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疫情連環爆 海空運哀號


2022農曆春節期間原則上電子報暫停出刊,不便之處,敬請見諒。下列電子報將在春節期間持續熱力放送。 【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1/24 第528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疫情連環爆 海空運哀號
記者黃淑惠、林政鋒/台北、高雄報經濟日報
國內疫情擴大,海空供應鏈現危機。遠雄自貿園區染疫數字不斷攀升,迄已百人確診,航空業者表示,航空貨運急單塞爆,「出貨改單」將暴增,恐爆搶艙大戰,而遠雄港自貿區停工,其他場站又無法吸收貨量,將令空運市場大亂。□

高雄港昨則增15例確診,累計已43例。業內憂心,若染疫數字持續擴大,繼遠雄自貿園區停工後,高雄港區作業效能大降,將影響貨櫃吞吐量能,台灣兩大海空運港埠同受衝擊,恐令供應鏈危機加劇。

桃園遠雄自貿港區、高雄港群聚疫情升溫,兩大港埠均進入緊急狀態。遠雄自貿港新增30人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遠雄加值園區全面停工;指揮中心認高雄港染疫問題重大,官方要求全面提升防疫規格。

遠雄自貿港區確診人數增加30人,染疫人數達百人,陳時中表示,該園區兩棟大樓將近3,000人,已要求加值園區全面停工,今起安排自貿區其他公司所有員工進行核酸檢測PCR,共4,500人。1月25日起,加值園區A棟、B棟二採3,000人,桃機前進指揮所1月28日解編,前進遠雄自貿園區。業內人士說,航空貨運本周進入農曆年前的出貨密集期,再加上中國大陸跟美國的關係緊張,香港的貨機運能不足,大量的貨轉到台灣,空運市場一艙難求,遠雄港自貿區停工,空運供應鏈將出現危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加值園區只有AB兩棟,已全面停工,而亞旭和鴻佰二家公司分別有73例和17例確診,無限期停工。該二家公司全體員工設電子圍籬居家隔離三天,再依照1月25採檢結果,評估1月26日後,是否解隔,員工家人採加強自主健康管理。

另,確診人數少於10例的七家公司,以及無確診的23家公司員工採自主健康管理,暫時停工,待今日採檢情形再決定進一步防疫作為。

對於高雄港疫情爆發,指揮中心認為,該區確實是社區傳染重大威脅之一,不可等閒視之。進駐高雄港的交通部常務次長祁文中昨日表示,高雄港區防疫升級,已完成8,190人篩檢作業,25日起區交通船清消升級,並要求港務公司通知受篩檢單位事先造冊,並針對1922實聯制名單加強通知,二天內完成篩檢及增派人手協助篩檢作業。

 
疫情拉警報 業者:運價短期可能暴衝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疫情拉警報,桃園遠雄自貿港加值園區百例染疫,恐再掀一波航空物流之亂。航空業者表示,短期內空運運價恐會暴衝。

Omicron變異株疫情打亂全球海空運市場,隨著國內疫情升溫,國內的航空物流市場恐再興起物流之亂,市場平均航空運價,遠東-北美線1公斤約在550-600元,遠東-歐洲1公斤約350-400元,但本周價格已經繼續攀升。

原本市場都認為2月會因為年後需求略減,運價會走跌,但國內近期疫情變化,造成2月的航空貨運價格恐怕不只不跌,還有上揚的趨勢。

相關人士分析,遠雄自貿港加值園區原本已排定航班,但現在因疫情擾亂規劃,除了包機以外,原本排定的各航班次貨物進出關都會受到影響,導致本來就吃緊的空運市場更亂了,價格波動難免。

 
空運倉棧滿 轉單恐無處可去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航空物流之亂,恐爆空運塞港。經營遠雄自貿園區的「遠雄港」,是國內最大航空貨運倉棧業者,雖因疫情攪局限制貨運訂單,但另外兩家同業華儲、榮儲自己的訂單「也很滿」,恐讓轉單無處可去,換言之,繼海運之後,空運塞港的問題恐怕也要來了。

