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9日 星期三

陸7月CPI轉負年減0.3% PPI收窄至年減4.4%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8/10 第548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財經要聞 陸CPI轉負 引發通縮疑慮
美祭對中投資限令 陸商務部:保留採取措施的權利
大陸搶鋰大戰火熱 四川李家溝鋰礦首拍升值超633倍
受到華為手機強勢回歸擠壓? 榮耀CEO:不可同日而語
商情資訊 科思創上海新廠 正式投產
國泰航空業績轉虧為盈 上半年淨利潤逾173億
鴻海旗下富智康上半年淨損近5千萬美元 較去年同期擴大1.1倍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兩岸財經要聞
陸CPI轉負 引發通縮疑慮
記者陳政錄、葉文義/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上月持平轉為年減0.3%,這也是自2021年2月以來首次降至負值,引發外界對於大陸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疑慮。7月生產物價指數(PPI)年降幅則略收窄至4.4%,連續第十個月下降。

大陸官方解讀稱,7月大陸居民消費需求持續恢復,但受上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年增率有所回落,認為這是「階段性的」,預計隨經濟好轉,下階段大陸CPI數據有望逐步回升。

澳新銀行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對路透社表示,CPI和PPI均跌入負值,證實經濟通貨緊縮。他預計大陸下半年CPI將在0左右徘徊,同時指稱,貨幣政策很難操作,政治局會議要求穩定人民幣匯率,這與貨幣寬鬆政策存在衝突。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7月CPI按年下滑主要是受去年基數抬升,豬肉和原油價格按年下滑拖累。但按月看,CPI由前月下跌0.2%轉為上升0.2%,加上基數效應逐步減弱,大陸國內物價呈現企穩回升跡象。預計隨著低點已現,今年內CPI有望逐步改善,物價上升動能保持溫和。

21世紀經濟報導分析指,7月CPI繼續走低,但是主要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高,7月在火熱的暑期消費帶動下,服務價格和核心CPI都在明顯好轉,經濟穩步恢復的態勢也比較明顯。

華創證券投資顧問部總經理屈慶則認為,CPI按年轉負說明經濟需求較差,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通縮;此前官方估計CPI年底能到1%,但現在看起來很難。至於PPI反彈,主要是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影響,但海外的大宗商品到這個位置很難繼續反彈,PPI可能全年會一直陷負值。

另外,上海證券宏觀分析師胡月曉對香港經濟日報指出,此前官方已預期第3季會迎來CPI和PPI的雙負局面,但非傳統意義上的通貨緊縮,因為它並不意味著經濟景氣循環陷入低迷,主要是統計意義上的萎縮。

據路透報導,外界擔心大陸正進入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的時代,類似90年代的日本。實際上,北京當局不斷淡化對通縮的擔憂。人行副行長劉國強上個月表示,下半年中國不會出現通縮風險,但指出疫情過後經濟恢復正常需要時間。大陸國家統計局也曾聲明稱,隨著經濟復甦、供需關係改善,CPI預計將出現反彈。

 
美祭對中投資限令 陸商務部:保留採取措施的權利
大陸中心/即時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拜登周三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流向中國的某些敏感技術領域,以阻止美國資本和專業知識幫助開發可能用於支持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技術。對此,大陸商務部10日發布新聞稿稱,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將保留採取措施的權利。

大陸商務部10日上午以發言人名義發布新聞稿表示,「我們注意到美方發布對外投資審查行政令」。

新聞稿批評,美方限制本國企業對外投資,打著「去風險」的幌子在投資領域搞「脫鉤斷鏈」,嚴重背離美方一貫提倡的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決策,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嚴重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將保留採取措施的權利。

大陸商務部同時呼籲美國,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公平競爭原則,不要人為阻礙全球經貿交流與合作,不要為世界經濟恢復增長設置障礙。

據美國之音報導,拜登簽署的這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的半導體與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並要求美國投資者向財政部通報屬於受限類別的投資。

白宮表示,之所以選擇這三類是因為它們在加速發展先進軍事、情報、監視和網絡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大陸搶鋰大戰火熱 四川李家溝鋰礦首拍升值超633倍
記者黃雅慧/即時報導/聯合報
儘管當前大陸國內電芯業者因碳酸鋰價格下跌而愁雲慘霧,但對於原材料鋰礦拍賣異常激烈。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北鋰礦勘查權競拍在9日10時正式開始,該礦勘查權起售價為人民幣57萬元,截至發稿時,最高報價已來到人民幣3.78億元,升值率為66333.33%。儘管這一波動力電池產能過剩,企業搶鋰大戰仍未止歇,仍致力掌握原料。

