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無薪假惡化 家數人數升高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0/08/04 第491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無薪假惡化 家數人數升高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動部昨(3)日發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目前整體實施無薪假家數和人數再度升高至1,122家,27,085人,較上一期增加73家,1,877人。新增無薪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運輸倉儲業;其中,製造業實施無薪假家數和人數續創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的新高。

勞動部指出,目前製造業實施無薪假達372家、17,508人,製造業無薪假人數占全部近三分之二強;一周內再增加19家、991人,顯示製造業受到海外訂單減少影響,無薪假仍持續惡化中。

製造業中,勞動部統計指出,金屬機電工業實施無薪假家數和人數攀升至186家、6,629人,一周內增加14家、535人。至於資訊電子工業實施無薪假則仍維持上期34家,人數增加十人,來到1,265人。包括紡織業在內的民生工業,目前則有79家、4,720人實施無薪假,一周內增加三家、436人。至於化學工業則有73家、4,894人實施無薪假,較上一期增加二家、十人。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副司長黃維琛觀察,民生工業及化學工業的無薪假仍在高檔,沒有下降。

黃維琛分析,製造業主要受全球疫情、邊境管制衝擊,致產業外銷困難,其中影響較顯著的是工具機、及紡織業等;與外銷連動大的批發零售業,連帶受影響。目前批發零售業有346家、4,891人實施無薪假,亦較上一期增加14家、113人。

運輸倉儲業也深受疫情和邊境管制衝擊。勞動部統計指出,運輸倉儲業目前實施無薪假有64家、1,595人,一周內增加11家、457人;黃維琛表示,航空業受邊境管制衝擊嚴重,部分航空公司陸續增加實薪假人數,加上交通部紓困3.0尚未銜接,致部分業者先以無薪假因應。

包括旅行社在內的支援服務業,本期實施無薪假有80家、756人,較上一期增加九家、110人。主因是支援服務業與運輸倉儲業關聯性高,全球邊境管制仍持續,營運狀況仍受衝擊。

儘管受惠於國旅及內需升溫,統計顯示,目前住宿及餐飲業有52家、775人實施無薪假,一周內增加三家、60人。

自今年初爆發疫情以來,我企業實施無薪假家數及人數持續上升,直至7月間隨著國內疫情趨緩,內需回溫,一度出現連續二周明顯減緩之勢;但自7月下旬開始,整體實施無薪假家數和人數再度上升,截至7月底,更上升至1,122家,27,085人,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台灣PMI、NMI明顯好轉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華經濟研究院昨(3)日公布7月經理人指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4.1,大幅回升;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續揚至57.3。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指出,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首度同步擴張,兩者指數都在50以上。

陳馨蕙表示,指數都回升到擴張的程度,但這是和上個月比,指數回升只是說明7月明顯比6月好,從調查時廠商的回饋,不管是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都表示還沒有回到正常的水準。

7月製造業PMI大幅回升,從6月的47.2上升到7月的54.1,從緊縮轉為擴張,結束了連續三個月的緊縮,而且回升幅度大,指數上升6.7。NMI連續兩個月大幅上揚,7月上升3.3,來到57.3,這是2014年8月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

 
勞動基金虧損收斂 6月底賠1,498億元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昨(3)日發布勞動基金最新績效,截至6月底仍慘賠1,498.4億元,惟收益率收斂至負3.52%;6月單月回補748.3億元,7月可望持續回升,勞動基金有機會在下月達到損益兩平,不讓勞工賠錢。

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整體而言,雖然全球寬鬆的資金環境,加上各國逐步重啟經濟活動,以及刺激經濟方案支撐金融市場,但未來仍需視全球疫情持續的時間及其對經濟影響的規模、疫苗藥物研發進度,以及美中緊張關係能否趨緩等因素發展。

勞動基金運用局強調,持續關注市場變化,審慎布局穩健的資產配置,加強風險管控,以降低疫情對基金收益的衝擊。

整體勞動基金截至今年6月底止規模為4兆3,609億元;其中,新制勞退基金規模為2兆5,305億元,舊制勞退基金規模為9,338億元,勞保基金規模則為7,359億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勞動基金短期績效雖受到全球疫情影響仍呈現負數,惟隨著金融市場回穩,投資績效亦逐步回穩。