遠雄港自貿區因庭供應想,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另外兩家物流倉儲業者,包括華航子公司華儲、長榮航子公司榮儲應有零星的轉單效應,但問題是,這兩家胃納量都低於遠雄港,且各家訂單都滿載,吸收能力有限。

進一步分析,航空貨運去年受到客機減班,海運塞港搶空運出貨影響,導致業務量大增,但永儲去年底停業後,該公司處理貨物量約占桃園機場貨量7%,大部分已轉移到遠雄港、華儲及榮儲,三家航空貨運站貨量都急速攀升、爆滿,目前,華儲及榮儲能增加的空間很有限。

國內航運業者指出,由於遠雄港的業務量大,而且這波航空市場大好,三家業者的貨量都全滿,轉單的選擇也相當少,華儲及榮儲要吸收處理也有難度,換言之,空港恐怕也要塞好塞滿。

 
總預算案 立法院拚周五前三讀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年關將近,立法院臨時會仍持續空轉,遲遲未三讀總預算案、產業創新條例等法案。截至22日深夜止,尚有3,026個提案仍待協商,立法院長游錫□昨(23)日向在野黨喊話,盼本周五(28日)前能三讀總預算案,讓全國公務員在春節後領到加薪。

為處理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產業創新條例》等重要法案,立法院正召開臨時會,但因先後發生《地方制度法》修法爭議、華視總經理莊豐嘉事件,導致朝野黨團起爭議,在野黨也提出6,113個提案以示杯葛。

由游錫□召集的朝野協商,於22日歷經12多個小時的馬拉松式協商,已處理3,087個提案,仍剩下半數逾3千個提案待協商,朝野黨團也將把握在春節前,於本周最後幾天時間持續協商,盼能趕在春節前順利三讀相關法案。

游錫□昨於臉書發文表示,昨日是他結婚周年的日子,也是主持朝野黨團協商到半夜的日子。

游錫□並向在野黨溫情喊話,看到朝野黨團幹部的努力,意見容有不同,但奉獻的心完全一樣,令他感動。

不過游錫□也不忘呼籲,總預算提案目前尚餘3,026案,盼本周能順利進行,也期盼能在1月28日以前完成三讀,讓全國公務員在春節後很快地領到加薪;對此,他內心充滿期待。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也以疫情再起為由向在野黨喊話,他說,後續還有產創條例、防制酒駕、《私立學校法》等重要法案需要處理,加上近日變種病毒Omicron 疫情嚴重,朝野應做全國模範,盡早結束臨時會,勿讓眾多職員、助理、官員群聚。

 
疫情延燒 鄭文燦:32單位全面停工
記者鐘惠玲、蕭君暉、李珣瑛/台北經濟日報

桃園市遠雄自貿港區群聚疫情再延燒,市長鄭文燦昨(23)日下令全區與宿舍都列為紅區,包括華碩(2357)集團旗下亞旭電腦,以及鴻海集團旗下隸屬工業富聯(FII)的鴻佰科技在內的32個單位全面停工,清零計畫至少採檢三次,確定無潛在病例才有可能復工,否則不得復工。相關疫情也波及桃竹共同生活圈,轄區內科技大廠嚴陣以待。

台灣疫情擴大,已有仁寶、華碩與鴻海兩大集團旗下關係企業等大型科技業集團員工染疫而停工。業界認為,目前應不至於出現斷鏈危機,主因日本、東南亞等地疫情比台灣還嚴重,國際指標廠也陸續傳出停工消息,業者透過生產線調度與人員調整等方式因應,多能維持產品供應順暢。

考量疫情擴大,區內32個單位將全數停工,亞旭、鴻佰等廠商員工均設電子圍籬居家隔離三天,再依1月25日、1月26日的採檢結果,評估能否解除隔離,員工家人現階段均採加強自主健康管理。

至截稿前,亞旭、鴻佰並未進一步說明因應與影響。根據華碩22日代亞旭公告,假設停工暨隔離期間為兩周,估計對公司2022年全年營收影響數約1%,對華碩2022年合併營收影響數應小於0.1%。

