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印度南部喀拉拉省百年洪災 至少87死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8/17 第424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印度南部喀拉拉省百年洪災 至少87死
39死是開端?義專家指300橋陷崩塌危機 包含觀光要道
土耳其解危機 找上歐洲盟友
陸副部級訪美磋商 美中貿易戰露曙光
美中重回談判桌 5大僵局難解
國際要聞 美國350家媒體齊發社論 聲討川普
媒體串聯 同行憂「落入川普圈套」
金正男毒殺案 大馬法官裁定續審2女嫌
蘋果汽車最快2023年推出 郭明錤:換車需求潛在巨大
Uber虧損擴大 上市路障多
福島核災工人遭剝削 聯合國關切

焦點新聞
印度南部喀拉拉省百年洪災 至少87死
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聯合報

印度南部喀拉拉省連續降大雨超過一周,釀成洪災及土石流,至少造成八十七人死亡,是該省歷來最慘重的洪災。暴洪水位持續上升,印度氣象局發布紅色警戒,印度總理莫迪指示國防部動員三軍救災。

目前正值印度雨季,但雨量太驚人,喀拉拉省的卅九座水壩中,有卅五座已達警戒水位,必須洩洪,為歷來首見。十六日上午發生一場土石流,造成七人罹難,十五日也發生一家九口遭土石流活埋。

雖然喀拉拉省政府已撤離十五萬人至一千餘座避難中心,但可能仍有許多民眾被山洪及土石流淹沒,或是受困於洪水來不及撤離,死亡人數恐繼續增加。

洪災重創喀拉拉省各地的大眾運輸,大水漫進科欽國際機場,使機場關閉至十八日,多列火車路線也停駛。該省第二大城科契的地鐵系統停擺,據稱蒙塔鎮一輛載有八十二名遊客的巴士受困。

喀拉拉省上次遭洪患重創是一九二四年,當時大雨連下三周,淹沒多個城市。

莫迪十六日推文表示,喀拉拉省省長維賈揚當日一早致電求援,他已指示國防部長加快救援任務。陸軍自浦那和博帕爾調派部隊,海軍出動廿一支小隊,空軍也派出直升機載運受困民眾與傷患。

   
39死是開端?義專家指300橋陷崩塌危機 包含觀光要道
綜合報導/聯合新聞網

義大利莫蘭迪大橋(Morandi bridge)14日猛然崩塌,至今已造成39人死亡。一名工程專家指出,義大利至少300座橋因歷史悠久或工程缺陷而有崩塌風險,其中包含每年運輸400萬遊客的主要通道之一──馬利亞那橋(Magliana Bridge)。

據《太陽報》報導,義大利共有1萬5000座橋樑和隧道,其中7成已有40年歷史,但有上百座橋並非為了今日繁忙的交通而設計。而黑手黨營運的公司使用劣質水泥、基礎建設缺乏投資且維護不善等諸多原因,更增大義大利的斷橋危機。

一名工程專家指出,每年運輸400萬遊客的交通要道之一、位於羅馬的馬利亞那橋有崩塌風險,它位於市中心和首都最繁忙的菲烏米奇諾「李奧納多·達文西」國際機場(Aeroporto internazionale di Roma-Fiumicino)之間,建於1930至1948年。

義大利土木工程學會(CNR,Civil Engineering Society)也提到,義大利許多建築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包含1967年建成的莫蘭迪大橋,這些建築使用至今已超過50年生命週期,有傾頹風險,因此急需一項重大工程來修復或更換成千上萬的義大利橋梁。

莫蘭迪大橋14日長達100公尺的部分倒塌後,約有35輛車墜落,造成至少39人死亡。

【相關閱讀】


□ 義大利斷橋39死:搜救絕望,熱那亞進入「緊急狀態」
□ 義大利斷橋案 可能與「黑手黨水泥」有關?
□ 義大利5年塌5座橋 早有警告

   
土耳其解危機 找上歐洲盟友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土耳其與美國深陷僵局之際,土耳其總統厄多安開始在歐洲與中東爭取盟友,試圖減輕里拉的貶值壓力。土國財長阿爾巴伊拉克( Berat Albayrak)16日也排除實施資本管制的可能性,帶動里拉匯價盤中回升3.1%。

