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5日 星期三

史上最長 晶片交貨要等半年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1/06 第527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史上最長 晶片交貨要等半年
編譯葉亭均、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調查發現,上月晶片從下單到交貨的「前置時間」進一步拉長至25.8周,改寫歷史紀錄,代表客戶等待晶片交貨的時間更久,也凸顯數月來衝擊許多產業的半導體短缺問題揮之不去。

彭博資訊報導,Susquehanna金融集團的研究報告顯示,去年12月業者採購半導體從下單到取得交貨的時間,已延長至約25.8周,較去年11月增加六天,也創下2017年開始追蹤這項數據以來最長紀錄。

Susquehanna近期改變計算交貨時間的方法,增加更多數據來源,並基於新系統修訂先前的估計值。

從蘋果到福特,許多企業因為無法獲得足夠的半導體供應來滿足產品需求,面臨損失數十億美元營收,加強取得零件的相關努力,也推高生產成本。

Susquehanna分析師羅蘭德4日在研究報告中表示:「交貨前置時間延長的情況多變,但12月再度拉長。幾乎所有產品類別的都見到前置時間拉長到歷來新高,以電源管理和微控器的交貨期最長。」

以往前置時間拉長後,往往會出現一段供過於求的痛苦時期。人們擔憂客戶可能為了確保獲得足夠數量的晶片而超量訂購,並且在稍後取消訂單要求,這在業界稱為重複下單。

研究顯示,雖然平均交貨期再度拉長,但一些大型供應商正更為及時地交付產品給客戶。研究說,博通的前置時間在12月「溫和下滑」至29周。

與此同時,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發布命名為「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PI)的新指數,顯示打亂物流並引發高通膨的全球供應鏈壓力,可能已經觸頂,這對急欲撲滅高通膨隱憂的美國政府而言,或許可以鬆一口氣。

模型顯示,全球供應鏈壓力目前呈現4.5個標準差,是1997年來未曾見過極端水準,但或許不久可以緩和。經濟學家指出,供應鏈的干擾雖處於歷史高峰,但「已觸頂,且接下來可能開始緩和一些」。

在GSCPI中,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經濟學家整合幾個華爾街採用的供應鏈指標,包括散裝輪運價指標波羅的海乾貨指數、追蹤貨櫃輪費率的Harpex指數,也納入勞工部計算來往美國空運成本的價格指數。

其次,經濟學家再納入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個別國家的製造業數據。從PMI調查可看出製造業交貨延遲的嚴重程度,以及美國、歐元區、中國大陸在內主要經濟體積壓訂單的規模。

 
財經專題
CES/三巨頭搶推晶片 台積大贏家
編譯葉亭均、記者尹慧中、鐘惠玲╱經濟日報
超微、英特爾及輝達在2022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競推晶片,受惠各大廠釋出多款新晶片加速導入市場,且主力產品多採用台積電先進製程,法人看好,隨晶片放量出貨,台積電持續成大贏家。

台積電昨(5)日股價短線漲多休息,終場下跌6元、收650元,外資買超4,788張,連續三個交易日買超,不過買超張數收斂。

台積電先進製程獲大廠青睞並採用,特別是5奈米家族製程的5奈米與6奈米,先後獲得客戶直接點名採用,如英特爾GPU長期委由台積電操刀,其中,英特爾Arc品牌的繪圖處理器(GPU)代號為Alchemist已委由台積電6奈米操刀生產,超微新款Ryzen 6000與 7000系列處理器也採用5奈米家族製程。

英特爾此次於CES展中,已宣布Alchemist應用有超過50款產品。此外,同時宣布推出全新第12代Intel Core H系列筆電處理器,採效能混合架構,則是以自家Intel 7奈米製程生產,其中,Intel Core i9-12900HK,更號稱是地表最快的筆電處理器,該公司並為超可攜(ultra-portable)市場推出新款P系列產品線。

超微此次發表新款Ryzen 6000系列NB處理器產品,以台積電6奈米製程生產,採用升級的AMD Zen 3+核心,也是首款內建RDNA 2架構顯示核心的NB處理器,OEM廠相關筆電產品預計2月起陸續推出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超微執行長蘇姿丰首度提及,其Ryzen 7000系列處理器將採用5奈米Zen 4架構,預計今年下半年問市。超微也發表新款Ryzen 7 5800X3D桌上型處理器,強調領先對手的遊戲效能。