根據統計,至今年6月底為止,整體勞動基金評價後收益數為負1兆1,498.4億元,收益率負3.52%。新、舊制勞退基金、勞工保險基金,收益率分別為負3.72%、負4.44%、負2.64%。

另受衛生福利部委託管理的國民年金保險基金規模為3,778億元,收益數為負84.5億元,收益率為負2.38%。

 
紓困3.0若不快補血 「恐再現倒閉潮」
記者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趨緩,餐廳、國內旅遊都出現「報復性消費」,不過依賴出口的製造業卻持續慘澹,工總秘書長蔡練生指出,已經有許多工總會員反映,若紓困三點○無法及時「補血」,恐怕馬上就要再出現製造業無薪假、倒閉潮。

蔡練生表示,上半年製造業的難關主要在「零組件進不來、貨出不去」,雖然隨著中國大陸復工,缺料問題已經緩解,但是下半年製造業面臨的局面卻更加嚴峻,由於歐美國家疫情持續未降溫,也導致各國經濟大幅衰退,同時入境管制並未放鬆,外國買主無法到台灣,由於台灣高度依賴出口,對大部分製造業來說影響相當嚴重。

蔡練生指出,近日例如縫紉機公會就來求助,因紓困三點○還沒到位,「這個月已經擋不住了」。他表示,台股攀上新高點,僅是幾間公司一枝獨秀,反觀傳產等業者股價很慘,「如果紓困三點○沒有補上,可能很快就要放無薪假,甚至經營不下去」。

不過,蔡練生認為,政府能做的確實有限,過去包括貸款額度放寬、還款期限延長、或水電優惠等,能做的也只有這些,如今製造業仍然在懸崖邊緣,卻也沒有太多其他方法,只希望除了紓困速度要快之外,貸款額度、還款期限,力道都能再加大,另外夏季用水用電量高,也希望政府單位擴大協助。

 
國外疫情險峻 製造業無薪假1.7萬人攀新高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勞動部昨發布最新減班休息(無薪假)統計,實施無薪假家數和人數為一一二二家、二七○八五人,較上期增加七十三家、一八七七人。其中製造業家數及人數皆創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的新高,計有三七二家、一七五○八人實施無薪假。勞動部表示,雖然國內疫情減緩,但國外疫情仍險峻,以外銷訂單為主的製造業因此受影響,並連動批發零售業。

七月隨國內疫情趨緩、內需回溫,無薪假人數與家數連兩周減緩。但上周起,無薪假家數和人數再度攀升。

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副司長黃維琛表示,國外疫情依然不樂觀,許多大廠封廠,以外銷為主的製造業動能受到影響,導致製造業無薪假情況持續惡化,家數和人數持續增加。目前製造業有一七五○八人實施無薪假,人數占全部無薪假人數的三分之二,一周內增加十九家、九九一人。

製造業的無薪假集中在金屬機電工業與包括紡織業的民生工業。金屬機電工業有一八六家、六六二九人實施無薪假,一周內增十四家、五三五人。民生工業有七十九家、四七二○人實施無薪假,較上期增三家、四三六人。黃維琛說,批發零售業因為跟製造業的連動,實施無薪假者也增加。

黃維琛指出,邊境管制影響國際線觀光,包含旅行社在內的支援服務業,無薪假持續惡化。支援服務業本期實施無薪假有八十家、七五六人,較上一期增加九家、一一○人。他分析,近期實施無薪假的旅行社人數增加,主要是因為交通部紓困二點○已告一段落、紓困三點○還未開始。

包含航空業在內的運輸倉儲業也有類似情況。運輸倉儲業本期實施無薪假有六十四家、一五九五人,一周內增加十一家、四五七人。黃維琛表示,航空業受疫情衝擊依然嚴重,但交通部紓困三點○尚未銜接,業者以無薪假因應。

 
7月製造業PMI回升 二次疫情是隱憂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華經濟研究院昨公布七月經理人指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五十四點一點,大幅回升;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續揚至五十七點三點。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指出,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首度同步擴張,但指數回升只是說明七月明顯比六月好,從調查時廠商的回饋,不管是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都表示還沒有回到正常水準。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採購與供應研究中心執行長賴樹鑫說:「七月的製造業PMI讓大家鬆了一口氣,這是個樂觀的消息,但我們還沒有辦法樂觀。」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只揚升到四十九點三點,沒有躍到擴張水準,大家對未來的信心仍有疑慮。