阿爾巴伊拉克16日與國際投資人舉行電話會議時表示,抑制通膨並縮減經常帳逆差仍是優先要推動的政策,他也說資本管制並非政策選項。厄多安同日也將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話,他15日已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通話,並取得卡達承諾投資150億美元。

先前慘遭重創的里拉16日連續第三天走升,盤中升值3.1%,報5.7660里拉兌1美元,未受來自美國的利空衝擊。白宮已揚言,無論被土耳其拘留的美籍牧師布朗森獲是否獲釋,美國都不會撤銷針對土耳其貨物的懲罰性關稅。

厄多安主動與歐洲接觸,顯示他為了應付美國壓力,已準備修復過去因外交摩擦而產生的緊張關係。

德國是土耳其最大貿易夥伴國,但厄多安去年指控梅克爾政府的手法有如納粹,使兩國外交關係陷低潮。

知悉梅克爾想法的人士透露,德國希望土耳其能避免金融崩潰與陷入混局,且已計劃邀請厄多安9月底赴德國進行國是訪問。

對梅克爾來說,土耳其這個北約盟國若陷入經濟危機,可能危及土耳其接納敘利亞難民的意願,進而導致難民大舉湧入歐洲。

卡達承諾投資土耳其150億美元,則是為了回報厄多安去年在卡達外交風暴的力挺。當時以沙烏地為首的九國陸續與卡達斷交。卡達表示,融資方案將以「計畫、投資與儲蓄」的形式提供給土耳其,但未詳述細節。

   
陸副部級訪美磋商 美中貿易戰露曙光
記者戴瑞芬、華盛頓記者張加/綜合/聯合報

中美貿易摩擦激戰數回合,勝負難分,卻出現一線轉圜曙光。大陸商務部昨天公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八月下旬將率團赴美,舉行中美經貿問題副部級磋商。

中美談判中斷三個月後,如今將重新坐回談判桌,中方也釋放出積極的信號,引起國際關注。

中國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在肯塔基州一場活動表示,中美經濟關係並非零和遊戲,堅信要解決彼此問題「合作之外別無他途」;中國大陸不能關門搞建設,必須把大門開得更大,必須尋求和外界、特別是美國這樣的國家開展合作。崔天凱並稱,中國不可能尋求「一枝獨秀」的發展與繁榮。

大陸商務部則發布上百字簡短新聞稿,只有兩段話,一開頭就強調「應美方邀請」,由王受文率團訪美,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率領的美方代表團磋商。

雖然官方刻意低調,但新華社所屬環球雜誌副總編輯劉洪,在公眾號「牛彈琴」發文指出,商務部透露中美重啟談判釋放三個意味深長的信號。信號一是「美方發出邀請」,信號二是「副部級磋商」,信號三是中方的關鍵字「誠信」,極具針對性。

報導指出,商務部公告頭五個字,就是「應美方邀請」,透露貿易戰打下來兩敗俱傷,如果繼續升級,雙方都蒙受重大損失。中美此前已進行多輪工作層面接觸,包括電話溝通,所以美方出現調整立場,並首先發出邀請,促成重回談判桌對話。

至於派出「副部級磋商」,報導指出,前三輪中美磋商,雙方都派部長級甚至國級核心決策高官,但談好的協商說翻就翻。這次派出副部級官員並不是降格,而是展開正式的實質性對話。

中方主談代表王受文是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美方則是財政部副部長,顯然是考量由副部級進行實質事務性談判,好為將來達成政治性的談判鋪路。

至於商務部一再重申的關鍵字「誠信」,聽來極具針對性,報導指出,這是中方明確立場: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做法,不接受任何單邊貿易限制措施。藉此警告美方必須在對等、平等、誠信的基礎上對話溝通。

不過,前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認為,中美貿易戰是持久戰,不確定何時休戰,更不知何時翻過舊的一頁、打開新的一頁。他指出,中美日益走上競爭道路,危機隨時可能爆發,貿易衝突將會長期化和常態化,如何管理危機是巨大挑戰。

