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連23紅…外銷訂單創最強1月 甩淡季陰霾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2/22 第530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連23紅…外銷訂單創最強1月 甩淡季陰霾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統計處昨(21)日公布1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88.7億美元,甩掉淡季陰霾,拿下「史上最強1月」,年增11.7%,連23紅。

統計處預估,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50億美元至465億美元,年增5.6%至9.2%。若依照統計處預測,即使2月遇上農曆新年,工作天數較去年同期少,仍有機會維持正成長。

統計處解釋,根據長年觀察,工作天數多寡對於外銷訂單表現不像是對工業生產指數影響那麼大,今年2月工作天數較少,仍有機會續繳亮眼表現。

按貨品別觀察,1月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外銷訂單金額為156.9億美元、192.2億美元,均創下同月新高,年增率為3.9%及13.5%;光學器材1月訂單金額受到面板價格下滑,年增僅0.4%,勉強守住正成長,險些終止連20個月的正成長。

傳統貨品方面,因全球景氣穩健擴張,終端需求續強,半導體業者積極擴產,加上原材物料行情高於上年同月,帶動接單成長,基本金屬及化學品年增三成以上,機械及塑橡膠製品也分別年增10.1%、12.1%。

雖然科技貨品因為高基期以及疫情趨緩而成長收斂,恐很難再出現雙位數正成長,但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說,依據IHS Markit最新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4.1%,仍然正向看待國內訂單今年表現。

展望未來,經濟部統計處表示,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拓展,對我國半導體先進製程需求殷切,有助於減緩科技類貨品第1季接單之淡季效應。

而全球景氣穩健回升,加上國際原材物料續居高檔,亦可挹注傳統貨品接單動能,惟變種病毒仍然在全球肆虐,加上供應鏈失序問題未解,均為影響接單的不確定因素,宜持續關注。

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2月接單看法,按接單金額計算之動向指數則為40.9,而電子產品、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及化學品動向指數更是低於40.0,代表受查廠商預期,2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1月減少。

 
1月外銷旺 科技產品增速緩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統計處昨天公布一月外銷訂單金額為五八八點七億美元,甩掉淡季陰霾,拿下「史上最強一月」,年增百分之十一點七,連廿三紅。然而,科技貨品年增率表現較傳統貨品失色,經濟部統計處表示,疫情趨緩及高基期因素導致科技貨品增速趨緩,反觀原物料價格高漲及終端需求未減,傳統貨品持續發燒。

按貨品別觀察,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外銷訂單金額為一五六點九億美元、一九二點二億美元,年增率為百分之三點九及百分之十三點五,光學器材年增僅百分之○點四。雖然科技貨品因為高基期及疫情趨緩而成長收斂,恐很難再出現雙位數正成長,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說,IHS Markit最新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四點一,仍然正向看待國內訂單今年表現。

 
歐洲訂單 二度負成長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1月外銷訂單主要接單地區,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東協均呈現正成長,並都拿下歷年同月新高。唯獨歐洲苦吞負成長,等於繼去年11月以來,第二度出現負成長,成為台灣接單較不穩定的地區。

歐洲1月接單金額為113.1億美元,為歷年同月第二高,年減1.2%,為三個月來第二次負成長。

統計處解釋,歐洲地區接單年減是因電子產品、資通信產品衰退。電子產品是因今年1月電視面板接單減少,再加上去年1月出現手機新品遞延上市推升比較基期,使得今年1月接單減少5.2億美元;資訊通信產品同樣因手機新品去年遞延上市,推高基期後,以致本月衰退1.2億美元,但同時間筆電訂單有所成長,所以減幅較小。

至於目前俄羅斯及烏克蘭兩國進入緊張關係,即使美國及歐盟軍介入協調,但雙方頻頻發生零星事件,恐成為兩國擦槍走火理由。俄烏關係惡化是否會進一步再影響到歐洲未來接單表現?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俄烏情勢不只是影響歐洲,而是全球狀況,不幸爆發戰爭鐵定會影響全球經濟。」

