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5日 星期一

大立光本季營運 二大隱憂


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0/06 第470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資訊科技頭條 大立光本季營運 二大隱憂
華為禁令衝擊 大立光營收不如預期
資訊產業 鴻海9月營收火 攀今年新高
人民幣勁揚 鴻海財報生變數
科技奧斯卡 經部法人奪六獎
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 傳攜手辛耘進軍再生晶圓
可成董座信心喊話 賣泰州廠是最佳選擇
可成大轉型 聚焦三領域

今日財經頭條
大立光本季營運 二大隱憂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時序進入第4季,股王大立光今年卻難現旺季的風光。往年旺季落在第3季,今年遇到了蘋果新款iPhone延遲上市的狀況和華為出貨受阻,還因為新台幣快速升值,從不避險的大立光恐將面臨匯損壓力。二大隱憂都將不利大立光本季營運表現。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蘋果公開宣布今年新iPhone將延遲至10月中之後才發表,推算實際上市時間可能落在本月底或11月,零組件出貨時程也比過往晚了至少一個月。

今年全球國際情勢緊張,美中貿易戰持續擴大,疫情又造成整體經濟出現衰退狀況,新iPhone卻創下史上新高價,能否一如往常熱賣還是一大問號,若銷售不如預期,將更直接衝擊大立光業績。

近期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持續升值,昨日盤中來到28.8元。對以出口為主的大立光而言,將承受匯損壓力,對下半年獲利表現埋下變數。

法人指出,二大隱憂逐漸浮現,若蘋果新機能掀起一波換機潮,有機會扭轉營運表現,因為新機發表時間比往年晚,若銷售狀況好,拉貨力道可望延續至明年農曆年後,也許明年首季營運能有淡季不淡的表現。

 
華為禁令衝擊 大立光營收不如預期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股王大立光(3008)昨(5)日公告9月合併營收51.25億元,為今年次高,連續兩個月站穩50億元大關,月增2%,雖落在公司先前預期較8月小增的軌跡內,但為近四年同期低點,且月增幅度低於市場預期的4%至6%,也比去年同期衰退22%,主要反映華為禁令的衝擊。

大立光預告,10月拉貨動能與9月差不多。法人認為,往年9、10月是大立光傳統旺季,今年10月表現僅與9月接近,有旺季不旺的狀況。

大立光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406.51億元,年減4.1%;其中,第3季營收147.87億元,較第2季成長17%,但較去年同期衰退20%,今年旺季遇到逆風,營運表現無法持續向上突破。

法人表示,大立光9月營收雖略回溫,卻是近四年同期低點,顯示客戶受美中貿易戰衝擊,影響拉貨力道,加上疫情因素以及華為禁令,影響整體鏡頭模組出貨動能。

大立光9月產品結構中,2,000萬畫素以上鏡頭產品比重20%至30%,1,000萬畫素產品占50%至60%,800萬畫素產品占10%至20%,其他產品占10%至20%,目前預估10月出貨動能與9月差異不大。

雖然蘋果新款iPhone已開始啟動拉貨,但從大立光10月出貨狀況預估來看,市場預料11月才有機會出現明顯回溫,而新機拉貨動能是否可一路延續至明年初,仍有待後續觀察。

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華為今年出貨大受衝擊,其他大陸品牌業者積極搶占市場,但在高價手機端難以補上華為的缺口,也使得大立光主打的高單價鏡頭產品受影響。

展望未來,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日前表示,擴產進度仍依計畫進行中,三座新廠其中一座已動工數月,另一座預計年底動工;三座新廠預計將於2023年完工。

大立光昨日股價走弱,終場下跌65元,收3,295元,不僅失守3,300元大關,也直逼今年以來低點。外資賣超64張,投信賣超11張,自營商則買超15張,總計三大法人賣超60張,外資已連續三個交易日賣超。

大立光預計本周四(8日)舉辦線上法說會,公布上季財報數字與第4季營運展望,法人聚焦蘋果新機拉貨、華為供貨狀況等議題。

 
資訊產業
鴻海9月營收火 攀今年新高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2317)昨(5)日公布9月合併營收4,663.63億元,為今年以來最佳,月增10.9%,雖因今年部分旗艦智慧機等消費電子新產品延後推出,導致9月業績年減約20.7%,但實際數字仍優於市場預期,主要受惠於電腦終端與雲端產品出貨暢旺挹注,第3季營收也繳出季增逾14%的成績單。

隨著蘋果新iPhone開賣倒數,法人估計,鴻海今年第4季將登上年度營運高峰,下半年業績有望比上半年成長近六成,惟實際情況仍待iPhone 12終端新品推出的銷售成效,以及雲端服務成長表現而定。

鴻海統計,四大類產品9月營收表現,若以月成長排序,依序為電腦終端產品、雲端網路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元件及其他產品。若與去年同期相比,依序為電腦終端產品、雲端網路產品、元件及其他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

