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

物價上漲效應…勞保年金調漲 最高逾7.2%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3/13 第556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物價上漲效應…勞保年金調漲 最高逾7.2%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近年來物價飛漲,為避免勞工退休金被物價上漲吃掉,影響老年生活經濟保障,據了解,2011年、2012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共五個年度請領勞保老年年金的退休勞工,自今年5月起有望調升老年年金,調幅最高逾7.2%,將創下有史以來新高調幅,預估共約66萬名退休勞工受惠。

勞保年金設有隨物價調整機制。依勞保條例規定,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達5%時就會調整勞保年金給付,且CPI累計漲多少,老年年金就調多少;一旦調升後,該年度重新計算累計CPI成長率,直到累計CPI年增率超過5%,才會再次啟動調升機制。

主計總處日前發布統計,去(2022)年全年CPI年增率為2.95%,創14年來新高。預估包括2011年、2012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等五個年度請領勞保老年年金,加計去年CPI增幅,累計幅度將超過5%,因此,自今年5月起,將調升月領老年年金金額,預計6月入帳。

勞保局指出,截至2021年底,2011年度和2016年度,累計CPI年增率分別已達4.32%;2012年度及2018年度累計CPI年增率為2.29%;2017年累計CPI年增率為3.68%。一旦加上2022年CPI年增率,都將會超過5%。

其中,2011年度和2016年度領取老年年金調幅有望超過7.2%,創下2009年勞保年金開辦以來,老年給付最高調幅,反映近年物價上漲之兇猛。

舉例來說,以2011年申請勞保年金給付、每月領取2萬元老年年金的勞工為例,已曾在2017年5月調升5.1%、改領取21,020元;而到去年底累計CPI上漲率若達7.2%,自今年5月改核發22,533元。

今年除了上述五年度除勞保年金給付調升外,領勞保遺屬年金、失能年金也會一併調升。

一旦退休勞工領的老年年金若達到法定調升時,按往例,都是自當年度5月起調升勞保年金,6月入帳,屆時退休勞工會在帳面上看到兩筆入帳,一筆是原本請領金額,另一筆則是調升後的加發金額,至7月才合併計算顯示。

近兩年因全球通膨,物價飛漲,勞保局大規模進行調整退休勞工的勞保年金。依規定,去年5月已調升五個年度請領勞保年金,約有49.2萬人受惠;今年5月還會調升五個年度,預計受惠人數更多達66萬人。


延伸閱讀

政府450億元撥補 勞保基金水位回升至7,824億元

勞動部:從未提供資金護盤

 
政府450億元撥補 勞保基金水位回升至7,824億元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保財務拉緊報,勞保基金短短一年間水位下降快千億元,令勞工心慌慌,擔憂領不到給付。隨著勞保基金績效回升,以及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列450億元撥補,已於2月及時挹注,勞保基金水位於1月底回升至7,824億元。政院目標是要使勞保基金能維持在8,000億水位,讓勞工安心。

至於去年超徵稅收,額外多撥補勞保300億元,須等到今年7月審計結果確定後,最快7月撥入勞保基金。

因人口結構少子化及老化,繳勞保保費的人愈來愈少,領勞保年金的人會愈來愈多,而且活愈久領愈多,代表著勞保財務將快速惡化,若政府不推動年金改革,只能持續巨額撥補勞保。今年撥補勞保共750億元,行政院已承諾,明(2024)年至少要撥補千億元。

據了解,政院擬以公務預算來編列1,000億元的勞保基金撥補;若有歲計賸餘,還會增加勞保撥補金額。換言之,明年撥補勞保金額在千億元以上。

勞保基金規模在2021年底約有8,447億元,主因是當年勞保基金大賺730億元挹注。但短短一年間,2022年底勞保基金水位降至7,534億元,大減913億元,主因勞保基金當年帳面虧損589億元,以及因請領老年給付者逐年成長,勞保財務嚴重失衡所致。政院被迫趕緊出手、大手筆撥補勞保。