美國1月訂單金額為175.6億美元,年增18.6%。其中以電子產品增26.5%較多;陸港1月訂單金額為153.5億美元,年增8.9%,以電子產品年增16.1%較多;東協訂單金額達58.7億美元,年增逾三成,以資訊通信產品增46.6%較多,三地區均創下歷年同月新高。

 
國銀新南向賺138億 創新高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銀在新南向國家設點,去年稅前盈餘138.4億元創史上新高、年增61%,獲利前三大是,新加坡36.7億元、澳洲32.9億元、及柬埔寨31.8億元,其中新加坡分行去年獲利由虧轉盈、澳洲分行年增74%、柬埔寨則年減11.4%。

值得一提的是,國銀在新南向國家據點占了整體國銀海外市場的四成,但去年獲利138.4億元、僅占國銀海外市場獲利24%,反觀陸港澳三市場,據點占比約三成、獲利占比52%,獲利總額明顯優於新南向國家,可能是因新南向國家據點多數都是草創階段有關。

另一個原因則是市場規模跟台商,新南向中僅新加坡、柬埔寨、越南較多,但可能遠不如台商蹲點較久的大陸和香港。

惟銀行主管也說,從趨勢來看,新南向國家獲利占比,已從五年前的一成左右,一舉衝破二成,陸港澳獲利占比降到五成,反映銀行腳步已往新南向國家靠攏。

銀行主管說,2020年國銀新加坡分行出現大額逾放案,國銀增提呆帳準備費用,侵蝕獲利,使2020年國銀新加坡分行虧損4.9億元。但2021年新加坡分行提呆帳費用大降、香港逃難潮資金也轉往新加坡,使新加坡獲利回穩到36.7億元的近六年新高,銀行圈認為2022年新加坡分行獲利成長依舊可期。

國銀澳洲分行受惠當地經濟復甦、放款量增加,提列呆帳費用降低,去年稅前盈餘32.9億元,是近年高點。

柬埔寨因去年疫情衝擊,部分放款業務急凍,導致獲利出現衰退。但銀行主管說,今年疫情趨緩,仍看好東協十國復甦力道,各銀行依舊會繼續耕耘亞洲市場。

 
國銀三利多 歐美獲利勁升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疫後經濟復甦快、大額放款逾放案減少,及美國金檢干擾結束等三大利多,讓去年國銀在歐美市場的分子行獲利達108.3億元,其中光美洲市場(美國、加拿大、巴拿馬)就大賺92.4億元、年增1.78倍,又以國銀美國分子行狂賺85.5億元創近六年新高,業績最亮麗。

展望2022年,在高油價引發通膨隱憂,及美國啟動縮表、加快升息腳步,預估全球整體經濟進入下一輪循環下,今年歐美市場景氣復甦樂觀,各銀行認為今年歐美分、子行獲利可期。

金管會公布2021年國銀海外分子行獲利狀況,去年全年國銀海外市場賺577.4億元、年增28%,其中歐美市場呈跳躍性成長,反觀亞洲市場成長力道則略顯不足,國銀布點的亞洲15國中,僅1/3分、子行獲利成長,其餘均衰退。

據統計顯示,國銀去年在亞洲市場僅賺435.8億元、年增8.6%,其中「海外獲利王」香港分、子行僅賺228.7億元、年減6%,更創近五年新低,行庫主管說,香港在政經情勢動盪下,資金出現外逃,獲利動能已不如以往。

國銀大陸分子行去年僅賺70.3億元、年減14.7%,主因是投資淨收益減少及增提呆帳費用所致。

被視為最能取代香港自由經濟體的新加坡,在國銀揮別前年的踩雷案後,去年國銀新加坡分行獲利達36.7億元,由虧轉盈,也創近六年新高。

若以獲利最強的前五大地區或國家來看,分別是香港228.7億元、美國85.5億元、大陸70.3億元、新加坡36.7億元、柬埔寨31.8億元,柬埔寨是去年首度擠入前五大排名市場中。

若以年增成長來看,亞洲市場中則僅日本、寮國、韓國、菲律賓、新加坡這五大市場成長,除新加坡和菲律賓分、子行獲利是由虧轉盈外,國銀日本分、子行去年賺30.6億元、年增三倍,主因是日本經濟復甦及前年低基期所致。

