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食在世界打響名號,讓外國遊客慕名台灣小吃,列為台灣印象的第一名,但經常外食,或吃得過甜、過油,或暴飲暴食等,不良的飲食型態卻也打造不少肥胖、中廣身材的人,成為糖尿病高危險群的一分子。 因應國人對潛在「糖」的危害缺乏「知覺」,包裝食品強制標示「含糖量」的措施才開始實施,但面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糖」,還是有許多「眉眉角角」需要民眾自行留意。 散裝食品糖量「盲」不可知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剛施行的「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中,已增列糖含量為強制標示的項目,業者必須將產品中所含糖量(包括額外添加的及食品本身含有的)加總起來標示,也就是目前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示,都應該顯示出「碳水化合物」之總「醣」含量,並清楚標出「糖」與「膳食纖維」的含量。 其中「碳水化合物」即「醣類」,「糖」則是指「單醣」與「雙醣」的總和,而「膳食纖維」則是指人體小腸無法消化與吸收之3個以上單醣聚合之可食用的碳水化合物及木質素;在碳水化合物熱量的計算方面,碳水化合物(含糖)每公克熱量以4大卡計,但加以標示膳食纖維者,則以每公克2大卡來計算。 對於糖尿病患等需要限制糖攝取量的人來說,新施行的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更能方便他們計算熱量與控制飲食;對一般民眾而言,也能清楚得知自己究竟是否吃入過量的糖而有影響健康的疑慮。 不過,劉怡里提醒,脫離了「包裝食品」的範疇,像是沒有包裝容器的麵包、餅乾、散裝零食、搖搖杯飲品等,則是由業者自主管理,究竟其中含有多少砂糖、冰糖、果糖或高果糖糖漿等「精緻糖」,則非經檢測就不得而知。 女性1天限吃4顆方糖 男性1天限吃4.5顆方糖 用糖提味,講究的是生活品質,當講究健康時,根本是糖越少越好。劉怡里指出,因為精緻糖不在建議攝取營養素的範圍之內,最好是0%,都不要吃進體內,因此,並沒有「每日參考值」可供依循。不像「碳水化合物」雖屬於「醣類」,卻是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素,每日參考值為300公克(4歲以上)。 不過,從攝取量的上限來看,糖的攝取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若以每日攝取總熱量為1600大卡計算,據此換算出女性的上限為8顆糖,男性為9顆,以方糖1顆5公克計算,則女性不宜超出40公克,男性不宜超過45公克。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更理想的糖攝取量應再減半為總熱量的5%以下,也就是女性不宜吃超過4顆(20公克)、男性不宜吃超過4.5顆(22.5公克)方糖。 如果光看糖含量的公克數仍覺得概念模糊,可以直接再換算成主食份量來看,也就是每15公克糖就相當於1份主食的熱量,吃入30公克的糖,就等於是吃了半碗白飯(即2份主食)的熱量,但其實糖類的營養價值卻無法取代醣類的。 小心6大血糖飆升的飲食陷阱! 許多人愛吃白色食物如白飯、麵包、麵條等澱粉類(碳水化合物),還有從小愛吃蛋糕、甜點等精緻食物,也愛吃油炸食物及速食,更愛喝含糖飲料,這些台灣人愛吃的美食,導致國人的飲食失控,血糖容易飆升,這些「糖」或「醣」的飲食陷阱,劉怡里逐一進行解析。 ●澱粉類食物: 幾乎每天都會吃的白飯、白麵包、白麵條、白饅頭等「白色食物」,都屬於高GI(升糖指數)食物,也多是精緻食物,吃過量的話,飯後血糖值會偏高。 ●糕點類食物: 好吃的糕點如鳳梨穌、餅乾、酥餅、蛋糕和?