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英國脫歐 國會表決突然喊卡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水果奶奶的活動行程,如果劇團的演出訊息,還有更多更多的戲劇相關活動…,【如果愛抱報】通通報給你知!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12/11 第432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英國脫歐 國會表決突然喊卡
歐洲法院 准許英國撤銷脫歐
昔強硬喊脫歐…如今卻變軟 梅伊兩面不討好
脫歐?留歐?英國左左右右上街怒吼
一紙脫歐協議 牽動英國7種未來
梅伊延後國會表決脫歐協議 工黨要求下台
南韓:為不刺激北韓 韓美聯合軍演擬更名
星馬領海爭議 星媒問大馬首相馬哈地動機
孟加拉大選開跑 反對派支持者近兩千人被捕
文在寅對高鐵脫軌致歉 要求徹查
掃毒造成近3萬人死亡 菲總統府:保護守法民眾
修憲案停滯不前 安倍重申2020新憲法目標不變
反移民蔓延歐美 比利時政府分裂
反對移民契約 比利時大黨退出聯合政府
德國基民黨新黨魁 可能改變梅克爾移民政策
對抗氣候變遷 美國沙烏地成績墊底
國際要聞 美11日歸還百年大鐘 菲:癒合歷史傷痕
狂!印度首富嫁女包百架機迎賓 碧昂絲、希拉蕊都到場
批日皇登基宗教儀式浪費公帑 民眾對政府提告
緬甸警突襲 查獲價值500萬美元海洛因
狠奪56條人命 俄羅斯連環殺人魔遭定罪
敘利亞女童用罐頭走路 裝義肢重獲新生
北維州際公路10車連環撞 1人受傷
從波蘭看台灣/政治凌駕科學? 氣候峰會未納關鍵報告
COP24會議卡關 升溫1.5°C報告未通過
沒有美國的巴黎協定 峰會權力真空、談判牛步

焦點新聞
英國脫歐 國會表決突然喊卡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英國BBC等媒體報導,英國首相梅伊十日突然決定,取消十一日讓英國國會表決脫歐協議。由於工黨等反對黨不滿協議內容,執政黨保守黨數十名議員也不支持,這項協議若交付投票勢必遭否決,梅伊想盡辦法來阻擋國會表決。

英國政府尚未宣布相關決定,但BBC、金融時報等媒體十日都引述政府消息人士報導,十一日的表決已喊停。相關報導並未遭英國官員否認。

這個發展讓英國脫歐程序陷入混亂。路透報導,可能的發展包括英國在沒有脫歐協議下失序的離開歐盟,或者舉辦二次脫歐公投。另外,梅伊本周稍後將前往歐盟和德國總理梅克爾等人會面,外傳她可能試圖和梅克爾討論修改脫歐協議,再拿回國會表決。

英國最大在野黨工黨領袖柯賓說,如今的亂象顯示英國「已經沒有一個有效運作的政府」,才會臨陣取消如此重大的表決,「這個政府認為梅伊的脫歐協議實在太糟糕,才會採取這種絕望方式,臨時推遲他們推動已久的表決」。

在表決取消消息傳出的幾小時前,歐盟最高法院「歐洲法院」裁定,英國可單方面撤回脫歐決定,無需歐盟其他廿七個成員國同意。反對脫歐的陣營希望這項裁定能讓英國取消脫歐,方法包括舉辦二次脫歐公投。支持脫歐陣營則認為,兩年多前的公投已清楚呈現英國民意,政府不能罔顧公投結果擅自決定取消脫歐。

英國政府說,歐盟法院這項裁決沒有意義,因為英國無意中止脫歐。

梅伊先前警告,若協議遭否決,她可能解散國會提早舉行大選,甚至取消脫歐,她先前也多次表明不會推遲表決。

   
歐洲法院 准許英國撤銷脫歐
編譯陳韋廷/報導/聯合報

歐盟最高法院「歐洲法院」(ECJ)十日裁定,英國政府可在不徵求歐盟其他成員國意見情況下,單方面撤銷退出歐盟的決定。這項裁決給予英國反悔機會,並受到支持英國續留歐盟人士的歡迎。

路透報導,英國國會原定十一日就首相梅伊與歐盟所達成脫歐草案協議進行表決,歐洲法院在表決前夕做出這項緊急判決,並稱「英國可單方面撤銷退出歐盟」。

英在前年六月公投通過脫離歐盟,首相梅伊去年正式通知歐盟,已啟動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脫歐條款。歐洲法院的裁決表明,英國若改變主意,不應受到任何處罰,「英國若根據其憲法做出撤銷脫歐決定,產生的效果是英國仍以原本的條件留在歐盟」。

這項裁決跟歐洲法院首席法律顧問波多納上周發表的意見一致,當時曾讓反對英國脫歐者認為舉行二次公投撤銷脫歐的希望增加。若按照原定計畫,英國將於明年三月廿九日脫歐。

梅伊在英國脫歐協議上面臨國會強烈反對,許多人預期她尋求批准的努力將會失敗,並讓她十三日前往布魯塞爾參加領袖峰會時,加深跟歐盟談判的緊張程度。

蘇格蘭民族黨歐洲議會議員史密斯等反對脫歐人士,向歐洲法院尋求說明歐盟條約第五十條。史密斯在裁決出爐後說:「今天的裁決,在英國國會議員明天投票前夕發出清楚訊息,也就是有辦法擺脫此一混亂局面。對經濟、就業與英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來說,這是在隧道盡頭的一盞明燈。現在全看英國決定。若英國選擇改變他們對脫歐的看法,那麼撤銷啟動第五十條是一個選項,歐洲方面應盡一切努力敞開雙臂歡迎英國回歸。」