鴻海今年前九月合併營收約3兆3,483.52億元,年衰退約7%,主要受到今年首季因防疫干擾廠區正常生產影響。其中,第3季合併營收約1兆2,908.82億元,較第2季的1兆1,283.37億元成長14.4%,但年減約7%。

鴻海說明,第3季相較第2季成長幅度最大的產品線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其次是元件及其他產品。

由於iPhone 12新機如同市場預期將延後推出,法人估計,鴻海今年第4季成長模式有望複製當年iPhone X延後開賣的模式,主要是鴻海集團仍操刀大尺寸的Pro與Pro Max等多款新機種,並包辦超過六成的大尺寸機種代工。法人估計,鴻海今年營收有望達5兆元左右,接近持平去年。

鴻海昨天股價漲0.3元、收77.7元,外資小買165張,連四買。

 
人民幣勁揚 鴻海財報生變數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近期美元對主要亞洲貨幣趨貶,以最近三個月走勢來看,美元兌新台幣貶值近2%,兌人民幣更是重貶逾4%,由於人民幣升值幅度強勁,對於做美元外銷生意的組裝製造大廠鴻海(2317)而言並非好事,不利鴻海集團業外收益,並將墊高成本,成為影響財報獲利表現的一大關鍵。

鴻海一向不評論匯率。不過,鴻海年報歷年都揭露關於匯率風險的管控,最新年報資訊顯示,關於相關策略,公司一向採取保守避險原則,嚴密監控外匯部位與金融市場變化,及時產生相對避險措施,基本上都是以資產與負債互抵,減少曝露於匯率風險下的淨部位,以軋平為主要原則。

由於鴻海主要作美元外銷生意,近年多採取營收與支出直接互抵的方式,因此淨匯率風險不會太大,但會對營益率產生部分干擾。

分析師推估,新台幣兌美元每升值1%,對鴻海單季營益率減少約0.2個百分點。估計當人民幣每升值1%,對鴻海營益率則影響約0.1個百分點。因此,短期美元對亞洲貨幣趨貶,尤其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逾4%,影響鴻海營益率約0.4個百分點。

另外,從鴻海母公司來看,其營收99.9%為外幣,且99.7%是美元,支出也主要是美元,全年呈現正美元部位,若美元對新台幣升值將產生匯兌利益,反之,一旦新台幣對美元升值,將有匯損的壓力。

 
科技奧斯卡 經部法人奪六獎
記者林于蘅、李珣瑛 / 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有科技產業奧斯卡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公布2020年得獎名單,經濟部轄下研發法人勇奪六項大獎,創下連續13年蟬聯獲獎的佳績,並已分別與台塑、中油、有量科技、格斯科技等廠商展開合作。

經濟部昨(5)日舉行得獎技術的展示說明會。在技術處科技專案與能源局能專計畫的支持下,今年獲獎技術包括:工研院「染料敏化電池應用於智慧家庭技術」、「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慢性傷口智慧照護」;金屬中心的「無停轉風機無人機巡檢系統技術」、「可控水反應鎂合金」技術;資策會的「數位孿生品質決策支援系統」等。

目前相關技術已分別與台塑、中油、有量科技、格斯科技等廠商合作,希望在後疫情時代搶攻全球市場。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指出,「解決產業問題」是研發法人最重要的目標,在2019年,平均每1元法人科專經費促成廠商投資效益達4.79倍;這些年來也看到科技專案運用專利成果促進產業技術創新,2017年至2019年間,累積獲得4,638件專利,其中近五成為國外專利,有助授權企業進軍全球市場。

他表示,百大科技研發獎是全球研發界最具代表性的獎項之一,過去13年法人已累積59項獲獎技術,有超過九成技轉國際大廠或國內廠商,希望科專法人未來持續助產業一臂之力,將研發成果化為實際的產業價值。

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今年百大科技研發獎只有16個獎是由非美國機構獲獎,其中,台灣包括經部法人與源星科技囊括七個,日本有五個,顯示出台灣是獲國際肯定的創新國家。工研院13年來累計得獎有44項技術,有九成已技轉產業應用。

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說,台塑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染料敏化電池,此次也獲獎,顯示出台塑的創新研發能量與商品化能力被科技界肯定。

 
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 傳攜手辛耘進軍再生晶圓
記者鐘惠玲、張瑞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本月起正式離開大陸紫光集團之後,昨(5)日傳出他將於再生晶圓領域另起爐灶,並與國內再生晶圓廠辛耘(3583)合作,於湖北黃石投資興建12吋再生晶圓廠,但並未獲得證實。

