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本來就會買」…學者憂3倍券淪替代消費


電子商務產業變動快速,【SmartM 電子商務週報】提供各國最新、最即時、最實用的網路行銷業界動態與知識。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0/07/20 第490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本來就會買」…學者憂3倍券淪替代消費
記者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振興三倍券自十五日上路後,不少民眾馬上花用,更在社群網站展示「成果」,民眾拿三倍券大多用來買家電、3C用品,更有人說,「聰明的消費者」當然要等到三倍券優惠後,再購買觀望已久的商品。但學者表示,購買這些本來就會買的用品,其實都算「替代性消費」,恐怕讓政策訴求的「振興」、「增加消費」、「乘數效應」效果大打折扣。

民眾大多使用三倍券為日常生活埋單,恐怕失去原本想要的政策效果,對於是否要鼓勵民眾多多進行「新增消費」,經濟部官員認為,各業者自然會使出渾身解數,政府部門不應該干擾市場;且三倍券目的就是讓民眾好領、好用,不會特別宣導要民眾用來特定消費。

領券人數破千萬

振興三倍券十五日正式開始領券、使用,據經濟部統計,截至昨日晚間十時,合計一○二九萬六三四五件。其中,三倍券實體券預購第一梯次、且已在超商超市領券的總計有六九○萬二○六九件,選擇在郵局「隨買隨領」,在周六已經賣出三三九萬四二七六件。

許多民眾已經開始花用三倍券,或做好消費規畫。記者訪查使用數位三倍券、綁定台灣pay的民眾傅先生表示,在行動支付業者指定賣場購買一張事務椅,加上業者加碼回饋,只花了不到兩百元。這張椅子是他本來就有的需求,但他指出,「既然知道三倍券有優惠回饋,當然要等活動開始再買」。

已經選好信用卡綁定的高先生則說,打算再湊到家人的一組實體三倍券、搭配業者加碼活動,買下正在考慮中的新手機。綁悠遊卡就能享有敬老卡加碼的蔡先生則指出,為了家裡更換新的冰箱,要放棄敬老優惠,全家一起換實體券、湊在一起用。「小資族」的琳琳、小宣都指出,已綁定信用卡,計畫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花完三千元。

政府標榜三倍券的乘數效應,其實在經濟學者眼中,只要用來購買生活中本來就有需要,或本來就打算買的商品,就算是替代性消費,並非新增消費,因為拉長時間來看,商家整體營業額並不會增加。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表示,在三倍券使用期限過後,政府結算時,會把所有透過消費使用的三倍券數字都作為「成績」,但這不完全是「新增消費」。

學者會利用問券等方式了解「替代性消費」與「新增消費」的比重,估算三倍券真正效益。

 
搶不完的券…下一步是?
記者陳宛茜、吳姿賢/台北報導聯合報

四部會加碼推出抵用券,二五○元的農遊券因第一階段「人人有獎」,引發民眾爭搶,第二階段申請飆到三四七萬人,比剩下的三三五萬張還多,昨只能抽籤決定,但中籤率仍逾九成六,五百萬張全數發出;六百元的藝FUN券只有一波,今天還能登記,但昨晚登記人數已破發行的兩百萬份,明午抽籤;五百元的動滋券今起登記,也只有一波,份數四百萬份,今先提供身分證號碼尾數單號者登記。

至於浪漫客家庄旅遊券,價值八百元最多,但份數也最少,昨結束第一波「敬老家庭」登記,登記人數破廿二萬,也比首波預計抽出的十四萬份還多,預計今午抽出。一般民眾則從廿二日到廿六日起登記,預計廿七日抽出剩餘的十四萬份。

不過,四大振興券陸續登場,外界也開始討論政府撒錢後,下一步該怎麼走?文化部、客委會皆表示,會持續經營相關平台,不會「發一次就沒了」。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說,客委會將持續經營「客庄浪漫旅遊券」LINE群組,待活動結束後,會找參與的四千家店家討論,策略聯盟共同推動活動。民眾申請所提供的個資,活動結束後銷毀。

文化部藝FUN券App,彙整逾一萬兩千個藝文店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說,App可成為「藝文產業綜合行銷平台」,讓平常只上電影院的消費者,也有機會看到劇院或書店資訊。

交大統計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高竹嵐說,這將是國內第一個橫跨藝文各領域消費的平台,且會員數高達兩百萬,藝FUN券使用結果將能提供前所未有的藝文消費大數據。