歐美洲市場中,美洲市場獲利92.4億元,歐洲則由虧轉盈、賺了15.9億元,其中國銀在英、法國分行,及美國、加拿大和巴拿馬分行去年獲利全都成長。

國銀美國分、子行去年稅前盈餘85.5億元、年增1.8倍,奪回連續兩年被大陸超車的海外獲利后冠,主因除國銀搶疫後經濟復甦潮、大額放款逾放降外,過去兩年的美國金檢干擾告一段落也是關鍵因素。

 
國際財經要聞
英國禁用華為時程推遲6個月 議員關切安全威脅
倫敦21日專電中央社
基於國安考量,英國政府計畫在2027年底前全面將中國電信巨擘華為自5G基礎建設排除,但部分措施將延後6個月落實,引發國會議員關切。

英國數位文化傳媒體育部(DCMS)近日表示,針對排除華為的適用法律工具,正與國內電信業者以及華為進行諮商,時間預計長達4週,以使政府即將定案的電信設備與服務銷售指引符合去年11月頒布的電信安全新法。

英國政府2020年7月宣告,自2021年起禁止採購新的華為5G設備,並規畫在2027年底前全面於5G基礎建設禁用。美國率先於2019年5月制裁華為,並強力遊說英國等盟友跟進。

在2020年7月發布華為相關政策後,英國政府與電信業者展開技術諮商,並與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共同研究業者意見。現在DCMS與業者進行的是新指引定案前的又一輪諮商。

DCMS規畫,新指引發布後,電信業者必須按時間表採取的措施包括即刻停止在5G及全光纖網路安裝華為設備;在2023年1月28日前將華為設備自電信網路關鍵設施移除;在2025年12月31日前將華為供應的核心內和營運商間高數據速率傳輸設備自所有電信網路移除;在2023年7月31日前將華為設備在5G及全光纖網路的占比降至35%。

其中,「在2023年7月31日前將華為設備在5G及全光纖網路的占比降至35%」較原定時程晚6個月;DCMS表示,這是受疫情影響。

不過,部分國會議員關切禁用華為時程恐延後,徒增國安風險。前保守黨黨魁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外交委員會成員希里(Bob Seely)等同屬「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的議員呼籲政府清楚承諾,不會改變在2027年前完全排除華為的計畫。

華為一名發言人表示,在安全與可靠度方面,華為設備在全球名列前茅。礙於政治壓力,英國政府被迫排除華為於5G網路之外。英國有權依據事實、而非毫無根據的安全顧慮訂定決策。

 
烏克蘭危機加深供應疑慮 國際油價漲
紐約2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國際油價今天攀升,由於俄羅斯和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僵持不下,使推升油價逼近百元大關的供應疑慮更甚。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3月交割價上揚2.88美元,來到每桶93.95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4月交割價漲升3.41美元,來到每桶96.95美元。

 
航運燃料成本增 運價看漲
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已推升海運燃料成本,而且在歐洲等主要市場,船運用油還得跟汽油、柴油競爭煉油廠的產能,可能加重運費的漲價壓力。

彭博資訊報導,鹿特丹的海運燃料價格已經飆漲到2019年底以來的高點,今年來更已累計上漲23%。

海運燃料價格的驚人漲勢,主要是因原油價格大漲,但也有一大部分要歸因於煉油廠的「共通」產能:煉油廠生產海運輪船用油的許多原料,也能用來生產利潤更高的汽油與柴油。當汽柴油價格飆漲,煉油廠就有挪用產能煉取汽柴油的誘因,降低了船運用油的供給。

顧問業者Wood Mackenzie煉油產業分析師威廉斯說,基於船運的主要成本就是燃油費用,船用燃料飆漲可能再推升運費,提高全球整體通膨。

威廉斯也說,2020年開始實施的國際公約,要求船運必須使用汙染較低、含硫量低於0.5%的低硫燃油,也讓供應更加緊繃。在汽車柴油市場相當發達的歐洲,汽車用柴油與這種被稱為VLSFO的低硫海運燃油爭搶產能,造成低硫燃油的漲價幅度還高過原油漲幅。

國際海運市場費率在春節期間,暫時出現下滑趨勢,根據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統計,北亞至美西的40呎標準貨櫃(FEU)費用約在9,500美元,北亞至美東的FEU費用約在10,950美元。