至於鴻佰有四名新竹縣員工(三名本國籍和一名外籍移工)在桃園篩檢驗出陽性確診,四人平時在鴻佰新竹廠工作,生活圈也在新竹縣湖口鄉和竹北市,新竹縣政府獲報後,昨日緊急協調醫護進駐鴻佰位於湖口新竹工業區的廠區,展開為約1,200名員工全面PCR篩檢,估計於23日深夜完成。

相關疫情波及桃竹共同生活圈,轄區內科技大廠嚴陣以待。PCB廠瀚宇博德總部位於桃園觀音,公司表示,目前除了戴口罩、量體溫等基本防疫措施持續執行,也已規定不能在餐廳用餐。

 
國際財經要聞
美科技股苦難 還沒結束
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周暴跌7.6%,分析師預估,科技股的苦日子可能還沒結束,若科技業者的財報持續令人失望,可能拖累科技股繼續下探,還有分析師警告,當年網路泡沫破滅的狀況,跟今日有不祥的相同點。

標普500指數、道瓊工業指數以及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周表現都是2020年以來最差,科技股賣壓尤重。瑞穗證券分析師指出,近期將有許多科技大咖公布財報,其財測與市場反應將說明科技股賣壓會在未來幾周惡化或是好轉。本周微軟、英特爾、特斯拉、蘋果等業者都將發布財報。

根據路孚特(Refinitiv)統計,分析師仍然預估企業去年第4季獲利能成長24%。但是CIBC私人財富管理公司投資長多納貝迪安指出,華府已經在切斷原本疫情期間對美國民眾發放的慷慨現金刺激,聯準會(Fed)此時跟著升息,是財政與貨幣的雙重緊縮,投資人此刻憂心忡忡出脫股票,「是非常理性的反應」。

Wolfe研究公司分析師桑耶克指出,2000年網路科技股泡沫破滅,就是Fed升息以及科技股財報不佳的雙重打擊之下,觸發科技股賣壓。如今,Netflix等業者財報不佳、出現增長疲軟現象,都在驚嚇投資人,而這時Fed為了對抗急速升溫的通膨,已經不得不準備開始升息。

桑耶克指出,目前的狀況也許還不至於重演2000年的慘狀,畢竟一些科技股還是能交出紮實的獲利數字,「我們預期整體市場與科技公司能夠出現個位數的每股盈餘增長,這應能夠改善市場情緒」,但「如果我們錯了,眼前將有非常深的跌勢等著」。

微軟預定台北時間26日公布上季財報,或許有助支撐市場信心。微軟上季獲利預估為174.1億美元的史上最佳表現,投資人也將關注微軟如何進一步說明以687億美元收購Activision Blizzard遊戲公司,所能帶來的增長前景。

不過,科技股獨領風騷的狀況可能已經結束,Evercore ISI研究公司分析師伊曼紐說,隨著通膨升溫,經濟快速增長,Fed升息就在眼前,價值類股可能在15年低迷後重新成為投資人最愛。

美國銀行也形容,當前資金從成長股已轉換到景氣循環類股的趨勢,為「史上最大的輪動潮之一」,現在可能還不是買進科技股的時候。

 
特斯拉獲利 估增二倍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本周將發布上季財報,市場樂觀預估該公司上季每股盈餘年比將暴增近兩倍,營收將年增近六成,不過投資人將密切關注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對美國德州與德國柏林新廠生產時程的展望、以及電動皮卡Cybertruck生產規劃的說法。

特斯拉預定26日美股盤後(台北時間27日約略清晨4時)發布去年第4季財報,由於該公司上季交車量遠高於市場預期,促使分析師上調特斯拉的獲利預估。

華爾街平均預測特斯拉上季經調整後每股盈餘為2.25美元,遠高於一年前的0.8美元,Piper Sandler分析師波特甚至預估將達2.5美元。特斯拉上季營收預期將年增59%至170億美元。

由於馬斯克預料將出席財報說明會,分析師將殷切期盼他能說明特斯拉的全年財測。德意志銀行分析師羅斯納預期,馬斯克可能不會公布具體財測,但將更新特斯拉今年成長與毛利潛力的資訊、以及「新產品和科技發展的步調」,有望帶來正面效應。

其中一個亮點為德州奧斯汀與柏林新廠的投產時程。波特認為,在這兩座工廠上線後,特斯拉所擁有的產能,理論上足以超越市場的產量預估,他也上修特斯拉全年的交車量預測至153萬輛,高於前估的138萬輛。

