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向新婚年輕朋友祝福「早生貴子」,年輕朋友回覆「計畫中」後,我往往接著說「多生幾個」;但近年不敢說第二句了,因為年輕朋友「面有難色」,感嘆教養費用龐大。
還有一些四、五年級的朋友,上有老父母、下有子女,蠟燭兩頭燒。等到他們的子女婚後生育,養育孫輩支出恐怕更大,台灣經濟若持續不振,等到輪到子女陷入兩頭燒,且還燒的更嚴重,四、五年級朋友將如何自處?
猶記得去年初,一名孝順婦人疑因長期照顧長輩身心俱疲,以枕頭悶死公公後自殺。這悲劇讓我想起日本80年代電影《楢山節考》,在一山區寒村有個不成文規定:老人家到70歲,就要由家人背到深山野嶺等死,以節省糧食養育孫輩;69歲卻健康的阿玲婆忍痛敲掉牙齒,讓自己看來蒼老些、早點上山等死,就為讓孫子多一口飯吃。
台灣面對高齡化及少子化現象的雙重夾擊,資源有限,優先扶持哪一個更重要?我跟同事激辯後,結論是「一樣優先且重要」。
因為,老人長照不足會形成人倫危機;少子化則直接衝擊社會的生存與永續發展。任一代不寧,中堅世代怎能專心打拚?年輕人又怎能看見未來?
長照、托育已是刻不容緩的重大公共需求,對台灣一般家庭卻仍是沈重負擔;政府務必投入更大量資源以翻轉嚴峻的現狀,致力促進托育及長照產業市場成熟,以「可負擔的價格」提供給民眾。
以資源較豐厚、大力發展公費托育的新北市為例,費用雖遠低於市價,但2%的中籤率被批評是「樂透式福利」;遑論其它縣市。儘管行政院稱將編列62億元預算,在三年內公托可增收3萬名幼兒,公托比從三成提高到四成;然而離OECD國家平均水平六成尚有不小距離。對比現狀,顯然杯水車薪。
另方面,6月上路的《長照服務法》規劃財源來自「提高的菸稅及遺產稅」,不僅名不正言不順,據估計每年也僅有63億及233億元。面對未來每年達千億元的長照需求,「稅收制」幾乎不可能在收支平衡下提供足夠服務。
還別忘了,年金改革削減後的年金,雖可維持基本生活,卻難以支應生病及照護,勢必讓更多人淪為「下流老人」。
從政府上述作為來看,政府顯然沒有把少子化及高齡化當作「最迫切問題」來因應,離民情太遠。
而這時又看到,蔡政府不顧民意高度疑慮,一意孤行推動前景不明的「前瞻計畫」,甚至下動員令要求立法院在7月5日前完成立法。這麼大筆錢,為何不用來解決更迫切、根本的社會危機?
基上,筆者建議,蔡政府8,900億元前瞻預算,可保留三分之一預算做基礎建設,三分之二宜用來做更重要的事,包括大力翻轉托育及長照產業,而非如民進黨團只願從中拿出不到1%的75億元來處理「少子化、食安、青年就業、人才培育」四議題。
(作者是法學教授、律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