製造業PMI五個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與人力雇用轉為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上升,存貨持續緊縮。六大產業中,食品暨紡織產業擴張速度最快,主要是中元節快到了,以及三倍券上路刺激消費。除了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仍處緊縮外,其餘五大產業都回升到擴張水準。

不過,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只揚升到四十九點三點,製造業中占比大的電子暨光學產業、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連續六個月回報未來展望為緊縮。陳馨蕙指出:「廠商說,他們很擔心二次疫情情況。」因為這項不確定因素,存貨項目仍呈緊縮,廠商不敢進太多貨,擔心可能賣不掉。「電子產業的接單最多看到第三季,第四季接單仍不明朗。」

NMI連續兩個月大幅上揚,擴張速度最快的產業是住宿餐飲業,指數到七十六點三點。唯一停留在緊縮的行業是資訊暨通訊傳播業。而擴張速度最慢的行業是批發業,指數為五十二點七點,陳馨蕙表示,主要受出口不振影響。

 
國際財經要聞
日小七母公司大砸210億美元 併購美商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連鎖超商「小七」的母公司日本Seven & i控股公司,已同意以210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馬拉松石油(Marathon Petroleum)旗下的加油站兼便利店事業Speedway,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時期,藉擴張美國版圖、帶動業績成長。這是Seven & i控股歷來最大手筆的收購案,也是今年來最大規模的美國能源相關交易。

Seven & i控股3日發表聲明表示,這項交易將全以現金支付,部分資金藉舉債籌措,該公司旗下7-Eleven部門在美國的營運據點將因此增加約3,900家,達到9,800家,美加地區的便利商店店面數量也將增至約1.4萬家。根據協議,馬拉松石油未來15年每年將供應7-Eleven約77億加侖的燃料。

Seven & i預期,這項收購案未來三年可望創造價值4.75億至5.75億美元的綜效,社長伊阪隆一指出,這是百年難遇的良機,美國的便利商店事業已是該集團最大的成長趨力。根據彭博,Seven & i去年度北美市場銷售占比約40%,高於五年前的約33%。

Speedway的業務型態是便利店與加油站比鄰而居一起經營,也是美國第二大的同類連鎖體系,在36州的門市數量自2011年以來大增三倍。對三年前也砸33億美元收購Sunoco LP加油站和便利店的Seven & i而言,這項交易能再拓展美國營運據點。

不過,Seven & i股價3日在東京重挫4.8%至3,052日圓,主因為投資人擔心買貴了。分析師認為,Seven & i的資產負債表夠強,足以支應這項協議,也不會造成新的金流挑戰,而Speedway結合加油站與便利店的模式,將能擴充Seven & i的產品陣容。

Seven & i因日本便利店市場飽和而備感壓力,加上勞動人力緊絀,24小時營業的模式備受挑戰,這次砸重錢買Speedway,可能面臨快速獲利的壓力。但前頭有諸多挑戰。

Speedway雖然受益於同時有加油站和便利店,但因為電動車興起,燃油汽車引擎的未來籠罩陰霾,Seven & i可能必須再投資設置充電站。

馬拉松石油將藉這樁交易取得更多現金緩衝,表示將運用165億美元的稅後資金減債與支持發放股利。

Seven & i是全球最大便利商店加盟體系,全球共擁有6.9萬家店,該集團今年稍早一度與馬拉松石油接近達成協議,但之後協商破局,幾個月後又恢復討論。

 
陸AI業者 控蘋果侵權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人工智慧(AI)業者上海智臻網絡科技公司取得類似蘋果語音助理Siri的專利後,已在上海控告蘋果公司侵害其專利權,並求償14.3億美元。若上海智臻勝訴,可能導致蘋果無法在大陸販售眾多產品。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上海智臻網絡科技公司3日發布聲明表示,已在上海一處法院控告蘋果公司,指控蘋果語音助理Siri侵害公司類似產品「小i機器人」的專利,並請求約人民幣100億元(14.3億美元)的損害賠償。

小i機器人的技術架構與Siri類似。Siri允許蘋果智慧手機與筆電的用戶以口述方式發送簡訊、或設定裝置的警示功能。蘋果在2011年底的iPhone 4S中,首次搭載Siri功能。