但分析師警告,從3月開始,貨櫃輪可能要開始大舉復運春節前趕不及從中國大陸工廠出貨的貨物,因此目前的海運費率下跌,可能只是短暫現象。

 
蓮花科技擴版圖 規劃IPO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跑車製造商蓮花集團(Lotus)尋求兩年內讓中國大陸部門蓮花科技(Lotus Tech)掛牌上市,為衝刺電動車事業籌募資金,並擴大全球版圖,目標是在2028年前提高年銷量近60倍,達到10萬輛。

蓮花的經營權所有人中國大陸吉利汽車集團,已展開國際路演以說服投資人和富裕客戶投資。蓮花科技正考慮最快明年初在大陸上海、美國紐約、或是英國倫敦舉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蓮花科技發言人安德魯說,IPO的估值和規模,甚至是否要IPO都尚未確定。

蓮花集團去年把業務分拆成兩個事業體,總部在英國諾福克的公司負責生產跑車,而總部位於大陸武漢的豪華車部門則計劃生產電動休旅車(SUV)。

蓮花科技正向潛在投資人說明,將如何從長年虧損的小眾英國跑車品牌,轉變成主流的豪華車品牌。蓮花跑車部門常務董事溫道爾說,董事會計劃運用籌措的資金,在2028年前全球銷量達到10萬輛(包括諾福克生產的1萬輛跑車及武漢生產的9萬輛SUV),相較於去年在英國生產的1,700輛,這是爆炸性的成長。

蓮花計劃在明年啟用大陸武漢的新工廠,將生產Lotus 4x4,這將是蓮花首款純電動休旅車,接下來將生產零碳排的高級主管用車,除了瞄準大陸快速成長的電動車市,也會將車輛出口至英國、日本及美國等傳統市場。

吉利汽車2017年取得蓮花51%股權,迄今已挹注超過30億英鎊(約40億美元),使蓮花取得開發新車款所需的資金,得以停止生產長年來的傳統跑車產品。

蓮花目前有兩款車,分別是電動跑車Evija和最後一款燃油跑車Emira。蓮花已研發一項新平台,供三款在大陸生產的電動車型使用。

 
要聞
5年期公債利率0.6% 得標利率彈升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我國中央銀行今(2022)年可能跟進聯準會升息,公債利率底部成形。央行昨(21)日受財政部委託標售5年期公債,金額為300億元,得標利率落於0.6%,符合市場預期,並較去年9月發行的同年期公債,大彈27.3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等於0.01個百分點)。

資深債券商主管指出,央行昨日標售5年期公債,得標利率0.6%、符合市場預期。不過標售結果出爐後,次級市場利率反而回彈,5年債利率終場上修0.41個基本點、收在0.607%,這顯示,市場預期央行今年將跟進聯準會調升利率,債市後市偏空,5年債標售利率0.6%即為底部、未來將逐步上漲;至於10年債利率,也可能自0.7%起跳。

券商主管說,「今年是升息元年,5年債殖利率最低可能就是0.6%了,10年債的底部則是0.7%,隨著央行升息時程愈來愈明確,利率只會漲、很難跌。」

至於台灣公債殖利率未來會上修到什麼程度,券商主管說,「要看央行的貨幣政策決議」,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交易員認為,央行不會急著在3月升息,6月啟動升息的機率較高。另外,也有交易員認為,就算央行提前在3月升息,只要升息幅度僅半碼(0.125個百分點),對市場的影響不至於太顯著。

反之,若央行猛踩油門、3月一次升足1碼、超乎市場預期的「鷹」,那無疑是在債市投下一顆震撼彈,公債殖利率回彈的幅度會更明顯。

 
上銀組精進聯盟 跨域合作
記者宋健生/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TIMTOS x TMTS台北國際工具機展」昨(21)日登場,由上銀科技主導、攜手30家夥伴廠商籌組的「智慧製造精進聯盟」,在展會中正式成立,這也是我國工具機整機廠首度與關鍵零組件廠跨域合作成功案例。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上銀(2409)集團總裁卓永財說,聯盟將從關鍵零組件升級開始,帶動台灣工具機產業一起轉型智慧化邁入「智慧機械」,共創台灣智慧機械的新未來。