 
矽谷銀風暴衝擊全球 守穩股匯…財金部會備戰
記者廖珮君、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恐引發美國系統性風險,衝擊全球,國內三大財金部會今嚴陣以待、宣示守穩股匯。國安基金操盤人、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昨(12)日強調,國安基金將適時做妥適的因應;金管會官員也說,國內金融業對SVB曝險不大,將密切注意對國內股市的影響;央行官員昨表示,將隨時密切注意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發展,並妥適運用各種政策工具,以達成政策目標。

在美國矽谷銀行爆雷拖累全球金融股重挫後,路透報導,美國聯準會表示,13日將根據快速程序,召開理事會的閉門會議。

對此,中央銀行表示,央行肩負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的穩定,兼顧協助經濟發展的法定職責,將隨時密切注意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發展,並妥適運用各種政策工具,以達成政策目標。央行強調,若外匯市場變動過大、致匯率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不利於經濟金融穩定之虞時,央行將進場調節。

昨日包括財政部、金管會、央行,皆表示今日將嚴陣以待。目前仍在場內的國安基金動態,成為市場關注焦點。阮清華表示,國安基金一向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掌握各項可能影響市場資訊,將適時做妥適的因應。

至於金管會是否信心喊話、採取進一步救市措施,官員表示,有關美國矽谷銀行倒閉事件,經查國內金融業曝險不大,有關對市場的影響,金管會持續密切觀察中,並注意對股市的影響。

 
央行理事會 女力出頭天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總統日前任命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中央銀行前理事朱美麗接任央行副總裁,朱美麗接任後,央行理事會的女性成員增至五位,除朱美麗外,還包括財政部長莊翠雲、經濟部長王美花、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臺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李怡庭,創下歷年新高紀錄。

據悉,朱美麗接下央行副總裁,為繼郭婉容後,央行史上第二位女性副總裁,並促使央行理事會成員裡的女性占五席,締造新猷。

央行指出,近期全球央行圈頻頻傳出人事異動,美國女性攀上領導地位的情形也日益普遍。例如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曾擔任美國經濟政策制定中的三項最高職位,除財政部長外,還包括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時期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2014至2018年擔任聯準會主席。此外,去年5月至今年2月間擔任聯準會副主席的布蘭納德(Brainard),於2月14日獲美國總統拜登任命為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布蘭納德61歲,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在柯林頓執政時期,曾擔任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小布希總統卸任後,布蘭納德重返政府工作。歐巴馬執政時期,布蘭納德於2009年擔任美國財政部長顧問,2010至2013年擔任財政部主掌國際事務的副部長,當時是美國財政部史上位階最高的女性官員。2014年6月布蘭納德出任聯準會理事,並於去年5月接任聯準會副主席。

布蘭納德卸任副主席後,接任此遺缺的可能人選,女性經濟學家的呼聲也很高,包括西北大學金融學教授艾柏利(Janice Eberly)及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戴南(Karen Dynan)。

 
央行明年再掀一級主管退休潮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一級主管退休潮,明(2024)年7月起捲土重來。據了解,央行共有四局五處,自明年7月起至後年7月,包括金檢處處長蘇導民、業務局局長潘榮耀、國庫局局長賀培真都將屆齡退休,按照央行傳統,遺缺以內升的機率最高。

央行近年進入戰後嬰兒退休高峰,早在2020年7月16日,央行就有四位一級主管退休,包括業務局前局長陳一端、經研處前處長林宗耀、國庫局前局長陳玉敏、會計處前處長黃桂洲均屆齡退休;2021年7月,則是發行局前局長施遵驊、國庫局前局長柯玲君退休。2021年9月,業務局前局長蕭翠玲自願退休。此後,央行沒有任何一級主管屆齡退休。

不過,到2024年7月,金檢處處長蘇導民將屆齡退休。蘇導民1994年8月19日進央行,歷任外匯局副研究員、研究員、駐紐約代表辦事處主任、金檢處稽核、副處長等職務。

