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2日 星期三

運動員的身價為什麼如此驚人?從「我」到「我們」,要如何變成親密無間的「我們」?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2/23 第127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運動員的身價為什麼如此驚人?「超級巨星效應」與「風險趨避」如何影響球員身價
兩個獨立的「我」,要如何變成親密無間的「我們」?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

新書鮮讀
運動員的身價為什麼如此驚人?「超級巨星效應」與「風險趨避」如何影響球員身價
圖/商周出版
書名:《運動場上學到的9堂經濟學:史丹佛教授剖析球星身價、球場黃牛、運動簽賭背後的市場法則》

內容簡介:經濟學,其實主宰著運動場上的每一個選擇和策略!史丹佛經濟學家,用最精彩有趣的觀點,說明賽事背後的每個「潛規則」!為什麼南韓女性特別擅長高爾夫?為什麼某些運動員的身價這麼高?怎樣才能杜絕可惡的票券黃牛?明知會身敗名裂,為什麼運動員還要服用禁藥?球員射門要選擇哪裡成功率最高……?從賽局理論、效用最大化到混合策略均衡,原來運動場上的各種行為,都可以用經濟學獲得解答!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如果一位自行車選手用藥,他的對手用藥,就能把獲勝機率從0增加到50%;如果一位自行車選手不用藥,他的對手用藥,獲勝機率就會從50%增加到100%!

◆超級巨星效應(Superstar Effect)

科技讓每個人可以更加聚焦在表現最精彩的明星身上,隨著名氣越來越高,收入也與其他人差距越來越大;加上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市場,球員可以跟任何提出最佳條件的球隊簽約;以及所得極端化,1%的富人願意為頂尖賽事付出更多金額,導致體育明星的身價越來越逼近天價!

◆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

如何杜絕可惡的票務黃牛?動態定價讓賽事門票的價格,隨需求浮動而變動,使得黃牛的高價缺乏吸引力,甚至可以在整個賽季內提高平均票價一○%到一五%!同時讓更多空位能銷售出去,為其他群眾增加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

關於經濟學如何解釋運動世界裡的所有疑問,最精彩有趣的一本書!

作者介紹:保羅•歐耶爾,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學術事務高級副院長兼瑪莉與蘭金•范•安達創業學教授,擁有耶魯大學MBA學位、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並擔任《勞動經濟學期刊》總編輯。

搶先試閱:〈運動員的身價為什麼如此驚人?─ 「超級巨星效應」與「風險趨避」如何影響球員身價〉

職業運動員賺很多錢。二○一九年,有全職工作的二十五歲以上美國男性薪資中位數約為五萬兩千美元;1也就是超過一半的全職工作者賺取五萬兩千美元以上,而另一半的人則是賺得比五萬兩千美元少。美國四大聯盟的選手及頂尖國際足球聯盟的球員,賺取的薪資高出太多了。舉例來說,職棒大聯盟在二○一九年的薪資中位數是一百四十萬美元;同樣地,NBA在二○一八年到二○一九年賽季的薪資中位數則是兩百六十五萬美元。2情況並非一直都是如此,職棒大聯盟球員在一九六四年的薪資中位數,經通膨調整後是十二萬兩千美元;3而一九六四年所有全職男性雇員的收入中位數,同樣經通膨調整後是五萬兩千美元。4大聯盟球員在一九六四年賺的錢,差不多是一般美國男性雇員的兩倍,但卻是二○一九年同樣美國男性雇員的二十七倍。以另一個角度來說,從一九六四年到二○一九年,美國一般男性全職雇員的薪資維持不變,但是一般大聯盟球員的收入卻成長超過十一倍。

在圖表(圖三)中可以清楚看到,一般員工與頂尖職業運動員的薪資軌跡曲線有著明顯差距;這張圖表著重在大聯盟球員,但是其他體育項目的情況看起來也很類似。大聯盟球員與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 )所稱「製造業非管理階層員工」的平均薪資,在一九六七年都設定為一,且所有薪資數字都經通膨調整。在接下來五十年,非運動員的薪資幾乎不曾從一九六七年的水準移動,但是大聯盟球員的薪資卻穩定而陡直地上升。

運動員的薪資成長和為什麼薪資會隨著時間成長的細節,意味著至少三個問題:為什麼職業運動員會賺這麼多錢,特別是比他們過去賺的錢還多出這麼多?為什麼棒球與籃球明星球員可以拿到鉅額的保障合約,但是多數美式足球明星只要一季踢不好,就會失去百萬美元薪資?最後,為什麼球員與球隊老闆總是為了金錢爭吵,有時候如此激烈的意見分歧,甚至導致部分或整個賽季都取消?