超微並發表新款適用於高階輕薄筆電與桌上型電腦的顯示晶片,為Radeon RX 6000M系列NB顯卡產品線新增6850M XT等型號。此外,也推出全新AMD Radeon RX 6000S系列筆電顯示晶片產品,包括6800S等,搶占遊戲筆電應用商機。在桌上型顯示晶片方面,AMD推出Radeon RX 6500 XT與6400顯卡。

在輝達方面,搭載GeForce RTX 的全新筆電將問世,該公司也宣布採用其人工智慧(AI) 平台的自動駕駛車。輝達預期市場上將推出超過160款採用其RTX 30系列GPU的輕薄筆電,RTX 30多數由三星代工操刀,不過,近期業界傳出,輝達將推出RTX 40系列,主要委由台積電5奈米生產, 輝達去年已預付16.4億美元包下產能,今年首季估計將再預付17.9億美元,相關預付款平均分配每季入帳。

 
CES/華碩、微星、技嘉 推出新NB
記者吳凱中、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英特爾、輝達、超微三巨頭發表全新筆電CPU、顯示卡系列,台廠華碩、微星、技嘉也在CES 2022 推出相應的新品,產品線涵蓋可折疊OLED筆電、電競筆電、創作者筆電及一般消費性筆電,希望藉由全新產品,延續去年PC產業盛況。

華碩今(6)日凌晨舉行《Incredible Unfolds》線上新品發表會,由共同執行長胡書賓揭開序幕,端出Zenbook 17 Fold OLED摺疊式筆電與Zenbook 14X OLED Space Edition太空紀念版筆電。

由華碩與英特爾、BOE Technology Group聯手推出的世界首款17.3吋可折疊OLED筆電—Zenbook 17 Fold OLED,其17.3吋的2.5K觸控螢幕可從中間折疊,切換成兩個無接縫3:2比例的12.5吋螢幕,兼備PC、筆電、平板、螢幕鍵盤、電子書及延伸螢幕等多用途。

在微星方面,因應元宇宙超級年到來,一口氣推出15款電競及三款創作者新筆電,包含多款為創作與探索元宇宙打造的Meta-Ready高效能筆電,全力搶攻元宇宙商機。

技嘉也推出第12代Intel Core處理器平台之AERO創作者筆電系列。

 
CES/FT:元宇宙掀硬體淘金熱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消費電子展(CES)本周登場,參展業者配合元宇宙的問世,紛紛推出虛擬實境(VR)頭戴式裝置、感測器,以及相關晶片。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對投資界來說,2022年正象徵元宇宙元年,將掀起一波擁抱相關硬體的「淘金熱」。

美國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股票策略師鮑威爾(Simon Powell)說:「回顧大眾化市場網際網路初期的淘金,第一階段最佳的押注就是硬體。」他並表示,這個過程最終需要更多的微處理器、龐大的運算能力、可穿戴裝置,將帶動相當於智慧手機早期的硬體需求。

鮑威爾還指出,蘋果一度達到3兆美元的市值,可能就是因為投資人看好蘋果即將推出和當初iPhone一樣具革命性的頭戴式裝置。

麥格理證券科技分析師達米安.宋(Damian Thong,音譯)認為,輝達(Nvidia)和台積電股價大漲,也可以看見元宇宙所帶動對運算能力和雲端儲存的需求。

花旗最近一份報告列出十多檔可能因元宇宙應用受惠的股票,包括台灣伺服器設計商緯穎科技、以及中國大陸聲學元件供應商歌爾公司。

 
CES/高通、聯發科 戰線擴大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高通執行長艾蒙不畏疫情,親自出席2022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該公司揭露車用布局新進展,透露除了手機晶片之外,正持續進行多元應用布局,這也讓高通與聯發科之間的產品戰線持續擴大。

雖在手機晶片領域,聯發科(2454)近期鋒頭正健,不過高通也不是省油的燈,積極搶攻深具未來性的車用布局,在本屆CES展宣布推出專為自動駕駛設計的開放式可擴展平台Snapdragon Ride視覺系統,是以4奈米製程的系統單晶片(SoC)為基礎打造而成,結合Arriver的新一代視覺感知軟體疊層,著重於最佳化前視與環視鏡頭部署,以支援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與自動駕駛。

