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

《那一年在奶奶家》─(1)


想知道國內外財經重要議題及影響力人物的經營思維?快跟著【遠見電子報】一起掌握知識與延伸全球視野!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6/15 第273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連載故事
給你報報
《那一年在奶奶家》
作者:瑞奇•派克(Richard Peck)
譯者:趙映雪
台灣東方出版

我的奶奶是俠盜羅賓漢?
她不熱情,卻充滿「正義」。
她賣粥募款時壓榨富翁;搶劫核桃和南瓜,只為了做派在學校萬聖節派對時分享;龍捲風過境還去拯救沒人理會的鄰居老先生……

因為經濟大蕭條,我,梅莉•道德,被爸媽丟到道德奶奶家;對一切自給自足的奶奶而言,多餵一張嘴算不了什麼。以往每年暑假我都是和哥哥一同造訪鄉下奶奶家,那個小城每樣東西都跟奶奶一樣老。

與道德奶奶生活的這一年,我看著她以各種威脅利誘的手法,在小城內當起俠盜羅賓漢。就像在休戰紀念日那天,奶奶為了幫助辛苦的亞太太與她因打仗而失明的兒子,籌畫了賣粥募款,聲稱沒零錢可找,語帶威脅的硬是讓當地富翁多付了十倍的錢!除了那些真的付不起的,每一個人都付了不只一碗粥的錢。

除此之外,我這輩子真沒想過會跟著自己的奶奶搶劫別人的核桃!奶奶開著曳引機撞向核桃樹的那幕,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就在核桃掉滿地的當下,奶奶命令我撿了一車的核桃回家做派……

儘管常為了奶奶藐視法律的作為捏了不少冷汗,卻也漸漸感受到奶奶的細膩內心,那個以熱愛扣扳機而聞名整座小城的「男人婆」奶奶,其實比任何人都要關心街坊鄰居。

 
《那一年在奶奶家》─(1)
作者: 瑞奇•派克(Richard Peck)
譯者:趙映雪

第一章 芝加哥的富家女

   唉,威百許鐵路的「藍鳥號」冒著煙駛進奶奶的小城時,我真替自己難過。三明治還卡在喉嚨裡,因為我連買瓶汽水的十分錢都沒有。火車上的汽水要十分錢。

   我的行李已經被人家從前面的行李車廂丟在月臺上了,我就那樣帶著所有的家當,手上拎著樸希和一臺收音機,站在世界末日裡。

   樸希是我的貓,每隻爪子前端都有一撮白毛,兩年前在這裡出生,現在長大了,可是依然骨瘦如柴。我用野餐籃子裝著牠上火車,一路上牠都拚命抓著籃子想鑽出來;牠跟我一樣不喜歡改變。

   我另一隻手提著費而可牌的收音機,機身跟把手都用皮革包著。在那個年代,手提收音機大概有十磅重。

   火車從我身後駛離時,奶奶剛好從月臺階梯走上來。天啊,我都忘記她是這麼魁梧的一個女人,她手上那把舊洋傘像蜘蛛網一樣撐開來,讓她看起來更高大。一撮白髮從她腦後的髮髻掉出來,她走上前,直到遮住了我頭頂的正午陽光。

   她不是個會熱情歡迎人的人,也別想她會來個擁抱。她沒張開手臂,所以我也沒個懷抱可以跑上前去。

   沒人告訴奶奶今年流行的是短裙,她的裙襬都拖到鞋面上了。我認得這件洋裝,是大熱天裡她上街才穿的。雖然我長大了兩歲,也比兩年前高了許多,她卻一句客套話也沒講。野餐籃子在動,她看到了。

   「裡面是什麼?」

   「樸希,」我說:「我的貓。」

   「天啊!」奶奶說:「多一張嘴巴要餵。」她咕噥著:「那又是什麼?」她看著我另一隻手。

   「收音機。」但是這對我來說並不只是收音機,而是我和文明世界的最後一點連繫。

   「正是我們最需要的,」奶奶望著天空說:「更多的噪音。」

   她用下巴指著月臺。「那是妳的嗎?」她問的是行李箱。那是老爸參加大戰帶回來的軍用箱子。

   「放在那兒,」她說:「他們會送到家裡來。」她說完就轉身大步走掉了,我只得跟著她走,心想,這一走,還見得到那只行李箱嗎?要是在芝加哥月臺,恐怕馬上就不見了。再燙的鉗子也別想叫我放開我的樸希和收音機。

   一九三七年的不景氣,對奶奶這小城的打擊好像比芝加哥還嚴重。大街上都長了草,咖啡壺咖啡店裡只有一、二個客人,莫爾家的店,生意也大受影響。魏家銀行看起來只像勉強還開著的樣子。

