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資優生嗎?還會忘記辦退費!……」被導師劈頭罵一頓,男孩自責地低頭。對,他是資優生,應該什麼都會,不該忘記。「我跟你說,你去找某老師,然後這樣那樣……」導師開始鉅細靡遺地說明辦理程序,男孩聽著疑惑:老師剛剛不是說他應該什麼都會?對六年級的他,為何像在教三歲小孩? 這是發生在兒子身上的事。「你資優耶!應該……本來……怎麼……」等類似狀況經常上演。看著他和同學的情況,不禁讓人思考:資優的孩子,到底是怎樣的孩子? 王意中心理師的新書《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給了我們答案,這是台灣第一本從「心理」解讀資優、破解迷思的書,全面涵蓋國小到高中。當我們一心想著「讓孩子變資優」或欣喜於「孩子好像資優」,卻別忽略了身為大人,我們要對孩子更負責去愛,就從理解「真正的」他們開始。 而無論孩子資不資優,大人都不該忘記,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作者羅怡君示範了一種充滿對話可能的教育方式,讓「溝通」成為親子互動中的優先選項。孩子的表現,永遠不會只有一種解讀方式,本書告訴我們,試著用各種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就能夠發掘孩子的各種精彩。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