   
美中重回談判桌 5大僵局難解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聯合報

美中將恢復貿易會談,但彭博分析,雙方的爭議仍存在五大僵持點。要解決其中任何一項,中國大陸都須重新思考整體發展模式,以求兼顧國家富裕及共產黨專政兩大目標。

一、科技轉移 換取大陸市場

美國指責大陸要求外籍企業在重要產業領域須與陸企合資,並與當地企業分享科技。川普因而引用「特別三○一」條款,威脅將對兩千五百億美元大陸產品開徵懲罰性關稅。

中方否認強迫外企轉移科技,並主張合資規定是縮小中、外產業差距的必要作法,且符合世界貿易組織對開發中國家的規範。對外企業而言,則是用科技來交換大陸市場。

二、陸產能過剩 打擊外國就業

大陸國有企業一直依靠與中共的密切關係及國營銀行的貸款而擴張,但當經濟成長減緩後產能明顯過剩,產品大量流入國外市場,打擊外國的就業,尤其是鋼鐵業。大陸雖已展開「供給面結構改革」,但如果依照美國要求的速度削減產能,可能會使失業激增,引發社會不安及民眾對中共的不滿。

三、國企改革私有化 陸意願不高

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但中共從未放棄對生產工具的掌控。國有企業仍擁有全國工業資產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且包括多家規模最大的銀行。美要求大陸加強國企改革及私有化,但大陸意願不高。

國企「大而強」,是習近平政府擴大經濟影響力的重要環節,並透過一連串的合併行動使國有企業從「寡占」變為「獨占」。要縮減國企的規模,將削弱中共對經濟的控制,並影響風險控管。少了國有企業,大陸便無法再自詡為社會主義體制。

四、產業政策攻擊「美國靈魂」

大陸社會主義的另一根基,是由中央計畫的產業政策,目的是將龐大的國家資源推向戰略性的目標。習近平力推「二○二五中國製造」計畫,將資源集中於十項關鍵產業,包括飛機、新能源車輛及生物科技。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形容這項計畫是在攻擊「美國靈魂」,大陸官員則認為這是在提升大陸的價值鏈。

五、雲端運算 美盼取消限制

網際網路普及,使中共在控制十四億人民工作上面臨重大挑戰,促使中共建立嚴厲的「網路主權」安排,加強控管國內外資訊交流;美國企業對此最大的不滿在於雲端運算領域。去年大陸政府要求外資企業將數據儲存在當地,並阻止外企在當地擁有或營運自有的數據中心,理由是保護隱私及智慧財產。美國要求大陸取消這些限制,強調這將使美企難以在大陸網路市場取得合理的占有率。

   
國際要聞
美國350家媒體齊發社論 聲討川普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三百五十家報紙十六日同步以社論捍衛新聞自由,反擊總統川普咒罵媒體報導「假新聞」、記者是「全民公敵」的批評。

以#EnemyofNone(非敵)為主題標籤、發起串聯的「波士頓環球報」在「記者不是敵人」社論指出,川普持續攻擊新聞媒體:「美國今天有位總統發明了一句口頭禪,說不力挺政府政策的媒體從業人員就是全民公敵。美國偉大之處在於媒體能夠自由自在地向有權勢者說真話,將媒體貼上『全民公敵』的標籤,違背且危害我們兩百多年來的傳統。」

經常被川普點名為假新聞媒體的紐約時報,刊出只有七行的短篇社論,標題A FREE PRESS NEEDS YOU(自由的媒體需要大家)似刻意師法川普推文風格,全用大寫字體,呼籲全美民眾訂閱當地報紙:「覺得報紙做得好,請給與稱讚;認為報導有誤、還有改進空間,請不吝指教。但是堅稱自己不喜歡的真相是假新聞,稱記者是全民公敵,則危害民主的命脈。」

參與這項活動的包括紐約時報以及美國一些地方性報紙,包括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期間支持川普的報紙。

對此,川普透過推特回應:「我最支持的莫過於真正的新聞自由。事實是媒體愛寫什麼就可以寫什麼,但大部分都是假新聞,推動某個政治議題或就是要傷害人。誠實獲勝!」川普還說假新聞媒體變成反對黨,對國家不好,並嘲諷波士頓環球報當年不堪虧累,曾賣給紐約時報後來又被轉賣。