這些問題的答案,按照順序就在以下三個數字背後的故事裡:四億三千萬美元、三億六千萬美元,以及五億八千萬美元。

得四億三千萬美元合約的球員隨著二○一九年的棒球賽季越來越近,大眾普遍認為「神鱒」麥可.楚奧特(MikeTrout)是世界上最佳棒球球員,自從在二○一二年賽季以菜鳥之姿初次登場就震驚全場,他的成績一直超乎絕倫。他一直以來幾乎沒有傷勢,只在一季中錯失許多賽局。在每一季職棒大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票選中,除了在錯失四分之一球季的賽季取得第四名外,他幾乎不是排名第一,就是第二。我最喜歡的棒球播客節目Effectively Wild,主持人總是討論在什麼程度的限制下,楚奧特還能維持大聯盟球員的水準。他們熱烈討論許久,舉例來說,假使楚奧特必須以倒退的方式跑壘,他的表現還能有多好?如果每次輪到他上場打擊時只能揮棒一次,他會有多少價值?還有(這不是我瞎掰的)他能否在生涯中假死,取得一個新身分,然後被選入棒球名人堂兩次。簡言之,楚奧特曾是(現在也是)傑出的棒球球員。

在賽季開始前不久,楚奧特與洛杉磯天使隊(Los Angeles Angels )簽訂一份十二年的合約,總金額為四億三千萬美元。這是北美運動史上最高額的保障合約,也讓楚奧特每年平均薪資達到將近三千六百萬美元,直到他三十九歲為止(只有少數打者在這個年紀還保有生產力)。

假使楚奧特在合約期間內出席每一場天使隊的賽事,每場比賽平均就會賺進二十一萬一千美元。楚奧特每花在棒球場上的幾個小時,賺的錢就相當於美國男性全職員工年薪中位數的四倍。

一般美國員工可能並不認為楚奧特值得這樣的薪資,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一點都不「公平」,因為一般員工一小時只賺差不多二十五美元,日常支出都有問題了,更無法幫助子女贏在起跑點上,但楚奧特只是打個比賽就賺進百萬美元。

經濟學家也是人,所以我不禁能體諒這個觀點。技術精湛的棒球球員並不像農夫、護士或學校教師一樣服務他人,但是其他工作者也不像楚奧特一樣創造出這麼多的財務價值。

楚奧特能賺這麼多錢,有兩個原因:聯盟有許多錢可以花,以及楚奧特擁有稀有又珍貴的技巧,讓所屬球隊更好。

在楚奧特簽下歷史性合約的那年,大聯盟球隊總共賺進差不多一百一十億美元的營收。

ESPN、福斯電視台(FOX)及Turner Sports 體育轉播頻道加總起來,支付將近二十億美元給大聯盟,獲得全國比賽轉播權。5大聯盟又從旗下的串流與科技公司大聯盟先進媒體(MLB Advanced Media )裡,每年賺進八億美元。6票券的銷售又加上數十億美元。由於天使隊有很大的媒體市場,因此通常會吸引大量人潮,儘管很難認定觀看楚奧特的球迷比例是多少,但明星球員總是會吸引人們入場。7有些球隊希望簽下像楚奧特這樣的球員,就可以透過更大的地方電視台交易來回收成本,但是這樣的邏輯在楚奧特的案例上並不適用,因為在他的菜鳥球季開始不久前,天使隊就已經簽訂一份電視台合約,而且合約會持續到楚奧特的整個職涯。但在其他高額合約裡,電視台的獲利是相關因素。

有這麼多的金錢牽涉其中,就是楚奧特分配到如此多財富的原因,其實只是供給與需求。可能並不「公平」,但這就是市場機制。別忘了,經濟學就是研究稀有資源,而在每一季大聯盟裡都能擊出四十支全壘打的能力,就是其中一種稀有資源。

▶▶ 閱讀更多 商周出版 保羅•歐耶爾(Paul Oyer)《運動場上學到的9堂經濟學:史丹佛教授剖析球星身價、球場黃牛、運動簽賭背後的市場法則》

 
兩個獨立的「我」,要如何變成親密無間的「我們」?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
圖/平安文化
書名:《別人怎麼愛你,都因為你怎麼愛自己》

內容簡介: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在情感關係裡,你是否也曾「不小心」扮演過這樣的角色?

