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疫情發生以來,全球風雲詭變,新冷戰時代隱隱成形。隨著台美關係升溫,兩岸對立升高,台海局勢大有山雨欲來之勢。在世界變局之關鍵時刻,兩岸關係將何去何從?本報特別訪談兩岸專家,從兩岸政治、外交軍事、社會交流三大面向,探討解局之方。
蔡英文總統在一月十一日勝選之夜的國際記者會上曾表示,她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所做的承諾,不會改變。蔡總統甚至向北京喊話,希望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重啟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和長久穩定發展。
然而,回顧過去這三個多月兩岸情勢發展,民進黨的行政團隊顯然並未理會蔡總統當時的呼籲:「選舉已經結束,所有選舉過程中的衝突,都應該到此為止」。
蘇內閣 不斷衝撞兩岸關係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從一月廿四日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到堅稱新冠肺炎為「武漢肺炎」,以及處理滯留湖北國人返台問題的手法,蘇內閣高舉「防疫優先」的大旗,不斷以強硬姿態衝撞兩岸關係,陸委會與國台辦在這段期間隔空互槓、對罵的頻率,甚至還遠高於大選期間。
而在大陸於二月六日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負責人」之名,就世界衛生組織涉台問題發表談話後,北京當局就基本認定,蔡政府不僅未對大陸疫情表達一絲「同胞之情」,甚而進一步伺機「以疫謀獨」。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表示,這次疫情原本可以是蔡總統第二個任期開始前,向對方傳達善意一個很好的機會,但很可惜,民進黨沒能把握住這個機會之窗。
捐口罩 象徵動作也有善意
李大中指出,就像台灣現在開始捐贈口罩給歐美各國,在當前疫情之下,雖然一百萬、兩百萬個口罩對任何國家而言,都只是杯水車薪,但這是重要的象徵性動作,是台灣善意的表示。
李大中表示,過去這段期間,若行政院長蘇貞昌對大陸在言詞能友善一些,在台灣面對兩岸議題能操之在我的部分已相當有限的情況下,至少會是有助於兩岸關係朝正向發展的第一步。
面對蔡總統即將開始的第二任期,李大中說,他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看法較為保守。在兩岸關係負面循環未被打破的情況下,即便蔡總統五二○演說有些宣示性談話,兩岸關係也不會很快就出現重大轉折。
疫情後 收拾台灣呼聲不斷
不僅兩岸關係短期趨緩無望,隨著兩岸相互惡感在過去這段期間不斷加深,大陸「武統」的聲音還進一步升高,呼籲北京當局在疫情結束後「收拾」台灣的呼聲不斷。國台辦旗下的中國台灣網近日一篇評論就稱,今年是馬關條約一百廿五周年,唯有兩岸統一才是對「甲午怨魂」最好的祭奠。
然而,針對近期解放軍在台海周邊動作頻頻,中正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這或許不全然是針對台灣。近期因疫情緣故,台灣在國際社會曝光度大增,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議題也受到高度關注,北京當局此時也不得不有所反應和作為。
林穎佑表示,只要台灣不碰觸「紅線」,像是公然宣布獨立、舉行統獨公投、外軍部署台灣、台灣重啟核武研發等情況,現階段北京都沒有對台灣立即採取軍事行動的必要。
交流少 互惡感恐愈來愈強
不過,李大中指出,雙方人民有比較多良性互動,是可以制約戰爭爆發的機率。他擔憂的是,兩岸民間往來在疫情結束後可能會更為退縮,這將讓兩岸人民間的隔閡感甚至是相互厭惡感愈來愈強,導致雙邊關係從而愈走愈遠。
針對蔡英文即將展開第二任期,一名北京涉台人士直言,大陸對蔡的「五二○講話」已不抱過高期待,並研判蔡的講話在兩岸方面著墨不會很多,可能更多談與世界連接;其次,在兩岸部分會更趨於強硬,可能會明確國號「中華民國台灣」。他說,「我們會視為重大挑釁」。
該涉台人士表示,即便不承認九二共識,也不能突破「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兩岸關係的定位。大陸會注意蔡講話中「中國」一詞出現的頻率,和「台灣」及「中華民國台灣」出現的次數。
上海一名涉台人士也認為,民進黨在新冠肺炎爆發後這三個多月一連串的作為,包括陸委會近日要查處任職上海東方衛視的台籍記者張經義,「已經讓兩岸關係至少倒退了十年」。
韓非子「亡征篇」提到:「恃交援而簡近鄰,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者,可亡也」。意思是,若只想倚仗盟國援助而怠慢鄰國,只想憑靠著強國的支持就輕視欺侮鄰近小國,恐將滅亡。
對於兩千兩百多年前韓非子的這番提醒,台灣不得不慎,更何況,中國大陸並非「小國」。
(系列三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