川普常將對自己不利的報導稱為「假新聞」。去年二月,川普在推特上點名紐約時報和全美三大電視網NBC、ABC、CBS與CNN是假新聞媒體,還說「它們不是我的敵人,而是全美國的敵人!」

川普選總統時獲勝的密蘇里州,首府堪薩斯市的「星報」社論,將川普攻擊媒體和史達林讓批評者噤聲相提並論,並解釋川普所稱的「假新聞」為何:「全國各地,官員不願談論或是讀者不想知道的任何事情,現在都變成假新聞了。」

   
媒體串聯 同行憂「落入川普圈套」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當年在主流媒體大多看衰遑論支持的情況下當選,曾引起紐約時報等媒體自省是否為偏見所誤。如今三百家報紙相約同一天發表社論反擊川普對新聞媒體的批評,到底有多大效果,業界內部都很懷疑。

紐時在社論提到,這次的聯合行動是「休戚與共」。沒參加的華爾街日報就有意見,專欄作家傅里曼指出,波士頓環球報發起的串聯行動,正好與其言論部所追求的獨立自主背道而馳。傅里曼還說,川普享有跟媒體一樣多的言論自由。

「巴爾的摩太陽報」則指出,稱記者為全民公敵、媒體報導假新聞,的確是在斲喪民主;但「主流」新聞機構聯合回應,恐怕正好被當成「媒體結盟對抗共和黨的總統」之類說法的證據。

會員超過一千二百家廣電業者及網站的美國「廣播電視數位新聞協會」,也要求會員說明記者是朋友和鄰居,做的是讓政府負起責任的重要工作。

協會總幹事雪萊表示:「我必須確認這次活動是正面積極的。假如弄成是在攻擊總統或他的支持者,我們就是自找麻煩。」

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十四日發布的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一的共和黨選民相信媒體是全民公敵,而非守護民主的重要機制。百分之五十二的共和黨支持者不擔心川普對媒體的攻擊可能導致記者遭暴力對待。整體而言,百分之六十五的受訪者相信媒體是民主的重要機制。皮尤研究中心去年六月表示,百分之八十五的共和黨人和傾向共和黨的中間選民,認為媒體對國家有不良影響,二○一○年的比率為百分之六十八。

保守派網站Townhall.com的評論就指控參與行動的報紙「串通」對付川普,還說十六日當天絕對不會投幣買報紙。以八卦新聞見長的紐約郵報也聲援聯合行動,表示「刊登令人不悅的真相不代表是假新聞,當記者也不是比賽好人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報導下去。」

   
金正男毒殺案 大馬法官裁定續審2女嫌
吉隆坡1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同父異母兄長金正男去年在吉隆坡遇刺身亡,馬來西亞法官今天裁定繼續審訊被控涉及這樁謀殺案的兩名女子,並要求兩人答辯。

印尼女子席蒂艾沙(Siti Aisyah)和越南女子段氏香(Doan Thi Huong)去年2月13日在吉隆坡國際機場,涉嫌朝金正男臉上塗抹聯合國列為禁用的VX神經毒劑;被控謀殺罪名的兩人恐面臨死刑。

法官阿瑞芬(Azmi Ariffin)接受檢方論點,認為兩人與迄今仍逍遙法外的4人共同謀殺金正男。

他還說:「我必須要求她們針對各自被指控的罪名進行答辯。」

   
蘋果汽車最快2023年推出 郭明錤:換車需求潛在巨大
記者戴瑞芬╱即時報導/聯合報

蘋果公司8月初成為首家市值突破1兆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指出,蘋果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在科技業已是公開的秘密,預計蘋果汽車最快2023年推出,「就像iPhone發佈掀起智慧手機的換機潮」,蘋果汽車發布將掀起汽車市場換車需求「潛在巨大」。

有「最懂蘋果的分析師」稱號的郭明錤,4月離開凱基投顧赴中國發展,任職天風國際證券研究與策略部副總。據郭明錤向投資者發佈的最新報告中指出,預計蘋果汽車會在2023年至2025年推出。