2025年1月,業務局局長潘榮耀將退休。潘榮耀1985年7月25日進央行,歷任金檢處辦事員、業務局辦事員、專員、副科長等。

2025年7月,國庫局局長賀培真將屆齡,她1984年8月16日進央行,歷任經研處辦事員、發行局專員、副科長、外匯局科長、副局長等職。

 
產險商品漲價 「兩率」催動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日前立委質疑產險業者在多項保費上齊漲,認為業者是為彌補防疫險損失所致,但產險業者私下無奈說,調漲主要是憑藉「再保費率、損失率」兩大因素,且每家公司險種損率不盡相同,調漲費用亦有所差異;金管會保險局也說,商品種類多元,難以估計漲價幅度或是品項有多少,業者調漲是「有所本」,不可能隨意漲價或因彌補防疫險,讓消費者權益受損。

產險業者說,保險公司有可能因再保費用而漲價,「有些風險國內承擔不了,一定要到國外去,國外再保人漲價我不得不漲,不然我收的錢不夠去付國外的再保費」。業者強調,這些樣態只會發生在大型商業火險或大型工程險等需要再保的特殊險種;另一種是銷售很差或高風險的就不會承保。

至於「損失率」部分,也是產險業者調價的評估要件。業者說,如個人性商品車險、旅平險、個人傷害險這類較沒有牽涉到再保,而是針對險種損失率檢視,看是否需要漲價,有時候甚至還會降價,不一定都是漲價。「損失率」簡言之即是產險業者所承擔要理賠的金額。

去年受累防疫險、產險業損失慘重,業者坦言,過去業界確實有為了搶生意而「削價競爭」的生態,為追求業績,多數業者抱著賭博心態,即便高風險仍承保,「以先搶業績再說」,但這波防疫險業者作法將回歸本質,「追求業績已不再是唯一目標」,過往風險評估標準較寬鬆,現在希望有合理的核保利潤,業者說,「今年的風險評估標準,將因防疫險帶來的大失血,變得更嚴謹。」

針對費率調漲,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說,保險商品是要符合市場機制,有關各業者和漲價情形跟商品,確實跟公司政策有影響。依據保險商品銷售前作業處理準則規定,產險業商品本來在費率處理就要檢視「合理性」和「適足性」,按照損失金額調整。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近期不僅物價上漲民眾有感,連車險、火險、寵物險等都接連調漲,讓民眾大喊吃不消,不過產險業者說,調漲保費依據「危險損失率」評估,每家公司不一樣,並非全面漲,有些甚至調降。

例如車險、旅平險、個人傷害險這類,較無牽涉到再保,是以險種損失率檢視,有時甚至會降價,不一定都是漲價,例如旺旺友聯甲式車體險今年降價。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說,汽車竊盜險近幾年出險機率比較低,市場費率有調降。

 
國際財經要聞
入圍電影觀賞需求將暴增 串流平台掀奧斯卡熱潮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將在美東時間12日晚上8時(台灣時間13日上午9時)舉行頒獎典禮。

近年入圍最佳影片獎的電影,雖然未必保證票房就能受惠,但在串流平台的觀賞需求將暴增。

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將在好萊塢的杜比劇院舉行,不過今年不會鋪「紅地毯」,而是改鋪香檳色地毯,而入圍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包括「阿凡達:水之道」、「捍衛戰士:獨行俠」,及楊紫瓊主演的「媽的多重宇宙」等十部電影。

在奧斯卡主辦單位1月底公布入圍名單到本月1日為止,入圍今年最佳影片獎的十部電影,在美國電影院的票房共增加8,200萬美元,其中7,100萬美元來自去年12月上映的「阿凡達:水之道」,顯示入圍光環並未大幅嘉惠電影票房。