上海智臻網絡科技公司並要求,蘋果須在中國大陸停止銷售、生產及使用侵害其專利的產品。

上海智臻網絡科技公司主張,蘋果的Siri語音辨識科技,侵害了該公司於2004年申請、並於2009年取得的一項專利。上海智臻網絡科技公司於2012年控告蘋果,侵害該公司的語音辨識科技專利,中國大陸最高人民法院7月認定這項專利有效。

 
美紓困案難產 拖累全球復甦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邦政府對每位有投保的失業勞工每周加發600美元給付措施,已於7月31日到期,但國會與白宮迄未敲定新一輪的擴張支出計畫,將使2,500萬失業勞工頓失安全網,必須大力撙節支出,並可能危及美國甚至全球經濟復甦。

國會與白宮3日將就新一輪紓困法案協商進行復談,白宮幕僚長梅多斯2日表示,雙方仍立場分歧。他指出,「我們還有長路要走」;財政部長米努勤2日接受ABC訪問時表示,3日府會將進行新一回合談判,仍有希望達成協議,「總統要求我們儘快搞定,因為這對美國人民相當重要」。

民主黨國會議員要求繼續維持現行給付標準,直到2021年初;但共和黨議員反對,先主張加發給付毫無必要,之後又主張縮減金額。

民主黨籍眾院議長裴洛西表示,民主黨「一致」堅持失業勞工應繼續領到每周600美元加碼給付,而不是共和黨主張的200美元。

目前兩黨已同意政府將對每位個人直接發放1,200美元現金補貼;另外共和黨主張政府應支持負債沈重的企業,民主黨認為應優先對各州及地方政府提供財政協助,雙方對這些議題仍無共識。

國會缺乏共識,已令聯準會(Fed)憂心忡忡。主席鮑爾上周一再催促國會對經濟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目前Fed暫時預估今年美國經濟將萎縮6.5%,但如果政府不再擴張支出,景氣將更走下坡,並將打擊全球經濟。

美國經濟學者警告,除非國會能對失業給付達成協議,否則消費支出將劇減,企業也將進一步裁員。

牛津經濟公司專家指出,目前的僵局有可能迅速解決,但支出計畫的總規模及涵蓋的範圍將攸關成效大小。一旦削減失業給付,將對消費支出造成重大衝擊。

 
油國放鬆減產力道 油價有壓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紐約油價3日一度跌破每桶40美元大關,因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夥伴國(OPEC+)8月開始縮小減產規模,讓更多石油進入市場,引發供給過剩疑慮。

全球多國仍苦於應對新冠疫情之際,OPEC+決定8月起放鬆減產要求,日產量將比7月增加約1,500萬桶,俄羅斯則已在7月小幅增產。

西德州油價7月月線連三漲,但3日一度下跌1.7%,跌至每桶39.58美元;布蘭特油價月線連四漲,3日盤中下跌0.7%,報每桶43.2美元。

全球多國目前出現疫情升溫跡象,美國加州感染病例增速已加快,菲律賓馬尼拉重新實施封鎖措施,澳洲第二大城墨爾本則實施宵禁以遏制疫情擴散。

此外,華府和北京的緊張關係持續升高,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宣布,將採取措施打擊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多款」中國大陸軟體。

油價在4月跌入負值後已經反彈,但漲勢在接近每桶40美元後陷入停滯,因感染數持續升高,引發市場對消費持續復甦的疑慮。

對產油國而言,目前增產正值局勢不穩,荷蘭皇家殼牌和埃克森美孚均預測,明年之前需求可能無法完全復甦。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的資料也顯示,美國汽油和包含柴油在內的蒸餾油消費,已自4月時的低點回升至去年同期逾90%的水準,但噴射機燃料需求依然疲軟,僅達一年前水準的約50%,反映全球石油需求未來幾年可能持續低迷。

CMC Markets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麥卡錫表示:「需求仍有疑慮,美中緊張升溫也是我們關注焦點。」

日產證券研究部總經理菊川弘之表示:「投資人擔心供過於求,因OPEC+8月起縮小減產規模,且油價反彈可能促使美國頁岩油業者增產。」

 
英國:TikTok總部設在倫敦將是商業決定
倫敦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英國方面表示,短影音平台TikTok總部的設置地點是個商業決定。先前媒體報導,英國政府已同意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 (ByteDance)在倫敦為TikTok設立總公司。