文化部說,未來會持續經營藝FUN券平台,至於學者建議的大數據分析,會在保護消費者個資的前提衡量評估;活動期間不會對外提供民眾個資。

 
政府帶頭不環保…三倍券塑膠片 挨批垃圾
記者吳姿賢、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很多人近日領取紙本振興三倍券後,發現包裝裡有個用來固定三倍券的塑膠片,政府已發售一千多萬份紙本券,等於製造了一千多萬片塑膠,引來民眾批評政府帶頭不環保,還有人直言「就是垃圾」。有民眾還因此發揮創意自動回收利用,將塑膠片作成口罩夾、發票夾。

環保署說,未參加三倍券製作或發放會議,不了解包裝細節,如果塑膠片可拆開分離,應能回收重複利用,至於其他不便評論。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則解釋,是為讓九張三倍券排好好,可馬上看到有沒有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且民眾也會二度利用。卡套材質也比照一般塑膠品均可回收。

但民眾劉先生批評,雖理解塑膠片功能,但應用其他材質替代,政府力推減塑,甚至限用塑膠吸管,發三倍券卻帶頭不環保、放塑膠片。近日他在臉書看到很多人分享塑膠片用途,例如發票夾、口罩夾,但若一開始未設計塑膠片,民眾也不必「被迫」發揮巧思,「我二度利用,還不是因為你製造垃圾」。

 
新聞眼/三倍券四處想討好 變成豬八戒
本報記者黃有容聯合報

振興三倍券上路已經六天,本周四(廿三日)起,商家就能把收到的三倍券拿去各銀行換現金,同時,經濟部最快今天將公告全台兩百萬名自營業者該如何兌付三倍券。為了怕商家、個體戶、民眾「各有各的不滿」,政府只能為之前未規畫完整、又「意圖不堅定」的三倍券領、用、兌流程,不斷補丁。

需要現金流的中小攤商、店家擔心周轉不靈,政府馬上決定在三倍券上路第九日,即是廿三日,就開放商家到銀行兌付三倍券。但外界質疑,才開始使用一周左右,只「過了一手」就可以換現金,「怎麼會有乘數效應?」

另外,攤商也怕供貨商不收三倍券、還要保管好幾天才能換現金,恐怕導致現金周轉不靈,網紅蔡阿嘎就親自實測,許多攤商、小店家為避免麻煩,初期都拒收三倍券。

這些實際狀況,都和當初政府想像的「商家收到三倍券之後,還會拿券去進貨,讓券不斷流動,產生更大價值」不同,相較之下,打了不只對折。

更別提,民眾泰半拿去抵銷本來的生活花費,或是提前、延後購買原本就計畫要買的商品等,從商家得不到「循環效果」、消費者沒見到「放大消費」,三倍券到底能有「幾倍效益」,令人擔憂。

非但如此,為了安撫沒有營業登記、卻也可能從消費者、甲方收到三倍券的「自營業者」,除了呼籲公會、自治會幫忙代為兌付之外,恐怕還要再開大門。自己開店的民眾說,已經有親朋好友找上門,拜託幫忙直接把三倍券換現金,要是兩百萬名自營業者換三倍券的方案,將兌付的門檻大幅降低,將會有多少三倍券根本沒有經過真正的消費,就被換成現金?

上述亂象,每個商家、消費者的問題,都令政策設計者左右為難,但難道不是「自食苦果」嗎?若政策一開始就確立目的、方向,又何必隨著民間各種聲音搖擺,四處討好的結果,問題沒有解決,更容易讓蔡政府如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政府抗疫 將買千萬劑疫苗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政府積極備戰。台灣政府正透過駐外單位向國際非營利組織COVAX接洽,爭取明年第1季能採購到1,000萬劑新冠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多次宣示,在扶植本土疫苗廠外,也將對外採購疫苗,期許在疫苗開發、採購上能雙管齊下,防疫更為全面。

根據國衛院日前研討會多位專家指出,世界各大廠開發的新冠疫苗,已被兩大聯盟掌控,一是由美國、英國、義大利、荷蘭、德國、法國等西方國家包下阿斯特捷利康、賽諾菲、Moderna、嬌生等大廠開發的新冠疫苗,目標今年底至明年2、3月間供應全球第一批量產疫苗,產量規模高達60億劑。

另一聯盟,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兩家非營利組織GEPI與Gavi共同組成的COVAX Facility,在比爾蓋茲基金會及十多個國家共同贊助下,在世界各地尋找合適的疫苗生產基地,並自明年第1季起到明年底前,量產20億劑疫苗。

這20億劑疫苗中的10億劑,將供應給低收入國家,COVAX另將釋出9.5億劑疫苗給其他中高收入國家,台灣正是目前向該單位爭取採購的國家之一。

據了解,我政府擔心台灣在明年農曆春節前後爆發第二次大規模新冠疫情,除了加緊協助本土疫苗廠開發戰備疫苗,也透過駐外單位與Gavi聯盟交涉,目標明年第1季採購COVAX釋出的疫苗。