智慧製造精進聯盟成員包括上銀科技、台中精機、東台精機等。卓永財表示,這30家廠商都已使用i4.0BS智慧型滾珠螺桿,部分廠商更在此次工具機展中,展出使用上銀智慧型滾珠螺桿的高階設備,受到矚目。

成員之一的三鋒機器董事長林松益指出,三鋒三年前開始使用上銀智慧滾珠螺桿,效果良好,包括可提升30%生產效率,減少30%至50%耗油量,尤其在重切削的扭力上也毫不遜色;三鋒去年業績成長三成,今年第1季接單依舊暢旺。

東台與台灣瀧澤目前也在測試當中,初期反應相當不錯,兩大廠都強調,智慧製造與智慧機械已是趨勢,上銀智慧滾珠螺桿具備預測式維護、邊緣運算、自動化與關燈工廠等功能,完全符合市場趨勢。兩家大廠初估今年業績也有二位數增長。

 
京城銀行配息2.1元 寫紀錄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京城銀行(2809)昨(21)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去年盈餘分派,決議每股配發現金股息2.1元,以京城銀昨天收盤價40.6元計算,現金股息殖利率達5.17%,配發率突破四成,股息金額、配發率與殖利率,都創近年新高。

京城銀昨天董事會並通過總經理張日政請辭案,經董事會慰留後張仍決定辭職,因此董事會通過其辭任,並預定本月底、28日生效。

據了解,京城銀高層已在尋找接任人選,將以符合與京城銀有淵源甚至曾任職過、可融入京城銀文化、熟悉南部市場等三條件的人選為主,也就是希望近於內升性質,不打算向其他公、民營銀行挖角,目前內部以曾任京城銀部門主管、現為京城銀獨立董事的姜宏亮出任新總座的呼聲為高。

不過,姜宏亮因為是京城銀獨立董事,因此轉出任新總座必須專任,獨董必須辭卸由京城銀行再另外選任新獨董,相關人事案將在本周內敲定,至於外界亦有猜測京城銀副董事長蔡炅廷或有可能兼任總經理,京城銀表示純屬誤傳。

京城銀昨天董事會並討論盈餘分派案,在去年締造全年稅後純益56.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5.02元的歷史新高紀錄下,京城銀董事會對於提高股利配發率到多少,也經過相當討論,畢竟過去京城銀長年因為法定盈餘公積低於股本,因此股利受限不論賺多少最多只能配每股1.5元,導致繳交的未分配盈餘稅不少,去年起擺脫法規上限,配發每股1.8元現金股息,配發率僅三成多,讓部分股東略有失望,因此昨天董事會針對此有一番討論,最終決定拉高配發比率至四成以上的新高水準,每股現金股息2.1元,讓股東滿意。

 
隔離就賠保單商品 恐會消失
記者紀佳妘/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冠疫情延燒超過兩年,民眾為轉嫁風險,具隔離保障的防疫保單受歡迎,其中以2021年台灣產險推出「花500元賠10萬元」的防疫神單最為熱銷,狂賣逾400萬張,如今該張保單已到期,目前市面上也難再見單就隔離理賠的防疫險,產險主管點出兩關鍵原因,未來將以綜合型防疫保單為主。

產險主管對此分析,單就隔離理賠的保單來看,在整體風險評估上將會出現兩項變數,其一為新冠病毒的變異株不斷出現,其二為政府的防疫政策,「畢竟這類保單的保障期間為一年」,無論是清零或與病毒共存等方向,對保險公司而言,都是較難掌控的因素,進而影響保單的損率。

該產險主管認為,由於單就隔離理賠的防疫保單,對保險公司可能會造成系統性風險,未來恐怕很少業者會單純再推這類的防疫險,預期大多產險公司將會朝向「隔離加確診」為主的法定傳染病綜合保險進行規劃,同時基於市場需求,推出不同防疫保單給民眾做選擇。

據金管會統計,產險業今年1月網路投保件數74.57萬件、初年度保費收入3.7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2倍、1.4倍。保險局指出,主要是銷售「疫苗接種綜合保險、法定傳染病綜合保險」等商品所致。