不過,這些電影在串流平台的觀賞需求暴增。

娛樂分析公司Parrot Analytics統計,入圍最佳影片獎的十部電影,在獲得提名後的一周內,觀看需求平均增加21%。

 
矽谷銀風暴 衝擊全球新創圈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第16大的矽谷銀行(SVB)倒閉,不只重創矽谷新創公司,更可能衝擊從倫敦到新加坡的新創圈,中國大陸多家創投基金及新創科技公司據傳陷入資金「斷奶」困境,亞洲科技投資人趕忙評估影響,專家警告這對新創公司是「滅絕」等級的事件,投資人也準備因應全球金融市場13日開盤時的「山雨欲來」。

SVB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後的風波並未平息,許多新創公司相繼揭露曝險,穩定幣USDC發行者Circle坦承曝險33億美元後,USDC對美元跌破平價水準。Roku也揭露在SVB存有約4.87億美元的無擔保存款,警告可能遭逢損失。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在SVB存款未獲擔保的美國客戶,正低價出售這些存款,以支應薪水和其他營業支出。

彭博資訊指出,SVB破產的衝擊將蔓延全球,因為SVB在中國大陸、丹麥、德國、英國、印度、以色列等地都設有分行,港股也有多家公司與矽谷銀行往來,包括華興資本、再鼎醫藥等,亞洲科技投資人也急忙評估自身可能遭受的衝擊,SVB在中國大陸的合資公司SPD矽谷銀行正尋求安撫中國大陸客戶,表示營運獨立且穩定。

FT報導,美國創投公司在將資金輸往中國大陸之前,常先把資金存在SVB,是連接兩地資金鏈的要角,SVB倒閉使創投公司在大陸的主管來不及提出存款,大陸多家創投資金公司表示,所投資的一些新創企業也面臨無法提出存款的問題。

知名新創育成機構Y Combinator執行長陳嘉興警告,矽谷銀行破產對新創公司來說是「滅絕」等級的事件,近3,000家還在營運的企業都和矽谷銀行往來,超過100家擔心付不出薪水。

分析師指出,矽谷銀行事件對科技業的衝擊「不該被低估」,因為存款是科技新創公司的命脈,這些公司常需要大量現金支應研發和員工薪水等龐大支出,如果這些存款在破產或重整的過程中減少,一些科技業者的現金流可能高度緊張,不能排除破產的風險。

股市重挫只是市場騷動的表象。高盛指出,客戶瘋狂調整部位,方向嚴重偏空,避險基金及傳統基金經理人都大賣銀行股。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預期經濟衰退的交易模式相當普遍」,因客戶針對Fed主席鮑爾作證的內容做出反應,避險基金及散戶投資人都大賣股票。

分析師指出,由於本周二(14日)將公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且Fed將於21-22日開會,又擔心SVB破產可能引發連鎖效應,因此本周並不是布局的好時機。

 
日零售品牌 搶二手商機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由於日本物價持續上漲,消費者轉而購買二手商品的趨勢正在加快,促使愈來愈多業者開始在日本經營自家的二手商品業務。零售品牌業者搶搭二手商品風潮,實現商業模式轉型,由過去的「售完即止」轉變為重視環保的循環模式。

旗下擁有Coach品牌的Tapestry集團,在今年1月啟動將Coach商品回收後維修整理,並重新販售的「Coach (Re) Loved」服務。

Tapestry表示,希望以這項服務吸引注重環保的Z世代消費者。Coach最初在日本的二手商品回收門市只有銀座店等三家,目前已擴增到17家。

日本知名手表品牌精工(Seiko)也開始在東京銀座的和光總店銷售中古表。精工回收自家的中古手表,檢修後附上證明書再出售。

日本服裝廠商恩瓦德控股(Onward Holdings)則表示,集團將開始回收恩瓦德□山的舊衣,進行重新染色等「升級改造(upcycle)」後再出售,這類商品預定最快今年秋季上市。

根據日本回收產業專業媒體「再利用產業期刊」報導,2021年日本回收再利用的市場規模約為2.7兆日圓(197億美元),是十年前的2.1倍,預期2025年此市場的規模將成長到3.5兆日圓。目前,日本物價飆漲,消費者加快轉向二手市場,也促使更多廠商涉足這個市場。

