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航天市場素來以穩定價廉著稱,受到許多國家青睞,但進入2020年以來,在短短不到30天內,接連遭遇三次重大失敗,中國航天工程品質引起外界高度關注。據德國之聲和自由亞洲電台,3月16日,中國長征七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失敗。時隔24天,4月9日,搭載印尼PALAPA-N1通信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也沒能成功入軌,星箭最終墜毀,成為中國今年的第二次火箭發射失利。
另外,3月24日,委內瑞拉一號衛星太空突然失效,這顆衛星由中國研發,於2008年由長征-3B運載火箭送入軌道,預計使用壽命為15年。如今卻在2023年到期的前三年,偏離軌道並停止運行。
兩次發射失敗,一次衛星沒有達到預期壽命,讓中國航天工程品質頓時蒙上陰影。
目前還不清楚,中國火箭發射最近一次失利是否會對今年的其它發射計劃,造成更大影響。但是,長征三號乙此次發射失敗,難免會讓其他國家質疑中國大陸的航天發射能力,影響中國航天產品拓展海外市場。
照理說,相較新一代的長征七號,長征三號乙技術較為成熟、最新卻發射失敗,更受到市場關注。在此之前,作為中國大陸用於商業衛星發射的主力火箭,長征三號乙過去共有67次發射,其中只有兩次是完全失敗,第一次是首飛的時候,還有一次就是這次。另外兩次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衛星仍然可以進入預定軌道。
因此,長征三號乙的發射成功率還是非常高的,可達94%,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
有專家認為,中國火箭的失敗率和中美關係惡化有關,由於中國火箭發展依賴美國晶片,在中美貿易戰後美國政府加強管制晶片出口,使中國大陸直接受到衝擊。
也有業界知情人士猜測,此次發射失敗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影響,因疫情原因,中國航天工業剛剛復工不久,可能是是因為個別零件或關鍵性技術出現偏差導致火箭運力不足,發射失敗。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時,西安航天六院發生一件跳槽事件。作為火箭發動機設計師的張小平意欲跳槽,最初航天六院予以批准。後來,六院發現,張小平離職後,將直接對中國登月工程造成影響。面對這種沒有辦法的情況,航天六院又發出一份通告,要求上級機關使用行政命令,要求張小平復職。
六院在中國航天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負責研發長征七號和長征三號乙的火箭發動機。偏偏這兩次發射失敗的,正好又都是這兩款火箭。這難免不讓人質疑,是不是高端人才的流失,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據瞭解,中國2020年航天發射任務十分繁重,預計總發射次數將會達到40次以上,其中包括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嫦娥五號、火星探測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