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

美制裁效應 華為傳砍單供應鏈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8/20 第467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資訊科技頭條 美制裁效應 華為傳砍單供應鏈
國際科技產業 SIA:華為禁令重創半導體
美握晶片製造關鍵 華為癱了
通訊產業 陸5G手機銷售有壓 牽動台鏈
藍委質疑新買辦問題 中華電澄清
資訊產業 鴻海Micro LED 追趕三星
群創、榮創助攻鴻海 強化新世代顯示器戰線
台達電自動化業務亮麗 下半年優於去年同期
昔日股王TPK 力拚轉型
緯創入股新創愛卡拉
網際網路 微軟加碼 助攻台灣物聯網

今日財經頭條
美制裁效應 華為傳砍單供應鏈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日經新聞引述消息人士談話報導,因應美國發動的科技戰,中國大陸兩大電信設備商華為與中興通訊正加速「去美化」,並著手改變產品設計,降低對美依賴,由於相關改變需要時間整頓,華為與中興因而放慢在大陸境內裝設第五代動通訊(5G)基地台步調。

華為、中興是中國大陸5G基地台建設最關鍵的業者,並高度仰賴來自台灣的穩懋(3105)、泰碩、聯亞、昇達科,以及華通等PCB廠供料。一旦華為與中興放緩在中國大陸5G基地台布建腳步,市場憂心恐同步削減對台灣供應鏈的訂單,打亂後續生產節奏。

尤其穩懋為華為基地台功率放大器(PA)供應商,來自華為營收占比高達15%至20%,市場憂心受到的衝擊最大。對此,穩懋董事長陳進財昨(19)日指出,5G已經是趨勢,最多只是建設延後,仍會持續進行建設,不必過於憂心。

陳進財表示,美中貿易戰短時間內不會停歇,供應鏈都很注意市場的變化,目前不會過度擔心5G市場商機受阻,依舊會按照既定規畫擴充產能,全力滿足客戶需求。

PCB業者也提到,華為、中興對基礎建設需求仍相當重視,各種新的設計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定案,相關供應商早已配合完成驗證設計。今年5月起,華為、中興就已加速去美化作業,華為還「去海思」、「去美國技術」,今年6、7月,相關PCB與CCL業者已完成新設計,傳統旺季需求並未改變。

不過,一家中興的零件供應商則告訴日經:「客戶6月已告知我們放慢出貨,且7月幾乎已完全停止出貨。」

日經報導並指出,華為的零件供應商透露,華為已更改了一些設計,並更換製造過程所使用的設備,因而拖慢了5G基地台的安裝速度。這家供應商的主管說:「除此之外,今年底前這位客戶還可能削減訂單。」

美國政府17日決定擴大制裁、試圖將華為擠出美國的科技供應鏈,可能進一步減緩5G基礎設施的建置。

(編譯洪啟原、林聰毅、記者彭慧明、尹慧中)

 
國際科技產業
SIA:華為禁令重創半導體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主席兼執行長紐佛(John Neuffer)說,美國商務部17日宣布對華為的新出口管制規定,將對半導體業造成「嚴重的破壞」。業界分析,SIA出面喊話,若能讓白宮態度軟化,不僅對美企有利,也有望為台積電、聯發科等台廠謀得更大的出貨空間。

根據美方最新規定,所有供貨給華為的晶片業者,不論身在何地,都須經美國官方核准。

商務部強調,只要使用美國設計的軟體和設備,即便晶片不是華為設計所需,只要供貨華為,外國公司也須取得美政府授權。

受相關消息衝擊,全球半導體類股近期走勢動態,原本市場認為可望大量出貨華為的聯發科首當其衝,近期股價大幅回檔逾一成,市值失守兆元大關,聯發科昨(19)日下跌8元、收609元。台積電走勢也相對疲弱,昨天跌5.5元、收427.5元。

業界人士指出,美國半導體設備與軟體市占率高,「幾乎所有半導體製造都脫離不了與美企的關係」。華為又是現階段在5G基地台、智慧手機市場扮演關鍵角色的業者,美方對華為新禁令,等於扼殺了所有半導體廠與華為往來的空間,衝擊甚大。