除此之外,隨著Mercari等二手交易平台的普及,年輕世代正廣泛利用「消費者對消費者」(C to C)的交易模式,促成二手市場日益繁榮,一些業者如中國大陸快時尚電商希音也開放消費者使用這種模式交易二手衣物。

零售品牌業者過去對經營二手商品業務的意願不高,主因擔心妨礙新品銷售。但這個市場成長力道已不容忽視;對業者來說,拓展二手商品業務,不僅能提升環保形象,還能發掘新商機。

 
庫克代表作 蘋果頭盔6月亮相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雖然蘋果的工業設計團隊原本希望能延後發表新款「混合實境」頭戴裝置,執行長庫克仍決定在今年稍晚讓這款新品問世,目標不只是要展示最新的炫目產品,也是為了確保他能留下任內發表次世代硬體的功績。

報導指出,這款頭盔已研發七年,耗時是iPhone的兩倍,市場預期蘋果最快將在6月展示這款兼具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功能的頭盔。

這項發表對庫克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是第一個完全在他領導下所研發的新運算平台;iPhone、iPad、甚至Apple Watch,最初構想都源自2011年辭世的蘋果已故共同創辦人賈伯斯。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在2016年初啟動這項頭戴裝置項目以來,內部曾因產品的亮相時機而陷入緊張。蘋果營運團隊希望能推出一款「全新願景」的產品,蘋果知名的工業設計團隊則希望保持耐心,等輕量版AR眼鏡在技術可行後再說。

然而,知情人士說,庫克後來決定支持營運長威廉斯,在今年展示新品,意味他支持,否決設計師希望先等技術趕上願景時刻的想法。違抗蘋果設計團隊,在數年前都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之事,但在蘋果設計團隊的長期主管艾夫2019年離職後,蘋果改組架構,如今設計部門須向威廉斯匯報。

一名曾在蘋果任職工程師表示,營運部門擁有更多產品開發的控制權,對庫克時代的蘋果是「合乎邏輯的進展」。

庫克掌舵後,蘋果成長紀錄輝煌,市值已增至2.4兆美元,遠高於2011年的約3,500億美元。蘋果在這段期間發表兩款熱門新品,包括2015年的Apple Watch、2016年的AirPods,讓配件事業規模壯大為410億美元,但外界也不斷批評蘋果都是在複製過去的構想,沒有開創新局。

曾在蘋果產品研發任職的工程師說,蘋果面臨推出這款頭戴裝置的龐大壓力,過去幾年已年年延後發表會。

儘管這款產品的成敗,可能牽動庫克的穩健領導名聲、並攸關蘋果持續創新的能力,但蘋果預期這款頭盔的初期銷售相對很少。知情人士說,蘋果預期,這款頭盔在開賣的頭12個月只會售出100萬台,遠低於首代iPhone或Apple Watch的第一年銷量。

這款裝置的售價預料為3,000美元,為Meta頭盔Quest Pro的三倍,可能降低這款新品的魅力。即便這款頭盔一年創造30億美元收入,和蘋果去年約4,000億美元的營收相比,占比渺小。

 
英暫時性減稅 企業不埋單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財政大臣杭特將於15日提出預算案,將主張降低企業稅三年、總金額約110億英鎊,以代替現行最慷慨的投資抵減措施。他也將鼓勵勞動力重返職場,以減輕勞工短缺壓力。

英國企業稅率將於4月起從19%提高到25%,屆時現行的超級減稅措施也將到期。依據現行的減稅措施,企業的應稅盈餘中可以扣除130%的投資支出,而新的減稅計畫將企業投資的抵減比率降為100%;企業每投資1英鎊,仍能少繳0.25英鎊的稅金。

杭特表示,降低企業稅是他的優先主張。這項新減稅計畫只為期三年,並將於明年大選之前提出永久性的減稅政見。

但企業界高度不滿,強調提高稅率並縮小減稅規模,將使企業將投資移往國外。由於美國及歐盟已經宣布總額高達數千億英鎊的投資補貼措施,使英國獎勵投資的進度遠遠落後歐、美。