依照COVAX規定,若想採購疫苗,得先支付每劑3至5美元預購價,採購量至少1,000萬劑疫苗,唯疫苗的實際售價尚未確定。

不過,由於COVAX明年第1季所釋出的第一批疫苗,將供應給原有的贊助國,目前新接洽的採購訂單,很有可能須到明年第2、3季才能獲得。依COVAX最新公布,已有75國提交採購意向書。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日前指出,政府對國際採購疫苗的採購分幾個方向,包括採購原液後移回台灣進一步分裝,同時爭取授權台灣生產。

 
國際財經要聞
迪士尼 大砍臉書廣告支出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社群媒體龍頭臉書的廣告客戶出走潮不僅未停歇,如今又傳出迪士尼已大幅刪減對臉書的廣告支出,也暫緩對臉書旗下社群網站Instagram(IG)投放廣告,這對臉書而言是一大挫敗,因為迪士尼是臉書今年上半年在美國地區最大的廣告客戶。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迪士尼擔心臉書對有關令人反感內容政策的執行,已暫停在臉書投放旗下串流服務Disney+的廣告;迪士尼今年來大力宣傳Disney+,相關行銷費用占公司支出很大的比重。

市場分析業者Pathmatics預估,迪士尼在今年上半年對臉書投放Disney+的廣告支出為2.1億美元。

迪士尼是臉書今年上半年在美國最大的廣告客戶,同時也是去年全年臉書的第二大廣告客戶,僅次於居家修繕零售商家得寶(Home Depot)。

迪士尼也暫緩在IG為旗下另一個串流平台Hulu投放廣告。根據市場分析業者Pathmatics,在今年4月15日至6月30日迪士尼在IG投放的Hulu廣告支出高達1,600萬美元。

迪士尼其他部門也正在重新審視投放在臉書的廣告,迪士尼旗下美國廣播公司(ABC)和Freeform有線電視網的廣告,在臉書上已幾乎消失。

 
彭博資訊專欄/美拉攏印度 好處多多
編譯任中原彭博專欄
中國與印度的邊境衝突,使美國迫切需要藉由擴大與印度間的貿易與投資,來深化雙方間的經濟整合。由於美、印結盟關係才剛開始萌芽,因此需靠雙方加強經濟合作才得以鞏固。

美國以往深諳這套戰略,但近年來卻拋諸腦後。例如川普政府拒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便是忽視TPP將能建立亞洲貿易區塊來反制中國。現在由於美─中敵對升高,但願美國能夠想到貿易與投資對鞏固盟邦的重要作用,而最重要的盟友恐怕非印度莫屬。

這無疑將是一條漫長且艱辛之路。目前印度僅僅是美國的第九號貿易夥伴,僅略勝台灣一籌。美、印若能簽署貿易協定,將能促進貿易增加,然而今年初時雙方間的小規模貿易談判都告破局。川普政府要求印度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入市場,否則將拒絕印度產品免稅銷美。但印度基本上仍處於農業經濟階段,因此要求印度開放農產品市場無異緣木求魚。

未來美國政府應該更重視印度的需要及弱項。美國對印度開放市場,即使未能獲得對等的回報,但仍具有地緣政治上的意義。美國若能成為印度製造品的穩定市場,將有助於印度拓展工業。這並不會使美國的總貿易逆差擴大,因為美國一些勞力密集的產業將因此而從中國移往印度。

更能夠強化美、印經濟關係的做法,則是美國擴大對印度的直接投資。外人直接投資(FDI)不僅僅限於廠房與設備,還能轉移科技,以提升印度的生產力,加速脫貧致富。

印度在吸引FDI方面遠遠落在中國之後,尤其是製造業。但未必沒有轉機,因為中國在國際間愈來愈陷入孤立,而印度則在嘗試對外開放。美國已經是印度最大的FDI來源之一。兩國若能促進雙邊投資,不僅能促進印度經濟發展,美國投資者也能獲得報酬。

美擴大對印度直接投資好處多多。不僅能強化兩國經濟連繫,互蒙其利,還能使印度更富裕、更先進,且更有力量反制中國在亞洲的主導地位。印度已經採取多項措施來吸引美國直接投資,現在美國必須盡一己之力,包括對美國企業提供減稅及其他獎勵措施,以促進美國對印投資,使印度成為美國21世紀的重要夥伴。(Noah Smith為彭博資訊專欄作者、紐約石溪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編譯任中原)

 
歐盟振興經濟方案 喬不攏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盟各國元首峰會進入第三天,針對7,500億歐元振興經濟基金案仍爭議不休;各國對於貸款及金援的規模、設計與條件等方面,遲遲無法打破內部的「南北矛盾」與「東西歧見」僵局,使原本樂觀的投資人繃緊神經。

