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掌握糖尿病治療新趨勢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12/12 第30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破解盲點,不讓糖尿病傷身
掌握糖尿病治療新趨勢
這裡痛,那裡痛,為什麼痛不完?
加入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健康生活訊息輕鬆看

破解盲點,不讓糖尿病傷身

文/大家健康雜誌編輯部

不愛吃甜食,也不愛喝手搖飲料,為什麼還是得到「糖尿病」?不少人有這樣的疑惑,以及對「糖尿病」的迷思。事實上,吃甜食並非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但吃過多甜食會增加許多疾病的罹患風險),遺傳、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是容易罹患糖尿病的原因。

本期《大家健康》雜誌提醒讀者注意自己的血糖值,「糖尿病前期」代表胰島素代謝已紊亂,飯前空腹血糖介於100∼126mg/dl,此時只要妥善治療,仍可能完全痊癒;但若坐視不管,等到空腹血糖超過126 mg/dl,演變成「糖尿病」,就必須一輩子控制與照護,對於高血糖,不能掉以輕心。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5年12月號實體版或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更多健康訊息,請見大家健康雜誌部落格

掌握糖尿病治療新趨勢
採訪整理/游伊甄

諮詢/廖國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洮俊(屏東李氏聯合診所醫師)

不少糖尿病友誤以為施打胰島素等同被宣判「病況嚴重、進入末期」,甚至認為施打後可能引發洗腎風險……,醫師澄清這是錯誤觀念!其實,提早施打適合的胰島素,不僅能保護胰島細胞維持正常功能,控制血糖的效果也比口服藥物來得好。

糖尿病治療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近年有新的發展趨勢,不只治標、降血糖,更要固本、保護體內的胰島細胞。過去大眾總認為吃藥傷肝腎,若醫師建議糖尿病患施打胰島素,患者更常擔心自己是否已到了糖尿病末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及屏東李氏聯合診所醫師李洮俊呼籲病友及家屬,服藥或打胰島素能幫助糖尿病友控制血糖,也可保護身體的胰島細胞,配合醫囑才能和疾病和平共處,而非讓併發症纏身。

糖尿病年輕化
胰島素治療夯

近年來,第二型糖尿病患確診年齡有下降趨勢,許多病友確診時才20∼30歲,倘若沒有及早保護好胰島細胞,可能在40、50歲中壯年時就喪失胰島功能、出現各種糖尿病併發症。

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療策略上,近年來興起一股新的趨勢,跟傳統治療策略有所不同。傳統治療的策略,會提早使用胰島素促釋劑刺激胰島細胞分泌,以降低血糖。然而,過度刺激僅存的胰島細胞工作,雖然短時間可以降低血糖,但容易加速胰島細胞凋亡,反而導致身體提早失去胰島功能。現在越來越多的醫師會將胰島素促釋劑,放在較後線的治療。取而代之的,是採取各種胰島細胞保護的策略,來控制血糖。

根據一項歷年來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所進行的最大規模、歷時最久的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於初次確診時,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大約只剩下50%,隨著病程進展,每年會持續下降4%。也就是說,一位糖尿病患確診10年之後,他的胰島細胞功能大約只剩下10%。這時候,單純口服用藥往往不足控制血糖。病人可能需要每日施打多次胰島素,才能將血糖控制在良好範圍。因此,廖國盟醫師指出,治療糖尿病成功的關鍵,不僅是要將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範圍,同時也要積極地保護功能不足的胰島細胞。

至於如何積極地保護功能不足的胰島細胞呢?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在診斷為糖尿病的初期時,給予短時間,積極的胰島素治療,有相當大的機會可以改善胰島素的功能,甚至在未來的一到兩年時間,不需要任何藥物,也能將血糖控制達標。相較於傳統治療,短期積極胰島素治療有兩倍的機會,能讓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使用藥物就能達到血糖控制良好的程度。

 

※延伸閱讀:少吃澱粉可瘦身?你的觀念落伍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5年12月號實體版或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更多健康訊息,請見大家健康雜誌部落格

這裡痛,那裡痛,為什麼痛不完?

