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二○一九年反送中運動等一系列巨變後,七月一日,香港將從廿五年前北京承諾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走向「愛國者治港」,因此也被視為是香港的「二次回歸」。在香港主權移交廿五周年之際,本報試圖為讀者解析,「二次回歸」後的香港將何去何從?
七月一日,香港將迎來特區成立廿五周年。如果以鄧小平當年說的「五十年不變」而論,香港現是行程到半。值此時,世界格局已在百年大變中,中國大陸在大變前夜,香港也走到關鍵路口,一個「變」字,蘊含著種種前景關切和猜想。
關注香港之變,是因香港來到重要轉折關頭,路怎麼走,決定未來五年乃至廿五年香港怎麼變。香港地方極窄小又最複雜,有人稱是最難讀懂的一本書,觀察這變局,要先回看過去三年香港三個大變,再用四件事拭去香港變局迷霧。
新選制、新班子 國安法定調未來
過去三年香港三大變,可由三件事串起,即反送中與港版國安法的實施、香港選舉制度的改變、香港政府新班子的新組合。這三變都變得驚天動地,不用細細回溯,反倒是香港的未來,有諸多的不確定,不如由四件剛發生的事說起。
首先是,第六屆港府新班子七月一日走馬上任。在香港立法會組成大變,實現立法機關的「愛國者治港」,現又完成行政機關的「愛國者治港」。這可以說北京對香港的「二次回歸」取得階段性成果,相對於「港人治港」到「愛國者治港」的政治旅程來說,林鄭月娥人馬的「清零」與「武官治港」,都已無足輕重。
需留意的是,北京治港機構首度有政治交代,透出北京對香港之變的期盼,簡單來說重點有三:一是「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二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三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
物價漲、薪不漲 大陸城市追上來
如果說香港之變的政治框架由之立起,再要看的是香港人生活狀態的變與不變。今天不能再去說過時的「馬照跑,舞照跳」,而要看香港人生活的易與不易。
人力資源顧問機構ECA International早前發布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榜單,香港排在紐約、倫敦和東京之前,蟬聯全球第一。港府統計處四月數據顯示,香港收入不漲、失業率居高不下,物價繼續大漲。
值得留意的是「蟬聯」二字,說直白點,是香港過去的廿五年,什麼都在變,唯一不變的是生活成本一直榮登榜首。不變中也有變,就是大陸的四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追上來,進入全球最貴的前十五城之列。意味香港過去與大陸城市有一段距離,現在開始同質化。
政治風險下降□競爭力排名微升
第三件事,得說說香港引以為傲的國際競爭力。過去這是香港成為亞洲國際都會、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旁證,主要是看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最新世界競爭力年報。去年香港排名落後,今年回升兩級,位列第五,香港大喜。
但IMD競爭力評估有四大範疇,包括經濟表現、營商效率、基建軟硬體及政府效率。報告評分顯示,香港政治不穩風險顯著下降,法治環境亦獲肯定,但人才外流、海外形象等環節,評分排名不佳。
最後看一件動態發展之事,即最近香港金融管理局「狂接」港元,自五月十二日到六月十六日,香港金管局已十度接錢,接了近七百億港元。
聯匯制喊改動 融入大灣區沒譜
香港金管局接錢,是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基本要求,港元與美元掛鉤,當港匯轉弱,接近七點八五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就得接錢。這回雖有美國聯準會升息的動因,也有外資流出香港的潮流,但還有另一場暗爭,就是建制人士說要改聯匯制:既然美國成了敵國又要制裁,就別與美元掛鉤而與人民幣掛鉤好了。
香港聯匯制度四十年,風風雨雨沒人改動,因為一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根基就跟著要動,何況人民幣是不能自由兌換貨幣。這事把香港金融圈嚇了一跳,兩位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和陳德霖,都出來說聯匯制不會動也不能動。
香港聯匯制變與不變沒那麼迫切,要擔心的是人流和資金,在疫情稍緩後會怎麼流動。更具體來說,香港疫情封關下,壓抑的外資遷移潮和移民潮,會否如預測般潮起,那是香港又一輪新變。
至於香港融入大灣區,李家超政綱只是提了提,其施政重在香港內部,提高管治能力、提升競爭力等,融入大灣區沒那麼重了。而早前他到北京,中共領導人面授機宜。習近平關注香港由亂到治的重大改革,李克強則提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習李都沒提大灣區,倒是廣東方面還有些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