   橫過雜草叢生的馬路,奶奶轉錯了方向,往她家的反方向走。兩隻瘦巴巴的老狗睡在人行道上,樸希也發覺了,因為牠在籃子裡掙扎怒喵。收音機實在很重,於是我趕緊追上奶奶。

   「我們上哪兒去?」

   「上哪兒?」她一副大吃一驚的模樣。「當然是去學校啊!妳已經缺了差不多兩個禮拜的課了。」

   「學校!」要不是我手上拎著東西,我一定會敲自己額頭一下的。「第一天就要去?」

   奶奶毫不留情,清清楚楚的說:「妳現在就去上學,我不要有人說我違法。」

   「奶奶,法律才怕妳呢!如果警長真的找上門來,妳可以從木箱後頭拿霰彈槍出來啊!」

   我說的話千真萬確,全城的人都知道奶奶是最愛扣扳機的。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台灣東方  

 
小朋友們要記得看
 

每週一的連載故事:《那一年在奶奶家》

 
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

巡迴超過50個城市、累積超過600萬人次參觀的《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2020年將首度登陸台灣,將荷蘭後印象派巨匠梵谷的經典作品搬出美術館,《向日葵》、《星夜》、《麥田群鴉》等經典以及素描、書信等共3000幅作品與珍貴影像,透過當代科技轉入動態影像,由畫框躍入超過五公尺的巨幕投影,透過光影流動與環繞,帶領觀眾徜徉梵谷的畫作之間,顛覆您對「展覽」的想像,以嶄新方式體驗梵谷筆觸下的絕美神采。

1853年出生的梵谷,27歲才投入繪畫,短短十年間創作出超過2000多幅畫作,生前只售出《紅色葡萄園》一幅作品,彗星般短暫而傳奇的一生,卻影響了隨後一個半世紀的藝術文化,成為最為眾人所熟悉與愛戴的繪畫大師。《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帶您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重新探索梵谷跨越時代的繪畫天才與美學成就,將近年為蔚為風潮的沉浸式巨幕藝術光影展,首度引進台灣,透過40多部高畫質投影機搭配影院級環繞聲效,構築出一個跳脫現實的魔幻空間,在李斯特、韋瓦第、舒伯特、巴哈的樂章陪襯之下,讓觀眾縱身投入梵谷色彩濃郁而狂野的世界,猶如一部光影編織的交響詩,不再只是「觀看」,而以全新的角度與方式與畫作油墨交融、感受梵谷,發掘全新的視野與體驗。

活動日期: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9月27日11:00∼20:00
活動地點:新光三越左營店10樓國際展演中心(高雄市左營區高鐵路123號)
費用:請見網站售票資訊
主辦單位:KKTIXJUSTLIVE 就是現場(展覽)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自然觀察的記錄,目前最早可追溯至數萬年前的史前遺跡與遺物,例如法國著名的肖維岩洞(Grotte Chauvet)、拉斯科洞窟(Lascaux)裡兩、三萬年前的壁畫。文字發明後,即使人們能夠在書籍文章中以大量文字描述各種觀察、紀錄和科學分析結果,也無法徹底取代圖像在傳達訊息方面讓人一目瞭然的優勢。這些藉由觀察自然,對動物、植物、化石,乃至地景等進行的繪圖紀錄,也逐漸的發展成兼具學術專業與美感的科學繪圖。

就自然史(又稱博物學)領域而言,最早期的科學繪圖以幫助人們識別、鑑定生物為主。隨著歐洲的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到來,愈趨精美的繪畫技巧與愈來愈多的新物種,使得科學繪圖加入更多細節表現,包含動物的解剖形態,或是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特徵,鉅細靡遺呈現自然的豐富樣貌。

19世紀以來,隨著殖民版圖的競奪開發,以探索自然為骨幹的自然史也乘勢而起。許多探險隊的成員除了包括動植物學、地質學、人類學等專家外,有時也有繪圖師隨行,隨時記錄現地的觀察發現。即使沒有隨隊繪圖師,科學家本身通常也具備相當的繪圖能力,因而能在野外,或是回到研究室後仔細的描繪記載探險所得的標本。因此,科學繪圖的發展和精緻化,可說是與自然史的興盛息息相關。

在臺灣,與自然史相關的首件科學繪圖是英國植物學家威廉·傑克遜·胡克(William Jackson Hooker)分類學文獻中的「蓪草」繪圖。自此,科學繪圖的工作從英國人在臺灣進行自然探索的時代為起點,延續至日本人、臺灣人的自然史研究,直至今日都還在不斷前進著。除了專業的學術文獻,科學繪圖也常被使用在各個出版社出版的圖鑑裡。其中,常與出版社或學術書籍合作,且作品較為現今人們熟知的科學繪圖家,就有王仁禮、陳建鑄、黃崑謀、鄭義郎、林松霖、楊恩生等人。

活動日期: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5月30日每週二、三、四、五、六、日9:30至17:0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台北市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入館門票:全票20元,半票10元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信箱:ntm.edu1@gmail.com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