紐佛表示,SIA正在評估這項擴大的出口管制規定,並警告這些趨嚴的規定對美國半導體產業顯然有負面影響。他說:「我們對政府突如其來的轉向感到驚訝和擔憂」,因為政府先前支持採取更有限的方法,不僅能實現既定的國家安全目標,還能限制對美國企業的傷害。

紐佛說:「我們重申我們的看法,對中國出售非敏感性商業產品,將帶動美國國內的半導體研究和創新,對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除了SIA外,代表北美晶片設備製造商的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產業協會(SEMI)等美國商業團體也表達疑慮,擔心會被排除在蓬勃發展的中國大陸電子市場之外。

紐佛是對美國商務部早前宣布的新規定做出回應,這些新規定的目的是要切斷對中國大陸電信巨人華為的先進半導體供應。美國商務部的工業安全局(BIS)還將另外38家華為的關係企業納入「實體名單」,要求對所有受出口管理條例約束的商品,都須先獲得許可。

另據科技新聞網站EETAsia的報導,華府這項新規定並未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美國這些更嚴格出口管制將對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商台積電造成何種程度的影響。

 
美握晶片製造關鍵 華為癱了
編譯黃淑玲、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經新聞報導,美國華府最近勒緊對華為的供貨限制,顯示一些在全球晶片製造業主宰幾大關鍵領域的美國公司,如何掌控阻斷對華為供貨的鑰匙。

美國商務部的最新禁令被認為是填補了今年5月規定的漏洞,禁售範圍擴及使用美國軟體或技術的外國公司,在賣產品給華為時,都需要事先申請許可。

對於華為來說,不幸的是,從高通到三星、從聯發科到索尼,每家公司都在使用美國軟體、智慧財產權,晶片設計工具和材料。市場情報業者CCS Insight公司的研究部門副總裁布雷柏說,這使得華為在取得關鍵晶片時幾乎沒有選擇。

例如,在設計晶片軟體居於領先的企業清一色是美國公司,包括益華電腦(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Ansys在內。全球第三大晶片設計工具供應商明導國際(Mentor Graphics)雖在2016年被西門子收購,但在美國仍有龐大業務。

根據日經報導,這四家公司共掌控逾九成的全球晶片設計工具市場,且因擁有晶片設計所需要的許多智慧財產權,短期內不太容易被其他公司取代。

隨著晶片製造愈來愈複雜,只有益華和新思這兩家全球領先的廠商能提供先進晶片生產所需的端到端解決方案。華為仍在其電腦內安裝舊版的晶片設計工具,但若無這些美國公司的更新和支持,華為將需更長時間解決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難度也更高。

 
國際財經要聞
陸5G手機銷售有壓 牽動台鏈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在全球5G推動扮演關鍵角色,華為、中興基地台建置速度,牽動整個大陸5G滲透率與5G手機銷售,隨著華為、中興傳出將放緩大陸5G基地台建設腳步,業界憂心,恐拖累當地5G手機市場買氣,不利鴻海(2317)、大立光、可成、聯發科等台灣供應鏈後續接單。

業界人士分析,在官方主導下,大陸5G推動速度相當快速,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5G套餐客戶達7,020萬戶,並推升當地5G手機熱賣。

根據中國大陸工信部統計,今年7月大陸手機總體出貨量為2,230.1萬支,其中,5G手機出貨量達1,391.1萬支,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62.4%。

累計前七月大陸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達1.75億支,5G手機出貨量為7,750.8萬支、上市新機型累計119款,5G手機占比為44.2%。

業界人士分析,大陸是全球最大的5G手機市場,今年全年全球5G手機出貨量預估將突破2.5億支,其中超過一半銷往大陸市場,若下半年大陸兩大電信設備商華為、中興放慢裝設5G基地台的步調,恐將連帶影響下半年大陸5G手機銷售。

在華為受美國新禁令而面臨晶片來源問題之際,小米、OPPO、vivo等大陸非蘋品牌仍積極推出5G新機搶市,為英業達、大立光、聯發科等台灣協力廠出貨增添動能。

加上蘋果5G iPhone即將在10月問世,是鴻海、和碩、大立光、可成等供應商每年旺季業績最大動能,若大陸5G滲透率受華為、中興放慢基地台建設而拖累,使得當地5G手機買氣轉淡,台廠也將受拖累。

