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讓台灣社會開始逐步重視長照,但台灣少子化情況嚴重,當父母年長時,一起分攤未來醫療、照護費用的手足也少,該如何預先幫父母準備好保險規劃,因應未來可能需求、減輕未來負擔,成為這一世代最重要課題。
我認為應及早做好準備,透過實支實付醫療保險來撐起基礎的醫療傘,並搭配投資型保單,讓家中父母安養照護費用,由保險來幫忙撐腰。
我自己就是家中的獨子,所以常會用自身經歷來跟客戶分享。母親領有重大傷病卡,這幾年陸續因病住院,每次花費金額約12萬至15萬元,「我們家也是一般的小康家庭,都是靠保險幫忙轉嫁掉很多風險」。
醫療保險就像是一把防護傘,最先需補強就是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在全民健保DRGs診斷關聯群(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住院支付制度上路後,健保不支付的項目愈來愈多,而實支實付在醫療保險中屬於很基層的防護傘,再來是日額型醫療險。我的母親為家管,住院的時候我會跟父親輪流去照顧,這樣就會有薪資損失,或者無人照顧時,需要請看護可能就需要花費1,600元至2,500元不等,這部分也必須要考慮而優先穩固。
其次要考慮補強重大傷病險與失能的部分,過去重大疾病險只能用在指定疾病,也就是「認病不認卡」,常見七項、16項或是22項疾病,但隨著保險商品更新,新式「重大傷病」為「認卡不認病」,就是只要發生重大傷病、領到健保重大傷病卡,就可提前獲一筆金額,用一次性理賠金陪伴病人準備好好面對疾病、補貼家裡新增的開銷。
「人不一定會生病,但身體機能會隨年紀退化。」尤其,我國失智人口快速增加;全球平均每三秒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依此推估,2036年我國失智人口將高達55萬人。
50歲至60歲這年齡層,失能險非常重要,看到身邊長輩在70多歲發生失智,卻到近百歲才離世,這段期間每個月超過4萬元的花費,如果沒有其他手足支援,一般小家庭很難支撐,所以這時候就必須要考慮到失能險。
民眾如果想要幫父母親投保醫療險,卻發現父母親已超過承保年歲,或是體況核保有難度,我建議這可透過儲蓄方式,把照護基金準備起來,同時也有壽險成分,也可多利用投資型保單中的保單附加功能,也就是發生2至6級失能時,可透過保額1%成為生活輔助金,最高合併可理賠100個月,依照目前養護機構每月約3萬元的收費,大概會建議保額要抓在300萬才較可達到效果的金額,另外也有重大燒燙傷25%的一次金理賠。
我也強調,民眾必須要預先準備替父母、自己的老年生活做準備,可以依照父母的年齡、身體情況、家族病史等,與專業的保險業務人員溝通,依照保戶需求、家庭收入情況,討論出最適當的保單規劃。(全球人壽榮耀營業處業務經理王宥維提供,記者楊筱筠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