一般認為,汽車中的矽含量成分將會愈來愈高,為半導體廠帶來更多大好機會。高通表示,隨著產業邁向自動駕駛,對能提供功能性安全的汽車解決方案將有更大的需求,Snapdragon Ride視覺系統預計將搭載於2024年量產的汽車中。

近年CES展有愈來愈多車用相關產品現身,鋒頭甚至蓋過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包括高通、英特爾與輝達等晶片大廠,都在展中揭露相關布局。

高通強調,該公司與眾多汽車製造商合作,採用Snapdragon數位底盤涵蓋的汽車解決方案,這是由一套開放且具可擴展性的雲端連接平台所組成,除了Snapdragon Ride平台,還有Snapdragon駕駛座平台、汽車連網平台、車對雲服務等。

高通積極布局車用等新事業之餘,聯發科在車用晶片業務則是從中央影音處理系統切入,其Autus車用平台主要有智慧座艙、車載資通訊系統、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及視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瞄準前裝市場。

 
國際財經要聞
Sony大跨界 搶攻電動車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Sony集團在今年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上宣布,將成立專門研發電動車的新公司,準備推出自家電動車,與鴻海(2317)、小米等科技同業一起搶攻這塊炙手可熱市場。

Sony執行長吉田憲一郎4日在CES活動上宣布,將在春季成立子公司「Sony Mobility」,並同時展示了一款七人座的電動運動休旅車(SUV)概念車Vision-S 02。

這位日本電子巨擘在前年的CES上展示了首輛電動概念轎車Vision-S,但當時Sony表示並不一定會販售自家的電動車。Sony當時是與麥格納國際(Magna International)和博世(Robert Bosch)合作設計Vision-S,主要目的是為了展示Sony的車用感測器。

吉田說:「展示Vision-S所獲得的迴響,鼓勵了我們進一步思考如何利用創意和技術,改變移動體驗。我們相信Sony做為一家富有創意的娛樂公司,處於改寫移動定義的有利位置。」

受到這項利多消息激勵,Sony東京市場5日股價大漲3.6%,盤中漲幅一度高達5%。

Sony這款Vision-S 02運動休旅車將搭載使用Sony自家技術的安全功能,包括高靈敏度、高解析度、高動態範圍的CMOS影像感測器,以及能準確感測3D立體空間的光達(Lidar)感測器。

吉田說:「在創造舒適的移動體驗上,安全已成為我們的最優先要務,在打造這輛SUV時也並未改變這項原則。這款車的內外共安裝40個監控安全的感測器。」

這輛車也將可使用5G行動網路,並搭載3D環繞音響系統,車內的數位影音服務也可讓乘客玩Sony遊戲主機PlayStation的遊戲。Sony表示,目前正在歐洲進行道路測試,目的是為推出Level 2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台灣鴻海集團和中國大陸小米公司等科技大廠,也正在進軍電動車市場,以多角化經營事業。鴻海去年10月發表三款電動車,並計劃在2027年前年產量達到300萬輛。董事長劉揚偉預估,屆時這個產量將占約10%的全球市場。

蘋果公司對電動車的野心一直廣受關注,彭博資訊去年11月報導,這家全球第一大科技公司正在加速開發電動車。

 
歐元區PMI探九個月低點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上月歐元區經濟成長動能趨緩,降至九個月來最低水準,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復熾,抑制服務業景氣擴張,且若各國實施更嚴格的防疫限制,經濟活動可能進一步承受打擊。

IHS Markit公布,歐元區去年12月的服務業與製造業綜合PMI終值為53.3,低於初估值53.4和去年11月的55.4,更滑落到去年3月來最低。綜合PMI被視為衡量整體經濟健康度的良好指標,以50為榮枯分界線,高於50代表景氣擴張。

新冠病毒變種Omicron去年底迅速傳播,迫使歐洲多國政府重新祭出防疫措施以抑制傳染率,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動作尤其積極,明顯打擊該國服務業景氣,使元月展望蒙上一層陰影。

報告指出,服務業景氣降溫是拖累綜合PMI的主因。IHS Markit經濟學家海斯(Joe Hayes)說:「11月所見的產值加速擴張,不幸證明為時短暫。Omicron變種病毒擴散對服務業衝擊特別深,反映消費者又遲疑起來。」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亞倫雷諾茲(Jack Allen-Reynolds)說:「12月綜合PMI終值證實,歐元區經濟在2021年底減弱,經濟動能漸失,但景氣仍在擴張。」

