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61年首見 大陸人口負成長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1/18 第535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61年首見 大陸人口負成長
陸去年經濟成長率 勉強保3
新聞分析/人口生不如死 陸經濟迎新變局
廣東拚經濟 力衝高質量製造業
德陽造高精度五軸數控刀具磨床 即將下線
湖南破7千億 重慶創新高
服裝業投資 增速放緩
川渝協力 新能源汽車生態挑戰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61年首見 大陸人口負成長
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昨發布二○二二年底總人口數為十四億一一七五萬,較前年底減少八十五萬,是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一年「大饑荒」後,六十一年來首次下跌。針對大陸人口出現歷史性轉折,專家示警將對經濟社會帶來重大衝擊,危機遠超想像,包括民生消費和房地產業等。大陸國家統計局官員預估,大陸人口未來「負成長」趨勢應會延續。

印度超車 陸人口紅利漸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外交部昨記者會上,有記者引述聯合國數據稱,去年印度人口推算為十四億一二○○萬,顯示印度已超越中國大陸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僅回應說,中印都是人口大國,兩國應用好人口紅利,實現各自發展,為人類作更大貢獻。

英國廣播公司(BBC)從國際觀點分析,大陸影響力可能被印度取代。大陸過去經濟榮景,相當程度靠著人口紅利支撐,這個利多因素日益消失,勞動力豐沛的越南、孟加拉與印度等將取代大陸,接手勞動密集型製造業。

官方評估 負成長恐成為趨勢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公布數據顯示,二○二二年大陸出生人口九五六萬,人口出生率為每千人六點七七,出生率創下一九四九年以來最低;二○二二年大陸死亡人口一○四一萬,人口死亡率是每千人七點三七,因此人口自然成長率為每千人「負○點六」,宣告大陸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

針對大陸人口負成長,大陸國家統計局長康義昨指出,主因是新出生人口減少,與生育意願下降、婚育時間推遲等有關,並評估人口負成長趨勢應會延續。但他聲稱,不用過於擔心人口問題,強調大陸當前勞動力仍供過於求,且勞動力素質在提高,將抵銷人口長期下降。

中外學者則對大陸人口走勢顯示高度憂心。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員易富賢直言,大陸正面臨遠超出當局和國際社會想像的人口危機,這一趨勢將長期拖累大陸的房地產市場,而房地產市場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

鼓勵生育 未來的30年很關鍵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表示,人口負成長表明大陸人口發展進入新階段,將造成經濟社會負擔持續加重;宏觀經濟潛在風險增加;城鄉協調發展難度提升及社會各類關係矛盾凸顯等問題,「未來的卅年很關鍵」,需透過鼓勵政策提高生育力。他並提到,人口發展新階段也會帶來低齡老人社會參與增加及家庭政策助力生育率提升等機會。

展望未來,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許穎預估,大陸人口負成長將呈「短期溫和、逐步加速」發展,預計「十四五」期間(二○二一至二○二五年)年均減少八十萬人,此後減少力度將加大。

 
陸去年經濟成長率 勉強保3
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聯合報
面對疫情和國際情勢等衝擊,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公布,大陸去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三,在外界多不看好情況下,勉強「保三」,也遠低於去年初百分之五點五的目標。大陸去年經濟成長放緩,亞洲股市昨天大多收跌。

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去年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達人民幣一二一兆二○七億元,突破一二○兆元大關,年增率為百分之三。同時,大陸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人民幣三萬六八八三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年增率百分之二點九。先前,瑞銀、世界銀行等預測,去年大陸GDP成長率將僅為百分之二點七左右。

分季來看,去年第一季,大陸GDP年增率百分之四點八,第二到第四季為百分之○點四、三點九和二點九。

大陸國家統計局長康義表示,去年經濟受到疫情散發多發、極端高溫天氣等多重超預期因素的反覆衝擊,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持續,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但他強調,今年大陸經濟一定會整體好轉,因為生活秩序正逐漸恢復。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今年大陸經濟將前低後高,伴隨疫情影響消退,預計消費較大程度反彈,政策面也維持穩增長,投資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認為,基建投資將成為宏觀經濟的重要支撐。但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提醒,地方政府面臨較大債務壓力,基建投資作用將有所淡化。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員研究中心報告預估,今年大陸GDP年增率為百分之六左右。瑞銀、世界銀行的預測值分別是百分之四點三和四點九。

