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統計局昨發布去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統計局長康義首度提搶上馬,顯出局方事前就認定發布內容事關重大。果然,發布核心內容中國人口首現負成長,一天都成街談巷議,蓋過另一備受關注的經濟成長GDP數據,因「生不如死」,即出生人口少過死亡人口,還衝上了顯示民眾關注度的熱搜。其實今次大陸國家統計局記者會公布了一大堆重要數據,學界輿論早就關注到GDP數據和人口數據,但到最後公布,這兩個數據還是以其接近「腰斬」,引起震動。
按統計局數據,如果與六年前的人口成長數字相較,接近「腰斬」。而另一個經濟成長即GDP數據,官方去年初預定要增長百分之五點五,這回報出比經濟界預期為高的百分之三,也是接近「腰斬」。
人口負成長引起的震動比較大,大到衝上熱搜了,人們關心的一是來因,二是去勢。就來因而言,官員和官媒很快釋出三大主因說,即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生育意願持續走低;生育、養育、教育等成本偏高,加大了年輕人的生育顧慮。
這些官方引導的來因說,都只指向人們的生育本身,在社會面即時的討論中,有砲轟計畫生育政策的錯誤,舉例而言,有人揭發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作為人口政策智囊,力阻開放二胎政策的事實;也有人提到一系列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謬誤,比如高房價斷了年輕人成家立業之路等。
還有不少人提到,人口由少增長突變為負增長,可能與三年疫情大批人染疫死亡有關。然而統計局方面具體否認到去年十二月突然結束「動態清零」後,大批染疫者特別是老人死亡是人口負增長的原因,直言沒有將去年十二月的這方面數字統計入內。這也意味著,如果計上這個數字,負增長會更令人驚心。
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曹山石說,噩夢般的二○二二年成為中國人口的拐點之年,人口拐點早來了十餘年,相信未來三年當局一定會利用「歷史給予的最後三年」機遇期,調動各方力量穩增長。
學者認為,人口變數是宏觀經濟中的緩慢變數,人口發展趨勢一旦形成,在中長期內也難以改變,對宏觀經濟、社會保障、就業等方面會產生長期深遠影響。
還有人留意到,在大陸人口負增長的同時,不僅僅是人口紅利的消失,還出現了更多的結構性挑戰,比如老齡化速度超過預期、養老金收支壓力加劇,更嚴重的可能是男女人口比例進一步失調,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二百多萬,意味著中國有三千萬男光棍,將令社會治安、國家發展、社會穩定產生惡劣影響。
另一個層面的思考,即人口減少還會產生地緣政治變化,年輕人減少令軍力減弱,長遠對國家安全產生影響。有學者認為,人口的變化還會影響大陸的國際地位,因人口紅利消退,拖慢經濟崛起,產業結構被迫加速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工作機會供給不足,大陸製造在全球產業鏈地位進一步削弱。
在外部競爭力減弱的同時,內部因人口不足,特別是年輕人比例過低,導致消費力量減弱,令中共領導層靠內需盤活經濟的希望落空。
也有少數人抱持「人口減少有利無害論」,認為人少了機會多了,資源分配更合理了,用不著「躺平」了。有關爭論會持續,只看當局如何應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