大陸國家自然資源部在6月20日公布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北鋰礦的探礦權出讓公告。首次出讓期限為5年,面積為7.551平方公里,出讓收益率為1.4%。

澎湃新聞報導,此次李家溝鋰礦探礦權出讓公告公布後,至少有三家新鋰礦公司註冊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也沒有錯過,其間接全資持股的馬爾康時代礦業有限公司在7月17日註冊成立。

另外兩家鋰礦公司:國城控股集團在馬爾康市註冊全資控股公司馬爾康國城國康礦業有限公司7月5日成立,註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四川省天府礦業、四川路橋、川發龍蟒三家公司出資的四川西部鋰業集團有限公司7月12日在馬爾康市註冊成立,註冊資本人民幣9,000萬元

此外,鋰礦巨頭天齊鋰業的子公司天齊盛合鋰業有限公司新增紫金礦業旗下紫金鋰業海南有限公司為股東,同時註冊資本由人民幣2.6億元增至3.25億元。知情人士通過澎湃新聞透露,紫金礦業在此時入股天齊鋰業,可能與此次四川兩處鋰礦的勘探權爭奪有關。

上海有色網數據9日顯示,多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為每噸人民幣24.9萬元,每噸較前日跌人民幣4,000元。碳酸鋰價格再進入一波下跌行情。大陸大宗商品數據機構百川盈孚表示,大陸碳酸鋰價格弱勢下滑,下游雖入市詢盤,但多詢低價貨源,壓價情緒持續。

而在碳酸鋰價格下跌趨勢下,直接衝擊電芯價格。此前第一財經報導,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有企業電芯報價最低來到了每瓦時人民幣0.45元。如果企業沒有自己掌握鋰資源,該價格基本是賠本賺。

 
受到華為手機強勢回歸擠壓? 榮耀CEO:不可同日而語
記者黃雅慧/即時報導/聯合報

隨著新品發布節奏正常化,華為手機銷量正強勢歸來,外界關注原本從華為獨立出來的品牌榮耀是否受到威脅。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榮耀CEO趙明8日表示「再次面對華為的榮耀,和在華為體系當中時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國際數據公司(IDC)7月底發布大陸國內第2季智慧手機銷量報告顯示,華為手機已不像之前被列為「其他」,而是與小米並列第五。華為第2季在TOP廠商中年增幅達到76.1%,幅度最大。雖仍受到外部限制,但華為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依然保持在第二位。

「華為回歸了,榮耀(會)很被動。」業內人士擔憂在整個智慧手機市場仍沒有回暖時,華為市占的回歸勢必擠壓其他廠商的生存空間。

趙明指出,華為在大陸市場的品牌積累、技術積累、通路勢能積累,以及消費者對華為的支持,是其他廠家某種程度上所不具備的優勢。但榮耀從華為獨立出來之後,把過去存在的缺點都補齊了,從中端產品線品牌達到了今天可以跟蘋果、華為頂級旗艦競爭(的水平)。

趙明表示,目前市場上已是處於充分競爭的狀態,最終比拼的還是誰帶來的體驗更好。「彼此尊重的最好方法就是拿出自己最強的狀態來進行競爭,我的老同事看到榮耀今天跟華為在市場上競爭能夠打得有聲有色,這才是我們對彼此曾經兄弟感情最好的尊重。」趙明說。

IDC發布的年第2季大陸手機市場銷量報告顯示:OPPO以17.7%的市占在保持大陸手機市場第一;vivo排名第二,榮耀和蘋果分別位列第三、第四;華為和小米同時位列第五。今年上半年大陸市場出貨量約1.3億台,年減7.4%。雖然降幅明顯收窄,但智慧手機市場依然處於低谷

為了避開美國科技制裁,華為在2020年11月出售手機業務榮耀,收購方為榮耀代理商、經銷商等組合而成的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華為不再參與決策業務。此前榮耀品牌鎖定年輕族群,中低價位的機型。

 
商情資訊
科思創上海新廠 正式投產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德國化工巨頭科思創8日宣布,上海聚氨酯彈性體新工廠已正式投產。該廠去年7月在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內開工,是基地內第12座工廠,總投資額數千萬歐元。

中新社報導,據介紹,作為該公司近年來全球範圍內一系列彈性體原材料投資項目之一,上海新工廠旨在滿足亞太市場對彈性體材料日益增長的需求。其生產的彈性體材料可廣泛應用於各類終端產品,如海底電纜保護、太陽能面板生產製造等。

「我們為全球邁向零碳和循環經濟道路提供材料解決方案。」科思創首席商業官蘇智雅(Sucheta Govil)表示,上海新工廠正是生動詮釋。其產品將支持客戶滿足市場對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不斷增長的需求。「由此,我們正推動一個對氣候保護至關重要行業的增長。我們還將提供含可再生原料份額的彈性體,促進眾多行業可持續發展。」