 
蘋果上季營收 可望創高
編譯林奕榮、記者鐘惠玲、陳昱翔/經濟日報
蘋果將在27日美股盤後(台北時間28日凌晨)公布上季財報與營運展望,市場預期,受惠去年年終購物季iPhone等產品需求暢旺,蘋果上季營收將年增6%,業績攀新高,iPhone營收也看增11%。投資人也將聚焦蘋果本季財測,以及供應鏈限制是否會再影響產品供應。

趕在蘋果財報會議之前,蘋果最大組裝夥伴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昨(23)日搶先預告集團本季營運將比往年同期更強勁,透露蘋果供應鏈有機會繳出淡季不淡的成績單。據悉,鴻海、台積電、大立光、穩懋等蘋果協力廠均已積極動員,配合蘋果衝刺淡季業績,期盼甩開上游IC缺料的陰霾。

華爾街預期,蘋果上季每股盈餘將比一年前成長12%至1.88美元,營收預估將增長6%至1,182億美元,改寫前年年底購物季的紀錄,摩根大通分析師查特吉更預測將達1,19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的胡柏蒂預估為1,222億美元。

胡柏蒂預測,蘋果上季iPhone營收將達729億美元。查特吉則預估,iPhone上季出貨量為8,300萬支,略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8,200萬支。上季的另一亮點可能是Mac電腦銷售,因為個人電腦(PC)去年底的出貨動能並未大幅減緩。

另一方面,儘管目前是蘋果旗艦機種新舊交替期,但市場傳出蘋果極有可能在第1季的春季發表會中,正式推出第三代iPhone SE與iPad Air 5,藉此搶攻上半年市場商機。由於蘋果春季發表會普遍落在年度3月或4月,若將生產排程回推,1月底至3月將是供應鏈密集交貨的時間點,並旋即在3月開始量產,而新品則預計4月底在市場上銷售。

投資人將緊盯蘋果主管對於供應鏈限制的說法,因為蘋果之前兩季都曾警告供應鏈問題將衝擊產品銷售。目前市場對蘋果本季營收的預估為非常保守的904億美元,僅略高於去年同期的896億美元,若供應鏈問題緩解,蘋果的營收展望能輕易高於市場預期。

業界人士透露,蘋果為防止缺料及疫情影響出貨,正緊盯供應鏈交貨進度,目前供應鏈都在積極動員,部分業者甚至過年期間仍加班趕工,避免交貨時間延宕。

查特吉認為,蘋果本季iPhone營收將高於過往,因為蘋果比之前幾年還要更晚達成庫存平衡,而且供應鍊情況將改善。投資研究機構CFRA Research分析師奇諾指出,供給吃緊的狀況今年上半年將緩解,蘋果也將受惠於中國大陸高階機種的市占率升高。

 
高盛:Fed可能不只升息4碼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本周預料將按兵不動,但將為今年收緊超寬鬆的貨幣政策鋪路。市場預期3月升息已是「板上釘釘」,將緊盯Fed決策聲明、及主席鮑爾的談話,推測後續的升息步調與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規劃。高盛等機構認為,Fed今年升息4碼可能都不足以抑制通膨。

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將於台北時間27日凌晨3時公布決策,預料維持聯邦資金利率於零~0.25%,並持續減少購債,但整體立場可能偏鷹,為3月升息預做準備,並強調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性與下行風險,以免導致市場預期Fed將更積極升息,引發市場動盪。

高盛預測Fed今年3月、6月、9月及12月將各升息1碼,7月宣布啟動縮表,但因通膨壓力加重,「風險偏向於(利率)可能比預測更高」,Fed也可能「每次會議都會升息,直到通膨情勢轉變為止」,即今年共升息7碼。高盛指出:「Fed於5月也升息,並開始縮表,以及今年不止升息4碼的可能性升高。」

高盛認為,Fed可能擴大緊縮政策的肇因,包括長期通膨預期進一步上升,或實際通膨率超出預估,及工資持續上升等,同時還有其他可能加重通膨壓力的因素,例如美國木材價格上漲、中國大陸「零確診」政策加劇供應鏈瓶頸,以及俄烏緊張導致歐洲天然氣油價再度飆漲,並帶動國際油價衝高。