大陸上月解封,外界普遍認為將有助帶動今年經濟強勁反彈。

不過,在大陸昨公布去年經濟數據後,亞洲股市多以跌勢作收,港股恆生指數昨收跌百分之○點八,上海綜合股價指數收低百分之○點一,日股日經指數則是收漲百分之一點二。其他包括首爾、新加坡、曼谷、馬尼拉皆收跌。雅加達和台北股市收漲。

 
新聞分析/人口生不如死 陸經濟迎新變局
香港特派員李春/聯合報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發布去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統計局長康義首度提搶上馬,顯出局方事前就認定發布內容事關重大。果然,發布核心內容中國人口首現負成長,一天都成街談巷議,蓋過另一備受關注的經濟成長GDP數據,因「生不如死」,即出生人口少過死亡人口,還衝上了顯示民眾關注度的熱搜。

其實今次大陸國家統計局記者會公布了一大堆重要數據,學界輿論早就關注到GDP數據和人口數據,但到最後公布,這兩個數據還是以其接近「腰斬」,引起震動。

按統計局數據,如果與六年前的人口成長數字相較,接近「腰斬」。而另一個經濟成長即GDP數據,官方去年初預定要增長百分之五點五,這回報出比經濟界預期為高的百分之三,也是接近「腰斬」。

人口負成長引起的震動比較大,大到衝上熱搜了,人們關心的一是來因,二是去勢。就來因而言,官員和官媒很快釋出三大主因說,即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生育意願持續走低;生育、養育、教育等成本偏高,加大了年輕人的生育顧慮。

這些官方引導的來因說,都只指向人們的生育本身,在社會面即時的討論中,有砲轟計畫生育政策的錯誤,舉例而言,有人揭發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作為人口政策智囊,力阻開放二胎政策的事實;也有人提到一系列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謬誤,比如高房價斷了年輕人成家立業之路等。

還有不少人提到,人口由少增長突變為負增長,可能與三年疫情大批人染疫死亡有關。然而統計局方面具體否認到去年十二月突然結束「動態清零」後,大批染疫者特別是老人死亡是人口負增長的原因,直言沒有將去年十二月的這方面數字統計入內。這也意味著,如果計上這個數字,負增長會更令人驚心。

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曹山石說,噩夢般的二○二二年成為中國人口的拐點之年,人口拐點早來了十餘年,相信未來三年當局一定會利用「歷史給予的最後三年」機遇期,調動各方力量穩增長。

學者認為,人口變數是宏觀經濟中的緩慢變數,人口發展趨勢一旦形成,在中長期內也難以改變,對宏觀經濟、社會保障、就業等方面會產生長期深遠影響。

還有人留意到,在大陸人口負增長的同時,不僅僅是人口紅利的消失,還出現了更多的結構性挑戰,比如老齡化速度超過預期、養老金收支壓力加劇,更嚴重的可能是男女人口比例進一步失調,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二百多萬,意味著中國有三千萬男光棍,將令社會治安、國家發展、社會穩定產生惡劣影響。

另一個層面的思考,即人口減少還會產生地緣政治變化,年輕人減少令軍力減弱,長遠對國家安全產生影響。有學者認為,人口的變化還會影響大陸的國際地位,因人口紅利消退,拖慢經濟崛起,產業結構被迫加速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工作機會供給不足,大陸製造在全球產業鏈地位進一步削弱。

在外部競爭力減弱的同時,內部因人口不足,特別是年輕人比例過低,導致消費力量減弱,令中共領導層靠內需盤活經濟的希望落空。

也有少數人抱持「人口減少有利無害論」,認為人少了機會多了,資源分配更合理了,用不著「躺平」了。有關爭論會持續,只看當局如何應變。

 
廣東拚經濟 力衝高質量製造業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廣東省兩會16日落下帷幕。開年拚經濟,「製造業當家」成為代表委員們連日來熱議的話題之一。

