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攤經濟大熱,但以5月28日大陸總理李克強公開力挺算起,到6月6日是十天,就出現要地攤「收攤」。地攤經濟因何而熱,又何以要大熱倒灶?先要說說中國經濟界熱得更早的三個熱詞,是衰退、蕭條、崩潰。中國經濟界人士為這三個詞爭到很熱烈,最後有位高人出來說話,一眾散去,那段話說的是:衰退是你的鄰居失業了,蕭條是你自己失業了,崩潰是國家和你一起失業了。
大家都服這段十分到位的話,因為誰都怕失業。而李克強有些出人意料地在5月28日的記者會上,講到實際上有6億中國人,月收入不到人民幣1,000元,這點錢在小城市租房都困難。又講到中國經濟今年頭等大事是就業,為爭取就業,以成都為例,力挺地攤經濟。
李克強是北大經濟學博士,他的導師是人稱「厲股份」的厲以寧,然而李克強論文題目是《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後來李克強給中國經濟開的藥方,其實跟那篇論文的面對現實、強調過度和轉型雙輪驅動的思路一脈相承。今次提出地攤經濟,大致如是。
過去十天來,不只是經濟界,整個中國熱在兩個題目中,一是李克強首度披露的中國6億人月收入人民幣1,000元的現實,由之而來的爭論和爭論背後的政治,被公開數據壓了下去,那是個學術性收入研究報告,不僅證實了李克強的話可靠性,還指出問題更嚴重,即約9億中國人月收入人民幣2,000元。
有位學者說,如果那6億人中相當數字不能就業,就連人民幣1,000元都收不到,走投無路者出來擺地攤,無計可施的政府允許擺地攤,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當然,地攤經濟的一時大熱,帶出很多的樂趣,比如《地攤經濟秘笈》、《星座與您的地攤》之類,火速問世,還有專家學者出來站台,一位很受歡迎的經濟學者馬光遠就說,其實擺好地攤也不容易!
也不要看不起地攤,中國有很多賺錢的行業是很多人根本想不到的。別以為大數據、物聯網、工業4.0、5G這些高大上的賺錢,這些反而是風險很大的。陜西兩口子就在北京賣陜西涼皮,一年能賣出上百萬的收益來。
更有意思的是,雖說英雄不問出路,但一批中國經濟界的大老,紛紛出來說自己擺過地攤,目前有人排出的名單,包括首富馬雲、美國唯一對手任正非、剛回故鄉送暖的劉強東、曾擺地攤賣書後來稱其為簡單的商業模式的周鴻禕、做小販擺小攤起家的前首富宗慶後等。
中國一般大熱的東西都會倒灶,雖獲民間熱烈擁護,但經濟最後都是政治。反對聲音陸續湧現,最早在6月5日,敏感日子剛過,就說下一個敏感詞是地攤了,各種壓低聲調、改變身段的指示陸續傳出。
北京第一個跳出,由中共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署名評論文章《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說北京是首都,作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型城市,有著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以首善標準抓好城市精細化治理,意味著北京必須注重保持城市應有的秩序,不應也不能發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不利於營造和諧宜居環境的經濟業態。
北京此前曾驅趕外來工,連胡同小店都砌牆封閉,小商品市場全搬遷到河北,連牌匾都要統一製作,北京主要領導人說這是要「刺刀見紅」的,加上人事原因,直接挑戰李中堂(意指李克強),一點都不意外。
中央電視台也發表文章《地攤經濟不能一哄而起》,指當前地攤經濟在一些地方熱鬧起來,這固然有其生存發展的價值,但並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一旦脫離實際,一哄而起、盲目跟風,就會適得其反,蠶食來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比央視更高班的「中央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辦公室」,也立即糾正自己的熱情,早前其刪除一些有關城市文明建設的條款,以支持擺攤,現在也要正名恢復,以保護來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有位經濟學者說,地攤經濟還有利益受損者沒跳出來呢,比如經濟商業地產房地產商、經營電商平台的新經濟、靠吃拿卡要活得爽的各路執法者,甚至取消攤商後經營「集體經濟」的居委會、街道委員會等等。話音剛落,就有小區下令保安打砸西瓜攤的恐怖場景現身網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