紐約美隆銀行策略主管指出,關鍵問題在於Fed今年升息3~4碼是否足以抑制通膨,3月雖不太可能一次升息2碼,但不能完全排除。

摩根大通經濟學者費洛利認為,Fed較可能3月起每次會議都升息,而非3月直接升2碼,且不排除決定2月中就停止購買資產的可能性。

 
美國人平均年薪80萬美元?大學生高估 與現實差了近18倍
記者顏伶如/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一般美國人平均年薪大概有多少?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法律研究暨商業道德教授妮娜□史托明格爾(Nina Strohminger)拿這個問題詢問學生,結果有25%說美國人平均年薪應有超過六位數,一名學生甚至回答80萬元(美元,下同);但實際數字為4萬5000元左右。對於學生的理解與真實狀況出現落差,她在推特發文寫道:「真不知道該如何看待。」

史托明格爾19日在推特發文寫道,華頓商學院學生對於一般美國民眾年薪多少普遍高估,獲得網友熱烈迴盪,成為推特熱門話題。史托明格爾推文獲得留言超過9600則,21萬餘網友按讚。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經濟教授史蒂芬妮□斯坦契瓦(Stefanie Stantcheva)便回應表示:「低收入民眾覺得別人全是低收入,富人認為其他人也都很有錢。」

柏克萊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勞工研究與教育中心(Center for Lab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主任賈克布斯(Ken Jacobs)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說,估算一般民眾財務狀況時,許多人通常以接近自身經驗的角度思考,而不是基於現實。

賈克布斯:「年薪20萬或10萬元被視為普通薪資,這個想法滿奇怪的,因為如此數字高估滿多。」

華盛頓郵報報導,華頓商學院每學年學費約8萬元,而學校坐落的費城西部地區,當地居民平均年收入約3萬4000元。

根據社會安全署(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SSA)統計,去年美國民眾平均年薪為5萬3383元,年薪中位數則為3萬4612元。

勞工部統計顯示,2021年第四季美國勞工周薪中位數為1010元,換算大約等同年薪5萬2520元。

華盛頓郵報分析,中產階級(middle-class)在美國應該如何定義,近年來受到輿論熱議,絕大多數民眾自認屬於中產階級,但許多民眾卻說不出中產階級的如何界定。

華盛頓郵報2017年報導指出,中產階級家庭年收入為3萬5000元至12萬2500元之間;報導指出,年薪10萬元仍被列入中產階級,已屬非常極端,「75%美國家庭年收入低於這個水平」。

 
要聞
法人股東領董監酬勞 要稅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公司擔任法人董監事,從另一家公司取得的董監酬勞,應在取得年度列報為收入課稅。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近期發現有公司搞錯「董監酬勞」與「國內公司股利收入」的課稅規定,導致被補稅處罰,提醒企業留意。

董監酬勞以及獲配股利,雖然都是從被投資公司取得的收入,但兩者規定大不相同。

台北國稅局表示,投資公司當選另一家被投資公司的董事、監察人,從其取得的董監酬勞,應在取得年度列報收入課稅;至於從被投資公司獲配的國內股利,則依《所得稅法》規定,不計入所得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國稅局舉例,近期查核轄內甲公司2019年營所稅結算申報案件時,查到甲公司當年度有取得乙公司董監酬勞1,200餘萬元,照理講應列報收入,但甲公司卻將其認屬國內股利,導致申報結果漏報1,200萬元的所得額,被國稅局依漏報所得相關規定處罰,得不償失。

至於股利收入方面,官員表示,若是自國內被投資公司獲配的股利,依稅法規定屬於投資收益,不計入所得額課稅,也不用計入基本所得額(最低稅負制);不過若是獲配來自KY公司股利,對公司而言就屬於海外所得,此時就應計入所得額課稅。

國稅局也常接到公司詢問,若是出售股票所得又該如何認列?官員表示,公司買賣國內上市櫃股票、未上市櫃股票或KY股等,所產生的利得或損失,都屬於證券交易所得,目前國內停徵證所稅,但這部分交易所得仍須計入營利事業的最低稅負制計稅。

