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山西民眾楊喜全在村委會拿到了最後一筆9萬元(人民幣,下同)醫藥費報銷款,他坦言:「如果沒有國家和村集體的幫助,真不敢想像自己現在的境遇。」據新華社,楊喜全家住山西省河津市龍門村,兩年前老父親因肺癌住院,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數額的醫療費用。「最多時候,一天要花費幾千元,作為一個農民根本承受不了,只能四處籌措。」回憶起那段難熬的日子,楊喜全聲音有些哽咽。
村□得知楊喜全的困境後,向他介紹了村集體的報銷制度。「只要是本村村民,在外看病的醫療費通過國家新農合報銷後,拿著費用清單和相關憑據回到村□,我們會報銷剩餘所有費用。」龍門村黨委副書記原娟珍說。
經過大陸官方和村集體幫助,楊喜全陸續收到了40餘萬元的報銷款,整個看病過程中需要自己承擔的只有交通費和住宿費。
除了幫助村民解決看病難題,龍門村也十分關注教育、養老等民生需求。原娟珍指出,村□的孩子考上大學後,會拿到至少3000元的獎學金,近20年來用於教育事業的資金達到4000萬元。此外,60歲以上老年人根據年齡段,每月可領取500元至650元的養老補貼。
一個個民生難題的解決,源於多年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自1996年起,龍門村在一座年產2.5萬噸小焦爐的基礎上,轉變粗放式經營,走環境友好和產業循環的新路徑,逐漸形成焦化、建材、精細化工、旅遊等多個支柱產業。2021年底,全村固定資產達到32億元,吸收村民就業1600餘人,人均純收入3.7萬元。
每年1月10日,是龍門村的「人口分紅日」,村民王傑臣為全家10口人領到了51000元的分紅款。「今年是村□第26年給村民分紅,隨著村集體產業的壯大,我們每人的分紅款也從幾百元漲到如今的5100元。」他說。
集體經濟取之於民,自然用之於民。大陸農業農村部提出,將推動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到2022年完成10萬個左右村的支持任務,同時指導各地結合當地經濟發展規劃,謀劃優勢產業,豐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大陸各地都積極制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目標。例如,山西省運城市將在五年時間內,力爭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收入超過30萬元的村達到50%;湖南省永州市推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施意見,指出要設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並強化人才支撐,力爭三年內每個行政村招引2至3名能人返鄉創業帶富。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說,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既能夠幫助村民緩解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難題,又能夠集中力量提升辦事效率,助力鄉村振興,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