另名產險主管建議,民眾若有購買防疫保單的需求,可以透過網路投保的方式,不僅保費較為便宜,也有提供試算服務。

 
寶雅雙品牌門市 挑戰370店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寶雅(5904)去年營收受疫情衝擊,為提升營運動能,今年積極衝刺店數,預計展店逾20店、寶家估將新增15店,預期今年底前,寶雅集團雙品牌門市將衝破360店、挑戰370店。

截至去年底,寶雅集團全台共有290家寶雅以及34家寶家,今年底目標寶雅擴充至310家以上,寶家要超越50家,總店數力拚370店,其中,寶雅為展店主力。

寶雅在疫情、電商衝擊下,今年1月營收約17億元、年減1.9%,是連續七個月衰退。寶雅持續強化商品力,包括與大江生醫合作推出iBEAUTY相關保健食品,引進運動內衣、瑜伽褲等相關宅運動商品,以拉高客單帶動新業績。

根據統計,寶雅目前全國總店數有289家,會員人數超過600萬人,在店數發展、年度營收及市場占有率皆為美妝通路業界之冠。

近年來零售通路業種因疫情衝擊、電商進逼,消費型態轉變,對寶雅等實體通路業者形成挑戰。寶雅除實體展店外,因應宅經濟趨勢,去年底推出電商平台POYA BUY,去年電商營收占比約1%,其中有六成客戶來自既有客戶,今年營收占比目標要衝達3%至5%。

 
星國擬調高企業所得稅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應全球最低稅負制來襲,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21)日表示,作為眾多台商布局重鎮的新加坡近期公布新預算案,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可能會跟進最低稅負的設計,將有效稅率提高至15%。

資誠會計師曾博昇表示,新加坡是台資跨國企業在海外稅務布局的重點國家,當地企業所得稅名目稅率雖為17%,但為吸引投資,若企業到當地進行一定程度的投資、聘僱員工、營運無形資產等,有機會享受大幅度的優惠稅率。

然而隨著世界各國預計將於2023年導入全球最低稅負制之際,曾博昇表示,新加坡政府也在今年預算案,表態要研擬並導入最低有效稅率制度。

曾博昇指出,為避免稅款流失,新加坡未來新制設計將從二個方向進行,包括在國內自訂最低稅負的遊戲規則,訂定15%最低稅率,可能會類似我國《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模式;其次是依據國際範本,制訂與全球最稅負制接軌的規定。

依現有公開資訊,曾博昇表示,新加坡政府可能會抓大放小,參考國際所訂門檻,只對年收入達7.5億歐元(約新台幣240億元)的跨國企業訂定國內最低稅負,這點跟我國最低稅負制一體適用的設計不同。

至於未來對台商的影響,曾博昇表示,我國也預計在明年推動CFC(受控外國企業)課稅新制,新加坡原為國稅局所認定的低稅負地區之一,但是在當地新稅制出爐後,當地子公司能否豁免CFC制度,還要看財政部後續認定。

另外,曾博昇指出,新加坡近期公布的預算案中,還包括提高個人所得稅、商品和服務稅、碳稅、財產稅、豪車稅等項目。

 
產製七類商品 先辦貨物稅籍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廠家投入生產飲料、電器等產品時,留意貨物稅課稅規定,北區國稅局表示,相關產品生產者,應於事前完成廠商本身的貨物稅籍登記,以及產品登記。

根據《貨物稅條例》規定,我國目前總共針對輪胎、水泥、玻璃、油氣、電器、車輛,以及設廠機制的飲料品,訂有課徵貨物稅的規定。

官員表示,產製上述貨物的廠商,應於產製前,向工廠所在地國稅局辦理廠商及產品登記,並按貨物稅條例規定期限申報及繳納稅款。

因為是比較不常見的稅目,官員表示,實務上國稅局辦理相關案件時,常發現有新進業者未辦妥廠商及產品登記,便產製出廠銷售。

官員表示,即便是有辦登記的廠家,實務上產品產量隨市場變動時,也會有廠商發生短報或漏報出廠數量、銷售價格或完稅價格的情形。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