不過若是買賣未經簽證發行股票的公司股份,會認定為財產交易所得,而非證券交易所得,不適用證所稅停徵,這部分損益就要計入營所稅課徵。

根據稅法規定,營利事業取得董監酬勞、獲配股利收入、買賣股票所得等情況,課稅規定有別,提醒公司要留意稅法規定,正確列報所得,尤其董監酬勞往往不低,若因一時疏忽而漏報,恐導致漏報大額稅款,遭到國稅局補稅、罰鍰,營利事業不可不慎。

 
年終逾86,001元 須扣5%稅款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正值歲末,許多企業會發放年終獎金,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表示,年終獎金每次給付金額若未達扣繳起扣點,以2022年而言為86,001元,可免予扣繳;但若達起扣標準,公司記得要按給付總額扣取5%稅款,並在下月10日前繳納國庫。

接近春節,許多企業先後公布年終獎金,除了慰勞員工一年下來的辛勞,也讓員工過個好年。南區國稅局特別提醒企業,在發放年終獎金的時候,記得留意給付給個別員工的年終獎金若達到起扣點,就要扣繳5%稅款。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的起扣點為84,501元,今年則調升至86,001元。

此外,國稅局也提醒企業,給付年終獎金的對象若為當年度居留未滿183日的外籍員工、或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扣繳規定有所不同,給付的年終獎金要與當月給付的薪資合併計算辦理扣繳,並在給付日起十日內繳納、申報扣繳憑單。

其中全月給付總額在每月基本工資1.5倍(2022年為37,875元)以下者,須扣繳6%稅款;超過者則應按總額扣繳18%。

國稅局提醒企業,給付年終獎金時,應根據給付金額、給付對象等,確實辦理扣繳,以免挨罰。

 
防疫險熱 今年將突破千萬件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Omicron疫情延燒,但有輕症化現象。產險公司高階主管昨(23)日表示,假設傳染快但輕症化成為趨勢,將牽動防疫保單、疫苗保單銷售兩樣情。防疫險會更熱,今年料將突破1,000萬件;疫苗險會變冷,今年將不到300萬件。

金管會保險局統計,防疫險去年賣出910萬5,664件、疫苗險賣出365萬7,052件。產險公司主管說,傳染快且輕症化之下,民眾對防疫險的「CP值」會更有感,因為從產險公司拿到的隔離、確診補償費用,及住院保險金等,實際用於住院的花費變少了,投保利益變大。

另外,產險公司為了吸引投保,目前多朝費率不變,但保障升級或加倍的方向設計防疫險,有助激勵民眾再次投保,預估今年防疫險投保件數將會突破1,000萬件,甚至較去年增加50%、超過1,300萬件都有可能。

相較下,市售絕大多數疫苗險都是保障施打前兩劑產生的不良反應,而且必須要住院才拿得到理賠,無法隔離或確診就賠,對民眾來講賠到的機率不大,因而今年銷量估較去年減少,可能掉個兩、三成,無法「保3」,預估只會有兩百多萬件。

台灣產險公司狂銷403萬件的防疫保單,最晚本周二(25日)深夜24:00將要失效,加上Omicron疫情延燒,產險公司主管昨日透露,就連保經代通路的詢問度都明顯增加;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防疫險也都是短短幾天就創下佳績。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訴求隔離賠5萬、確診再賠5萬的防疫險,1月14日開賣,短短九天已經超過15萬件,離該公司上限100萬件的風控目標,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中信金去年獲287項大獎
記者陳芝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獲獎數再創新高,中國信託金融控股(2891)公司2021年勇奪國內外287項大獎肯定,持續打破臺灣金融史上獲獎數紀錄,在經營績效、企業永續、數位創新等全方位優異表現傲視金融同業,為臺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其中,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董事長利明獻以逾30年來對臺灣金融業的影響力,獲台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CFA Society Taiwan)頒發2021年度卓越貢獻獎並榮膺名譽顧問;中國信託金控推動ESG不遺餘力,總經理吳一揆連續三年榮獲《The Asset》(財資)「企業永續獎」(ESG Corporate Award)頒發「年度最佳CEO」,肯定實踐永續發展的貢獻。