英國外交大臣杭特也說,歐洲法院這項裁決根本「毫無意義」,因為英國打算明年三月廿九日脫離歐盟,「這個政府當然無意」延遲脫歐。

杭特也向國會議員喊話說,若他們否決脫歐協議,恐將面臨「真正的危險」。杭特說,首相梅伊也不滿意協議的全部內容,但他在布魯塞爾參加歐盟成員國外交部長會議時表示:「這份協議包含了民眾投票支持的絕大多數事情,若我們不把握當下所有的機會,就會有真正的危險。」

   
昔強硬喊脫歐…如今卻變軟 梅伊兩面不討好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指出,英國首相梅伊推動英國脫歐的策略錯誤,導致脫歐協議很難通過國會這一關,梅伊二○一六年七月剛上台時,口口聲聲說要硬脫歐,也積極拉攏硬脫歐人士,結果今年十一月梅伊公布的協議卻是妥協過的版本,不僅脫歐強硬派吃驚,連溫和派也不接受。

曾短暫擔任梅伊首相府公關主任的凱蒂.佩里爾說:「梅伊沒為英國做好心理建設,沒事先透露妥協版本大概會像什麼樣子。剛開始梅伊說了很多強硬話,『這個、那個都是我的紅線』,現在人民前後對照,覺得落差很大,而梅伊也沒解釋為什麼。」

紐時說,梅伊在跟歐盟談協議的兩年半內,對自己真正的想法祕而不宣,就像玩撲克牌時,把牌正面緊貼在胸口不讓人看到。梅伊在脫歐公投中支持留歐,上台後決心贏得執政黨保守黨內脫歐派的信任,她向脫歐強硬派靠攏,費了許多心思安撫他們,把他們延攬入閣,還宣稱「沒有協議好過壞協議」。梅伊接著畫了一堆「紅線」,承諾帶領英國退出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不受歐洲法院管轄。

十一月十五日梅伊公布總共五百八十五頁的脫歐協議草案後,梅伊看來氣定神閒,她早已料到黨內強硬派會激烈反彈,但沒料到溫和派竟也不接受。民間組織「票投脫歐」創辦人漢南說,梅伊的脫歐協議「終止英國與歐盟間的人員自由流動,但其他方面英國仍沒脫歐」。

漢南說,最讓人失望的是,梅伊接受了愛爾蘭邊界備案措施,讓北愛爾蘭繼續留在關稅同盟裡,直到英國與歐盟談成貿易協定,「梅伊根本不了解一千七百四十萬票投脫歐的人在想什麼,以為隨便拋出一個表面上算是脫歐的東西,我們就會滿意」。

政治觀察家愛沙.哈薩里卡說,如果梅伊一開始就拉攏脫歐溫和派,或許會有更多人支持她的妥協版協議,「脫歐可不是撲克牌遊戲,而是英國二戰後最重要的決定」。

   
脫歐?留歐?英國左左右右上街怒吼
編譯徐榆涵/綜合報導/聯合報

英國國會原定十一日表決首相梅伊與歐盟達成的英國脫歐協議,右翼政黨英國獨立黨九日發起支持脫歐遊行,極左派和極右派示威民眾紛紛走上街頭,對英國的未來提出各自看法。

紐約時報報導,由英國極右派活動家、反伊斯蘭激進分子羅賓森所率領的群眾中,數千人揮舞著英國國旗並高聲大喊「我們希望英國脫歐」;有人承諾,保守黨會因為沒有完全切斷與歐盟的關係而受懲罰。另一群人則指責梅伊的背叛行為,一名男子帶著十公尺長的繩索向記者表示,「這就是叛徒應得的」。

幾英里外,左派也召集了反制極右派的反種族歧視遊行,主辦人宣稱有一萬五千人參加。

廿四歲的麥考特是勞工聯盟的成員,她說:「(極右派人士)只是利用脫歐來獲得更多感覺被遺忘的人的支持。」

卅歲的特雷弗站在麥考特身邊,她表示,此次遊行證明了羅賓森代表少數幾個英國人,無論他得到多少關注。

脫歐協議表決前夕,部分英國媒體報導,梅伊將嘗試最後呼籲,試圖贏得歐盟領導人更多讓步,以安撫希望和歐盟劃清界線的保守派。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政治學教授貝爾表示,失望和不滿很可能會給極右派注入新活力,「除了最狂熱的排外主義,英國脫歐將足夠解決當前所有問題」。

不過,貝爾補充說,任何採取暴力或種族主義都會使英國獨立黨陷入政治邊緣。

英國獨立黨估算,有「幾千人」參加這場「脫歐背叛」遊行。不少參加遊行的民眾表示,失業是他們心中最主要的不滿。

五十一歲韋德森說:「我在建築工地工作七年,與四位英國工人合作過,其餘都來自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等,我們的工資差異是:我需要交稅,但他們不用。」

   
一紙脫歐協議 牽動英國7種未來
編譯徐榆涵/報導/聯合報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 若英脫歐協議在國會闖關失敗,可能面臨以下結果:

一、 無協議脫歐

若一切順利,在沒有任何意外的情況下,英國將進行無協議脫歐。相關法律已研擬妥當,意味著英國將於明年三月二十九日離開歐盟。政府可能希望為無協議脫歐通過系列法案,但這並非嚴格要求。若國會議員對該計畫不滿,他們將試圖向政府施壓要求改變主意,若政府堅決不讓步,他們的最終制裁為投下不信任票。

二、脫歐協議二次表決

脫歐協議預料將在首次投票中遭否決,有人建議政府可以讓協議再次嘗試過關。這個方法並非直截了當,因為有一個原則,即國會議員不應被要求在同一問題上投票兩次。但是,若政府能夠說服歐盟對這筆交易做出些許改變,那可能得以再次表決。