此外,下半年為往年消費性電子旺季,各家手機品牌商5G手機上市的重頭戲也將陸續登場,業內人士透露,中國大陸5G手機主流仍為高價機型,高階機型價格約在新台幣2.5萬元,而中階機型平均價格在3,000至4,000元人民幣之間(約新台幣1.2萬至1.68萬元)。

隨著非蘋陣營持續推出新5G手機,下半年競爭將為更加激烈,終端售價有可能進一步下探,對台灣供應鏈來說,又是一個挑戰。

 
藍委質疑新買辦問題 中華電澄清
記者吳凱中/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國民黨團質疑民進黨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出現新買辦問題,其中牽涉中華電(2412),對此,中華電澄清,新加坡子公司印尼合資案,歷經公司內部團隊及外部顧問兩年多評估作業,依相關轉投資評估程序辦理。

中華電表示,東南亞市場蓬勃發展中,印尼中央與地方政府積極推動智慧城市政策與計畫,市場發展潛力大,故本公司繼新加坡、越南、泰國投資設立營運子公司後,將印尼定為擬開發之目標市場。

Reliance集團長期耕耘印尼市場,熟悉印尼政經環境,與政府部門及回教團體建立良好關係,近年來亦多角化進行產業布局,經評估與中華電信資源互補,為本公司進入印尼市場合適的合作夥伴。

本案合資方為Reliance集團下的Infinity Intelligence Pte. Ltd.,為一資本額美金500萬之新加坡註冊公司,將先注資美金300萬元(佔股60%),之後本公司新加坡子公司相對注資美金200萬元(佔股40%),該合資公司也將於雙方注資後,合資公司才進行營運。

 
資訊產業
鴻海Micro LED 追趕三星
記者李孟珊、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集團強攻新世代顯示器技術邁大步,轉投資夏普傳將在2023年開始量產Micro LED,躋身全球Micro LED量產領先群,甚至有望比三星還快,並鎖定當紅的眼鏡型穿戴裝置應用,目標打入蘋果穿戴裝置供應鏈,為鴻海集團在顯示器領域開啟新頁。

蘋果積極加速推進Micro LED、Mini LED等先世代顯示技術,為了衝刺高階顯示技術,也在龍潭自行建廠研發,其中,針對Micro LED部分,穿戴裝置將有可能是首個主要應用,也成為三星、夏普、京東方、日本顯示器公司(JDI)等大廠積極爭取的新訂單。

夏普過往在LCD顯示器曾位居重要地位,隨著陸廠崛起削價搶單,夏普LCD勢力逐步下滑,但並未放棄先進技術研發。日刊工業新聞報導,夏普將在2023年開始量產1吋以下的高精細全彩Micro LED面板,像素密度達3,000ppi,是目前智慧手機搭載的顯示器的三至六倍。

業界人士指出,全球面板與LED廠都在積極布局Micro LED,目前看來,三星有望在2023至2024年量產,台灣晶電等業者也力拚在未來三至五年開始邁入商品化。

若夏普順利於2023年開始量產Micro LED,將躋身業界領先群,甚至有望超車三星,成為全球最快量產Micro LED的業者,為鴻海集團後續承接訂單增添動能。

據悉,目前夏普子公司夏普福山半導體,已試作出0.38吋、像素密度1,053ppi全彩及0.13吋、3,000ppi高精細藍色單色Micro LED面板產品,目標在2023至2024年量產,將搶攻眼鏡型AR/VR裝置需求,夏普大客戶蘋果也正在研發眼鏡型穿戴裝置產品。

業界分析,Micro LED與LCD、OLED顯示螢幕相較,具有更薄、更節能的特色,因此市場普遍預期,Micro LED初期將導入穿戴式裝置,以及超大尺寸顯示應用器等兩大領域。

外媒報導曾指出,蘋果2023年Apple Watch與iPhone有望開始導入Micro LED顯示面板。業界人士認為,目前三星發展Micro LED的腳步頗快,近兩年陸續發表模組化的Micro LED電視,不過,夏普挾鴻海集團龐大資源支持,也有望爭取蘋果穿戴裝置訂單,若能順利在2023年量產Micro LED,將開啟鴻海集團顯示器領域新頁。