科思創中國區總裁雷煥麗表示,科思創以實現全面循環為願景,目標到2035年實現運營氣候中性,這與中國的雙碳目標非常契合。

科思創是全球領先的高品質聚合物及其組分的生產商之一。2022財年,科思創銷售額達到180億歐元。截至2022年底,科思創在全球擁有50個生產基地。

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於2001年開工,是科思創全球最大綜合生產基地。至去年底,累計投資約37億歐元。

 
國泰航空業績轉虧為盈 上半年淨利潤逾173億
記者謝守真/即時報導/聯合報
經歷歧視風波,國泰航空9日於港交所公告中期業績,顯示國泰集團(包括該公司旗下航空公司、附屬公司及聯屬公司等)上半年扭虧為盈淨賺42.68億港元(下同,折合台幣173.41億元),去年同期虧損49.99億元。該集團收益達435.93億元,按年大增135%。其中,上半年在運載乘客共有780萬人次,年比增加2233.1%。

據星島日報報導,國泰航空日前曾表示,擬於12個月間,贖回港府2020年認購的195億元優先股。如今,國泰近期稱,「計劃於年底前贖回50%優先股,贖回價超過97.5億元,待建議股本削減完成後,及視乎屆時集團運作,於2024年7月底前贖回餘下優先股」。

報導指出,國泰集團於上半年,在客運收益方面,上漲至逾275億元,按年增加逾1221%。不過,貨運方面的收益則錄得124.32億元,按年減下降10.1%。

對此,國泰航空主席賀以禮表示,國泰航空集團可載客量於今年3月已達至疫情前約一半,「服務航點達70個,預期至今年底可載客量將達至疫情前70%,服務航點增至80個,有信心明年底回復至疫情前百分百水準」。預計其業務將於今年下半年隨著踏入傳統旺季,於第三季末的載貨噸數也將有所改善。

另,據香港經濟日報指出,國泰航空也於9日透露,按2017年訂購32架A321neo窄體飛機協議,其有意在今年9月30日或之前行使購買權,以購買最多32架空中巴士A321-200neo機型或A320-200neo型飛機。從國泰公開資訊來看,該集團機隊總數達225架,而已訂購未到飛機則為42架。

此外,國泰行政總裁林紹波也於7月宣布,要向疫情期間與國泰共體時間的員工,發放最高為6星期合資格薪資的特別酬謝金,將連同9月份薪資一併發放。而早前國泰也公告,於7月起改善飛行時數薪資,空服人員於月內完成基本值勤飛行後,每月總收入將因此而提高3%至8%。

而5月時發生大陸旅客受國泰空服員歧視事件,國泰則稱,已完成調查,並按該公司規章制度,解僱3名涉事的機艙組員。

 
鴻海旗下富智康上半年淨損近5千萬美元 較去年同期擴大1.1倍
記者葉文義/即時報導/聯合報

鴻海集團旗下香港上市的手機代工廠富智康9日發布上半年財報,上半年營收26.78億美元,年減35.1%;淨虧損5,001.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擴大110.3%。

富智康指出,手機製造業嚴峻的市場環境,較大的利潤率下行壓力及需求萎縮的情況持續出現,並料將延續至下半年。

富智康稱,在市場需求疲軟、庫存及產能過剩,以及市場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儘管集團一直在積極處置閒置資產,但由於產能利用率不斷下降,集團的閒置成本一直在增加。

富智康指出,由於手機市場目前需求有限,會採取積極進取的業務策略,成立專門的業務開發團隊,以推動拓展新市場。

以地區劃分,富智康上半年亞洲業務營收18.75億美元,年減34.6%;歐洲業務營收3.46億美元,年減29.6%;美洲業務營收4.56億美元,年減40.5%。

 
汽車保天災險 不怕暴雨肆虐
很多人以為替愛車買「全險」,保障應該全包含在內。事實上,「天災損失」在甲、乙、丙式車體險中都是屬於「除外不保事項」,也就是說因暴雨淹水或颱風導致車輛毀損,產險公司都是不會理賠的,車主必須要附加颱風洪水險,才可以得到補償。

台灣美術之光 走過孤寂與代代相續的文化薪火
這兩年,台灣美術熱鬧非凡。消失近半世紀的裸女大理石雕〈甘露水〉重現於世,並指定為國寶。「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經典再現─台府展現存作品特展」…等幾檔以前輩藝術家為主的展覽接連開幕,展出作品之罕見,引起人潮前仆後繼。此刻鎂光燈下的熱鬧喧嘩,誰能想像,台灣美術曾經的漫漫沉寂。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