指責型:常常會忽略他人的感受,只顧著發洩自己的情緒,而且總喜歡把責任推卸給對方,認為所有的錯都是對方的錯。

討好型:跟誰的關係都好,就是跟自己的關係不太好。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別人,卻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自己以及自己最親的人。

超理智型:只講道理不講人情,任你哭和笑,就像根木頭一樣靜靜地站在那裡看著你,因為他們只關心事情合不合乎規定、正不正確。

打岔型:習慣性地岔開話題,不按你的套路出牌。既不關注自己,也不關注他人,一旦遇到壓力或是要承擔責任,就像泥鰍一樣逃得比誰都快,你永遠也抓不住他。

更好的關係,變成更好的自己開始。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冰山」,該如何挖掘水面下的真實?是什麼,讓我們愛上一個會傷害自己的人?讓你心動的「那個人」,可能是原生家庭的翻版?為什麼有的人分手後找了新對象還是不幸福?兩個獨立的「我」,要如何變成親密無間的「我們」?

當你愛一個人,你會全心付出,希望對方的人生過得更美好,但許多人總習慣於在關係中索取,卻不願意奉獻。缺愛的人宛如飢餓,四處渴求。但一個人永遠給不了別人自己都沒有的東西,只有充滿愛的人才有能力去愛。

每段幸福的關係,都擁有各自的幸福,每段不幸的關係,卻都有著同樣的不幸。一段關係的美滿,至少需要其中一方的成長,光是有愛是不夠的,還要愛得有智慧;精神跟肉體一樣,都需要糧食的滋養。當你勇於面對內在的渴求、療癒自己童年的創傷,就能找回缺失的愛,並將它獻給最重要的人。

心理學導師黃啟團憑藉25年情感諮詢經驗,深入剖析愛的3大構成元素、8大潛在模式、7層內在自我認知,開發出一套任何關係階段都適用的「情感心理學」,幫助每一段關係的覺察和成長、經營和修復。人與人之間,是從距離和磨合開始,而更好的關係,就從打開這本書,變成更好的自己開始。

作者介紹:黃啟團,資深心理學導師、企業家,二十多年來他專注於應用心理學教育,將心理學理論成功運用於企業管理、家庭、婚姻、親子教育等領域,用有趣、有愛、實用的表達方式為社會、組織以及個人提供有價值的心理學服務。

搶先試閱:〈從「我」到「我們」〉

兩個本來獨立的個體生活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今年是我走進婚姻的第三十年,我依然這樣認為。

當然,在蜜月期,關係是甜蜜的。但蜜月期一過,矛盾、衝突就會接踵而來,我太太甚至抱怨我就是根木頭,絲毫不懂得愛。於是,原來的甜蜜美好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失望、痛苦。

幸運的是,我有機會走進心理學的世界,開始明白兩個獨立的「我」是無法親密的,為了保護這個「我」,要嘛身上長滿防衛的刺,要嘛穿起厚厚的盔甲。原來的我之所以像根木頭,就是因為我穿著厚厚的盔甲。兩個相互防衛的人又如何能夠親密呢?

親密,是從「我」到「我們」的過程。在心理學的幫助下,我慢慢卸下自我防備的盔甲,嘗試在伴侶面前敞開自己,用真我與對方連接,讓兩個「我」變成一個「我們」。當我這樣做的時候,開始變得有血有肉,就如我太太所說,我越來越像個人了。

儘管我今天的婚姻依然會有衝突和矛盾,但相比以前實在好太多了,三十年的婚姻,依然是一個在親密、激情和承諾中尋找真我的旅程。所以,我把這個旅程寫成了這本書。我相信,「一根木頭」都可以做到親密,你當然也可以遇見更成熟、美滿的親密關係!

那如何才能由「我」到「我們」,重塑自己的親密關係呢?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以我二十多年的婚姻諮詢經驗來看,可以把這句話改一下,反過來說──「不幸的婚姻都是一樣的,幸福的婚姻各有各的幸福。」因為我發現,不幸的婚姻之所以不幸,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錯把需求當成愛。

什麼是「愛」呢?所謂愛就是,你願意為你愛的人奉獻和付出,希望他的人生因為你而過得更加美好,這種發自內心的付出就叫愛。

需求是索取,愛是奉獻。

所以,你對你的伴侶是出於愛,還是只是因為你需要他?

