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璽璸醫師 破除迷思
你也許正在嘗試減肥,更可能的是,你也許從未停止過減肥。不是有人開玩笑嗎?「減肥有什麼難,我一輩子都在減肥;這輩子減下來的重量比一隻豬還重。」但是你減肥的理由是什麼?為健康?為美麗?還是不明所以,反正每個人都說要減肥。
胖一定是不對的事吧?你的態度是什麼?你的方法是什麼?減肥這件事如何影響你的心情與生活?是否也同時影響了你周遭的人?你覺得瘦才是美嗎?也許你會問,這件幾乎全部人或多或少都會做的事,想這麼多幹麼?但是就是因為有一些錯誤的觀念隱藏在減肥心態裡,助長了飲食障礙症的發生,因此需要特別把這些錯誤仔細鑑別出來。
飲食障礙症之病源在心理層面,但是會以飲食行為做為手段,又以纖纖身材做為標竿,就是因為存在一些對飲食觀念上的迷思。或許去除這些迷思並非治本之道,但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如果社會不再充滿著「瘦才美」的氛圍,對飲食障礙症的預防會有幫助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討論這些迷思以及建立對飲食及身體的正確觀念。
所有的父母應該都會同意,你對孩子的愛不會因為他吃多少,是瘦或者胖而有所改變。因此,千萬不要老是談「吃」與「體重」,讓誤解更嚴重。
厭食症的病患可能因你一直抱怨他太瘦,反而覺得自己正走對路了。而暴食症患者卻可能因你嫌他過重而羞愧不安。多談談別的事,就像你與其他孩子談話一樣。這並非代表你不能說「吃」與「體重」,而是該怎麼說?什麼時候說?說多少?飲食障礙症是會有生命危險的,家長的擔憂是一定的,而且有時是必要的。
在你感覺擔憂時,不妨說:「我必須確定你有沒有危險,因為我覺得你的營養有可能極度缺乏。讓我陪你去看醫生。」讓專家來處理體重的輕重與健康之間的關係會比較客觀。
不要聚焦在「吃」與「體重」上。這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一般人的生活裡,「吃」是那麼自然又享受的事。而且整個社會裡誰不談減肥呢?但是,對於飲食障礙症的孩子,在言談中要盡量聚焦在其他的事,一定要讓這些孩子知道,他們的重要性不在於食物與磅秤上的那個數字。
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兼副校長 柯慧貞
成功大學醫學系精神醫學科特聘教授 陸汝斌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 黃朝慶
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曾美智
情緒教養專家 楊俐容
專業推薦
2015年8月有心上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