這次峰會從17日開始。奧地利、瑞典、丹麥及荷蘭等歐盟北部富裕且「節儉」的會員國,與南部接受援助的國家立場明顯分歧。富裕國家要求大幅削減計畫中金援金額,但西班牙、義大利及其他南部國家反對大幅縮減規模,使會談拖到19日。

節儉國家及芬蘭大幅削減計畫中的金援金額;但南方國家在德國與法國的支持下,堅持金援金額只能從4,500億歐元減到4,000億歐元,這已經比德、法兩國在5月時提議的5,000億歐元要少。雙方18日曾闢室協商,結果不歡而散。

歐盟輪值地主國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她不確定「是否能找到解決方案」;她指出,「會談中有不少善意,但也有許多不同立場」。

非節儉國家元首強調希望能達成協議,但不能以縮減計畫規模為條件。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這項協議「不會建立在犧牲歐洲企圖心之上,因為我們正面臨一次空前的公衛、經濟與社會危機,因為我們的國家有此需要,且基於歐洲團結之需要」。

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呼應馬克宏的說法,表示「我們承擔不起分歧或衰微」。

各國的爭議點包括計畫的金額,如何監督會員國尊重法治,及如何確保受贈國能落實經濟改革的承諾,以及是否允許歐盟向金融市場借入鉅額資金;會談中也涉及歐盟下一筆長期預算的談判,迫使各國元首必須對歐盟經濟政策的對立表態。

外交界人士表示,歐盟委員會主席米契爾19日必須提出新的折衷版本,否則峰會便將以破局收場。

由於投資人已經預先反應這項振興計畫能夠落實,使各國元首備感壓力,必須在20日金融市場開盤之前達成協議,但周末的會談始終在原地打轉。

 
G20抗疫 要動用所有工具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20國集團(G20)財金首長發表聯合公報,誓言持續動用「所有有效政策工具」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並提振全球經濟。G20財長表示,將在今年底前進一步推動債務凍結和課徵數位稅等兩大議題。

G20成員國的財長和央行官員表示,全球經濟會隨著各國逐步重啟而復甦,但仍需進一步行動確保經濟成長,「我們決定持續動用一切有效的政策工具,保衛人類性命、工作及收入,支持全球經濟復甦,增強金融系統韌性,並抵禦下行風險。」

G20財長誓言將解決在科技巨擘課稅上的重大分歧,並在今年底前達成廣泛且基於共識的解決辦法,預期將在10月召開下次峰會時,出現關於國際稅務改革提案。德國財長蕭茲說:「向跨國企業和大型數位公司公平課稅,變得比以往更迫切。」

擔任G20輪值主席的沙國財長賈丹表示,成員國將於接近年底時,決定是否延長實施今年12月到期的「債務暫緩償還倡議」。

 
禁華為後 英找日開發5G
編譯林奕榮、李京倫/綜合報導聯合報

英國政府決定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建置後,據傳英方官員私下向華為透露,這項禁令是迫於美國壓力而為。此外,英國官員透露,日本的NEC和富士通可能取代華為,成為英國5G設備供應商。

英國政府十四日宣布,電信商明年起不得採購華為的5G設備,且須在二○二七年底前完全移除既有的華為設備。英國觀察家報十九日報導,英國官員私下向華為表示,禁止英國5G網路使用華為設備的決定,部分是源自美國壓力。報導稱,官員透露給華為的訊息是,若美國總統川普未能連任、華府反中立場趨緩,未來不無可能重新討論封殺華為的決定。

川普十四日在白宮記者會上自稱英國這項決定是他的功勞,還說他將迫使其他國家也拒絕華為。

大陸國營媒體警告,北京將報復英國。但華為的反應卻相對和緩,表示希望英國重新考慮,並稱英國這項決定只會延緩數位建設發展並提高成本。

另外,日經新聞十九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英國決定禁購及移除華為設備後,已要求日本方面協助提升5G網路的技術和成本效益。

報導說,英國宣布華為禁令後,英國官員十六日與日本政府機構的代表會面,包括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國家資安事件整備與戰略中心,尋求合作。日方也認為,有必要與英國合作開發5G技術。