海斯指出,各國政府紛紛加強防疫措施因應疫情再起,歐元區經濟風險隨之升高。

歐元區上月服務業PMI降到去年4月來最低的53.1,低於初估的53.3和11月的55.9。

需求減弱和防疫限制趨嚴,使歐元區服務業者招聘腳步減緩至5月來最慢。去年12月的聘僱指數,從去年11月的55.4降到53.6。

上月歐元區製造業PMI也呈現下滑走勢,降至58,但與初估值相同,顯示當地製造業景氣有韌性,且供應鏈瓶頸改善或已局部減輕物價壓力。

然而上月投入價格綜合指數為74.1,雖比去年11月的76.0稍降,仍然偏高。產出價格指數也下降,但仍盤旋在高點。海斯認為,這顯示歐元區通膨仍「過熱」。

歐洲央行(ECB)上月調高通膨預測,預估2022全年通膨率將達到3.2%,遠高於ECB訂在2%的目標。

 
永續投資回響熱烈 千家機構撤出化石燃料企業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從大學到退休金機構,全球逾1,500家機構將從化石燃料資產撤資,數量較五年前大增一倍,其中一些機構並計劃加碼再生能源投資,凸顯永續投資的趨勢。

日經新聞報導,350.org等環保組織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全球已有1,502家機構宣布將部分或全面出售化石燃料資產,較2020年底增加195家機構,且增加數量為三年來最多。

這些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約40兆美元,他們的撤資威脅,能迫使企業重視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議題,也能避免投資部位的價值因ESG風險而下滑 。

投資績效的風險,也正助長這股撤資趨勢。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達成一項「逐步淘汰」燃煤發電的協議。煤炭等化石燃料的需求減少,可能衝擊相關企業的獲利,壓低其股價和債券價格。

紐約市去年12月底時宣布,該市三檔年金基金正從化石燃料企業相關的證券中撤資共30億美元,其中兩檔年金基金已撤走共19億美元資金,遭撤資的企業達260家,包含埃克森美孚、俄國天然氣公司(Gazprom)、德國化工大廠巴斯夫(BASF)。另外一檔基金則已撤回於10億美元的化石燃料相關投資,並準備在今年第1季另外再撤出約10億美元資金。

荷蘭退休基金ABP宣布,將停止投資化石燃料生產商,管理加拿大魁北克退休基金的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CDPQ)也做出相同決定。這兩檔基金都計劃投入更多資金到再生能源。

波士頓已通過法令,任何企業的營收若有逾15%來自化石燃料,該市將不得投資這些企業。波士頓所有基金,也將在2025年前自化石燃料產業撤資。

 
90年首次 豐田在美銷量贏通用
國際組/綜合報導聯合報
日本豐田汽車二○二一年美國銷售量超越通用汽車,讓通用汽車自一九三一年來首度讓出美國全年汽車銷量榜首位置。

路透報導,根據兩家公司四日發布的報告,豐田二○二一年在美國售出二百卅三萬二千輛車,通用汽車賣了二百廿一萬八千輛。豐田汽車二○二一年美國銷量上升百分之十,通用汽車則是整年下滑百分之十三,第四季下降百分之四十三。

去年受到車用半導體短缺影響,汽車業者轉而將重心放在利潤最好的車款上。

華爾街日報報導,豐田受惠於囤積電腦晶片的決定,這些晶片用於一系列汽車產品。豐田比多數車廠更早押注持續復甦的美國車市,汽車與零件的減產幅度也比較小。

根據「汽車新聞」數據,通用汽車一九三一年超越福特之後,一直是美國銷量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法新社報導,考克斯汽車公司經濟學家契斯布洛夫指出,通用汽車降低轎車市場重要性,讓它付出痛失部分市占的代價。

 
要聞
工總提七大建言 淨零碳排勿急著入法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台灣再生能源進度既然落後,政府勿急著把 2050 淨零碳排入法!全國工業總會代表企業界提出七大建言,包括不應急於將 2050 淨零碳排入法、應依照溫管法獎勵機制,保有產業減碳誘因並兼顧產業發展、刪除新設廠需增量抵換以及相關罰鍰規定等。