夏普正積極發展海外顯示系列應用,主要將顯示技術應用擴張至工作生活、教育生活、家庭社交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財產採購交易生活、環保汽車生活等八大領域。

 
群創、榮創助攻鴻海 強化新世代顯示器戰線
記者李珣瑛、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集團搶進Micro LED,夏普在日本傳出捷報之際,集團旗下面板廠群創(3487)、LED封裝廠榮創(3437)也是助攻新世代顯示技術的雙箭頭。群創、榮創與夏普合力打造成鐵三角戰線,各擁一片天。

群創總經理楊柱祥表示,台廠雖然在OLED技術未大幅投資,卻在轉向發展 MiniLED、MicroLED技術掌握第四次顯示器產業機會。群創先攻公眾顯示器(PID) 應用,並要組成台灣國家隊,強化Micro LED產業供應鏈聚落。

談到Micro LED顯示應用藍圖布局,楊柱祥表示,視網膜大型無縫拼接,是發展Micro LED 技術最佳溫床,並先以Mini LED進入PID,為Micro LED鋪路;至於在MicroLED 技術專利現況,群創長期深耕布局AM-Micro LED技術,自主開發關鍵技術—光轉換色彩化技術,以及可選擇巨量修補技術,已布局百餘件公開/公告專利。

榮創看好Mini LED比OLED在對比度、亮度及耗能上更有優勢,有機會在高階背光產品上占上風,在2018年入股LED 磊晶 / 晶粒廠商光鋐,成為光鋐最大法人股東,補強本身在LED前段製程的技術與產能,並於今年陸續量產供應Mini LED。

法人認為,榮創在Micro LED研發及Mini LED的量產出貨,都將受惠於鴻海集團資源,有望比其他同業更快開花結果。榮創近期受惠居家上班、遠距教學應用大開,推升市場對筆電和平板需求,近期LED背光產能全開,在筆電、平板LED背光需求動能持穩下,前七月營收29.9億元,年增39.6%。

 
台達電自動化業務亮麗 下半年優於去年同期
台北19日電/中央社
台達電工業自動化(IA)業務上半年因防疫設備及電商倉儲業新商機帶動,表現優於預期,儘管下半年IA訂單成長趨緩,但仍將優於去年同期。

台達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劉佳容表示,新冠疫情的衝擊,加速部份製造業自動化、智能化的升級腳步;再加上口罩、防護衣、呼吸器等醫療相關產業的需求帶動,台達工業自動化在市場和銷售表現亮眼。

展望下半年,劉佳容預估,IA事業今年下半年訂單成長趨緩,沒上半年好,但預期會優於去年同期,而今年上半年表現不佳的智慧製造,下半年反而見到回溫。

台達今天以「創變智造新未來」為主題,於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開啟智造新紀元。看好全球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之下,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的趨勢,在此次展覽中特別整合雲端物聯、製造管理平台、智能設備、自動化軟硬體等技術及產品,打造雲端整合智能工廠。

 
昔日股王TPK 力拚轉型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TPK(3673)近年來積極轉型,鎖定電動車與奈米銀商機兩路並進,藉此擺脫過往消費性電子觸控模組削價戰的泥淖,而推動轉型的關鍵掌舵手,就是董事長江朝瑞。

TPK股價在2011年5月曾衝上982元歷史天價,登上台股股王,在營運攀上顛峰之後,卻遭遇二次重大挫折,首先是iPhone改用內嵌式觸控設計,不再需要TPK協助,TPK痛失蘋果訂單,業績一落千丈;隨後,TPK重新站穩腳步,打入iPad供應鏈,又遭遇陸廠歐菲光削價競爭,導致獲利能力衰退。

江朝瑞看到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面臨產業競爭挑戰,苦思突圍之道,TPK數年前就開始開發車用觸控模組,歷經多年努力後,成功切入特斯拉供應鏈。

