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上有時候無關進度的討論,十分迷人。 有一回上課說到小說的情節發展,以「三幕劇」形式為主要脈絡,我們從分析文字故事入手,明白三幕劇的三幕分別為「鋪陳」、「衝突」、「解決」後,我換上了2011年金馬影展開幕片《10+10》中名為《有間小店叫永久》的短片。故事發生在某處小村莊的一間名叫「永久」的雜貨店,而開店的是一位阿婆。不巧8天前阿婆腳受傷了,住院8天後回家。想不到這8天,小村口開了一間嶄新、乾淨衛生的便利商店,阿婆的兒子看母親年邁,小店又因為便利商店的競爭下乏人問津,便和母親提出賭注:若是3天內沒有人光顧小店,母親就關店退休,反之則可以繼續開店。我將影片停在這裡,讓學生們討論預測這項打賭誰會贏。在今日雜貨店式微的年代,學生毫不猶豫,全班一面倒地認為阿婆一定會輸。接著我便繼續放映。 打賭第一日阿婆開店清掃,看著天堂老伴的照片說:「店是你開的喔,要保庇我贏。」似乎信心滿滿,但當中午阿婆走到了便利商店後,她心情都變了,尤其是在這裡遇到老客戶。我特意又在這裡停下,請學生討論阿婆的心情。這時有小組注意到老客戶這個關鍵性的角色,是加深整部戲的衝突,甚至分析了其台詞中言不及義的敷衍語氣,及阿婆臉上失望的表情。這些精彩的討論,都來自於學生們仔細探究每一個鏡頭。 故事的結局出乎學生意料之外,但也就從這個「意外」開始,我們的討論興致更高了。順著影片的脈絡,我們從小雜貨店與便利商店的差異比較開始,討論到小雜貨店不只是小雜貨店,也許每一個小鎮都該有一間雜貨店,它販賣的不只是商品還有老鄰居之間的人情味,也是維繫臺灣傳統民俗及文化的中心,不管現代化的便利商店發展成什麼樣子,每個人心中一定有一間這樣不起眼,但消失了又會覺得自己生命某個部份也消失的一間雜貨店。 我想現代的學生對影像一點也不陌生,但要能從五光十色的世界看到真情味,就需要不斷的對話與思考了。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想知道更多寫作技巧嗎?《40週寫作覺醒》精選聯合報寫作教室專欄,集結出版。選購電子書可享66折,詳情請上udn讀書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