員已經連續三期維持一致。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分列全大陸金融中心前三甲,優勢更加凸顯;廣州、杭州、成都、重慶、南京、天津、武漢作為分別躋身本期大陸金融中心十強,排名維持不變。   上述指數顯示,後疫情時代大陸金融主動作為,多數金融中心的金融產業績效恢復增長勢頭。過去一年,大陸各大金融中心城市持續加力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助市場主體紓困,服務穩增長、保民生,經受住了國際國內複雜環境的衝擊考驗。  2021年36個金融中心的金融業增加值總和達到了5.69兆元人民幣,佔當年全大陸總量的62.4%,比重較五年前提高了5.6個百分點,保持在歷史高位水平。本期36個金融中心城市中,21個城市的金融產業績效得分恢復正增長。本期金融產業績效前十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重慶、成都、天津和蘇州。

與此同時,多數金融中心城市金融市場規模得分恢復增長,資本市場利用水平顯著提升。金融生態環境作為金融中心建設的長尾因素正發揮更大支持作用。

本期36個金融中心金融生態環境得分增長的止跌回升,顯示出新冠疫情等對金融人才環境、商業環境的影響趨於減弱。本期36個金融中心2021年GDP平均增速達到了7.6%,較上年同期平均高出4.5個百分點。

 
陸明年經濟 逾9成外企有信心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貿促會發言人楊帆27日說,中國貿促會近期對160多家在大陸的外資企業和外國商協會進行了快速調研。調研結果顯示,91%的受訪外資企業和商協會對中國大陸優化疫情防控政策非常支持;99.4%的受訪外資企業對2023年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前景更有信心。

新華社報導,楊帆在中國貿促會當天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介紹,此項調研結果顯示,98.7%的受訪外資企業表示將維持和擴大在大陸投資,89.8%的受訪外資企業表示將維持在大陸產業鏈,10.2%的外資企業計畫將國外產業鏈轉入中國大陸。

受訪外資企業普遍認為,中國大陸經濟韌性強,在市場潛力、工業體系、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等方面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優勢。

近期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楊帆表示,中國貿促會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要部署,把抓好大陸貿促系統服務外資企業工作專班作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重要抓手,從提升專班工作質量和效應、加強與跨國公司和外國商協會常態化聯繫、健全完善地方營商環境監測體系功能、強化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跟蹤服務等方面持續有針對性地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

 
鐵路貨運升溫 江西鷹潭站迎大車流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12426輛!近日,隨著鐵路貨運市場逐漸升溫,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鷹潭車站下轄的鷹潭編組站迎來「大車流」,每日辦理車輛數創建站以來新高。

新華社報導,鷹潭編組站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鐵路貨運樞紐,每天都有運往大陸各地的貨運車輛在這裡集結、編組、出發。鷹潭車站副站長肖劍亮介紹,今年前11個月車站共集結辦理302.6萬輛貨運車輛,同比增加超19萬輛。為此,車站及時啟動「大車流」應對方案,加強與站區各單位的協調聯動,動態調整作業安排,確保物流暢通。

「過去,從鷹潭編組站出江西省的貨物以電解銅等產品為主,今年江西製造的太陽能板、新能源汽車等貨物明顯多起來。」肖劍亮說。

在贛東北上饒市,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太陽能電池出貨車間,一箱箱貨物被源源不斷地打包發往港口。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太陽能組件行業的龍頭企業,近年來公司精準研判市場需求,主動出擊搶訂單,太陽能組件出貨量從去年的22兆瓦提升至今年的40兆瓦。

搶抓風口(機遇),把有色金屬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今年以來,江西在新能源領域表現搶眼,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紛紛落戶這裡。前11個月,全省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分別同比增長207.4%、134.3%。

新動能加快培育,穩增長效應顯現。江西省統計局工業處處長楊裕光介紹,今年1月至11月,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6.5%,同比增長20.3%。

簡化程序,破除堵點,出口提速。今年前11個月,江西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人民幣6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6%。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達人民幣2038.8億元,同比增長61.2%。

 
陸上市公司 環境訊息披露提升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27日在北京發布《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報告(2021年度)》指出,上市公司環境責任訊息披露水平穩步提升,2021年披露指數約為39.89分,相比2020年提升6.97%,為十年來最高。

中新社報導,報告顯示,上市公司是大陸發布相關環境責任訊息報告的重要主體。2021年12月底,大陸滬深股市上市公司共計4572家(相比2020年增加54家)。其中,發布環境信息披露相關報告,包括社會責任報告,環境、社會治理(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環境報告書等企業共計1415家,占滬深股市上市公司總量的30.95%。