子等,是下午茶最受歡迎的點心,這些糕點製作過程中,少不了要添加白砂糖、冰糖、蜂蜜、果糖或高果糖糖漿,以及鮮奶油、奶油、蛋糕粉等反式脂肪,由於是高油、高糖的食物,稍一不慎吃得太多,血糖容易飆高。 ●含糖飲料: 汽水、可樂或手搖杯的珍珠奶茶等都是含糖飲料,是明顯的「糖」食,最常見添加的是果糖。研究發現,吃太多果糖,對人體不好,會產生胰島素阻抗,血糖太高,影響人體的代謝作用,長久下來就容易罹患糖尿病。 ●奶類: 很多人不知道牛奶中含有醣分,原本補充鈣質1天喝1、2杯就夠,但有些老人以為可補充蛋白質,照3餐喝,甚至1天喝到5杯,醣量攝取因而增多,容易影響血糖變化。 ●油炸類食物: 油炸食物如鹹酥雞、雞排、漢堡、薯條等,除了油炸裹粉含澱粉類,高油脂、高熱量,會影響糖類和脂肪的代謝,更不利於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更要減少食用。 ●水果: 芒果、荔枝、榴槤等是高甜度、高熱量的水果,一到夏天,就容易吃過量而導致血糖升高;但也要特別注意,甜度不高的芭樂半顆或奇異果1.5顆,就相當於1份(半碗)水果,還有口感酸的檸檬2顆,也相當於1瓶養樂多的含糖量,更容易因為吃太多而讓血糖上升。 破解控糖錯誤迷思 許多人愛吃白色食物如白飯、麵包、麵條等澱粉類(碳水化合物),還有從小愛吃蛋糕、甜點等精緻食物,也愛吃油炸食物及速食,更愛喝含糖飲料,這些台灣人愛吃的美食,導致國人的飲食失控,血糖容易飆升,這些「糖」或「醣」的飲食陷阱,劉怡里逐一進行解析。 對糖尿病患而言,限「糖」是基本原則,但想要避免血糖過高,有一些常見的錯誤迷思,容易令人誤導,劉怡里分析如下: Q:養生食材多吃可以控血糖? A:有些養生食材,不見得是可以控制血糖的食物,不代表食用不需節制。像五穀米或紫米飯屬於膳食纖維高的食材,有助餐後血糖穩定,但含糖熱量和白米飯是一樣的;燕麥有益於餐後延緩血糖上升,但以「只吃1碗燕麥」和「吃半碗燕麥+1盤青菜+1塊魚」相比較,顯然後者控制血糖的平穩會優於前者。 Q:常見網路偏方可以相信嗎? A:常見有助改善血糖的偏方,一是「黑白木耳飲」,原本對牙口不好、少吃蔬菜的老人家而言,有助於補充的膳食纖維,穩定血糖,但往往添加蜂蜜或糖調味,血糖控管反而不佳。二是「秋葵浸水一夜後飲用」,其實是取其含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的優點,但不如直接食用,效果更佳,泡水反而是多此一舉。三是「糙薏仁燉排骨」,為降血糖當成點心吃,反而在正常3餐之外,又多增加了熱量,不如將糙薏仁取代正餐裡的白飯當主食。 Q:糖尿病患的「特殊營養配方」可以當成日常飲料喝嗎? A:專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特殊營養配方」,主要是含碳水化合物與糖,也常有被誤用的「盲點」,通常註明1天1瓶,但有些老人家視力不佳,沒有留意,以為是用來補充蛋白質,甚至當成日常飲料喝,往往誤用或過量飲用,其實應該先諮詢專業營養師,將這些營養配方調配在日常飲食當中,或是運用於出差、出國或旅遊時,以補充不足。 Q:空腹喝酒會造成低血糖? A:空腹喝酒時,酒精會抑制血糖升高,甚至可能導致糖尿病患變成低血糖。如果還是需要飲酒,建議適量飲酒,以女生而言,以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為原則,也就是啤酒360c.c.、釀造酒(如紅酒)150c.c.、蒸餾酒(如威士忌)45c.c.;男生則勿超過2個酒精當量。 外食族注意!隱藏性「糖食」警訊 開胃小菜如糖漬百香果木瓜片,蜜漬堅果如蜜核桃、蜜腰果,含糖量都不少;濃湯或勾芡含太白粉等精緻澱粉,容易吸附油脂更增加熱量,影響血糖;夏天吃冰添加的紅豆、綠豆等餡料大部分會漬糖,冰上通常還會淋上糖水、煉乳,也都含糖量高,不可不慎。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89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