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腐敗變質食物引起急性腹瀉、細菌性痢疾、急性瀉痢
●中醫家傳老偏方:
1. 馬齒莧大蒜粥:取新鮮馬齒莧60克(乾品30克)洗淨,切碎,加水煮汁,去渣;在鍋中加100克白米,並放入馬齒莧汁和30 克大蒜一起煮粥,早、晚溫熱服用,連服3天。
2. 苦瓜汁:每次服用10毫升,每天2∼3次,用滾水沖服。
3. 黃連水:取黃連40克,水煎取汁,每次服20毫升,每4小時1次。
4. 馬齒莧山楂薏仁飲:馬齒莧、山楂各60克,扁豆花、薏仁、芡實各15 克,一起加水煎煮取汁,分次飲用,每天1劑,連服1∼3天。
5. 大蒜紅糖水:取大蒜10瓣,洗淨去皮,加水煮熟,搗爛,加適量紅糖拌勻,1天分2次服用,連服3天。
●胡醫師生活實例
◎吃完路邊攤烤肉串拉肚子◎
今年夏天,我接診一位因吃錯食物而腹瀉的中學生。他平時愛吃學校附近的小吃,這次就是吃了路邊攤的幾串烤肉而不停拉肚子,還伴隨噁心和嘔吐。
我猜是食物中毒所引起,就迅速地開檢驗單,要他去驗血和糞便,檢查結果顯示~~他罹患細菌性痢疾。
★什麼是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罹病主因是不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例如吃進腐敗變質的食物,食用被蒼蠅叮食過的食物,或用遭汙染的餐具。
病徵為腹瀉不止,特點是裡急後重(腹部一陣急痛,很想排便,雖已至肛門有下墜感,但卻遲遲排不出,即使排出卻又不暢快。為痢疾常見症狀之一。),肚子一痛就想排便。
中醫認為,細菌性痢疾的病灶在「腸」,主要是因飲食不潔,感染溼熱疫毒所致。溼熱疫毒入侵人體,損傷脾胃,溼熱積滯鬱蒸在腸中,導致氣機不暢,運化失常,氣血阻滯,熱毒壅盛,互相搏結,化為膿血,最終引發痢疾。
急性痢疾初發時,大多是溼熱之症,如果久瀉不止,因脾胃受損,中陽(中焦脾胃的陽氣)被壓抑,由溼轉寒,則會轉變為「寒溼型痢疾」。如果平日脾腎虛弱,病邪久留不去,久痢不癒,就會出現虛實夾雜之象,變成難以治療的「慢性腹瀉」。
經檢查、問診,我發現這名中學生有小便短赤、畏寒發熱、口乾、舌苔黃膩等溼熱症狀,這時治療首重清熱解毒。我推薦他回去服用1個民間偏方。
●老偏方1:馬齒莧大蒜粥
材料:新鮮馬齒莧60克(乾品30克),白米100克,大蒜30克。
作法:馬齒莧洗淨,切碎,加水煮汁,去渣;在鍋中加入白米,並放入馬齒莧汁和大蒜一起熬煮成粥。
服法:早、晚溫熱服用,連服3天。
功效:具有清熱止痢的作用。
適用:急、慢性細菌性痢疾和腸炎。
馬齒莧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等作用,對治療溼熱型痢疾特別有效。現代研究也發現,馬齒莧對痢疾、傷寒和大腸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可用於各種炎症的輔助治療,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稱。
★為什麼要在偏方裡加大蒜?
用大蒜防治細菌性痢疾,是中國民間使用已久的驗方。歷代本草記載,大蒜味辛,性溫,生吃辛熱,熟吃甘溫,能溫暖脾胃、祛除寒溼,發揮解毒殺蟲、止瀉止痢的功效。
唐代孫思邈曾用大蒜治療泄瀉暴痢,明代李時珍則用大蒜治療霍亂和冷痢(由腸虛寒所致的痢疾)。西醫學研究也證實:大蒜富含植物殺菌素,具有廣泛的抗菌能力,對葡萄球菌、霍亂弧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黴菌等,均有殺滅作用。
由於這名中學生的脾胃虛寒,單獨用清熱藥物,恐損傷脾胃,引起久瀉不止,因此,加入溫性的大蒜剛好,對寒溼夾雜之症有療效。
貼心叮嚀:多休息,多吃流質、半流質和少渣食物,忌吃油膩和難以消化的食物。
對於溼熱型痢疾,薺菜、苦菜、苦瓜也具有很好療效。若有膿血、肛門灼熱、下墜等症狀,可喝「新鮮苦瓜汁」。
●老偏方2:新鮮苦瓜汁
服法:每次服用10毫升,每天2~3次,用滾水沖服。
功效:能發揮清熱利溼、解毒止痢等作用。
如果溼熱嚴重,可吃「黃連素」或服用黃連水。
●老偏方3:黃連水
材料:黃連40克。
作法:水煎取汁。
服法:每次服用20毫升,每4小時1次,至症狀減輕為止。
如果還有積滯腹脹、脾虛等情況,可以服用「馬齒莧山楂薏仁飲」。
●老偏方4:馬齒莧山楂薏仁飲
材料:馬齒莧、山楂各60克,扁豆花、薏仁、芡實各15 克。
作法:所有材料一起加水煎煮取汁,分次飲用。
服法:每天1劑,連用1~3天。
如果是因食生冷或受寒引起的「寒溼型痢疾」,症狀為腹部冷痛、手腳冰冷、舌苔白膩,則可服用「大蒜紅糖水」。
●老偏方5:大蒜紅糖水
材料:大蒜10瓣。
作法:大蒜洗淨去皮,加水煮熟,搗爛,加適量紅糖拌勻。
服法:1天內分2次服用,連服3天。
~以上資料摘自《很老很老的老偏方7~~腸胃病一掃光》胡麗娟◎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