高啟全日前表示,與紫光集團五年合約屆滿,他在階段性任務完成之後,已於10月1日正式離開紫光,之後「要做自己的事」,其後續動態備受業界與市場關注。

業界盛傳,高啟全離開紫光後,將自行創業,鎖定再生晶圓領域,開起新職涯之路,並將與辛耘聯手,於靠近武漢的黃石投資興建12吋晶圓再生廠,預計2021下半年量產。

辛耘去年中即公告,擬以現金方式投資大陸設立再生晶圓廠,初期投資金額為人民幣1億元。據了解,設於大陸黃石的新公司由辛耘主導,但由高啟全擔任董事長。

高啟全與辛耘董事長謝宏亮相識多年,並曾擔任辛耘獨立董事。據透露,高啟全從早年共同創辦旺宏,到轉赴台塑集團旗下南亞科與華亞科任職這些年來,都一直與辛耘有往來。

辛耘布局大陸再生晶圓領域的規畫已久,據指出,高啟全與辛耘合作的晶圓再生廠被列為湖北省重點建設項目,取名錄億半導體,由辛耘與高啟全占多數股權,另外也有大陸當地資金投入。

辛耘的三大業務包括代理設備、自製設備與再生晶圓,其中,再生晶圓月產能約為12萬片。

受高啟全可能與辛耘聯手進軍再生晶圓業務消息激勵,辛耘昨天股價放量大漲,終場大漲逾8.5%、收60.8元。

 
可成董座信心喊話 賣泰州廠是最佳選擇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可成(2474)昨(5)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出售大陸泰州廠案,引起小股東熱議。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向小股東信心喊話,強調過去五年可成配發的現金股利總計超過五個股本、高達54元,並未愧對股東。現在公司積極轉型,就是為了要能永續經營,他確信現在已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洪水樹強調,雖然出售泰州廠將會衝擊可成全年營收表現,但是公司30年建立的平台並未失去,無論是技術、人力、精密模具、自動化經驗,都已完整保留,足以用於未來新聚焦的市場,成為可成競爭的本錢。

現場有小股東質問公司經營層為何會賣掉泰州廠這隻「金雞母」,未來可成該何去何從?對此,洪水樹回應,機殼產業競爭劇烈,可成已來到「決斷的關鍵時刻」,因此必須做出選擇。

洪水樹進一步指出,近年來手機機殼產業正進行垂直或橫向整合,甚至必須去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設廠,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發展,可成在考量種種風險及成本之後,認為出售廠房會是最佳選擇,而且能加速可成的轉型之路。

 
可成大轉型 聚焦三領域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屬機殼廠可成(2474)昨(5)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將旗下大陸泰州廠售予陸企藍思科技,淡出蘋果iPhone機殼業務。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強調,聚焦第五代行動通訊(5G)、醫療、新能源等三大新領域進行轉型,並將發動併購,讓可成走向新的發展。

可成今年8月宣布,出售旗下泰州廠給藍思科技,總交易金額為14.27億美元(約新台幣428億元),是兩岸科技業有史以來最大現金資產交易案。

根據可成最近一期財報,截至今年上半年為止,公司帳上約當現金為1,200億元,若加計此次售廠的428億元,等於約當現金高達1,628億元,足足是公司股本76億元的21倍之多,顯示銀彈相當充足,可作為發動併購的強力後盾,也有充沛的現金流供未來一系列轉型策略使用。

洪水樹強調,現在是可成邁向轉型的關鍵時刻,將聚焦5G、醫療、新能源等三大新領域,並積極物色併購對象,藉此完成轉型。未來出售廠房的利益將部分用於車用零組件、5G裝置的散熱新材料以及健康照護等應用,其餘部分資金則用於尋找合適的併購對象,期盼讓可成走向新的發展,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

可成宣布出售泰州廠、淡出iPhone機殼業務之後,股價一路從230元附近回檔,昨天收盤價為180元、跌1.5元,波段跌幅逾二成。股價跌深後,日系外資近期終結對可成的負面看法,認為股價經過此波回檔,已充分反應利空,目前位階具吸引力,正是介入領股利的好時機。

日系外資認為,可成目前股價淨值比僅0.8倍,每股淨現金逾170元,未來三至五年可望提高股利配發,具投資價值。雖然可成少了iPhone金屬機殼業務,明年營收恐因此衰退四至五成,但在產品組合方面反而更佳,推估獲利衰退幅度僅15%至25%,筆電、平板的穩定獲利則不受影響。

 
新創企業點亮5G 讓世界看見台灣
工業局、台灣大哥大、MOMOTV及新創公司「光陣三維」合力打造的「5G球場」,球迷還能多角度重播投打對決瞬間、在VR遊戲中與球星對決。待5G環境成熟,這些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的新奇體驗,將走入尋常百姓家。

高需求寶寶的7項判斷指標 你家寶貝中了幾項?
「高需求寶寶」不是一個醫學名詞或診斷,主要是用來描述孩子特質的名詞,受到天生氣質及環境的因素,這類型寶寶共同特徵為易哭鬧、極需她人安撫等。想要了解家中的孩子是否為高需求寶寶,可透過7項指標檢視看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