需求的背後是匱乏。

當一個人內心匱乏時,表現出來的其實都是需求。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如果彼此都期待對方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一定會以失望告終,因為沒有誰可以完全滿足對方的需求。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人就會失望。長期失望的累積就會變成抱怨、指責,甚至攻擊,原本親密的關係就會走向冷淡、疏離,這也是大多數關係破裂的根本原因。

而愛的前提是富足。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了愛,他自然就懂得去愛別人。因為,愛是內心富足後的自然反應,它是付出、是奉獻,而不是索取。當關係雙方都願意為對方奉獻,都由衷地希望對方因為有「我」而變得更好時,關係自然會親密,婚姻自然會幸福。

可惜,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總習慣於在關係中索取,卻不懂得奉獻。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內在的匱乏。飢餓的人,其焦點都在尋找食物上;而吃飽了的人,自然懂得分享。愛也一樣,從小缺愛的人就像飢餓的人一樣,會到處尋找愛。可是,一個人永遠給不了別人自己都沒有的東西,只有充滿愛的人才有能力去愛。這就是親密關係的秘密所在。

如何才能讓自己充滿愛呢?

一個曾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的人,也會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一個曾被粗暴對待過的人,往往會用同樣粗暴的方式對待這個世界。被愛過才有能力去愛別人。遺憾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愛的缺失。親密關係中的很多人也並不是不愛,只是愛而不得法。所以,一段關係的美滿和幸福,至少需要其中一方開始學習、成長和療癒,當然,如果雙方能夠一起成長會更好。這本書講述了在親密關係中成長和療癒的方法,這些方法曾經像一束光一樣照亮過我的人生,療癒了我的親密關係,我相信同樣能療癒你的親密關係。我希望把這些光分享出去,照亮更多人的生命。

一段關係的破裂,不僅事關兩個人,還關係到幾個家庭以及孩子的一生,所以,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花點時間學習改善親密關係的方法吧。任何能力都需要用心學習,愛的能力也不例外。我相信,只要你願意學習和成長,不管你現在的親密關係如何,以後都可以變得越來越好。

作為一名從業超過二十年的心理學導師,我有一個基本原則:做我所講,講我所做。所以,我的每一部作品分享的都是自己歷經風雨過後的一點收穫,以及幾十年的心理學從業經驗和思考。

我從貧困的小山村到在大都市擁有立足之地,從上班族到老闆,從老闆到投資人,再從投資人到作家……我的人生實現了層層突破,於是我寫了一本書叫《圈層突破》,分享給更多想要突破固有階層,從而過上不一樣人生的朋友。

我從心理學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人際關係也得以改善──從原來的衝突不斷,到今天能夠跟不同類型的人和諧相處、愉快合作甚至成為朋友。心理學改變了我,我也從中發現了一些人際關係的規律,所以我寫了一本書叫《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跟大家分享如何調整自己的人生模式,活出全新的自己。

我曾經窮困潦倒、為錢所困,今天基本上實現了財富自由,雖然算不上什麼有錢人,但從貧困到富足,我算得上一個「過來人」,也總結了一些賺錢的心得和方法,希望這些心得和方法能夠幫那些跟曾經的我一樣為錢所困的人早日跳出困局,所以我寫了一本關於財富的書,叫《別人怎麼賺錢,是你不會的》。

我從事心理學傳播事業二十多年,自己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也見證了數以十萬計的學員的人生發生改變。讓生命發生改變的工具是語言,我領略了語言的威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技巧,所以我寫了一本書叫《別人怎麼對你,都因為你說的話》。

透過分享,我影響、幫助到了更多的人,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在做的一件事情,也是我著書立說的全部理由。

而這本《別人怎麼愛你,都因為你怎麼愛自己》,是我至今所思所得最精華也是寫得最用心的一本。

希望它能夠真正幫助你解決親密關係中的困惑。

最後,感謝我太太在過去三十年來對我的包容和接納,沒有她的包容和接納,我沒有機會走到今天。同樣,我也希望正在讀這本書的你,能給你的伴侶多點包容和接納,兩個不同性別、不同出生背景、不同價值觀的人生活在一起,需要彼此顧念才能走得長遠。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更願已成眷屬的有情人能親密、幸福地生活。

