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流傳,易焦慮、愛生悶氣、要求完美、常壓抑自己的人, 屬於C(Cancer)型人格,罹癌比例是一般人的3倍, 不快樂的情緒真是造成癌變的幫凶嗎? 若經常感到心煩、不快樂,這些負面情緒會增加癌變機率嗎?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莊永毓說明,癌症發生跟情緒之間的關聯,目前並未獲得醫學上的證實。因為無法排除家族史、飲食習慣等因素,單單針對情緒去做研究,因此較難找出答案。不過,壓力、負面情緒會造成免疫系統及內分泌混亂,讓抑制癌細胞的第一線免疫功能變差,確實可能讓致癌的可能性上升。臨床上,有時會遇到不菸不酒、注重養生、經常運動的病患罹癌,但並不能直接推論跟情緒有關,因為基因及環境因素也可能是致癌的原因。 新竹馬偕醫院癌症中心暨放射腫瘤科主任邱世哲也分析,癌症的誘因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因素,包括了環境因素、基因及飲食等交互作用。情緒不好可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影響身體機能及免疫力,由此能推斷會「間接」提高罹癌風險,尤其是跟荷爾蒙相關的疾病,例如乳癌等,但兩者間是否有因果關係,還需更多研究證實。 心情喜樂 抗癌效果大為提升 抗癌成功的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韓柏檉曾說:「病人的身體要好轉,除接受正統專業的醫療外,自己可做的事情就是找回真心的快樂,因為「喜樂之心乃是良藥」。邱世哲主任指出,良好的情緒能幫助病患睡眠及飲食狀況變好,體力自然能保持在比較佳的狀態,這對治療絕對有利。此外,正面情緒也能讓醫病關係更好,病人會更加信任醫護人員,治療效果當然大為提升。 已經罹癌的病患因疾病威脅及內心恐懼,可能很難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此時,家人的協助對他們而言格外重要。莊永毓醫師建議家屬盡量少用責備或要求的口氣,例如:「你怎麼不出去走一走?」、「你要樂觀、開朗一點啊?」,這可能得到反效果。適時的陪伴,才能真的幫助癌友,可對他們說:「醫師說運動30分鐘對身體比較好,走,我們一起去運動!」。 解開心結 更能順利抗癌 當被宣告罹癌時,病患可能埋怨:「為何是我得了癌症?為何如此不公平!」,並一直糾結在負面想法裡。此時家屬不用急著馬上幫他們解開心結,可試著以同理心想,若是自己得到癌症,一定也無法馬上接受吧!當病患心情較平穩時,再跟他討論是否有掛念的事要先處理?哪些生活習慣需改變?平時會不會太愛發脾氣?太執著?讓病患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臨床上發現,很多生病前把事業擺第一的癌友,在經歷過大病痛後,把健康改為最關注的事項,其次是家人,最後才是事業。 邱世哲主任提到,心結一直無法解開的癌友,最需要的是被支持,這不是指一直贊同他的想法,而是以同理心陪伴在他身邊。癌友的情緒起起伏伏,親友們可利用病患情緒較好時,陪著他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讓心情漸漸變得穩定。 莊永毓醫師曾遇過一個乳癌病患,熬過了最辛苦的化療階段,等到開始口服抑制女性荷爾蒙藥物時,治療效果卻不如預期。原來,除了因藥效造成急性更年期,讓她開始出現憂鬱、失眠等不適症狀外,病患整天胡思亂想,覺得自己沒用、拖累家人、得到的關懷好像變少、小孩變冷淡等,整個人陷入負面情緒裡,所以不再積極配合治療。 幸好在家屬、精神科醫師及病友團體的協助下,病患慢慢解開心結。跟病友團體相處時,她發現癌友們預後效果都不錯,這讓她重新找回希望。此外,兒女也學會如何跟生病的媽媽互動,例如擁抱可能會使她傷口疼痛,就改成靠在身旁撒撒嬌。病患調適好心情、重新接受自己後,治療效果也愈來愈好,最後還能再度回到職場工作。 感謝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莊永毓、新竹馬偕醫院癌症中心暨放射腫瘤科主任邱世哲審稿 延伸閱讀:慢性發炎會變癌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5年3月號實體版或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更多健康訊息,請見大家健康雜誌部落格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