三、與歐盟重新談判

政府可提議進行更徹底且廣泛的重新談判,但時間將會拉得更長,可能需要延遲脫歐時間。此方法需要兩個關鍵步驟。首先,英國將必須向歐盟提出延期申請,但只有所有歐盟成員國在歐盟理事會中投下同意票才得以批准。其次,政府須提出法定文書,改變歐盟脫歐法案中的「脫歐日」定義。國會議員將有機會對此進行投票。若歐盟拒絕重新談判,政府將不得不採取其他手段。

四、提前舉行大選

梅伊可能認為,解決僵局最好方式是提早大選,為她談成的協議取得授權。梅伊無權直接宣布大選,須由國會議員表決此案。若有三分之二議員支持,最快的選舉日是廿五個工作日後,但也可以更晚,確切日期由首相決定。此一計畫也可能包含向歐盟要求延後脫歐時間。

五、國會不信任投票

如果脫歐協議遭拒,反對黨可要求舉行不信任投票,梅伊甚至可能自己提出。如果沒有任何政府可於十四天內贏得信任投票,將提早舉行大選。另一個可能是首相換人、保守黨繼續當家,或由另一個黨執政的少數政府。

六、二次公投

三月廿九日英國原定脫歐日之前恐怕來不及辦二次公投,因為必須先立新法決定相關規則,例如誰能投票,選舉委員會也要有考慮公投提案並提出建議的時間,投票前還有法定等候期。專家估計最少需要廿二周。

七、梅伊遭黨內挑戰

執政黨保守黨若有四十八名國會議員支持,保守黨議員可對首相梅伊發動不信任投票。這不同於國會的不信任投票,但同樣可能導致更換保守黨黨魁和首相。

   
梅伊延後國會表決脫歐協議 工黨要求下台
倫敦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英國首相梅伊今天突然宣布,延後國會表決與歐洲聯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後,最大在野黨工黨黨魁柯賓抨擊梅伊這項決定,表示她的政府處於「完全混亂」狀態,應主動讓賢。

柯賓(Jeremy Corbyn)對國會表示:「首相正試圖為自己爭取挽救這項協議的最後機會。若她不接受必要的根本改變,那麼她就須讓賢給能做到的人。」

柯賓表示,目前情勢相當嚴重,且前所未見,「(梅伊)政府對事情失去掌控能力,處於完全混亂中」。

梅伊(Theresa May)宣布延後國會表決後,英鎊匯價一度重挫1.7%,報1.2515英鎊兌1美元,創20個月來新低,亦低於2016年英國公投通過脫歐當天的1.5英鎊兌1美元匯價。

梅伊對國會表示,其政府正加緊針對無協議脫歐的情況預做準備。

不過她表示,她會竭盡所能,針對脫歐協議中有關北愛爾蘭和愛爾蘭邊境保障措施(backstop)安排,向歐盟取得進一步保證。此措施令英國眾多朝野國會議員無法接受。

梅伊還表示,國會若希望與歐盟達成其他脫歐安排,例如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繼續參與歐盟關稅同盟與單一市場,或無協議脫歐等,就須誠實面對這些其他選項的缺點。

   
南韓:為不刺激北韓 韓美聯合軍演擬更名
首爾10日專電/中央社
南韓軍方今天指出,韓美正就明年聯合軍演的整體調整方向進行討論,並計劃將代號為「關鍵決斷」和「乙支自由衛士」的演習分別改名為「19-1」和「19-2」演習。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指出,軍方消息人士說,南韓合同參謀本部和韓美聯軍司令部正就此事進行最後階段磋商,這是兼任韓美聯軍司令的駐韓美軍司令艾布蘭(Robert Abrams)履新後採取的舉措。

這名消息人士說,韓美還在協商更名後將「聯合軍演」中的「聯合」兩字刪掉。分析認為,在韓美暫停或延期聯合軍演為非核化舖路的情況下,此舉反映韓美認為既有名稱可能刺激北韓。

報導指出,軍方人士表示,「關鍵決斷」(KeyResolve)於2007年由「聯合戰時增援演習」(RSOI)改名而來,從2008年開始舉行。「乙支自由衛士」(Ulchi Freedom Guardian)也於2008年從「乙支焦鏡」(UFL)演變而來,當時韓美期待借此培養韓軍獨立防衛策劃和作戰能力,發展應對未來戰爭的戰鬥執行概念。

   
星馬領海爭議 星媒問大馬首相馬哈地動機
新加坡10日專電/中央社

馬來西亞片面擴大柔佛新山港界,星馬領海爭議升溫,新加坡報紙今天詢問大馬首相馬哈地的動機,推測他除了轉移國內注意力外,可能想製造談判機會與考驗新加坡領導能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馬來西亞今年5月大選,希望聯盟勝利取得執政權,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回任首相,至今沒有顯著成績單,又頻生種族摩擦爭議。大馬對新加坡頻頻出招,是藉以凝聚士氣,確保希望聯盟繼續受選民青睞。

馬來西亞10月下旬片面擴大柔佛新山港界,新加坡認為侵犯領海範圍,提出抗議,近日並說明大馬公務船舶從11月24日到12月5日入侵領海多達14次。新加坡政府之前也宣布擴大西部大士(Tuas)附近的新加坡港界,要求大馬船隻儘速撤離。

報導引述新加坡巡迴大使王景榮的看法,認為不排除馬來西亞故技重施,想製造機會並展開配套的談判。

報導說,1990年代,星馬關係曾因一系列懸而未決的雙邊議題陷入冰點,1998年,星馬開始以擴大合作框架為方向進行配套談判,最終因大馬單方面終止談判,無疾而終。

93歲的馬哈地5月上任以來拋出檢討供水協定、隆星高鐵、馬星彎橋及收回柔佛州南部領空控制權等多項議題。

報導說,考驗新加坡新領導團隊的能力也是可能動機之一。新加坡第4代領導團隊即將接班,有人認為這是馬哈地政府試探新加坡新領導團隊的意志力。

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甫宣布由財政部長王瑞杰出任第一助理祕書長、陳振聲出任第二助理祕書長,這個第4代領導團隊勢必要接連應對馬哈地拋出的諸多議題。