 文/大家健康雜誌編輯部

還在忍痛嗎?你知道哪些小毛病是大疾病的警訊?《解救身體小毛病:上班族必備的健康小百科》一書,完全針對上班族最常遭遇的小毛病困擾,一一深入解析,快速解決對身體小毛病的疑惑!

在泡沫紅茶店工作的宥敏,因反覆手搖飲料,導致手肘疼痛,經診斷後發現是俗稱「網球肘」的手肘肌腱發炎。很多人工作一陣子後,開始有這痛、那痛的小毛病,若不注意或適時休息,疼痛將一發不可收拾!

進入職場工作,除了求好心切的心理壓力,許多人也感覺身體出現疲態,常這裡痠、那裡痛,振興醫院復健科主任劉復康指出,工作引起的痠痛問題常在頸肩、下背或手肘、手腕等,依職業性質而有不同的好發部位,主因是過度使用某些肌肉,導致過度負擔,形成工作傷害。

肌肉操過頭?痛!

肌肉過度使用易引起「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劉復康醫師解釋,這是由於肌肉持續收縮,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因此氧氣供應不足,無法順利將代謝的廢物帶走,刺激到感覺神經,造成局部疼痛,使肌肉更加繃緊,惡性循環下,局部疼痛將愈演愈烈。

他指出,肌肉持續收縮產生的疼痛,可經由休息康復,但嚴重的肌筋膜疼痛患者,神經會放大疼痛刺激,即使輕輕按壓,也會產生劇痛感,不像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感受是依發炎程度,而有不同痛感;同時,肌筋膜痛也是其他疾病的徵象,須找出真正原因,如姿勢問題或椎間盤突出、骨刺等,才能徹底解決疼痛。

負荷超載
肩頸易過勞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曾頌惠表示,「負荷過重」是肌肉骨骼系統傷害的主因,所以,常需彎腰搬運、抬舉重物者,頸肩及背部易拉傷,韌帶也易產生慢性疲勞,嚴重時,還會造成坐骨神經痛。荷重過程往往處於違反人體工學的姿勢,加上須快速完成工作,長期下來傷害也會累加。

至於手長期高舉過肩,像需抬頭清潔天花板或窗戶的工作者,或常要寫黑板的老師,容易因頸部過度或不當使用而「過勞」,使肩部穩定肌受傷引起痠痛、頸部轉動受限,還可能引發旋轉腱肌腱炎,痛到手舉不起來。另外,像鑽路工人,由於長期處於使用電鑽的振動環境,手臂神經也易受壓迫。

這類肩頸部傷害,多經休息、按摩可緩解,但若肌腱嚴重發炎,甚至磨損、斷裂,康復時間將延長3∼6個月才能止痛;當肌肉退化到關節發炎時,頸椎可能會長骨刺,當骨刺壓迫到頸部脊椎動脈,還會發生眩暈、耳鳴等症狀。

※更多精彩內文請見《解救身體小毛病:上班族必備的健康小百科》一書,大家健康雜誌出版

 

※延伸閱讀:5招緩解肩頸痠痛

※《解救身體小毛病:上班族必備的健康小百科》【博客來】【金石堂】【PChome網路書城】

加入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健康生活訊息輕鬆看

最簡單易懂的醫療保健常識、最貼近生活的聰明妙招,

有親子教養上的問題、夫妻之間有些小摩擦?

這些問題,都在【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與您分享專家看法喔!
***每天給你健康生活訊息,快加入【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

關鍵問題 看懂川普政見的虛與實
川普當選後,政見開始大打折扣,其實他是實用主義者,他的政見全為當選而設計,未來對世界的破壞力,未必像他自己說的這麼大,看懂他的思維,也可能找到台灣的新機會。

李安以同情心彌補經驗,中場戰事拍出苦難人生
李安導演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使用號稱「未來3D」的超高解析技術,用最高科技,拍最深的人性,逼觀眾去檢視、同情,與殘酷真相正面對決。
 
大家健康雜誌 電話:(02)2776-6133#252 傳真:(02)2751-3606
部落格:http://jtfhealth.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https://zh-tw.facebook.com/happyhealth
版權所有•本報圖文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