其餘四大建言還有建立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完善配套、碳足跡計算由方案組織自行訂定、不應以毒性化學品管理程序管理溫室氣體、完整、合理規畫碳費制度等。

綠電推廣進展緩慢

立法院預算中心預估,綠能在 2025 年發電占比僅能達到15.2%,經濟部長王美花也於 3 日坦言,因為台灣整體經濟發展遠比 2016 年預估的水準還要好,導致用電量大幅增加,在「分母變大,分子不變」的情況下,導致綠電依排程推行、成效卻被壓縮,2025 綠電佔比兩成的目標將跳票。

然而,環保署去年預告將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將 2050 淨零碳排入法,「以示減量決心」,並調整政府機關權責、減量標準與相關罰則,但在 2025 年綠電占比跳票的情況下,2050 淨零碳排達成的可能性越發渺茫。

工總七大建議

因此,工總認為,目前台灣綠能推廣進度落後,要達成此一目標顯有困難,不應急於將 2050 淨零碳排入法;在獎勵制度上,則應維持溫管法現行規定,提供企業獎勵機制,保有減碳誘因並兼顧產業發展。

在罰鍰相關方面,則應刪除新設廠需增量抵換的規定與相關罰則,否則以台灣目前的環境,減量額度不足、政府也無法開放國際額度抵換,業界即使想抵換也沒有額度,恐將限制產業發展;總量排放管理上,一來溫室氣體並非有害物質,與空氣污染防制列管的考量不同,二來也面臨國內額度不足的問題,政府應提出完善配套。

此外,工總也批評,實施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需有完善配套措施,且碳足跡在各國計算方式各有差異,應建立方案組織、尤其自行訂定,且修正草案中以毒性化學品管理程序管理溫室氣體,已遠超出國際管制溫室氣體原則,碳費制度的規劃也應更完整合理。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出席內科聯歡晚會 總統期許未來成為台灣數位經濟基地
記者楊文琪/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蔡英文總統今(5)日晚間出席「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20週年慶暨歲末聯歡晚會」,感謝產業界與政府共同努力,拚出亮眼經濟成績,並期許內湖科技園區未來成為台灣發展數位經濟和數位創新的關鍵基地。

蔡總統致詞時表示,去年一整年,感謝大家團結合作,台灣度過了許多挑戰,也感謝產業界共同努力,在經濟方面,我們拚出了亮眼的成績。

談及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蔡總統說,等到所有數據出來後,就可以向大家報告,但我們期待去年的經濟成長率能夠超過6%。至於現在的股市已經超過1萬8,000點,是有史以來最好紀錄。

她指出,尤其大內湖科技園區,是台灣第一座先由民間開發投資,再由政府放寬進駐產業項目,進而發展出來的都會型科技園區。內科匯集了相當豐沛的資金、技術和人才,近五年來營業額也以每年平均30%的速度成長,是國內十分重要的產業重鎮。

蔡總統提到,現在有6,700多家企業進駐內科,有很多世界知名的臺灣企業也把營運總部設在內科,包括光寶(2301)、仁寶(2324)、明基友達集團、鴻海(2317)、台達電(2308)、研華科技等等。這些企業,都是國內資、通訊、數位科技產業的龍頭,也是臺灣發展物聯網產業的關鍵推手。

蔡總統說,這幾年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台灣物聯網產值在2020年已經突破新台幣1.55兆元。現在,隨著AI、5G快速發展,物聯網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她相信,內科以後也會是台灣發展數位經濟和數位創新的關鍵基地。

她提到,去年全世界都受到疫情影響,台灣的經濟還是拚出了好成績,真的很不容易。如果公司去年營收不錯,也請大家要記得幫員工加薪,或至少增加年終獎金,讓員工更有力氣繼續打拚。今年,政府也會持續跟民間一起努力,讓台灣的發展越來越好。

 
台朔重工麥寮風機汰換環差案今過關
記者翁至威/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台朔重工將淘汰位於麥寮的四部舊風機,換成三部大型新風機,因而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今(5)日順利通過環評大會審查。環評委員特別對於台朔重工提出降載機制、布設超音波驅趕器、驅鳥器等友善環境作為表示肯定。