另外,新加坡武裝部隊今天起在全島多處地點進行軍事演習,其中,陸軍與空軍將會實彈演練。

   
孟加拉大選開跑 反對派支持者近兩千人被捕
達卡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孟加拉今天展開年末國會大選活動,反對派沒有推出總理人選,而且已有近2000人被捕,現任總理哈希納(Sheikh Hasina)則被控無視制衡她權力的民主制度。

超過1億人登記在12月30日的選舉投票,哈希納的人民聯盟黨(Awami League)和盟友將與處於困境的反對派孟加拉國民黨(BNP)一較高下。

但在競選活動展開前夕,希望阻止哈希納贏得破紀錄第4任期的孟加拉國民黨說,遭到警方打壓,有近2000名支持者被捕。

警方表示,自11月宣告選舉以來,相關逮捕行動都事先獲得逮捕令,被捕者包括一些即將展開競選活動的候選人。

但反對派說,哈希納和她的政黨是照選前所訂「計畫」行事,目的是阻撓她的對手,並嚇阻在野黨選民。

孟加拉國民黨發言人阿邁德(Rizvi Ahmed)告訴法新社:「政府想辦一場一面倒的選舉,這些逮捕行動就是要在群眾中製造恐懼,這樣他們就不會出門投票了。」

在73歲的反對派資深領袖吉亞(Khaleda Zia)因貪汙罪遭判刑10年後,此舉更使反對派勢力大減。

支持吉亞的民眾說,他被控貪汙是出於政治運作,要讓哈希納的這位頭號對手無法參選。

反對派2014年抵制大選,這次則選擇參選,但如今離投票日僅幾週,卻仍未提名候選人出來對抗哈希納。儘管如此,孟加拉國民黨已在全部300個選區推出候選人,並期望獲高度支持以克服各項障礙。

阿邁德說:「如果選舉自由且公正,我們會贏。」

部分獨立民調顯示哈希納獲得普遍支持,執政黨對勝選信心滿滿。哈希納政府主打經濟牌,因為執政10年來經濟成長屢破紀錄,在基礎建設也做了可觀投資。

批評人士則說,哈希納傾向獨裁統治,使用嚴刑厲法箝制異議分子和新聞自由。

   
文在寅對高鐵脫軌致歉 要求徹查
首爾10日專電/中央社

南韓總統文在寅今天就江陵線高鐵(KTX)脫軌事故表示,政府一直將保護國民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對此次事件感到愧疚,向受害者致歉,國土交通部應徹查事故根本原因。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指出,文在寅在青瓦台主持幕僚會議時指示,國土交通部務必對新舊鐵路設備全面進行安全檢查,為恢復國民對鐵路部門的信任,全力以赴。

文在寅還要求國土交通部徹查事故根本原因,並為防止類似事件重演,採取切實措施。

文在寅指出,幸好剛起步,由於當時高鐵車速不快而未造成重大傷亡事故。但對於將安全權視為國民新的基本權的政府而言,實在對國民深感歉疚。

文在寅表示,南韓的交通基礎建設積極進軍海外之際,發生高鐵脫軌事故,實在令人汗顏。國土交通部應重視最近一連串發生的鐵路事故,徹底查明肇事原因並研擬防止類似事故重演的革新對策。

8日上午7時30分,從江原道江陵站駛往首爾站的高鐵列車,出發僅5分鐘發生脫軌事故,車上198名乘客中有14人受傷。江陵線連接首爾與江陵,是南韓為迎接2018平昌冬奧會而建設的高鐵,於去年12月22日開通。

   
掃毒造成近3萬人死亡 菲總統府:保護守法民眾
馬尼拉10日專電/中央社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上任兩年多來,強力掃毒,人權委員會估計恐有2萬7000多人死於這項行動,遠高於警方聲稱的4800多人。馬拉坎南宮回應,掃毒保護數以萬計守法菲人安全。

菲律賓總統府文官長梅迪爾迪亞(SalvadorMedialdea)今天在致人權委員會的信函中說,政府全力打擊犯罪、貪污、恐怖主義以及毒品,是為了「保護守法民眾的生命」。

梅迪爾迪亞強調,政府打擊犯罪行動都是依照法治及程序處理,犯罪者都會經過法律程序審判。

這封信提到,世界人權宣言1948年12月10日提交聯合國大會表決獲得通過,當時菲律賓就投下贊成票,菲律賓隨後又陸續簽署了相關的8道核心人權條約,並融入菲國國內法。此外,菲律賓今年10月也第5度獲選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一員。

菲律賓人權委員會是依據1986年憲法設立的獨立政府機構,主要工作是調查違反人權事件,宣導人權意識及加強維護人權,曾多次出面抨擊杜特蒂政府血腥的掃毒行動,稱它違反人權。

人權委員會主席加斯康(Chito Gascon)8日在電視節目中說,杜特蒂2016年6月底上任以來,政府掃毒行動可能奪走2萬7000多人的生命,這個數字遠高於菲國警方聲稱的4800多人。

梅迪爾迪亞說,政府有決心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為人民及社區帶來更好的生活。

   
修憲案停滯不前 安倍重申2020新憲法目標不變
記者蔡佩芳╱即時報導/聯合報

日本國會臨時會今日休會,對於修憲案討論沒有進展,不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重申,2020年推動新憲法的目標沒有改變。

安倍去年5月曾表示,希望2020年能夠成為新憲法施行的起點。他在今日臨時會休會後記者會表示,「現在他的心情也沒有任何改變」。

包括放寬藍領勞工修法在內,在這次國會臨時會中,安倍政府視為重點的法案全數通過,日媒形容國會運作再次的反應了「安倍一強」的日本政治格局,

唯獨修憲案的討論停滯不前,最大的障礙在於與自民黨共組聯合政府的公明黨對修憲案態度保留。朝野達成妥協,臨時會中沒有舉行憲法審查會,自民黨也不得不推遲在臨時會提出黨版憲法修正草案4個項目的計畫。