中新社報導,作為中國大陸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去年GDP預計達12.8兆元(人民幣,下同),連續34年領跑全大陸。

廣東設下2023年GDP增長5%以上的預期目標,並要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突破口,全力謀劃推動經濟增長。

從「珠江水、廣東糧、嶺南衣、粵家電」,升級到工業機器人、無人機、新能源汽車,如今廣東已成為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接下來,廣東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也必將依靠製造業當家。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3年十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安排,把經濟建設放在了第一位,前六項都是以經濟為主題。」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稱,其中,第二項提出「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製造業當家」。應該說,這項工作舉足輕重,影響全局。

「但不可否認,廣東製造業在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上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甚至還被卡脖子。」彭澎認為,廣東在逐步走向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中,要抓住時機,堅定地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推動製造業實現歷史性轉變,特別要在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柔性顯示與雷射顯示等領域實現突破或領先。

近年來,廣東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重鎮,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廣東高起點培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形成8個兆元級產業集群。目前,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6.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9萬家。

「有科技創新的賦能,才能把製造業這份厚實的家當做大做強。」廣東省人大代表、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張書彥稱,應讓科技創新的成果和市場需求深入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她建議廣東成立專一領域的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院,強化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攻關。

廣東提出實施製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在推進兆元級、五千億元級產業集群建設的同時,也要謀劃引進一批新的百億元級大項目。廣東省省長王偉中表示,廣東將統籌推進內外資一體化全產業鏈招商,重點招引根植性強、競爭力強的科技類製造類企業。

數位經濟已成為引領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廣東將培育壯大關鍵軟體、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產業,新推動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

 
德陽造高精度五軸數控刀具磨床 即將下線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綜合報導/聯合報
由四川德陽傑創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研發打造的高精度五軸數控刀具磨床設備,近日正式進入總裝階段,預計春節後下線,從而為「德陽造」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精度五軸數控刀具磨床,主要應用於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汽輪機葉盤、葉片等關鍵零部件加工所需的關鍵刀具生產。

這些葉盤、葉片等因結構複雜,所用高溫合金以及鈦合金材料難於加工,精度要求極高,是一塊「硬骨頭」;而高精度五軸數控刀具磨床及其生產的刀具,便是啃下這塊硬骨頭的「鐵嘴鋼牙」。

據了解,在該設備的研製過程中,傑創科技和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共獲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7項,並成功突破了基於高溫合金等材料加工用的五軸聯動數控刀具磨床設計與製造、編程軟體、精度控制、數控系統、高精度複雜型線刀具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有望替代進口產品,真正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德陽是大陸西部重要的重大裝備製造基地,這一次首台「德陽造」高精度五軸數控刀具磨床下線在即,標誌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此類磨床率先實現了自主總裝生產能力,是德陽裝備製造業水平再上台階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湖南破7千億 重慶創新高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各地海關近期披露湖南、重慶及拉薩綜合保稅區備案企業的2022年進出口數據。

中新社報導,長沙海關披露,2022年,湖南省進出口總值實現7058.2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21年增長20.2%,首次突破7000億元關口。其中,出口5154.6億元、同比增長25.3%,進口1903.6億元、同比增長8.3%。

從貿易夥伴來看,2022年,湖南與22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往來,湘字號企業走進109個國家和地區。東協、美國、歐盟為湖南前三大貿易夥伴,分別進出口1497億元、822.1億元、624.2億元,占湖南進出口總額超4成。

從產品來看,2022年,湖南進出口產品主要包括機電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礦產品、農產品等類別。其中,傳統出口優勢特色產品,如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煙花爆竹、陶瓷、蔬菜等,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重慶海關副關長、新聞發言人王宏翰介紹說,據海關統計,2022年重慶外貿進出口總值達8158.4億元,創歷史新高,較上年同期增長2%。在大陸西部地區12個省區市中,重慶外貿進出口值繼續保持第2位。