新預算案也將鼓勵健康不佳、身心障礙、撫育子女及高齡勞工重返職場。預算計畫中將變更整合型給付制度,並增加就業支持計畫,以鼓勵領取社福給付者重返職場,或延長工時。同時要求社福領取者必須更經常接受技術訓練。

 
日企憂洩密 禁用ChatGPT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經新聞報導,ChatGPT等人工智慧(AI)有望提升效率,但也可能使敏感數據外洩,軟體銀行等日本企業已開始限制在其業務營運中,使用這類互動式AI服務。

軟銀上月已就ChatGPT和其他商業應用程式的使用,向員工發出警告,要求「不得輸入可辨識的企業資訊或機密數據」。

軟銀還打算制定規則,以規範哪些營運能使用這項技術、以及可以使用的應用程式。

ChatGPT能遵照簡單的書面指令,蒐集數據並生成程式,能使營運更有效率並且提高生產力。

ChatGPT開發商Open AI在3月1日釋出應用程式介面(API),允許企業付費將ChatGPT整合進入自家公司的服務。

Open AI宣稱,這項服務所蒐集的數據不會用於提升效能。但他們網站卻暗示,在免費使用該服務時,「我們可能會用您提供的數據,改進我們的模型」。

隨著愈來愈多民眾和公司使用互動式AI,一些企業擔心這項新技術會散播錯誤資訊並導致數據外洩,因而禁用。瑞穗金融集團、三菱日聯銀行、三井住友銀行,均禁用ChatGPT與其他服務。

瑞穗不讓員工從工作電腦終端連上相關網站,避免因員工不當使用,導致客戶資料和金融交易等重要資訊外洩。

 
要聞
新聞中的法律/跨國婚姻成立的條件
闕光威經濟日報
現代社會中跨國婚姻並不少見,依照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21年結婚的對數總計有11萬多對,其中夫妻都是我國國民的新人約佔92%,也就是說每100對的新人,其中八對就是屬於跨國婚姻。

不同國籍的人成立跨國婚姻,首先會面臨應以哪一個國家的法律辦理結婚的問題。依我國《民法》第46條規定,跨國婚姻應依結婚雙方自己所屬國家的法律作為判斷標準;不過如果單純是結婚「方式」,應向政府機關登記(登記婚)或是舉行特定的結婚儀式(儀式婚),則能夠由結婚雙方自行選擇,可以依照婚姻中任一方所屬國家的方式,甚至依照舉行婚禮的國家法律都可以。例如台灣人跟日本人結婚,雙方可以選擇依照台灣或是日本的方式結婚,甚至可以選擇到美國結婚,只要符合當地法律對於結婚方式的要求,在我國都能受到認可。

然而,雙方結婚方式選定後,跨國婚姻是否成立,則必須要回歸婚姻雙方「各自」國家法律的婚姻成立要件作為判斷。例如:我國法婚姻成立要件中,關於結婚年齡,雙方須年滿18歲;然而依新加坡法,須年滿21歲始得結婚,假設我國人甲要和新加坡人乙結婚,甲必須依我國法年滿18歲,乙則必須依新加坡法年滿21歲,雙方才能夠成立婚姻關係。

除了年齡之外,自2019年起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後,跨國同性婚姻與民法的法律問題更引發關注。例如:我國人丙與同性伴侶日本人丁結婚,丙依照我國法肯認同性婚姻,然而丁依日本法並不允許同性婚姻,依涉民法第46條,丙、丁婚姻無法成立,從而無法在我國辦理結婚登記。

針對跨國同性伴侶在我國的結婚困境,內政部於今年1月19日發布解釋函令,相同性別兩人成立婚姻,已是我國公共秩序之一環,因此若我國人與外籍人士申請同性婚姻登記時,依照民法規定,將導致雙方無法成立婚姻者,此時應依涉民法第8條規定,認為外國法適用結果違反我國公共秩序,因而排除外國法適用,雙方得直接依我國法律作為婚姻成立要件之判準。