日本NEC的消息人士透露,該公司已經就供應5G設備一事與英國方面進行「討論」。富士通的消息人士則說,該公司正尋求在歐洲銷售產品的機會。

華為、瑞典愛立信(Ericsson)、芬蘭諾基亞(Nokia)這三家公司控制了全球5G設備近八成市場,NEC和富士通市占率不到百分之一。

一般認為,華為遭英國杯葛後,愛立信和諾基亞將在英國占主導地位,但如果日本公司能滿足英國的品質要求並提供平價產品,日本企業也許能夠擴大在英國的市占率。

英國接洽日商,動機之一是藉由引進日商與愛立信、諾基亞等業者競爭,促使業者提供成本較低的設備供英國電信公司使用。

 
追隨川普殺華為 英難切斷陸勢力
編譯陳韋廷/報導聯合報

英國在5G政策上態度大轉彎加入封殺華為行列,除象徵與中國大陸關係的黃金時代告終外,還凸顯英國似乎不再為平衡與中國大陸關係而對國安議題模棱兩可,改採更接近美國總統川普的強硬反中路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英國可能會追隨川普反中,但將傷及自身經濟並帶來風險。

報導稱,對英國的對陸鷹派人士來說,封殺華為是個巨大的象徵性勝利。這些人對過去廿年英國逐漸加強與北京交往感到不安,近來更主張對大陸採取類似於美國政府的更強硬立場。

但不幸的是,對這些鷹派來說,轉身離開大陸是個說易行難之事。本世紀以來,英國一直積極嘗試就氣候變遷、全球安全等關鍵問題跟大陸接觸交往,以換取更深入的經濟夥伴關係,這對金融危機後的英國尤其重要。

因此,如今大陸勢力在英國根深柢固。現在英國突然轉向,能不能做得到、是否值得,目前還不清楚。

大陸和英國的深厚關係涵蓋各個層面,包括規模近八百八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二點六兆元)的貿易關係,大陸大筆資金直接投資與收購英國公司,大陸留學生貢獻給英國大學的廿一點四億美元(約新台幣六百卅三億元),以及大陸參與英國核電廠等關鍵基礎設施計畫。

過去英國政府也曾擔心,和北京這樣的集權政府打交道是否明智,但這樣的憂心抵不過經濟利益的吸引力。而且,過去英國沒有想到,大陸在習近平主政下會變得更極權更挑釁。

對華為下禁令後,英國還在思考其他問題,國營的陸企目前承包英格蘭南部三座核電廠,電廠蓋好後還要長期靠陸企保養維修,這些計畫該怎麼辦?

對任何國家來說,這都是艱難決定,更何況英國即將退出歐盟這個全球最大單一市場,試圖重新定位自己是獨立經濟強國。而且,歐盟並不打算對大陸採取和英國一樣的大膽舉動。

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教授布朗指出,英國認為,封殺華為將被華府視為對美國忠誠的舉動,有助鞏固英國脫歐後,在成形中的英語系聯盟地位。但在美大選即將來臨之際,這帶來了風險,「美國目前在政治與經濟上都面臨巨大挑戰,現在問題是,英國是否押對了寶?」

 
要聞
公司債市場發燒 規模衝高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2020)年公司債市場熱滾滾,全年發行量可望突破2012年、刷新歷史新高紀錄。根據債券承銷商統計,今年以來截至6月30日為止,公司債發行量高達3,990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約86%,即將突破2012年全年發行量4,300億元,締造新猷。

公司債發行盛況空前,主要原因為市場游資過多、加上利率位處低檔,有利企業籌措長期低利資金。

債券承銷商指出,公司債發行創下歷年最熱,主要是市場資金浮濫,市場追逐公債籌碼,導致公債利率跌至谷底,為提升投資報酬率,部分買家轉投公司債懷抱,使得公司債利率不斷探底。

「以投資角度而言,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因投資人關注信用風險,同年期公債與公司債的利差明顯拉大,想拉高投資報酬率的買盤便轉向加碼公司債」,券商主管說。

此外,今年「A咖」企業大舉發債籌資,也是推升公司債發行量飆上新高的關鍵,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睽違七年後重返債市,一舉登上「發債王」寶座,今年累計四度發債,金額高達739億元,就連蟬聯多年的發債王台電也望塵莫及。

根據統計,台電今年三度發債,累計發行金額474億元。

不受大環境逆風影響,台積電因應5G與高效能運算強勁需求,持續積極研發投資,今年經董事會通過的發債額度高達1,200億元,目前累計發行739億元,手中還握有439億元的發債額度。

在利率部分,中華電信今年破天荒首度發債,由於信評為「twAAA」,被視為風險極低的類公債商品,在市場買盤簇擁下,三種年期發行利率全數創下公司債發行最低紀錄。

其中,5年期利率0.5%,發行金額88億元,7年期0.54%,金額75億元,10年期0.59%,金額37億元,合計發行200億元。

券商主管說,展望下半年,公司債發行利率仍有再創新低的機會,主要原因就是「過多的資金追逐較少籌碼」,因此,目前仍為企業發債籌措長期資金的最佳時機。

 
信用卡權益調整 優惠比一比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過了6月30日信用卡權益大限,2020下半年信用卡市場大洗牌,加上振興三倍券上路,銀行業看中下半年消費力道反彈,也跟著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趨緩 ,順勢調整信用卡權益,為了搶攻消費簽帳,熱門信用卡紛紛祭出「疫情趨緩下」的信用卡權益,趕緊找一下適合自己的「神卡」。