除車用市場外,江朝瑞早在2004年時,就指揮內部成立新團隊,全力開發奈米銀技術,至今相關領域已耕耘16年,總算在近期開花結果,取得不少大尺寸面板訂單。

據了解,目前TPK已掌握全球70%的奈米銀專利,數量高達170多個,形成強有力的專利壁壘,不僅有利未來搶攻市占,也有能力防堵競爭對手透過抄襲、複製等非法手段竊取技術。

江朝瑞曾表示,TPK的奈米銀技術主要集中在奈米銀材料、合成以及製造等三方面,正好是產業鏈上中下游,專利壁壘相當完整。

 
緯創入股新創愛卡拉
記者彭慧明、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緯創大舉進軍人工智慧(AI),軟體等產業,逐步由硬轉軟,旗下100%持有的緯創數技投資控股公司昨(19)日宣布,斥資1,500萬美元(約新台幣4.4億元)投資跨國AI行銷新創公司愛卡拉(iKala),強化AI研發能量,並持有該新創公司約21.13%股權。

iKala昨天也宣布完成B輪募資,除緯創數技投資控股領投,原投資者和通創投集團及怡和創投續投,完成B輪1,700萬美元(約新台幣5.05億元)募資。

iKala指出,目前獲得總募資金額3,030萬美元(約新台幣9億元),新一輪資金將強化AI技術研發能量、加速擴張亞洲數位轉型及新零售版圖。iKala目前有400家企業客戶、1.5萬個品牌主、14萬東南亞社群商家,將從數據及AI出發,進攻社群電商新零售領域。

緯創副董黃柏漙表示,台灣企業轉型模式已從供應鏈整合變成創新轉型。

 
網際網路
微軟加碼 助攻台灣物聯網
記者康陳剛、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微軟昨(19)日舉辦「DevDays Asia 2020 Online亞太技術年會」,並與經濟部共同宣布啟動第二期「物聯網服務化加速計畫」,微軟將成立「IoT Center of Excellence物聯網卓越中心」,鎖定電子網通、半導體、精密加工等高科技製造業加速數位轉型,預期能創造至少70億元產值。

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何虹表示,歷經第一期的技術奠基後,第二期會更深入合作、加速企業轉型,希望後續帶來的產值能衝破百億元,幫助台灣企業走向全球。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致詞時指出,微軟亞太技術年會今年將七大主軸課程全部搬到雲端,讓台灣與亞太地區開發者不受疫情影響,透過線上交流、學習與成長。台灣成功的防疫經驗,讓國際對台灣投資環境更有信心。台灣微軟2017年起和經濟部共同推行「物聯網服務化加速計畫」。

台灣微軟表示,第一期重點是基礎研究和落地,例如幫助企業邁入智慧製造、擷取資料上雲,並將國際級規格和技術引進給國內硬體和解決方案廠商;第二期在這些基礎上加大力度,加速為企業創造價值。

何虹指出,第一期計畫在軟硬體銷售、服務加值優化等項目,共創造超過36.4億元的產值,第二期計畫預計能翻倍,至少70億元以上的產值貢獻,並努力往百億元邁進,期望讓合作夥伴感受到計畫帶來的價值。

另外,台灣微軟去年11月啟動的AI Infinity計畫,九個月內已為逾400家台灣企業導入AI應用,涵蓋製造、金融、零售、醫療、電信及娛樂等產業;這項計畫已經透過線上、線下管道,培養超過1.5萬名開發者和企業技術人員。

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補充,微軟預期在全球培養2,500萬名數位轉型人才,台灣微軟全力支持,加碼投資在台灣的人才培訓。

 
工作遇雷人 葉丙成:收爛攤磨練能力
我在職場上遇到的強人們,他們給我的答案通常都是,他們以前也是這樣,遇到不負責任的人。他們一天到晚在處理這些有的沒的問題,結果長久下來,變成他們的能力遠超過其他人,特別是那些廢人。

營養師教你挑雞蛋 擔心膽固醇靠這招
雞蛋,幾乎已經是每天人人必吃的食物之一,且大量應用在許多食品當中,包括麵包、蛋糕、布丁…等等,但市面上的蛋種類多元,你知道怎麼挑好蛋嗎?紅蛋一定比白蛋營養?還有哪些蛋的迷思,讓養師一次傳授給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