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團隊受漁業署委託,調查北部七個漁業資源保育區生態。基隆望海巷潮境保育區因嚴格禁止採捕,保育效果極佳,也只有這裡有大法螺穩定成長紀錄。最差的是蘇澳保育區,已無存在必要。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邵廣昭說,去年在新北市萬里、瑞芳、貢寮,宜蘭縣頭城、蘇澳及基隆市基隆、潮境七個保育區調查,潮境魚類物種數、個體數與生物量最多,其他六個保育區現況令人憂心。
邵廣昭團隊調查發現,萬里保育區有人員管理,禁止遊客靠近潮間帶;不過潮間帶以下生物資源則非常匱乏,推測與當地海產店林立,潛水打魚興盛有關。瑞芳保育區位於深澳岬角,遊客很多;貢寮保育區龍蝦數量七區中最多,調查人員在兩地都曾看見有人射魚或採捕龍蝦。
頭城保育區位置偏遠,人煙稀少,調查人員發現附近有人架設流刺網,對沿岸生態造成極大威脅。蘇澳保育區水裡整片沙地,水質混濁,不利珊瑚與藻類生長,各種生物種類和個體數七區最低,連想保育的九孔、紫菜、龍蝦、石花菜及其他貝藻類也找不到。
基隆保育區在七個保育區中範圍最大,常見民眾打魚,也有人用魚槍射魚。
望海巷潮境保育區二○一六年成立,面積僅十五公頃,七區中最小,最具保育成效。
新北市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長汪昭華表示,二月曾召集金山、貢寮等區漁會開會,研議增修保育區龍蝦、海膽、九孔等物種採捕限制,全面限制網具類使用。此外也會提供檢舉獎金,鼓勵民眾檢舉違規採捕行為。
宜蘭縣政府農業處長康立和說,保育區生態變化,是因大環境變化或人為造成,應該再釐清,縣府會落實執法。
基隆市府產業發展處科長蔡馥嚀說,基隆保育區的海岸線長達廿公里,範圍太大,未來將找出特殊性區域小範圍管理。基隆潮境保育區成立還未滿三年,是全國最年輕、最小也是最成功的保育區。
大法螺會吃掉珊瑚殺手棘冠海星,被視為珊瑚礁健康指標之一。由於體型大,花紋明顯,大法螺常被捕捉,數量日漸稀少,潮境保育區因落實執法,目前可見穩定大法螺群聚。
蔡馥嚀說,潮境生態保育成效良好,要歸功基隆市政府強力執法,以及一大群潛水志工默默守護。
小檔案/漁業資源保育區
民國六十七年漁業署為維護沿岸海域生態環境,保護漁業資源及海洋生物多樣性,針對重要生態系或特定漁業之生物種類列為保護對象,由地方政府根據漁業法公告劃設「漁業資源保育區」,針對保育區內的經濟性海洋生物作採捕體長或季節性限制。
全台最高時有十二縣市公告廿九處漁業資源保育區,目前共有十個縣市共廿八處保育區,保育水域面積達六千五百餘公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