你以為的「愛」,只是錯把需求當成愛

你是否有過這樣一種感覺?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只是第一眼見到就覺得對他很有「感覺」,之前從未透過其他方式對他有所了解,還沒來得及和他有任何的互動,就莫名會被他吸引。

上面七個故事,是我在課堂上、婚姻諮詢中經常遇到的類型。從這些故事中,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找到自己婚姻的原型?如果還沒有,請聽我用心理學方法分析一下婚姻中的一些規律,從這些規律中,我相信你能找到自己的模式,只要你能清楚地了解這些模式,你就能找到讓婚姻幸福的鑰匙。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我們會『愛上』這些會傷害自己的人呢?」就像那句經典台詞所說的:「本以為你會為我遮風擋雨,沒想到所有的風雨都是你帶來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當年你遇到這些人時,就像乾柴遇到烈火,氫氣遇到氧氣,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那是一種多麼美好的感覺啊,難道這不是愛情嗎?如果是,愛怎麼會帶來傷害?如果不是,那這種感覺究竟是什麼?

童年的「味道」

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記得有一次我到江門市辦事,江門的同學請我到恩平的一個餐廳吃飯,他點了一道叫「芋苗」的菜。當這道菜上來時,我相當興奮。我曾環遊世界,吃過不同國家和地區各種各樣的美食,就算在米其林餐廳吃上千元一份的牛排,都沒有過這種興奮感。但那天幾十塊錢的芋苗,卻讓我興奮不已!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這盤芋苗有什麼特別的秘方?當然不是。

芋苗只是芋頭的苗醃製而成的鹹菜而已。我是陽江人,小時候家裡窮,沒錢買肉,平時就靠這種廉價的土製鹹菜下飯,這是陪我度過童年的東西,有著特殊的意義。我離開家鄉生活已經二十多年了,很少能吃到這種菜。恩平與陽江相鄰,兩座城市有著相近的飲食習慣。所以,在這樣偶然的機會中,我一下子嚐到了童年的味道,點燃了內心某種潛藏的東西。

讓我興奮不已的芋苗,也許你連筷子都不會動一下。同樣,有沒有一種菜,是你很喜歡,但其他人卻「嗤之以鼻」的?比如有人會喜歡吃折耳根、臭豆腐、納豆等,但另外一些人卻難以理解。在別人眼裡,這些東西有些「廉價」,甚至有些噁心。但不管有多噁心,就是有人會喜歡,就像團長會喜歡芋苗一樣,因為那裡有我童年的味道。那是你「熟悉的味道」!正如那句俗語「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這就是「愛情」的秘密!食物如此,人亦然。當你遇到某個人的時候,莫名地覺得,他就是那個人,這種感覺是怎麼來的呢?是因為他長得帥氣美麗嗎?不是,帥哥美女那麼多,為什麼你不是每一個都有感覺呢?

只是因為,他正好契合了你潛意識深處的某種「熟悉的感覺」。

維護自我形象

「童年的味道」只是我對「錯把需求當成愛」的一種比喻,我知道有些朋友不滿足於比喻,所以,下面我試試用心理學的原理來解釋這種現象。要從心理學角度來解釋這個現象,必須先了解兩個心理學名詞:

1.自我認同

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女士提出了一個叫「冰山原理」的概念,指的是我們每個人就像一座漂浮在水中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另外的大部分則隱沒在水底。如果去探索隱沒在水面下的部分,我們會看到影響生命的其他東西,它們分別是:感受、觀點、期待、渴望、我是。

冰山最底層的「我是」有兩層意義。從表層理解,「我是」是一個人的自我認知,是身分層面的定位,也就是對「我是誰」這個問題的表層回答。在這個層面,通常是一個人的社會角色,比如我是父親、母親、老闆、職員等。更深一層去理解,則涉及哲學及靈性層面,是對靈魂的終極追問。

那麼,「我是誰」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一個十分深奧的問題,我試試從簡單的角度讓大家有所了解。

以我為例,如果你問我:「你是誰?」我會回答你:「我是黃啟團。」可是,我在叫「黃啟團」之前,我又是誰呢?

