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昨晚揭曉,三得獎者均與C肝病毒研究有關,肝炎權威、台大教授高嘉宏以石破天驚來形容三人在C肝病毒防治上的貢獻,一人找到病毒基因體,一人則是運用血庫建立了捐血前篩檢,大幅減少了感染風險,另一人則是完成體外病毒培養複製系統,讓接續者順利研發出全口服抗病毒藥物。
事實上,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與這三名學者熟識,他說,賀頓(Michael Houghton)和萊斯(Charles M. Rice)均曾應邀至中研院專題演講,台灣在研發C肝檢驗試劑時,曾與賀頓密切合作。
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表示,C肝病毒為RNA病毒,和B型肝炎最大不同在於,C肝病毒只需要在肝細胞的細胞質就可完成一整套複製,不須進到細胞核裡。
過去C肝病毒未被發現、定序時,約有一成患者因開刀輸血而被感染,尤其是需要大量輸血心臟手術。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林赫表示,阿特爾(Harvey J. Alter)為臨床醫師,從輸血患者發現非A、也非B的肝炎,一九八九年發表論文,開啟C型肝炎研究。高嘉宏說,在發現C肝病毒過程中,台灣學者郭勁宏也參與其中,這個研究團隊不僅找出C肝病毒,也發展出第一代檢驗試劑。
高嘉宏說,當時台大教授陳定信送了一些台灣檢體至美國該研究團隊,發現台灣也有非A、非B的肝炎患者,這也開啟了台灣C肝病毒研究的濫觴,而阿特爾也名列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
「C肝病毒是史上第一個先知道基因序列,後來才看到病毒的一個例子。」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客座教授羅時成表示,賀頓利用分子生物技術,從黑猩猩抗體找到一段C型肝炎病毒基因,以此為基礎,往上、下游一段一段尋找,終於拼湊出十萬個核酸序列。
高嘉宏指出,透過賀頓的研究,證明輸血是感染C肝的重要途徑,進而將C肝抗體作為輸血前的必要篩檢。
陽明大學生科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退休教授周成功表示,萊斯確立C肝病毒可在肝臟複製,並造成臨床症狀。有了此模型,明確找出哪些蛋白對病毒繁殖是必要的,製藥公司進一步以這些蛋白質作標的,找出可抑制病毒活性的小分子,才能研發出可以治癒C肝的抗病毒藥物。
高嘉宏補充,萊斯建立了一套體外培養C肝病毒及複製系統,歷經後學者大規模研究,終於找到可以抑制病毒複製的蛋白質化合物、聚合□化合物,進而開發出可抑制於C肝的新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