在內政部函令公布後,如同上述台日同性伴侶的情況,日本人丁適用日本法將發生不允許同性婚姻的結果,此與我國公共秩序不符,即應進一步適用涉民法第8條,排除日本法的適用,台日同性伴侶可以直接依照我國法律,在我國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不過我國實務已放寬同婚登記,但在我國辦理登記的同性伴侶,其本身所屬國恐不認可我國的登記效力。

在婚姻成立以後,如果雙方難以和諧相處,婚姻關係告終,也將面臨應該按照哪一國法律辦離婚的問題。依我國法,離婚具有「協議離婚」及「判決離婚」兩種途徑;「協議離婚」即夫妻雙方在兩位證人見證之下簽訂離婚協議書,再到戶政機關辦理即可完成。然而若雙方未達成離婚共識,則僅能在符合法定原因之前提下,請求法院裁判離婚,而各國對於離婚的法定標準不同,跨國婚姻的當事人應特別留心。

(安永圓方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闕光威口述,記者陳姿穎整理)

 
申報進項稅額 兩個注意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營業人購買設備或貨物,可透過賣家開立的進項發票扣抵營業稅,台北國稅局提醒申報進項稅額常見二大問題,第一,若被查獲漏開發票、漏報銷售額後,才提出合法憑證,此時將不能主張扣抵;第二,若有合法進項憑證,應在十年內申報扣抵。

台北國稅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規定,營業人不管是否有銷售額,都應按期填寫申報書,檢附退抵稅款等文件,向主管稽徵機關申報銷售額、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

國稅局表示,營業人的進項稅額准許扣抵或退還,應以「已申報」為前提,若營業人被查獲漏開發票、漏報銷售額後,才提出先前未申報的進項憑證主張扣抵,此時國稅局將無法同意。

國稅局舉例,甲公司在2020年7月銷售貨物,漏報銷售額新台幣200萬元,經國稅局核定補徵營業稅額並處罰鍰。

之後,甲公司才向國稅局提出未申報的進項憑證金額300萬元,並主張未申報扣抵的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並無逃漏稅。

國稅局表示,甲公司漏開統一發票並漏報銷售額,已是逃漏稅事實,且甲公司被查獲前未申報相關進項稅額,與規定不符,因此無進項稅額可扣抵銷項稅額,不能主張扣抵當次查獲的短漏報銷項稅額。

另外,國稅局官員指出,依營業稅法施行細則第29條規定,進項發票可延至下期申報,但如果下期仍未申報,應該在申報扣抵當期,寫明先前未申報的理由,且進項發票的申報扣抵期間以十年為限。

開立發票的營業人,將當期的銷項稅額扣減進項稅額後,就是當期應納或溢付的營業稅額。

國稅局表示,營業人可申報扣抵的進項憑證,包含購入貨品、原物料或製造產品相關費用、租用營業場所或辦公設備的費用、或是固定資產,例如房屋、機械設備、電器用品、電腦設備、運輸設備等。

 
機車舊換新退稅 不限同車主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民眾將機車汰舊換新,可申請減徵貨物稅4,000元,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若新、舊機車車主不同人,雖仍可申請退稅,但記得要檢附聲明書等證明文件。

為鼓勵民眾淘汰老舊機車,《貨物稅條例》第12條之5提供租稅優惠,機車汰舊換新可減徵貨物稅4,000元,高雄國稅局表示,近日有民眾詢問,若購買新機車,是否能用其他家人的中古機車來申請退稅?