「太陽報」(The Sun)報導,中國字節跳動公司創辦人即將宣布,打算在倫敦設立TikTok總公司。

英國首相強生的發言人表示:「這將是個商業決定,而我並不知道是否已有決定。」TikTok拒絕談論此事。

 
美股收紅 那指再創新高
紐約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市場關注華府政壇磋商聯邦紓困案的同時,在微軟公司可能購併影音平台TikTok的推升下,美股那斯達克指數今天再創新高。

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勁揚157.52點或1.47%,以10902.80點作收。

道瓊工業指數大漲236.08點或0.89%,收在26664.40點。

標準普爾指數漲23.49點或0.72%,收3294.61點。

 
要聞
車市7月銷量 逼近4.4萬台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7月車市掛牌出爐,單月掛牌數43,939台,比6月增加6.2%,惟年減9.3%,不過各品牌中除了歐系豪華車賓士大缺車影響部分掛牌數,幾乎全面較上月成長,但對比去年同期,則僅福特與中華車(2204)成長,前七月的車市掛牌總計為253,720台,比去年同期小幅衰退0.6%。

展望8月,預期各大車廠於民俗月前皆將維持促銷活動,進行夏季競賽最後衝刺,龍頭車廠和泰車預估總市場將可達3.3萬台,1至8月累計約28.7萬台,相較去年同期小幅成長3%。預估總市場7、8月合計約7.7萬台,相較去年同期小幅成長6%。

台灣車市今年表現超出各方預期,雖然有疫情的不確定因素,但買氣超強。許多車廠都存在訂單超過庫存的局面,業者並預計後續如果供車正常,掛牌數還可以再拉高。全年車市可望超出去年,挑戰45萬台或者是更高。

車廠指出,7月受惠於民間消費信心回升,暑假國旅出遊熱,加上各車廠於夏季競賽加大促銷優惠,有效刺激出購車需求,總市場規模達43,939台,比和泰車原預估4.3 萬台,多出近千台,較去年同期衰退是由於今年民俗月(農曆7月)從 8月19日才開始所導致的季節性差異,並非市場比去年差,7、8兩個月合計才具代表性。

和泰車銷售持續創下佳績,7月旗下Toyota與Lexus兩品牌合計領牌數15,760台,市占率達35.9%,為今年的單月新高。TOYOTA登錄實績13,125台,亦為今年來的單月新高;單一品牌市占率就已逼近三成。和泰車8月兩品牌銷售目標設定為9,500台,市占率約為三成左右。

 
游資充沛 定存單得標利率探底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資金水位有多滿?台灣10年期公債、央行364天期定存單兩種利率,昨(3)日雙雙跌至歷史新低水準,彰顯台灣游資充沛,金融機構不惜血本、也得競相搶買籌碼去化資金的窘境。

櫃買中心資料顯示,台灣10年期公債殖利率昨日盤中最低下跌至0.4%,締造歷史新低紀錄。債券交易員指出,債券殖利率下跌,主要是受到台股指數重挫逾百點的影響,短期內,10年期公債殖利率要挑戰0.4%心理關卡,雖然需要較大的利多題材刺激,但按照目前的市況,公債殖利率缺乏大幅彈升條件,預料公債市場仍將維持偏多格局。

10年期主流公債殖利率昨日收在0.408%,下跌0.26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等於0.01個百分點),盤中最低落於0.4%,為歷史最低水準,成交量8億元。

「市場錢還是很多,如果經濟和股市表現不好,債市仍有機會維持多頭榮景」,交易員說。

台灣錢多多,除10年期公債殖利率續探底外,央行昨日標售1,700億元的364天期定存單,得標利率落於0.288%,不僅低於市場預期的0.29%,還續創歷史新低紀錄。

央行統計顯示,央行標售1,700億元的364天期定存單,吸引高達3,684.9億元的資金進場投標、投標倍數高達2.17倍,顯示金融機構游資浮濫,急覓資金去化管道。

央行第2季理監事會議維持利率不變、未再進一步調降利率,但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央行維持市場資金寬鬆,同時也適度加發央行定存單、回收餘裕資金,使央行定存單餘額突破八兆大關。央行統計顯示,截至昨日為止,央行定存單未到期餘額為8兆86.6億元。

央行目前每月標售一期364天期定存單與2年期定存單,金額分別為1,700億元與400億元。上(7)月中標售2年期定存單時,同樣獲金融業者熱烈搶購,得標利率落於0.304%,為歷史新低紀錄。