上半年的疫情對於產業、消費、民生有天翻地覆的影響,旅遊產業停滯,但宅經濟在消費一片低迷之下拔得頭籌,如電商、網購、線上影音娛樂平均有20%以上的成長,2020下半年疫情趨緩,產業分析下半年民眾開始恢復正常生活,甚至因為上半年悶壞了,可能有報復性消費的現象,預測將發生在國內旅遊、百貨實體、電商網購、外送等不同消費行為。

國內旅遊是因全球大部分國家都還未能解除旅遊限制,國內相對安全,加上中小學開始放暑假了,許多民眾會趁機把台灣玩透,帶動國內觀光景點的交通、飯店、區域經濟,一掃上半年的陰霾,許多度假型飯店旅宿甚至一房難求。

購物商場是夏日避暑的好去處,購物、餐飲、娛樂皆可一站式完成;電商與外送則是延續上半年養成的便利習慣、持續成長。因此針對高鐵、飯店、網購等指定通路 ,也祭出相對較高的回饋。

台新銀行明星狗卡@GoGo黑狗卡,網購、行動支付推出6%高現金回饋,百大通路包含線下休閒如KTV、餐酒館也提供3%回饋;而2018年推出的FlyGo飛狗卡持續扣緊旅遊生活,於國內飯店、高鐵、台鐵加碼至6%,海外網購消費也有3%回饋無上限,助攻民眾的下半年國內觀光、海外網購需求,雙狗卡在本次調整後優惠仍具十足吸引力。

中國信託LINE Pay聯名卡發行量超過百萬張,指定通路如屈臣氏提供15% LINE Points 回饋,其餘消費也有1%點數回饋,對於LINE Points點數使用的愛好者也是很推薦的選擇。

另外,比較意外的是,2019年信用卡市場的黑馬,玉山銀行Ubear信用卡,在此波調整權益稍微下修,原本網友喜愛的無腦網購5%,下降至3.8%,超商從8%下降至5%,雖然回饋率尚有競爭力,但對於「熊粉」來說,可能會有小小失望。雖然回饋力道下降,但是UBear回饋可以當期折抵帳單,不像部分卡片需要再消費才能折抵。

 
和泰:「疫」外催出一成買氣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情打亂車廠供應策略,車市需求不減反增。車商龍頭和泰車統計第一線銷售的情況後發現,至少有一成的新車購買力,是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才被催生出來的。

車商說,原本有一成的消費者原本無意買車,或者是今年還沒有購車的計畫,但因為疫情發生,考量實際的需求之後,才做出買車決策。

根據觀察,在疫情之下,即使台灣疫情趨緩,但仍少了夜生活與出國的機會,許多人將此預算投入平日休閒,譬如購買旅行用車或家用影音設備等,以後者為例,也讓家用電視的規格也愈來愈高、尺寸愈賣愈大,成為大勢所趨。

車商引述進口車購買客戶的話說,這些嬌客少了出國旅行的花費,省下的錢非常可觀,因為預算多了,買車買頂規、買電視買最大的,買什麼都要最頂的。

豪華車商的業務代表則說,也有客戶除了原本的愛車之外,再多買了遊樂用的車款,像科技導向的特斯拉電動車需求增溫,而性能導向的保時捷車款就更受歡迎。

也有車商業代說,原本保時捷的現貨就不算多,但在今年疫情延燒到美國、留學生大量回台時,保時捷各類車款的銷售大增,尤其小跑車現貨全被掃空,這也是疫情發酵的商機。

 
我金融中心排名下滑 金管會提出三點說明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根據今年3月最新公布的第27次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27),台北在全球排名第75名,下滑41名,金管會昨(19)日特別提出三點說明。

金管會表示,第一,G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是由英國Z/Yen商業型顧問公司與中國大陸官方智庫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CDI)聯名發布,其彙整各機構發布共100多個指標歸納為商業環境、基礎建設、人力資源、金融業發展、聲譽等五大類,以及線上意見調查編製而成,用以衡量全球120個城市的整體競爭力。