國稅局表示,依規定,申請機車汰舊換新退稅,新、舊車主不以同一人為限,但雙方要以書面共同聲明,檢附「中古機車與新機車車籍登記之車主非同一人聲明書」等文件,證明中古車主同意由新購車主領取減徵退還新車貨物稅。

高雄國稅局提醒,機車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適用期間已延長至2026年1月7日止,民眾可把握時機。

 
國壽即時改進服務 客戶肯定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擁有龐大客戶的壽險業,真的能做到聆聽客戶回饋並即時改進服務?國泰人壽自2016年即導入NPS(Net Promoter Score, 淨推薦分數,代表客戶願意為其他人推薦該公司的指數),為國內首家導入業者。從上至下、由外而內全面蒐集客戶聲音,針對客戶不滿意之處立即改進,多項服務得到客戶高度肯定,國泰人壽最新客戶體驗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NPS高達29.2%,年成長8.1%,連續三年正成長,在疫情下仍獲得好成績。

NPS是直接來自客戶的真實評比,代表「客戶願意為其他人推薦該公司的程度」,對企業的參考價值極高。壽險業普遍因售後體驗旅程接觸節點較少,例如除非有繳保費、理賠等問題才會與保險公司聯繫,通常能夠獲得客戶口碑推薦的機會也較低,國泰人壽連續三年讓客戶提高評價,在於重視客戶意見,將「不滿意」一件件落實為創新服務。

這些年來國泰人壽透過持續檢視客戶購買保險的11大流程,包括了解商品、投保、續期繳費、保單查詢、變更、借款、理賠、給付、解約、客訴至日常聯繫,了解客戶真實需求,分析原因並即時反應改進,例如改善後的理賠查詢功能,讓客戶查詢理賠就像在查詢網購進度,直覺又簡單的操作方式,可以立即掌握目前進度,就有保戶回饋:「國壽App上的理賠申請流程很順暢,審核很快,可以用App查看很方便,若有不清楚也有線上諮詢以及服務電話。」

進入超高齡社會之際,國泰人壽也發現,過往高齡客戶多受到保險商品承保年齡限制等因素投保不易,國泰人壽以60周年提出「E.P.S」戰略中的「Elder Friendly-友善高齡」為首要,領先業界為高齡族群打造專屬商品與服務,設計專屬防癌險「樂康愛」、手術險「樂順心」等,強調保險年齡從55至75歲都能投保,獲得保戶熱烈反應,使高齡者補足各項保障缺口。

服務面的創新則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行動裝置認知功能檢測工具。業務同仁可使用手機等行動裝置,透過簡單的五題互動小遊戲,快速協助高齡客戶了解自身記憶力、知覺動作、專注力與執行力等四大面向的認知功能狀態。

 
中再保盈餘將回到常軌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本土再保公司中再保日前公布2022年稅後純益僅2.53億元,受防疫險慘賠影響,每股稅後純益0.41元,董事會決議今年不發股利,是睽違十年來首見。不過中再保表示,99.5%防疫險再保責任已在去年5月劃下句點,今年可望回到過往獲利常軌。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中再保針對法定傳染病及疫苗險業務的賠款準備金,已提存數十億元。中再保指出,大概99.5%的防疫險再保責任在去年5月劃下句點,剩下後面來申請案件會比較慢,至於防疫險今年4月中旬到期跟中再保並無關係。展望今年獲利動能,「排除防疫險之外,今年度可回到過往獲利常軌。」

攤開中再保過往十年的配息表現,殖利率可見約在7%左右、更好還有8%榮景,可謂存股族心中穩定成長的高配息股成員。2021年中再保獲利20.65億元,去年僅剩2.53億元,年衰退87%,因承保防疫險再保業務遭逢逆風,不過中再保強調,大部分業務在去年5月責任就已結束,也代表防疫險警報已經解除。

若看產險業,今年只要業績成長,原則上後端的再保業者,獲利亦會跟著迎榮景,不過業者說,賠款金額都很難講。

產險業是穩定獲利產業,防疫險是未預料之風險因素,至於今年的潛在風險,觀察現今市況,中再保主管表示,影響較大的還是有無較大的天災人禍,例如商業火險的大型賠案,這類型很難預期狀況會怎樣,「通常沒有到每一年的最後一天都很難講。」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