你養過寵物嗎?一般人養寵物,都會為寵物起個吉祥的名字,比如廣東人喜歡為小狗起名為「旺財」。一開始的時候,小狗並不知道自己就是「旺財」。可是,當你一遍遍地叫牠「旺財」後,牠就知道了自己就是「旺財」,這時,你只要一叫「旺財」,牠就知道你在叫牠。寵物如此,人也一樣,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實際上是把心理認知符號化的過程。除了名字之外,我們還會有很多關於「我是誰」的認知。比如,如果父母從小就一直對自己的孩子灌輸「你就是個廢物」的負面觀點,就像你一遍遍地叫你的寵物小狗「旺財」一樣,只要重複的次數足夠多,這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就是個廢物,就算他的意識不承認,他的潛意識深處也會這樣認同。

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大多數都是在童年時期被父母和撫養自己長大的重要他人所內化的。這些認知的總和他是一個人的「身分」,也就是他對「我是誰」的回答。

2.自我實現

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心理規律「自我實現」。這些關於身分的認知無關好壞,只要形成,你就會覺得這就是你的一部分,你就會像維護自己的生命一樣去維護它,你會用你的一生去實現它,我把這種現象稱為「自我實現」。

這裡所說的「自我實現」跟馬斯洛的「自我實現」並不是同一回事。馬斯洛的「自我實現」指的是人們會竭盡所能地使自己趨於完美,讓自己的生命活出價值。我在這裡所用的「自我實現」這個標籤,指的是人們會透過行動實現自己心中的想法,以證明自己是對的。

我曾杜撰過一個故事來說明這種規律:

有一位算命先生算命很準,很有名氣,方圓幾百里的人都專程前去找他算命。他會算別人,當然也會算自己。有一天,他掐指一算,不得了,他算定自己在某年某月某日有一劫過不去,注定要在那一天離開這個世界。當一個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當然會在死之前為自己安排好後事。在安排後事的過程中,消息被他的信徒們知道了。到了他要走的那天,他的親戚朋友以及信徒們都來到他家準備送他最後一程。這位算命先生在安排好所有的事情之後,就沒什麼事情可做了,只好一個人關在自己的房間裡等死。可是,他從早上等到晚上,一點要死的跡象都沒有,眼看就要到午夜十二點了,子時一過,就不再是他算定的那一天了。如果他在算定的那一天沒死的話,他前半生的英名不就毀了嗎?為了維護自己前半生的英名,這位算命先生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自殺了!他算得真準!!!

這位算命先生是怎麼死的?對,他是被自己算死的!也許你會覺得團長杜撰的這個故事很荒唐,可是,你我何嘗不是如此?當我一旦認同我就是「黃啟團」之後,我會用生命去維護這個名字,誰說「黃啟團」不好,我會跟誰拚命。同樣,一旦你認同你是個窮人,你就會用一生去證明你就是一個窮人,如果偶然有機會獲得一大筆錢,你一定會盡快把它花掉,因為錢多會破壞你的「窮人」形象。

人們對於熟悉的環境會有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哪怕這種熟悉是痛苦的。所以,不管是童年的味道也好,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也好,都是對潛意識深層需求的一種滿足。人們寧願選擇痛苦地安全,也不願意為了幸福而冒險,這就是婚姻中種種怪異現象的心理成因。不僅婚姻如此,人生中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一旦你明白了這些人性規律,你不僅婚姻會幸福,事業也會越來越成功。

▶▶ 閱讀更多 平安文化 黃啟團《別人怎麼愛你,都因為你怎麼愛自己》

 
曾靠牛爾爆紅卻陷7年虧損 PayEasy如何轉虧為盈?
有一家小型電商卻轉向封閉式經營,不接受一般消費者進入網站消費,而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它現在已經賺錢,這家電商,就是專攻企業福利網的「PayEasy」。曾為國內女性購物網龍頭的PayEasy歷經7年虧損,憑藉企業福利網轉虧為盈,拿下鴻海、中信等8百家企業客戶,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春天最適合養肝!5大愛肝行動跟著做 多吃綠色食物也行
最好的養肝方式,要從日常生活作起,保持穩定的情緒、維持正常的作息、餐餐均衡營養,加上適度的運動,才能真正養好肝。日常飲食中多攝取青色酸味的食物,可以保肝顧肝,綠色的食材例如花椰菜、菠菜、地瓜葉、茼蒿、毛豆等。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