自民黨希望明年國會正規會期可以深入討論,在夏季參院選舉前由國會提出修憲,目前看來相當困難。日本媒體也指出,目前仍看不出來自民黨有什麼戰略可以打開僵局。

   
反移民蔓延歐美 比利時政府分裂
記者陳睿仁╱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移民議題再度導致政局不穩!由於比利時總理米榭勒支持聯合國移民協議,與米榭勒共同執政的新佛拉蒙連線8日晚間宣布退出執政同盟,使得米榭勒失去國會多數的優勢,面臨改選問題。從美國開始的反移民思潮近期影響歐洲,過去選擇開放移民的國家紛紛開始限制移民。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比利時政府目前由4個政黨聯合執政,其中又以新佛拉蒙連線為最大黨。新佛拉蒙連線主席德維夫過去曾警告總理米榭勒,一旦米榭勒支持聯合國移民協議,新佛拉蒙連線便會退出執政同盟。但米榭勒最終仍選擇參與10日在摩洛哥的聯合國移民大會並支持移民協議,新佛拉蒙連線則宣布退出執政同盟,使得米榭勒成為少數政府。

歐美開始反移民

聯合國在2016年通過難民和移民宣言,當時所有成員國都同意保障難民與移民的權益,聯合國事後也開始起草移民協議。不過美國總統川普在2017年開出第一槍,他表示在美國第一的政策下,美國決定不簽署移民協議。

雖然川普的決定在當時引來其他國家批評,不過《華盛頓郵報》指出,由川普帶頭的反移民浪潮近期開始蔓延歐洲,使得許多過去支持開放移民的歐洲國家開始反對移民。新佛拉蒙連線過去曾經與執政同盟的另外3個政黨支持移民協議,不過新佛拉蒙連線後來卻改變立場,明確表態反對協議。

目前包括澳洲、以色列、義大利、奧地利、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和瑞士等國都已經表示,他們不打算簽署移民協議。其中奧地利曾代表歐盟參與移民協議的談判,但奧地利政府在10月時卻表示,為維護奧地利主權,奧地利決定不簽署移民協議。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反對移民契約 比利時大黨退出聯合政府
布魯塞爾10日專電/中央社
預計聯合國今天通過一項全球移民契約,除了美國退出外,也引發比利時執政聯盟內鬨,對移民議題立場強硬的新法蘭德斯聯盟昨天退出執政聯盟,聯合政府成為少數政府。

聯合國預計今天在摩洛哥馬拉喀什(Marrakesh)通過「全球移民契約」(Global Compact for Migration),將承諾「支持適當接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並「加強接納能力」。

比利時執政聯盟中在移民議題上立場強硬的新法蘭德斯聯盟(NVA)10月表示,反對總理米歇爾(Charles Michel)簽署這項協議,並於12月8日宣布退出執政聯盟,新法蘭德斯聯盟的3名內閣部長請辭,米歇爾9日晚間宣布3名部長接任人選。

比利時2014年國會大選,之後花了近5個月才達成4黨共組聯合政府的協議,新法蘭德斯聯盟是眾議院最大黨,退出後聯合政府在國會失去過半數席次,成為少數政府,施政可能遭遇困難。

美國川普政府2017年退出全球移民契約的協商,認為聯合國是以犧牲各國管理移民制度權限的方式,推動全球治理。隨後澳洲、匈牙利、波蘭及奧地利均表示考慮退出。

   
德國基民黨新黨魁 可能改變梅克爾移民政策
柏林9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德國基督教民主黨(CDU)新任黨魁克朗普-凱倫鮑爾今天提出計畫,可能在明年歐洲議會選舉前,改變基民黨的移民政策,顯示她可能揚棄她的導師、總理梅克爾的自由主義路線。

路透社報導,保守派的基民黨7日才選出克朗普-凱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取代梅克爾(Angela Merkel)成為新的領導人,這讓她在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問鼎下一任總理寶座的機會大增。

然而,克朗普-凱倫鮑爾只險勝較為保守的對手麥茲(Friedrich Merz),暴露出這個德國最大政黨已陷分裂,她必須設法彌合,以迎接明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和2019年4個邦的選舉。

黨內最深的分歧之一就在於移民政策。

梅克爾2015年開放接納移民,使她的支持度下滑,導致地方選舉失敗,也讓她在10月決定卸下黨魁職務。但她打算繼續擔任總理,直到2021年下次聯邦選舉。

基民黨選出克朗普-凱倫鮑爾為黨魁,代表選擇持續以往的路線,但她告訴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電視台,這並不意味排除改變。

克朗普-凱倫鮑爾說:「當你站在前任(黨魁)的肩榜上,好的事情將會維持,而有改變的空間時,我們就會做出改變。」

   
對抗氣候變遷 美國沙烏地成績墊底
波蘭卡多維斯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在減緩氣候變遷衝擊方面,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成績墊底,居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90%的56個國家之末。

他們在波蘭出席聯合國氣候會議時說,除了美國和沙國,碳排減量進度落後的國家很多,而這已使全球各地旱災、水災和致命熱浪情況加劇。

新氣候研究院(NewClimate Institute)和非政府組織德國監測(Germanwatch)表示,只有少數國家已開始施行減緩全球暖化的政策,以達成2015年巴黎協定的重點目標: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限制在遠低於攝氏2度。大多數政府「沒有足夠的政治意願,以必要速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科學家上週宣稱,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2018年將攀升近3%。全球暖化現象有80%可歸咎於二氧化碳。