王宏翰介紹說,綜合保稅區是重慶外貿的主要支撐。2022年,重慶綜保區進出口5358.2億元,占同期重慶外貿進出口總值的65.7%。目前,海關已支持重慶形成「1個自貿試驗區+6個綜保區(西永、兩路果園港、江津、永川、萬州、涪陵)+4個保稅物流中心」開放平台體系,綜保區進出口值連續5年占重慶外貿比重超65%。

拉薩海關披露,2022年1月至11月,拉薩綜合保稅區備案企業進出口總值9.32億元,占西藏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的22.39%。

作為西藏首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拉薩綜合保稅區是推動西藏外貿發展的新動能和對外開放新平台。

2022年5月27日,拉薩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驗收,同年7月20日,正式封關運行。目前,在拉薩海關備案的綜保區企業18家,涵蓋保稅加工、保稅物流等等各類企業。

 
服裝業投資 增速放緩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服裝協會16日披露, 2022年以來,中國大陸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但增速有所放緩。2022年1-11月,中國大陸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28.1%,增速比上半年放緩5.7個百分點。

中新社報導,中國服裝協會稱,2022年以來,大陸服裝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呈現持續放緩態勢,尤其是進入11月,國際環境更趨嚴峻複雜,全球經濟繼續走弱,大陸國內疫情反彈影響加大,大陸國內、國外市場需求收縮趨勢更加明顯,行業經濟運行受到較大衝擊。

2022年以來,大陸服裝行業生產增速持續放緩,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和服裝產量降幅逐漸加深。2022年1-11月,大陸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9%。

中國服裝協會表示,儘管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及大陸國內市場需求收縮的壓力,大陸服裝企業經營壓力持續上漲,但隨著各項擴內需促消費系列政策逐步落地顯效,消費需求將不斷釋放,2023年大陸國內市場將逐漸回暖。

同時,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加上春節傳統消費旺季,各大服裝品牌紛紛推出各種促銷活動,也將進一步加快2023年服裝消費市場回暖。

 
川渝協力 新能源汽車生態挑戰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重慶是中國大陸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具有西部地區最為完整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重慶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可從川渝協同發展、承接配套產業等方面,助力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提速駛向世界級。

中新社報導,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世界主要汽車工業國家和地方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

2022年8月,重慶市政府印發的「重慶市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畫(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雛形。

「當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已不再是單個品牌間的競爭,而正躍升為生態體系間的競爭,整車企業靠單打獨鬥沒有出路,需要跨行業資源全面融合。」

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小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興明16日表示,重慶整車優勢明顯,四川在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方面具有行業優勢,川渝兩地應下好同一盤棋,助力龍頭車企構建新能源汽車生態體系。

「今年的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級(兆級)產業集群,也為區縣發展帶來巨大機遇。」重慶市人大代表、南川區財政局局長汪曉宇建議,支持南川建設特色產業園區、示範配套基地,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依託當地豐富水電資源、有利散熱的氣候條件,承接智能網聯相關大數據中心類項目。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要快速發展,尤其需要一批懂技術、懂運營的企業家團隊來渝。」重慶市政協委員、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總經理褚文博建議,結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關鍵技術需求,推進科學家聚集重慶。

同時,鼓勵在渝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加大力度培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人才,尤其是面向產業應用端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專家教你保/小資族投保 優選定期壽險
若是一般小資族,建議保障是先求有,從「短」、「少」開始規劃。小資族事業剛起步,雖然資金不多,但因為有年齡優勢,可以善用經濟實惠的定期壽險轉嫁風險,從短年期保障入手,用小錢換大保障。

東密道首度夜間開放!圓山大飯店「覓到酒吧」微醺夜探
台北圓山飯店的東西密道自2019年陸續開放至今,已累積逾50萬參觀人次,隨著全新「覓到酒吧」開幕,同步首度於夜間開放東密道,這也是50年來首度開放夜探訪秘道、祕境花園與孔二故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