由其編製方法得知,排名受線上填列問卷者對個別城市的認知差異,在排名有相當的影響。除若干知名的城市變化不大外,排名難免因取樣及調查方式產生認知的差距。

第二,本次GFCI評比結果顯示,台北是歸類於「國際型專業金融中心」,全球排名第75名(下滑41名)。

但是,參照知名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報告」,去年我國在「金融體系」項目名列第六名(較2018年進步一名),在「創新能力」項目第四名。

此外,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今年第1季,我國的投資環境風險評比全球第三名,我國在十年世界銀行經商環境報告也排名前15名等,因此,GFCI對我國的排名與其他專業機構的評比結果有明顯落差。

第三,金管會盱衡國際情勢發展及國內金融產業現況,近年來已陸續推動相關開放及興利措施,包括2018年建置監理沙盒等以完善金融科技創新環境、2018年6月推出「金融發展行動方案」全面提升我金融業競爭力,去年底也規劃「財富管理新方案」,提供多元金融商品,滿足高資產客戶理財需求等。

今年5月金管會也揭示六大興利方案,將從公司治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保險業清償能力、信託業務、金融資安等多面向,深化台灣金融發展的基礎建設。

金管會將在風險控管原則下,持續法規鬆綁及接軌國際,以建構一韌性、創新、永續及包容的金融體系。

 
進口豪華車 賣到沒貨了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豪華車需求不減,新冠疫情下,車商卻無新車可賣,進口車品牌包括賓士、BMW、福斯體系,甚至跑車品牌保時捷等,近期庫存新車被國人掃貨,多已無現車可賣,缺車問題嚴重。

豪華車經銷商近期忙著「賣期貨」,因為庫存車售罄,6月7月新車大缺,最近一批進口新車,最快8月才到港,換言之,第3季將成為豪華車交車旺季。

業者指出,因新冠疫情影響,國境出不去、只好買車迎國旅,讓新車買氣反而提昇,愈沒車可賣,買氣卻顯得更強。車商說,從第2季起,庫存的車就是「賣一部少一部」,對車商來說,堪稱喜憂參半。

BMW總代理汎德汽車就指出,因第2季原廠停工影響,即使陸續復工還是缺車,5、6與7月的情況都非常嚴重,熱賣的車款,尤其是休旅車系都缺車。其中,新世代車款1、2、X5、X6和X7都缺,大量訂單預計第3季才會緩解,異軍突起的3系列旅行車Touring更是缺到爆。

德系國民車福斯集團,除了產線停工之外,也面臨船運艙位不足、船期減班的問題。今年6月完全沒有任何船到港,使通路庫存壓到最低。7月之後雖然陸續到,但仍然不足。

福斯集團透露,以今年熱賣的品牌Skoda為例,第2季發表的新車接單超出預期,客戶現在下訂、8月才能生產,10月才有機會交車。這類「德訂」的接單生產模式,過去都是更高價的保時捷,才會採取的做法,如今連國民品牌也必須比照辦理。

福斯集團6月完全沒有船入港,7月情況也沒緩解,進口車龍頭賓士雖然6月有船可到,但因3到5月船運幾乎是停擺狀況,第2季幾乎都是靠經銷商庫存車掛牌,今年第2季發表的新車款卻遲無車可以交,最快也要8月以後。

台灣賓士指出,今年第2季歐洲產線恢復,但尚未全產能量產,整體供應還是不足。由於需求仍強,熱銷車款可能優先當地供應,再加上船運的相關問題,目前確實是嚴重缺車。

 
自住宅改建期間 續享優稅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一般住家改建期間,仍然要照常課徵地價稅,不過若地主原本就已經申請適用過地價稅自住優惠,在改建期間雖然不住在該處,稅率仍可延用自住優惠。

以並非住家的一般用地而言,地價稅的稅率在千分之10至千分之55之間,採累進稅率課徵,賦稅署指出,由於地價稅是針對土地課徵,因此即便地上建築面臨改建、閒置等無法使用的情形,仍要照常課徵地價稅。

如果自用住宅坐落土地於之上,讓土地滿足「自用住宅用地」要件,地價稅稅率就可以大幅降低到千分之2優惠稅率。

官員表示,即便地上房屋在改建期間仍要課地價稅,但自住用地優惠稅率卻可以延用,針對原本就已經申請並核准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的土地,在整個改建期間內,都可按自住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

 
劉文治:觀光飯店恐爆新一波裁員潮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影響,海外旅客進不來、國際觀光飯店業者費用支出卻無法降低,飯店大老暨西華飯店集團董事長劉文治昨(19)日表示,「沒有活水注入,但水又一直流出去」,第4季國內飯店業將有另一波飯店裁員或縮編的歇業潮出現。

劉文治指出,疫情衝擊最慘的時候,西華飯店只有三個訂房,現在營運狀況好一點,主因暑假期間,加上國內疫情控制得當、中央政府祭出振興券、提振經濟,住房拉高到四、五十間,餐飲部分也有不錯的表現。