台朔重工表示,麥寮四部660kW舊風機是全國第一個商業化運轉的風力示範系統,為後續國人投入風力發電的應用,寫下重要里程碑。

而由於四部舊機組運轉至今,已達設計年限,且備品也已停產,因此計畫選用技術較成熟的4.2MW機組進行汰換,以增加發電效益,變更後風力機組發電會併入既有電網,使用端除台朔重工外,也供相關企業使用。

台朔重工指出,此案變更後,年總發電量預估約可增加2,703萬度,折合年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約13,758公噸,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可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責任。

此案原本是採「變更內容對照表」方式送審,不過在環委要求下,改走較為完整的環差變更程序,歷經兩次初審會議,今日送進環評大會,順利闖關成功。

環評委員特別肯定台朔重工提出友善鳥類及蝙蝠的降載機制,以及布設超音波驅趕器、驅鳥器等,但提醒裝設位置要思考一下,避免效能受限;另外也建議降載之後要恢復原裝置容量時,也應漸進式恢復,而非一次恢復。

據台朔重工規畫,當每周在衝擊區撿拾鳥類或蝙蝠屍體合計15隻以上時,將啟動第一階段減輕措施,架設超音波驅趕器、驅鳥器,或修剪防風林樹冠高度等,若仍無法改善,將進入第二階段的降載機制,將裝置容量調整減低1%,若未改善再持續調降負載1%,直到改善為止。

台朔重工也承諾,改善完成後,恢復原裝置容量時會逐步恢復,不會一次調整回來,避免衝擊。

最後環差經環評大會審核修正通過,並請台朔重工將超音波驅趕器、驅鳥器布設、降載後恢復發電額度依1%負載採漸進式回復等內容納入。

 
面板業切入新應用 再找新藍海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面板產業歷經報價大漲大跌的震撼教育之後,隨著價格跌勢快速收斂,面板雙虎友達、群創也沒閒著,正積極力拚轉型,從車用、元宇宙、醫療等新藍海應用市場切入,透過結合各領域夥伴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提升產品價值,甩開標準型產品報價起伏的景氣循環束縛。

友達董事長彭雙浪強調,友達近年積極展開雙軸轉型,未來不再只是賣一片面板,而是結合各領域夥伴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因此能讓價值成長更多倍,這是公司長期目標。

由於消費性面板波動劇烈,近年來面板雙虎正積極耕耘工控與車用等利基型面板。其中,友達在商用、工控、健康醫療及客製化車載已布局有成,近期需求也相當不錯,其中電競用面板出貨量更呈雙倍成長。

群創搶攻元宇宙商機,目前該公司自主開發的「無暈眩高解析度VR頭戴顯示器」已於旗下竹南廠生產。

 
外匯存底 締造三新猷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5)日公布去(2021)年12月外匯存底,刷新三項歷史新高紀錄。去年12月我國外匯存底5,484.08億美元,連五月創新高,較前一個月增加10.76億美元;外資持有新台幣資產合計7,545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138%,金額與比重同步締造新猷。

金管會昨日公布,去年12月外資淨匯入47.61億美元,但並未包含外資盈餘匯出的40.9億美元部分,若以央行統計的流量來看,外資去年12月淨匯入5.85億美元。央行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外資盈餘匯出475億美元,因此央行統計的現金流量,外資反而淨匯出291億美元。

央行外匯局局長蔡□民表示,「去年電子股股利不錯,還有賣股的資本利得,外資匯進來買股票,有盈餘就會匯出。」

央行資料顯示,去年12月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市值,加上新台幣存款,合計7,545億美元,創下新高,月增363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比重138%,同步寫下新高,月增7個百分點。

對於外資持有新台幣資產暴增,蔡□民表示,主要是股票市值增加,去年底台股攻上萬八,台積電等股票股價都很高,外資去年12月也持續買超台股800多億元,新台幣匯率升值,對該數據也會有影響。

對於外資持有新台幣資產比重暴增,蔡□民說「不用擔心」,這只是一個參考指標,韓國還曾到200%,如果外資匯出,股票市值下跌,比重就會跌得很快。

過去一年,我國外匯存底增加184.97億美元,較2020年的大增518億美元縮減不少;蔡□民說明,2020年因鉅額資金匯入,央行進場買匯維持穩定,全年淨買匯金額高達391億美元,導致外匯存底暴增。至於去年,央行上半年買匯縮減至87.3億美元,其餘時間外匯市場大致平衡,去年全年外匯存底增加184.97億美元,主要是外匯存底孳息收入。