在2014到2016年間情況相對穩定後,2017年全球碳排放量再度攀高,原因為石油、瓦斯和燃煤使用量增加。

根據聯合國10月發布的重要報告,在減碳方面,得分最高的是瑞典和摩洛哥,其它得分較高的國家地區包括英國、印度、挪威、葡萄牙和歐盟。

除了美國和沙烏地,敬陪末座的還有伊朗、南韓、澳洲、加拿大、俄羅斯、土耳其和日本。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4次締約方會議(COP24)正在波蘭礦業城市卡多維斯(Katowice)舉行,議程將持續至14日。

   
國際要聞
美11日歸還百年大鐘 菲:癒合歷史傷痕
馬尼拉10日專電/中央社

美國政府歸還給菲律賓的3座百年教堂古鐘,預定於明天上午運抵馬尼拉,以癒合菲美戰爭時期造成的歷史傷痕。原訂出席移交儀式的總統杜特蒂,卻臨時取消行程。

原本掛在巴朗吉佳(Balangiga)教堂的3座大鐘,將於明天上午由美軍空運到菲律賓維拉莫爾空軍基地(Villamor Air Base),美國駐菲大使金成(Sung Kim)將代表美方移交給菲國防部長羅倫沙納(DelfinLorenzana)。

菲律賓國防部今天發表聲明說,3座大鐘的回歸將會帶來「歷史療癒」,為過去戰爭帶來的慘痛章節劃下句點,凸顯出菲美兩國在「從仇敵變朋友」的長遠歷史關係。

聲明並稱,美方此舉「不僅是友好的展現,更是一種尊重,這是令人讚許的歷史時刻,也是菲美關係的里程碑,象徵兩國光明的未來。」

巴朗吉佳是菲國中部小鎮,距馬尼拉約950公里。

1899年4月菲美戰爭爆發,1901年9月28日,巴朗吉佳鎮民以敲響教堂大鐘作信號,趁美軍吃早餐時發動突襲,殺死美國士兵大約50人、傷20餘人。菲國鎮民則有20餘人陣亡。

作為報復措施,美軍將領史密斯(Jacob Smith)下令屠殺鎮上所有10歲以上男子,數以千計的鎮民因此喪生。美軍焚燒了教堂,帶走3座大鐘作為戰利品,其中兩座帶回美國本土,另一座送到美軍駐韓國的紅雲基地。

1998年,當時的菲律賓總統羅慕斯(Fidel Ramos)曾要求美方歸還巴朗吉佳大鐘,但美方沒有同意。

現任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於2016年6月上任後,多次在公開演說中提及巴朗吉佳鎮的慘痛歷史,作為反駁美國政府抨擊菲國掃毒行動人權紀錄的佐證。他也要求美方歸還作為菲國歷史遺產的3座大鐘。

美方歸還巴朗吉佳大鐘是否有助改變杜特蒂對美國的觀感,有待觀察。

根據馬拉坎南宮公布的行程表,杜特蒂原定參加明天的歸還儀式,但在羅倫沙納的建議下取消,轉而參加15日在巴朗吉佳鎮教堂舉辦的掛鐘儀式。

   
狂!印度首富嫁女包百架機迎賓 碧昂絲、希拉蕊都到場
記者徐榆涵╱即時報導/聯合報
印度首富穆克什(Mukesh Ambani)的女兒伊莎(Isha Ambani)12日將與印度億萬富翁的兒子阿南德(Anand Piramal)結婚,不過婚禮還沒到,豪奢排場就已羨煞眾人,婚前派對更邀請到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和歌手碧昂絲等大咖出席。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安巴尼的女兒婚宴實際是在12日舉行,但是慶祝活動早在周末就開始。這場婚宴可能是印度最豪華和迷人的婚禮之一,許多特別嘉賓包括前第一夫人希拉蕊、媒體巨頭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知名運動員坦都卡( Sachin Tendulkar )等。

碧昂絲9日晚間更為婚禮獻唱,她在自己IG上分享一張身穿珠寶鑲嵌的印度服飾和配戴精美首飾的照片。

印度各家媒體、雜誌記者和娛樂評論家皆緊密關注這場富豪婚禮。

據悉,由於賓客的住宿、交通和活動開銷全部由穆克什家族支付,媒體估計,光婚前派對,花費至少5億盧比(新台幣2億元)。他們安排了100台私人飛機供賓客搭乘。穆克什的個人總財富達47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4476億元)。

   
批日皇登基宗教儀式浪費公帑 民眾對政府提告
東京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包括基督教團體成員和佛教僧侶在內的超過200名日本公民今天對政府提告,理由為不滿政府擬動用稅款辦理明年一系列與新日皇登基相關的神道教儀式。

法新社報導,大約240名日本民眾今天在東京地方裁判所對政府提出集體訴訟。他們主張,一系列與日皇登基有關的儀式屬於宗教儀式,而動用國家預算舉辦宗教儀式違反憲法政教分離的原則。

這起提告據信是與皇太子德仁親王即位有關的第一宗訟案。他預定在明年5月1日登基,也就是父親日皇明仁4月30日退位的隔天。

相關儀式的預算項目目前尚未公開,但日本政府曾表示會遵循往例。

在民眾今天對政府提告前,日皇明仁次子文仁親王曾罕見地公開發表談話,批判政府不應動用國家預算辦理登基相關宗教儀式。

他在上月底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預定明年11月為祈求豐收和平安舉行的大嘗祭儀式有濃厚宗教意味,「我不確定動用國家預算舉辦這種高度宗教性的活動是否適當」。

