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天在中非論壇北京峰會宣布向非洲提供六百億美元支持,引起廣泛討論,西方普遍認為北京是在搞「新殖民主義」,網路上也有不少聲音質疑,大陸自己在住房、教育、醫療、脫貧等問題都尚未解決下,卻如此慷慨「大撒幣」的作法。
在中非論壇北京峰會召開的第二天,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的官方微博昨天中午就發文轉貼美國國務院網站「SHAREAMERICA」早前發布的一份哈佛大學研究報告稱,「某債權國」可以利用他國的債務負擔獲得戰略資產,例如港口或政治影響等,而債務國往往會掉入陷阱,結果不得不服從安排。
文章作者派克(Sam Parker)和切菲茨(Gabrielle Chefitz)表示,「過去十年來,中國向往往無法償還貸款的國家提供了數千億美元的貸款」。
BBC也說,大陸對非洲的貸款近年逐漸增多。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四月警告,約百分之四十的低收入非洲國家已經或即將面臨債務壓力。包括查德、厄利垂亞、莫三比克、剛果共和國和辛巴威都已經面臨債務壓力。
在大陸社群平台微信的群組內,不少網友轉發官方將再提供非洲六百億美元支援的消息,有人調侃「霸氣,大國崛起」,也有人直言「哪來的錢」、「忍不住想罵」、「打腫臉充胖子」。
一篇題為「六百億美元是什麼概念」的微信文章則稱,六百億美元約合人民幣四千一百億元,相當於大陸今年全國財政用於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的二點七八倍、用於社會福利支出的六倍,但當前大陸社會保障與福利仍明顯不足。
昨天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媒體吹風會上,就有媒體問到,大陸對非洲新增六百億美元援助會否加劇非洲不可持續債務問題。
大陸非洲事務特別代表許鏡湖強調,中方對於非洲的合作並沒有加重非洲債務負擔,非洲債務形成的原因是複雜的、是長期積累的,而且,近幾年國際經濟周期性的波動也加劇了非洲的融資成本。
她說,非洲大量國家,即使是債務負擔比較重的國家,主要債權方也並非中國大陸,把非洲債務負擔歸咎於大陸是沒有道理的。
人民日報則引述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信息研究室主任王洪一的論點稱,中非的產能互補性非常強,非洲的發展潛能又會帶來巨大的市場。中國有資本、有產能、有技術;非洲的需求則是工業化起步,需要資金、就業。
王洪一表示,非洲有豐富的資源,如原油、錳、銅等,但這些資源長期得不到充分開發,且被西方國家以低價壓榨掠取,中國則可以用更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中國大陸從非洲進口的銅、棉花,數量比國產的還多;中資企業在非洲的油田項目,則為中國能源安全提供了巨大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