報告認為,雖然披露整體水平穩步提升,但仍有部分企業披露意識不足。結合生態環境部2021年對外通報的訊息來看,一些上市公司因環保問題被通報或處罰後,未在其企業官網、社會責任報告或其他環境報告中有所披露。

報告顯示,2021年度,1178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披露了碳訊息,在發布有效樣本的1415家企業中,占比83.25%,相較2020年度披露占比提升17.67%。碳訊息披露得分率有所提升,但還有很大上升空間。2021年度滬市企業碳訊息披露平均得分率為27.22%,深市企業碳訊息披露平均得分率為28.14%,同比均有提升。通過滬深兩市對比可知,滬深兩市大部分企業具有較強碳訊息披露意識,並且注重低碳成果訊息的發布。

 
浙江發消費券 鼓勵就地過年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元旦、春節臨近,為推動經濟實現開門紅,浙江省近日開展溫暖關愛行動,加強對留浙過年省外員工的生活保障。該省多地也拿出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穩崗留工。

中新社報導,27日,杭州市發佈「搶先機、拚經濟」30條政策。據悉,春節期間,杭州將開展省外員工留杭穩崗「十送」關愛行動,主要包括送消費券、送溫暖、送文化等十個方面舉措。

杭州市發改委副主任唐鋒介紹,針對在杭務工、非浙江戶籍並在杭繳納社保的春節期間在杭務工人員,杭州將為每人發放600元(人民幣,下同)消費券(發放12張,每張面額50元),消費每滿100元抵用一張。用工單位、靈活就業和新業態從業人員可通過「親清在線」數位平台進行申報。

杭州市人社部門表示,為支持留工,該市還鼓勵企業通過發放留崗紅包、過年禮包、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等方式,吸引外省員工就地過年。對2023年春節期間堅持生產的杭州規上企業(不含大陸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符合條件的,杭州將按堅守崗位的外省籍參保員工每人500元標準發放一次性留工補助。   

為支持企業穩崗留工,浙江紹興也為就地過年的外省員工推出了政策大禮包,其中包括一次性發放價值800元的「新紹興人」消費券、「留紹過年」流量、「年貨郵到家」溫暖禮包等。春節期間,紹興的國有景區、場館、場所將全部向外省員工和家屬免費開放,外來務工人員還可免費領取電影票。

浙江寧波則推出通用消費券、定向紓困券、留甬過年券等消費券,其中留甬過年券採用先公開報名後隨機抽獎模式,僅限就地過年的外來務工人員報名。

 
陸服務業擴大開放 試點成效佳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商務部近日印發《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最佳實踐案例》,系統反映試點示範省市在相關工作領域的好經驗好做法,向全大陸推廣知識產權服務、公共服務數位化等8個綜合類案例,為各地統籌推進服務業的開放創新、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供借鑒。

新華社報導,據了解,此次印發的8個最佳實踐案例按照「一業一例」的思路,以產業鏈構成和行業發展趨勢為主線,對試點示範省市的60餘項創新成果進行了全面梳理和集成提煉,有助於為相關行業的開放發展提供系統性、綜合性解決方案。

產業綜合類案例包括「突破堵點貫通知識產權服務業產業鏈體系」「聚焦關鍵環節探索創新 促進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融資租賃創新發展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多點推動現代物流業創新發展」;特色探索類案例包括「探索數位化手段在公共管理服務中的多場景應用」「完善配套服務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化服務體系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強化人才保障優化營商環境」。

截至目前,試點示範已持續7年,形成了「1(北京示範區)+10(天津、上海、南京、廣州等10家試點省市)」的佈局。為充分發揮試點示範的引領帶動作用,自2018年開始,在此批案例發佈前,大陸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已先後向全大陸推廣7批35項試點經驗和案例,涉及產業開放、新興業態培育、體制機制改革、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領域。其中,最佳實踐案例有4批26項,重點反映具體地區的單項創新成果。

 
元旦就去這裡熱血看日出吧!跨年最美曙光TOP6推薦
準備好要迎接嶄新的一年了嗎?前進台灣第一道曙光降臨的離島與東海岸,捕捉海平面升起的那道光,或在雲海湧動的高山看光華流轉氣象萬千。由專業攝影嚴選全台最美的第一道日出美景,分享經典夢幻曙光,讓新的一年擁有最難忘的開始。

上班好痛苦卻不敢離職?過來人曝38K成功創業 關鍵在於:肯不肯做
年底到了,有不少人在思考是否想轉換工作跑道。一名網友就分享,最近喪失工作動力,很想離職休息,但又擔心沒工作會被家人酸言酸語,且身上的存款也不多,無法確定可以負擔沒收入的生活多久。有過來人分享,自己曾靠3萬8千元的資金創業成功,關鍵就在於肯不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