代表提告民眾進行訴訟的要求匿名律師指出,雖然原告的主要論據是政教分離原則,但審理過程也可讓日本社會進一步思考日皇和日本民眾的關係。

提告民眾同時也要求政府付每人1萬日圓(約2700台幣)的精神賠償費,以彌補訴訟過程對個人造成的精神壓力。

這已不是日本民眾第一次因日皇登基相關儀式的預算問題對政府提告。

類似情事也曾發生於1989年,當時日皇明仁在父親昭和日皇逝世後即位。所有訴訟案最後都被撤銷,但有高等裁判所表示,部分儀式確實有違背政教分離原則的疑慮。

除了明年5月的日皇登基典禮,日本政府目前規劃循30年前的模式,在明年10月和11月各舉辦一場大型儀式。

   
緬甸警突襲 查獲價值500萬美元海洛因
仰光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緬甸警方昨天表示,東北部地區的突襲搜查行動大有斬獲,查獲重達370公斤、價值470萬美元的海洛因,是近期重大緝毒成果。

緬甸與鄰國的交界地帶法治薄弱、衝突四起,為毒品交易的產業化和規模化提供良好條件。緬甸也是世界第二大鴉片生產國,排名僅次於阿富汗。

8日晚遭警方查獲的大批海洛因,是在緬甸撣邦(Shan state)首府東枝(Taunggyi)附近一輛停在寺院外的卡車內被發現。

兩名男性隨後遭逮捕,因為警方發現他們「帶著62個共裝有170公斤白色海洛因和200公斤褐色海洛因的袋子」。

雖然鴉片(海洛因的基礎原料)生產仍盛,但其產量已有下降趨勢,同時市場對安非他命的需求卻增加。

緬甸國內許多毒品幫派近年也轉而經營安非他命,滿足亞太地區對「冰毒」和等級較低、摻雜咖啡因的「亞霸」的需求。

   
狠奪56條人命 俄羅斯連環殺人魔遭定罪
莫斯科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曾任警員的俄羅斯男子波普柯夫犯下56起殺人案,今天遭法院裁定有罪,而他先前已因殺害22名女性遭判終身監禁。這次判決使他成為俄羅斯奪走最多條人命的連環殺手之一。

西伯利亞城市伊爾庫次克(Irkutsk)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發表聲明說,波普柯夫(Mikhail Popkov)在「1992年至2007年間殺害56人」,遭法院裁定「有罪」。

檢方表示,波普柯夫「對殺人有病態吸引力」。他也因強暴其中10人遭判有罪。

波普柯夫被判第2個終身監禁,曾任警員的退休金也遭正式剝奪。

波普柯夫2015年殺害22名女性被判有罪,目前正在服刑中。國際傳真社(Interfax)引述法院新聞服務報導,他稍後承認犯下另外59起殺人案,但僅56起遭定罪,因調查人員未能證實另外3起是否屬實。

波普柯夫在非值勤時間的深夜,開車在他居住的安加爾斯克市(Angarsk)閒晃,有時開著警車,向被害者提供搭車服務後將人殺害。安加爾斯克距離伊爾庫次克不遠。

他被判有罪的犯案數量,已超過俄羅斯和前蘇聯時期多名惡名昭彰殺人犯的犯案總數。

「棋盤殺手」(Chessboard killer)皮邱希金(Alexander Pichushkin)2007年因犯下48起殺人案遭判終身監禁;蘇聯時期的齊卡提洛(Andrei Chikatilo)則因犯下52起殺人案遭定罪。

   
敘利亞女童用罐頭走路 裝義肢重獲新生
敘利亞色吉拉9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敘利亞8歲女童默希因為先天性疾病,一出生就沒有雙腿,在難民營只能靠著塑膠管和罐頭做的人工義肢艱難行動,在土耳其接受治療、裝上新義肢後,如今終於可以輕鬆走動。

默希(Maya Merhi)用罐頭充當義肢的照片6月登上法新社和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等各大媒體,引發全球關注後,在土耳其紅新月會(TurkishRed Crescent)協助下,默希被送到伊斯坦堡進行改變一生的手術。

身穿粉紅色毛衣和合腳球鞋的默希昨天回到敘利亞,終於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和跳舞。

默希的父親穆罕默德(Mohammed M敘利亞8歲女童默希erhi)說:「我看到她走路時十分開心,我們所有親愛的家人都相當開心。」

穆罕默德也跟他女兒一樣患有先天性肢體缺損的疾病,他也收到了義肢,但承認自己走得不如女兒穩。

穆罕默德和默希起初住在阿勒坡(Aleppo),但他們的家園受到敘利亞內戰戰火肆虐,只好搬遷到反抗軍占領的伊德利布省(Idlib)。

   
北維州際公路10車連環撞 1人受傷
記者羅曉媛/維州報導/世界日報

北維州謝靈頓(Shirlington)區的州際395高速公路(I-395)10日上午發生十車連環撞車禍,導致一人受傷,該路段的多人乘載車道(HOV)因車禍關閉數小時,並在下午重新開放。

阿靈頓郡消防局表示,十車連環車禍發生在謝靈頓圓環(Shirlington Circle)的北向HOV車道,涉及兩輛計程車、一輛自卸貨車(dump truck)以及多輛轎車;急救人員為其中五名輕傷者檢查傷勢,並將一人送往醫院,傷勢並無生命危險。

十車連環撞一度導致該路段交通延誤、擁堵,其他在HOV快速車道的駕駛人在警方指揮下得以疏散、改道;HOV車道關閉數小時後警方完成調查,並在10日下午1時30分左右開放車道。

   
從波蘭看台灣/政治凌駕科學? 氣候峰會未納關鍵報告
記者吳姿賢/波蘭報導/聯合報

在波蘭卡托維治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四次締約方會議(COP24)進入第二周,但大會日前激辯到深夜,關鍵的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科學報告未被納入談判,令外界失望。

IPCC今年十月在南韓發表一份報告,指本世紀預估升溫攝氏三度,而非過去評估的一點五度,因此,二○三○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應減少四成五。該報告獲外界重視。

上周六聯合國附屬科技諮詢機構(SBSTA)會議上,小島嶼國家聯盟希望在之後談判草案上,提出歡迎(WELCOME)IPCC報告的科學發現,但遭美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和科威特強力反對,質疑其科學公信力。大會僵持至深夜,最後妥協不使用歡迎(WELCOME),僅使用注意(NOTE)的字眼。許多國家代表及科學家也批評政治凌駕科學。