他特別指出,就像iPhone手機發佈,引領智慧手機的換機潮;蘋果汽車帶動的換車需求將「潛在巨大」。

郭明錤指出,蘋果領先的技術優勢,例如AR,將重新定義汽車,並能讓蘋果汽車從同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蘋果也將借助汽車進入龐大的汽車金融市場,將推動蘋果市值邁向2兆美元,是目前上兆美元市值再翻倍。

蘋果正在尋求和BMW、Mercedes-Benz、Nissan、McLaren、Magna Steyr以及中國大陸的比亞迪汽車等知名汽車製造商達成合作關系。但目前不確定會花落誰家。

同時,郭明錤也指出,蘋果進軍AR市場的努力預計將在短期內取得回報,預估蘋果將在2020年發佈基於AR技術的蘋果眼鏡。

   
Uber虧損擴大 上市路障多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叫車平台Uber第2季營收增速減緩,虧損8.91億美元,要轉虧為盈仍有一段路要走,意味著執行長庫斯洛沙希(Dara Khosrowshahi)要讓公司在明年上市仍面臨重重挑戰。

Uber第2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63%至28億美元,增速較第1季的70%減緩。包含叫車和外送服務的總訂單額增加41%至約120億美元。

Uber上季虧損為8.9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億美元縮減16%,比起第1季5.5億美元虧損擴大。第2季虧損未計入該公司出售東南亞和俄羅斯業務獲得的30億美元收益。

庫斯洛沙希表示,Uber正「大舉投資」餐廳外送服務Uber Eats和Express Pool、e-bike和機車這類「對環境友善的交通方式」,此外,Uber也將把資源投注於印度和中東等有高度潛力的市場。Uber Eats的業績占總預訂額逾10%,這部份的成長可能抵銷Uber主要業務的頹勢。

庫斯洛沙希去年8月從Uber創辦人卡拉尼克手中接下執行長一職迄今已滿一年,他曾說要在讓Uber在明年下半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因此目前正積極削減支出。今年來,他已將不賺錢的美國汽車租賃業務出售給Fair.com,並把東南亞業務賣給競爭對手Grab。

The Information報導,有投資人向Uber表示,鑑於公司持續虧損,應該出售旗下自駕車業務。

庫斯洛沙希面臨來自監管單位以及世界各地競爭對手的挑戰,且公司內部還在尋找財務長等管理職務人選,這些問題都可能會拖累Uber成長。

紐約市長14日簽署一系列法案,停止發放新牌照給共乘服務業者,為期一年,並訂定駕駛人最低工資,使Uber在這個美國最大市場遭遇挫敗。

   
福島核災工人遭剝削 聯合國關切
編譯莊蕙嘉/報導/聯合報

聯合國獨立調查專家指出,日本政府為清理福島核災而雇用的數萬名工人,可能面臨被剝削的風險,工人中包括移民和遊民等弱勢族群,可能不知自己面臨暴露於輻射的危險,聯合國要求日本政府改善此問題。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二○一六年有四萬六千三百八十六人受雇核災清理工作。而「日本放射線從事者中央登錄中心」統計,自二○一一年核災後至二○一六年的五年間,約有七萬六千九百五十一人曾受雇清理工作。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些工人因為經濟困難而從事這個一般人不願做的工作,他們可能遭欺瞞,不知道工作環境的危險性,在訓練及防護上也不夠充分。專家在調查報告中指出:「我們同樣關切,他們暴露於輻射中,對生理及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

核災清理工程由大包商承包,再轉包給多個小包商,其中許多小包商根本不具相關經驗,可能誇大工作的好處,侵害工人的權利。

調查報告還指出:「這些工人經常暴露於侵害人權的危機中,被迫在健康與收入間作出選擇,他們的處境是消費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能看到及改變的。」

   
台南美好盛夏日 真材實料愛文芒果冰
左鎮區農會打造的左鎮驛站冰城,提供真材實料的芒果冰品、冰沙。來到這兒,除了享用芒果冰品,一旁的左鎮區農會農特產展售中心販售琳瑯滿目的伴手禮,絕對讓人滿載而歸。

教養,也藏在處理孩子的日常瑣事裡
我們和孩子一起生活,形影相隨——吃飯是教養、搭車是教養、聊天是教養……每一時每一刻,都是教養。教養不難,真誠的生活而已。教養也難,因為,生活如此無所遁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