 
大陸追稅 瞄準海外移轉控股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商透過第三地控股轉投資中國大陸,這種投資架構將成獵稅重點,安侯建業指出,大陸已加強海外移轉控股公司的追稅作為,台灣CFC(受控外國公司)課稅制度擬於明年上路,台商務必留意以上二大稅務風險。

安侯建業稅務部會計師劉中惠表示,早期許多上市櫃公司投資架構,台商常常在開曼、BVI或香港等地設立公司,間接轉投資大陸,然而隨著國際追稅趨嚴,像是經濟實質法的落實,也使得免稅天堂公司的維護成本愈來愈高。

境外資金專法預定於明年8月14日落日,劉中惠表示,隨後在立法院的要求下,俗稱台版CFC的《所得稅法》第43-3條即將實施,要求台商將海外受控外國關係企業的年度盈餘,認列為台灣事業體的投資收益,並計入當年度所得額課稅。

劉中惠表示,過去常見到上市櫃公司在海外設置二層以上轉投資控股公司,部分控股公司取得大陸公司股利時,可能基於當地低稅負法規,得以免稅,然而在CFC制度上路後,恐怕這種間接投資的租稅遞延效果將會減少,間接投資的誘因也就跟著降低。

大陸早在2015年頒布7號公告,追獵海外控股公司移轉資本利得,劉中惠指出,依據公告內容,如果被出售的境外公司,其股權有75%以上價值來自大陸應稅資產、收入來源有90%以上來自大陸等,都有可能被視為出售大陸公司,進而被大陸追稅。

自美中貿易戰以來,處分大陸資產或公司的消息頻傳,過去幾年間,雖然偶有台商試圖間接出售海外控股公司,存有僥倖大陸追稅查不到,但是這幾年間陸續看到不少跨國追稅案例,證明大陸有落實7號公告決心。

 
聯亞生 爭取疫苗授權生產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康生技傳出將獲國際新冠疫苗授權生產資格,引發本土疫苗產業迴響。聯亞生技昨(3)日表示,除自行開發新冠疫苗,也正與全球新冠疫苗資助計畫COVAX及其他疫苗廠洽談授權生產機會,若有必要,聯亞可擴充現有產能至年產8億劑疫苗。

國光生技(4142)、高端疫苗也表示,只要在先照顧好國人安全、價格合理前提下,期待將自行開發的新冠疫苗銷售到海外市場。

台康傳出在政府促成下,有望與英商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藥廠合作,成為該藥廠授權合作廠商,並在今、明兩年量產1.2億劑新冠疫苗。針對傳聞,台康並未否認,公司指出,相關訊息以政府相關部門正式對外公告為主。衛福部疾管署截至昨天並未對外說明。

對於台康將獲得國際授權生產的傳聞,國內其他疫苗廠反應各不相同。聯亞表示,目前擁有的2,000公升發酵槽,可產出每一批次1億劑疫苗,聯亞正與COVAX及國外三家疫苗廠洽談授權生產合作方案,若有必要,可擴充現有產能至年產8億劑以上的疫苗。

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則表示,正在開發疫苗,只要台灣民眾需求先被照顧好、價格也合理的前提下,期待將自行開發的新冠疫苗銷售到海外市場。

據了解,與牛津大學合作開發新冠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藥廠沒有疫苗廠,在全球尋找八座生產基地,每座都須量產新冠疫苗1億劑以上,亞洲已敲定印度SII疫苗廠;日本第一三共藥廠及南韓SK生物科學等公司也傳出與阿斯特捷利康簽約。

據透露,台康若獲得國際授權,須進行產能翻新擴充、新廠房建置規劃,先在2020年底生產100萬劑疫苗,2021年起由舊廠、新廠分別生產6,000萬劑,總計1.2億劑。其中生產成本估108億元,代工費用約30億元。

 
4壽險再降息 美元保單跌破3%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聯合報

雖然國內央行未再降息,我國壽險公司的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卻跌勢不止,八月再有國壽、中壽、台灣人壽、三商壽等四家壽險公司宣布「再降息」,尤其是壽險龍頭國壽又一口氣調整一四二張商品,台幣、美元、澳幣保單均有調降,理財型美元保單今年來更首度跌破百分之三重要關卡。