2021年中國信託銀行不畏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營收、獲利及資產規模穩居業界領導地位,獲四家國際知名財經媒體一致肯定,包括《The Banker》(銀行家)、《Global Finance》(全球金融)、《Asiamoney》(亞洲貨幣)與《FinanceAsia》(亞洲金融)頒布「臺灣最佳銀行」殊榮。此外,因應數位發展,中國信託金控積極投入大規模數位轉型工程,以智能科技及金融創新體驗回應客戶需求,提供便捷且有溫度的數位金融服務,備受各界肯定,2021年共計獲得國內外103項數位金融科技相關獎項。

經營績效方面,中國信託金控業務動能持續穩健成長,2021年稅後盈餘達新台幣542億元,總資產規模突破新臺幣7兆元,同樣再創歷史高標,品牌影響力備受國際高度讚譽,不僅六度入選由經濟部工業局與全球權威品牌價值調查機構Interbrand合辦的「2021年台灣最佳國際品牌」前十大最佳品牌榜單,更七度獲得英國知名品牌價值研究機構《Brand Finance》評選為「臺灣最有價值銀行品牌」。

除了專注本業,中國信託金控持續落實永續經營策略,將經濟、環境、社會三大構面融入營運模式,本(1)月國際知名財經媒體《The Asset》(財資)公布的「企業永續獎」(ESG Corporate Award)獲獎名單中,除了獲頒「最佳ESG企業-鉑金獎」肯定,另以反毒教育專案獲頒「亞太最佳社會責任獎」、區塊鏈創新應用技術奪得「亞太最佳創新倡議獎」,中國信託金控總經理吳一揆更連續三年獲《The Asset》(財資)頒發「年度最佳CEO」。

 
買海外股債 可向券商借外幣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正研擬開放,國人可向券商借外幣,投資國外股票和債券,最快今年第2季放行;券商公會已提出建議案,包括將以美國和香港兩大市場為主,融資標的以流動性較大者,如美國NASDAQ 100指數、S&P500指數成分股等、美港股ETF及外國債券為主。

目前國人透過券商複委託投資美股,需全部都是自有資金,放行後,國人就可部分資金向券商融資外幣,如融資五成等,提高國人資金運用彈性。

開放後可滿足國人投資需求,尤其近年年輕人熱愛投資美股,有助券商擴展年輕人版圖,對券商來說,可擴大複委託融資業務,與當地券商一較高下,投資人和券商同享利多。

金管會是在2020年推動資本市場藍圖中,研擬開放券商複委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的外幣融資業務,准許國人可向券商借錢投資國外股債,2021年進一步將時程定在今年第2季放行。

金管會官員坦言,開放複委託融資業務有兩點需要考量,一是國外股票無漲跌幅限制,包括融資標的、成數都與台股不同,需考量國人融資槓桿和投資風險問題,二是承辦券商的外幣部位,這也需再洽央行同意。

該官員說,券商公會已提出相關建議案,會再就建議案與券商公會討論,包括融資標的、客戶融資成數、及可承辦券商資格,如資本額、外幣資金調度能力等;市場預期可承辦券商約落在十家左右。

公會建議,允許融資標的,以流動性較高的美股、港股為主,如美國道瓊工業指數、NASDAQ 100指數、恆生指數等指數成分股,或是美港ETF、外國債券等。

券商外幣資金來源則有兩塊,一是券商可自行買外幣、或跟銀行借,二是目前外資可拿外幣當擔保品跟券商融通,券商也可拿這些外幣做使用。

至於客戶融資成數,目前國外並沒有限制,如香港券商是採融資標的流動性給成數,最高可達八成;一家券商主管說,因一般民眾都可做複委託融資,金管會在考量投資風險下,國外股債的融資成數恐比台股還低,可能會統一定在五成。

金管會官員坦言,成數須兼顧投資人槓桿操作及投資風險,加上券商大小規模不一,大券商盼融資成數較彈性,小券商則希望直接定一個成數,較易與客戶溝通、系統修改成本也較低,會在與業者討論。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