 
外幣保單 預估賣6,000億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惠資本市場熱絡、台幣強勢等二大利多,讓2021年外幣保單買氣翻揚。據金管會統計,2021年前十月全體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達4,955.82億元,年增22%,若以每月約400~500億元的新契約保費收入來看,全年可望賣近6,000億元,創史上次高紀錄。

外幣保單是在2018年、全年以6,179.5億元保費收入創下史上新高,2019年則衰退逾一成降到5,188.6億元,2020年再降到4935.7億元,2021年則有機會重返榮景。

據金管會統計,2021年前十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4,955.82億元,佔整體保費收入已攀升到57%,創外幣保單推出來最高的市占率,顯示國人每付出100元保費中,就有57元都是買外幣保單。

其中光投資型保費收入就倍增達2,410.46億元,傳統型保費收入達2,545.36億元,傳統型略高於投資型。

外幣保單包括美元、人民幣和澳幣,其中又以美元佔了九成為大宗。

據金管會統計,2021年前十月美元保單累計銷售175.03億美元、年增28%,其中投資型保單賣了84.04億美元、年增1.29倍,傳統型90.99億美元,年減9%,業者說,主因是2021年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不如2020年,導致美元傳統型保單買氣不如2020年。

 
外資去年淨匯入 12年高點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外資「錢」留台灣。金管會昨(5)日公布,去(2021)年12月外資加陸資淨匯入47.6億美元,約新台幣1,315億元,2021年全年外資淨匯入210.5億美元,是2009年的12年來單年新高紀錄,主要是外資淨匯入本金增加183.7億美元所致,顯示外資對台灣有信心,也成為台股後市投資動能。

外界疑慮,金管會公布2021年外資是淨匯入,但同時央行數字卻是淨匯出、且2021年外資賣超台股近5,000億元,到底外資是走還是留?

證期局官員解釋,金管會公布外資2021年全年淨匯入210.5億美元,是以外資投資台灣的「資產面」計算,主要有四大塊,包括淨匯入本金、ECB轉換台股、GDR兌回台股及外資原始股東持股,與央行單純計算的「現金流」數字不同。

例如外資匯入本金100元買台股,因台股漲賺了20元,外資將這20元匯出,是屬「盈餘匯出」會顯現在央行外資數字上,金管會僅計算淨匯入本金100元部分。

金管會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外資淨匯入本金淨增加183.7億美元,海外兌回台股及外資原始股東持股部分是26.8億美元,合計淨匯入210.5億美元。

官員說,外資整體淨匯入本金是「淨增加」,有兩層意義,一是代表外資原始本金留在台灣可以繼續投資,願意錢留台灣,代表對台灣市場有信心,也成為台股後市投資動能。□二是因台股攀升,股價愈墊愈高,外資想續買股票,淨匯入本金自然水漲船高。

金管會昨公布2021年12月外資淨匯入數字。12月單月外資加陸資合計淨匯入47.6128億美元,連兩個月淨匯入108.6億美元,是16年來同期最大淨匯入款,與過往年底外資放長假縮手態勢不同,顯示外資續看好2022年台股。

券商說,2021年台股攀高,外資逢高獲利了結,也因為台股市值高、賺得多,外資賺了錢、淨匯出就會增加,這也反映在央行統計2021年外資全年淨匯出291億美元、外資賣超台股近5,000億元數字上。

 
附保證投資保單 有望「解凍」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保證最低身故給付的附保證投資型保單去年保費狂銷五、六百億元,但因我國須接軌美國的準備金提存新制、有效保單須重新送審,今年元旦起「凍賣」,多家業者關心情況,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聞訊後表示,農曆年前會陸續核准。

國內至少六家壽險公司銷售附保證投資型保單,商品件數至少九張,因為接軌美國的新制度,已經銷售的有效保單必須重新向金管會保險局送件,獲得核准後才能再次上架,由於業者們去年8月底前已經送件,迄今沒有一家獲得核准,有大型壽險公司高階主管私下對媒體表示,不曉得是否為準備金提存不足所致,很擔心。

施瓊華聞訊後指出,此事與增提準備金無關,主要是面對新的制度,商品審查委員需要多一些時間了解情況,需要壽險公司補件說明。施瓊華說:「我們盡快加速來審查」,她並表示,農曆年前應該會有保單重新獲得核准。