受美國公司債七月大跌影響,國內壽險業龍頭國壽昨公布台幣、美元與澳幣再降利率,台幣降○點○一到○點一五個百分點至最低百分之○點四六;美元最多降○點一個百分點,最高利率為百分之三點一五;澳幣降○點一個百分點,約百分之二點六~百分之三點三五,共計再調整一四二張現售與停售商品。

國泰人壽發言人林昭廷表示,八月利變保單宣布利率再度調降,主要反應美國無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公司債上月利率均大幅降低,因此美元保單壓力較大,考量到之前沒有降足,八月才又下調五到十個bps(○點○一個百分點)。

台幣利變保單也同樣下調一到十五個bps,主要是因為雖然台幣保單以台幣計價,但國內投資標的少,主要投資還是在海外,加上近期新台幣異常強勢,避險成本高升,也反應在操作效益上,所以宣告利率降幅也不小。

金管會七月死亡保障門檻上路後,國壽保障型美元保單最高宣告利率由七月百分之三點二降到八月百分之三點一五,理財型則由百分之三跌到百分之二點九,可看出理財型宣告利率雖降十個bps,但保障型只降五個bps,顯示國壽也樂於配合政策,引導國人注重保障型商品。新台幣理財型最高宣告利率則由百分之一點六降到百分之一點四五,保障型則由百分之一點八降到百分之一點六五。

至於其他大型主要壽險公司如富邦、南山與新壽、全球、元大與遠雄八月都維持宣告利率不變。業者表示,應該是暫時觀望按兵不動,希望多觀察市場動態。美元理財型保單最高宣告百分之二點九九,保障型最高到百分之三點二五,新台幣理財型則最高百分之一點八五,保障型約百分之二點二五。

其他有「降息」壽險公司還包括中壽調降五張(四現售及一停售)電商通路台幣利變年金險,調整幅度為調降十bps,調整後宣告利率落在百分之二點○三到二點一五。台灣人壽新台幣利變調降○點○一個百分點。三商美台幣不變,但逆勢調升現售美元利變十個基本點,調整之後最高至百分之二點九五 。

 
裕隆打虧 納智捷減資99%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裕隆(2201)公司昨(3)日公告,子公司納智捷汽車大規模減資,減資額度為97.5億元,減資比率高達99.49%。

裕隆表示,後續裕隆集團與鴻海公司將合資成立新公司,而此次納智捷減資,是為了這項大案預作準備,換言之,是財務操作的一環,不會影響裕隆公司的損益。

裕隆表示,雙方於9月新公司成立前,納智捷公司將會再辦理增資,另一家合資的主體華創車電,也將會在近期辦理減資後,再增資。

裕隆集團與鴻海的合作案,是透過華創車電為主體,以資產作價的型態與鴻海合資成立新公司。不過,雖然是以華創為主體,但過去裕隆集團在打造自主品牌時,所開發的許多技術與資產,已由納智捷取得。進一步說,未來納智捷也將是新合資公司的股東之一。

為了未來營運的考量,納智捷等公司必須進行財務作業,此次納智捷減資,主要是作為彌補虧損之用。

裕隆同時也強調,這項減資案並不會影響裕隆公司的損益。主要是裕隆已於去年大舉提列轉投資虧損,裕隆在兩岸納智捷品牌的相關新車型開發、庫存與應收帳款等,已以穩健原則大量提列虧損,此次的減資,都已在先前的作業上反映,不會再影響裕隆公司的損益。

裕隆指出,與鴻海的合作是基於雙方的共同需求,裕隆有技術,有助於鴻海進入汽車產業,新公司將在第3季成立。

在這項合作案中,過去裕隆集團在新車技術開發的相關投入將有效發揮,鴻海積極發展汽車與相關領域,透過鴻海,雙方共同航向出海口,將可創造更大效益。為了這項合作案,裕隆集團正加緊對應相關的作業程序。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將「務實轉型」訂定為裕隆集團的發展主軸,為因應產業環境的挑戰,並開拓未來發展機會,該公司表示,將持續不斷提升智慧製造能力,以開放平台的方向來啟動策略轉型,運用先進的製造代工及供應鏈服務能量,積極爭取多元客戶、創造利基。其中,裕隆集團與鴻海合資成立的新公司,將成為這項目標的驅動主體。

納智捷近期銷售表現不弱,7月全車系銷量達527部,締造近半年月銷量新高,其中,URX銷售308輛,較前月成長213%,其中URX 5+1樂活款主打剛性需求,也為納智捷開創新的市場需求。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