不過,劉文治擔心的是,七、八月暑假過後,飯店業者第二波生存淘汰賽將開始。

今年受疫情影響,衝擊都市觀光酒店,包括台中亞緻、台北文華東方等相繼分別宣布歇業及裁員,進入第3季暑假旺季加上市場報復性消費,東台灣、南台灣部分休閒度假型飯店生意轉好,挹注不少收入,唯仰賴國際客的大型飯店營運還是有壓力。

他表示,這三個月感謝政府補助,像是中央政府貼補薪水、房屋稅、地價稅,但業者總不能一直接受補助,一切還是要回歸本業、基本面,因此九月對規模型的觀光、商務飯店是關鍵。

劉文治強調,「如果疫情會持續到明年中,很多飯店業者今年就必須要做些選擇了」,若海外旅客進不來,稅負、人事成本居高不下,「沒有活水注入,但水又一直流出去」的營運困境沒改善,下一步就會採取縮編裁員或是降薪的措施,估計第4季飯店業將有第二波歇業潮。

旗下也擁有製鞋業務的劉文治指出,今年第1季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不大,主因是過年前廠商訂單都下好了。

之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這段時間除了網購,零售業的實體通路是沒有銷售,所以原先預計要賣出去的貨就會變成庫存,但後面的貨又進來,認為今年第3季製造業、零售業的營運會很慘,很多公司會倒閉或是周轉不靈,全球經濟第3季會不好,飯店業也會被波及。

 
專家看本周指標/美經濟復甦的幻象
陳松興(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博士經濟日報
受新冠疫情及防疫措施衝擊,美國第1季度GDP萎縮5%。而美國政府自危機開始以來,每周注入規模達180億美元的政策補貼,終在5月開始看到經濟復甦曙光。6月份美國ISM製造業PMI指數為52.6,比5月上升9.5,IHS Markit製造業PMI為49.8,環比上升10%。占美國經濟70%的服務業也都出現可觀的反彈。6月份IHS Markit服務業PMI上升至47.9,反映出服務業萎縮速度明顯放緩,而ISM非製造業PMI,則從歷史低點反彈至6月份的57.1。

兩項PMI均顯示6月份就業情況並未見底,IHS Markit指出,由於倒閉和需求疲軟導致大規模的裁員,但有企業慢慢恢復招聘。ISM非製造業報告顯示6月份就業指數反彈至43.1,仍遠不及50榮枯線。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6月份失業率為11.1%,低於4月的峰值14.7%,遠高於2月的3.5%,看似改善,但該局隨後表示有分類錯誤,修正後失業率實際為12.1%。此統計是以6月12日當周的數據為基礎,當時每天新增病例不到2.5萬人,而7月17日的新增病例超過7.7萬例,導致新的封鎖與失業。各州連續17周超過100萬人申請失業保險,就業市場實際情形恐不樂觀。

儘管遭逢百年最嚴重的衰退,Oxford Economics預測美國將可避免陷入通貨緊縮。5月份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上升0.1%,較4月份有所回升。同比而言,PCE價格指數上漲0.5%,核心PCE通貨膨脹率為 1%。兩者環比均為0.1%。即使明年經濟疲軟,除非有巨大變化,否則核心PCE不會超過2%。

6月份最終需求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意外下跌0.2%,代表能源價格上升被服務業的疲軟所抵銷,截至6月的過去一年,PPI下滑了0.8%。

美國總統川普急於重新啟動經濟,部分州政府因而過早解除防疫管制,導致6月下旬以來感染案例大量新增,疫情顯然未獲控制,專家建議恢復局部管制。

即使不實施封鎖,民眾也會自發採取預防措施,重啟經濟計畫也將放緩,影響市場對經濟復甦的信心。7月份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上個月的78.1跌至73.2,而美國7月IBD經濟樂觀指數連降兩個月,由6月47續降至44,為2015年9月以來最低。

美國目前經濟活動仍然高度依賴政策支持,第一期的失業補貼效果正在消退,若無法及時在本月底前推出第二期補貼,失業率將再度惡化。防疫工作失調,加上經濟活動過早解除管制,疫苗尚未問世,使疫情發展充滿變數。若疫情加速復燃,經濟想真正重回正軌,或許要推遲到美國大選結束,防疫工作的領導統禦獲得整合後才會出現。

7月17日亞特蘭大美聯儲GDPNow預測模型顯示,第2季度GDP將萎縮達34.7%(SAAR),高盛則預測下滑33% (qoqar)。市場原本預期美國經濟將快速復甦,看來很可能只是一時幻象。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