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都希望孩子能擁有某些特質,譬如:貼心關懷、有同理心、能挑戰自己不擅長的事…但這些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透過生活中的大小事,從經驗中去學習。不過要如何讓5歲孩子也能理解呢? 法國童書作家吉斯蘭•杜里耶認為:「幼兒的心靈成長需要大人的協助…當我們到陌生的山區時,領隊不會要我們自己找路,他會給我們方向。對孩子們來說,他們對許多領域感到陌生,小孩可能第一次買東西、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交朋友,因此需要大人的指引,告訴他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挫折…相對於孩子,身為爸媽、老師的我們就是領隊,大人必須關注孩子的心靈,孩子才能學會尊重…EQ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的智慧學習。」 因此,吉斯蘭創造了【山姆和瓦森】,透過一系列發生在兩個可愛的主角身邊的生活故事,和幼兒一起探索自信、生命、情緒。這套書最重要的設計,在於它透過一個深具同理心的貓咪(而不是大人),陪伴山姆理解、認識生活中遭遇的種種問題。  ▲法國兒童EQ成長故事【山姆和瓦森】內容簡介網頁→ 對兒童來說,以貓作為老師的角色,比父母更能產生認同和共鳴,牠同時也是一個真誠幽默的好同伴。大人也可以從貓咪和山姆的對話中,學習如何和孩子進行友善的親子溝通。 我們來看看貓咪瓦森運用了哪些溝通技巧呢? •傾聽: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釐清造成煩惱的原因。 •鼓勵:用簡單的故事舉例說明,幫助孩子理解、認同自己的能力。 •陪伴:透過同理心的對話和分享,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支持,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我會在你身邊」。 本期電子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山姆和瓦森】的故事,向哲學家貓咪學習友善親子溝通的小秘方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