大型壽險公司精算部門高階主管昨日也指出,美國的附保證投資型保單準備金提存新制,旨在改善壽險公司在資產負債管理上的缺陷,希望壽險公司的避險策略成效,可以更充分地反映到準備金的提存上面;另外也希望,準備金的折現率規範,可以不再與資產負債管理脫勾。

我國的準備金制度,及目前保險業慣用的RBC(保險業資本適足率)衡量標準,都是採用美國的做法,儘管美國未來不會接軌IFRS 17,但為了制度的完整性,金管會保險局仍要求壽險公司,今年元旦起,無論已經銷售的有效保單,或是準備推出的新保單,都必須採用美國的新制,獲得保險局核准後才能銷售。

國內壽險業的附保證投資型保單,全部都是投資型年金,旨在讓保戶於年金累積期間,可以領到最低身故給付,幾乎都是總繳保費的一倍,因為有保證機制在,對於年紀偏大的退休族群有吸引力,以龍頭國泰人壽為例,去年就賣了大約新台幣300億元。

 
匯市爆量 台幣創25年新高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前日火力全開進場買匯,展現捍衛27.5元「楊金龍防線」決心,此一奇襲奏效,美元買盤昨(5)日進場撿便宜,而外資也持續匯入約5億美元,匯市你丟我撿、交投熱絡,一日爆出逾20億美元巨量;新台幣匯率終場升值2.1分,收在27.621元,創近25年新高。

匯銀主管表示,「新台幣匯率太強,關鍵在於股市多頭氣勢吸引外資匯入,老大(指央行)目前的目標很明確,農曆年前,要盡力守住27.5元這關鍵心理價位。」

台股指數昨日略為回檔,外資仍持續加碼台股,證交所資料顯示,外資昨日買超近94億元,連11日累計買超超過1,380億元。

匯銀主管觀察到,外資昨日照常匯入,估計匯入金額約5億美元。

不過,有別於前日,市場缺乏美元買盤、央行得孤身進場敲進美元阻升,昨天包括壽險與投信的海外投資匯出款需求陸續出籠,央行多了「隊友」、不再是唯一的美元買盤,匯市交投熱絡,總成交量突破20億美元。

「老大前天出了重手調節,讓大家猜測,(新台幣匯率)差不多升到頂了,美元買盤就放心進場買美元」,匯銀主管說。

進一步觀察新台幣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報價,1個月期目標價漲破27.5元、高達27.44元,顯示海外法人重燃對新台幣匯率升值預期,且愈來愈強烈。

匯銀主管預估,農曆年前,新台幣匯率很可能位於27.5~27.7元區間波動整理。

對於近兩日匯市交易情況,央行外匯局長蔡□民說,市場有一些投信業的匯出款,因美債殖利率重返1.6%,吸引資金流出投資,另外,不只廠商有美元需求,日圓跌至新低,個人的買匯量也明顯增加。

對於央行是否在前日出重手調節,蔡□民回應,「央行的原則是,市場若波動過大,就會進場調節。」

蔡□民坦言,最近新台幣匯率走勢較為強勢,外資匯入是關鍵主因,據統計,外資近三日就買超台股505億元,資金也持續匯入。

 
央行釋出三預測 升值壓力將減緩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2年,新台幣還會維持強勢嗎?中央銀行外匯局長蔡□民昨(5)日釋出三大訊息,包括美國結束購債並升息,將帶動美債殖利率走揚,今年底上看2%;而美債殖利率上漲,會吸引國人匯出投資,增加美元需求;台灣今年出口依舊暢旺,但經常帳順差不見得會再擴大。

由於龐大的順差會讓新台幣升值壓力升高,市場人士認為,蔡□民言下之意是,諸多因素下,今年美元會比去年強、新台幣的升值壓力可望減緩。

蔡□民昨日分析,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今年將升息2碼(0.5個百分點),今年3月就會停止購債,但美國停止購債,資產負債表還不會縮小,而是維持八兆多美元的資產規模。在美國停止購債與啟動升息後,美債殖利率將慢慢走揚、今年底可能達到2%。

蔡□民說,美債殖利率上漲,可能吸引國人資金匯出投資、增加美元需求。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