另外,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結合農委會、氣象局及民間技術援助鄰國,今年與友邦申請三場並受邀參加另兩場周邊會議,是十年來最活躍的一次,分享台灣對國際的貢獻。

包括協助友邦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設置氣象站,提供農民氣候、濕度、雨量最新資訊作為參考,還協助引進耐旱性較強的作物。

明年將啟動計畫,透過台灣衛星科技分析友邦貝里斯地形抓出淹水熱區,再避開熱區建置避難地點、設計逃難路線。也助友邦索羅門群島打造循環經濟,將豬隻的排泄物轉化為有機堆肥或沼氣發電。

國合會還說,緬甸有六千個無電村莊,國合會與緬甸協調,選定一個村莊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現在當地小孩晚上可在家念書寫字,大人可以做工補衣,幫助六百戶家庭從黑暗走向光明。

   
COP24會議卡關 升溫1.5°C報告未通過
記者李牧權╱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針對氣候變化的對應措施,全球各國將難取共識?第24屆締約國大會(COP24)9日於波蘭舉行的會議上,未能通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10月時發表,有關必須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1.5°C的科學報告。這意味著,這份關鍵的報告將無法在談判中成為有力佐證,甚至恐導致《巴黎協定規則手冊》(Paris Rulebook)難以取得共識,令這次COP24無法產生具體成果。

據《BBC》報導,該份由IPCC於10月發表的《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Special Report on Global Warming of 1.5°C)警告,地球升溫將於2052年突破1.5°C,如要阻止氣候暖化程度,那麼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須減少45%、並於2050年歸零。

但由於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俄羅斯和科威特均反對「歡迎」(welcome)該報告及其調查結果的動議;根據聯合國的規定,由於沒有達成共識,故必須放棄這份報告的通過。消息傳出後,許多國家與科學家對結果表示沮喪和失望。世界資源研究所成員達格內特表示,「我們很生氣,人類將要面臨因暖化而來的後果,一些國家卻選擇無動於衷。」

《BusinessGreen》引述會議內部人士消息表示,該份報告或將有機會於14日COP24 於卡托維茲舉行的最後會議中再被提案通過,因為絕大多數國家希望能在此次 COP24峰會中取得具體成果,包括確定《巴黎協定規則手冊》、承認IPCC報告指出有關暖化帶來的嚴重威脅、以及加強下一輪減碳計劃的兩年計劃具體方針等。

根據《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指出,由於現時人類活動已造成地球升溫1℃,若無法阻止地球升溫突破1.5°C,全球將會遭受極端熱浪的襲擊,珊瑚礁將會全數消失,海平面也會上升10公分,最終引致氣候變遷將會失控,脊椎動物與植物將會數量減半,嚴重影響地球生態與人類生存空間。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沒有美國的巴黎協定 峰會權力真空、談判牛步
記者吳姿賢╱即時報導/聯合報

在波蘭卡托維治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4次締約方會議(COP24)進入第二周,但目前談判緩慢,有外界分析跟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不無關聯,導致峰會陷入權力真空,談判進步牛步。

川普去年6月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雖然根據規定,2020年底美國才能正式抽身,但去年COP23波昂氣候峰會上,美國參與度已大幅降低;今年川普雖仍派大使參與峰會,但卻極力推廣化石燃料可利用科技轉變為乾淨、有效的能源,激怒不少環保團體。

相較於2015年巴黎峰會,史無前例聚集150名元首為巴黎協定背書,營造全球團結的氣氛,世界最大排碳國之一的美國,去年退出巴黎協定導致峰會變得尷尬。

今年COP24肩負要緊任務,須談判制定出可具體執行巴黎協議的規則手冊,被譽為巴黎峰會後最重要的一屆。但今年各國代表層級遠不及巴黎峰會,除了美國幾乎置身事外,德國總理梅克爾也沒有出席打算,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因為黃背心運動而自顧不暇。

外界原本分析,在中美競爭之下,中國或許會趁機「跳」出來主導峰會,但根據這幾天觀察,中國動作不大,多半保持低調。

且川普上周言論,也再次打了巴黎協定一巴掌。他在個人社群網站上推文表示,「巴黎氣候協定對巴黎沒好處,看看法國各地的抗議和暴動」,並稱「大家都不願意為了也許是保護環境,而付出大筆金錢給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的治理大有問題)。」

有學者觀察這次峰會談判,認為已經完全失去巴黎協議初衷。學者說,很少人談到未來各國應如何減碳、如何控制升溫不要超過1.5度C,反而都在爭論綠色氣候基金的分配與使用問題。

再加上,上周六關鍵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科學報告仍未被納入談判,主撓者更是石油大國美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和科威特,外界大失所望,批評政治凌駕科學,憂心未來減碳之路難以進行。

不過,也有學者抱持較樂觀態度,認為此次談判雖不順利,但各國應還是能就一部分項目達成協議,但有些分歧較大的項目,或許要留待下一次峰會才能有具體結論。也就是說,此次預計產出的規則手冊,或許只是個不完全體。

   
韓風吹出來的潛力股
高雄市長承認九二共識,可能是中國率先注資以刺激經濟樣板;另一方面,中國被美國貿易制裁提高關稅,部分大陸設廠公司紛紛離開中國轉向東南亞及台灣,台灣有這兩股資金可望回流刺激,價值股股價也將逐漸抬頭。

汽座放錯位置 寶寶送命機率恐大增!
基於省事、嫌麻煩而不用汽座,正是造成孩子重大意外傷害的元兇。而汽座不按安全位置擺放,孩子送命機率甚至和不坐汽座一樣高!汽座不僅要用,更要「用對」,才能充分保障孩子的乘車安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