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陸攻科技 國家創新中心領航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1/23 第411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財經要聞 去年陸餐飲業收入 近4兆人民幣
陸攻科技 國家創新中心領航
台商對陸投資 今年將逆轉為正成長
商情資訊 萬達體育擬IPO 瞄準美港
元富證前進福建 設合資券商
4.61億支 智慧機出貨飆本土品牌熱銷
蛻變智慧城市 深圳推十大工程
陸股解碼/環保、消費升級 火紅
春節前祭「限價令」 茅台仍飆漲
蘇寧更名 攻智慧零售
重慶科技型企業 年增3000家
大陸房市限售 增至85城
馬雲、李連杰 重回課堂
政府搭建租賃平台 上線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兩岸財經要聞
去年陸餐飲業收入 近4兆人民幣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2017年中國餐飲業收入3兆9644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10.7%。去年全年餐飲收入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0.5個百分點,其中中產階級變成消費市場的最大基石。

人民網報導,特色餐飲高質量發展特點明顯。餐飲業整體朝著兩個方面發展,一種是特色、文化餐飲,滿足個性化、多元化、社交化的消費需求,二是連鎖餐飲零售化、工廠化,滿足快速化、便捷化的消費需求。

在線外賣市場保持高速增長。根據美團點評發布的數據,去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達到2046億元,增長23%,線上訂餐用戶規模達到3億人,年增18%。新餐飲成為行業創新主要驅動力。

另據科技新報報導,中產階級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成消費市場的最大基石。根據美團點評網首度發表的網路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餐飲收入為2.3兆元,2016年已成長到3.5兆元,每年呈現雙位數成長,2016年餐飲收入年增11.2%,預計到2020年有望達到5兆元。

3.5兆元大約是5000億美元,是一個什麼概念,若以世界銀行最新數據來看,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也只有2,930 萬美元。瑞典與挪威2015年 GDP也不到5000億美元。中國13億人口,光是張嘴吃飯創造的經濟產值就非常驚人。

而中國人最愛什麼,答案是火鍋,調查發現,火鍋占所有交易額的22%,其次為自助餐、四川菜、快餐與小吃。但火鍋店也進入淘汰賽,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成都等地,火鍋店都呈現負增長態勢,成都地區火鍋店關店率最高,從2016年初的近1萬家跌至去年底的7000餘家。

中國市場的外賣銷售額也逐年成長,報告顯示,2016 年外賣總體交易額超過1,500 億元,占整個餐飲業的4%,2018年有望成長到10%,每10元餐飲收入中就有一元來自外賣。現在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三個使用網路訂購與送餐服務,有近一半的用戶每周叫外賣超過三次,外賣已經成為繼做飯和上餐廳之後,第三種常規用餐方式。

 
陸攻科技 國家創新中心領航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再組「國家隊」發展關鍵高科技,大陸國家發改委昨(22)日宣布,鎖定積體電路、先進計算、生物育種等戰略產業,建立若干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大陸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嚴鵬程指出,包括積體電路、先進計算、生物育種等,是相關數位經濟、生物經濟、綠色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領域,將組建若干國家產業創新中心,以促進創新資源的聯合,打造系統解決方案的產業創新大平台、大團隊,來發展世界級新興產業聚落。

嚴鵬程披露,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改委研究制定了《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引(試行)》,明確了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的體制機制、布局組建、運行管理和支持政策等。

嚴鵬程表示,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壯大新動能,中央提出採取企業主導、院校協作、軍民融合、成果分享新模式,在戰略性領域建設若干產業創新中心。同時,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將主要發揮各級政府的引導作用,突出企業集團和企業聯盟的核心地位,調動其他社會力量積極性,形成合力攻關的組織體系。

證券時報報導,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將透過資金補助,在資金、土地、稅收、科研、人才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並引導地方和社會資本投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

報導指出,將鼓勵金融機構、各類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及其他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和運行。並鼓勵企業和企業家捐助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和運行。

 
台商對陸投資 今年將逆轉為正成長
記者戴瑞芬/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投審會昨天公布去年投資統計,台商對中國大陸投資連續三年呈現負成長,但去年第四季明顯回溫,投審會預估,今年台商登陸投資將逆轉為正成長,持續升溫。

此外,去年陸資來台投資件數一四○件,較上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十一點三九;投(增)資金額二億六五七○萬五○○○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七點三。投審會指出,去年陸資來台投資呈現平穩發展,顯示兩岸經貿交流未受兩岸關係緊繃的影響。不過,投審會表示,陸資統計其實有不少「外皮陸骨」,扣除原本已來台投資、後來被陸企收購的外資,實際上從大陸來台投資明顯衰退。

投審會統計指出,去年我對大陸投資金額為八十七億四三一八萬六○○○美元,年減百分之四點八,連續三年負成長。投審會指出,「大陸投資環境變化,已使得台商投資意願降低,海外布局已由中國大陸轉向其他地區,特別是擴大南向。」

不過,去年十到十二月對陸投資連續三個月回溫,逆轉前三季衰退走勢,投審會執秘張銘斌表示,登陸投資開始出現明顯回溫。

張銘斌指出,第四季開始,台商對大陸投資升溫,主要是大陸出口回溫,在大陸生產的電子業廠擴增生產線,預計今年大陸經濟開始觸底反彈,有望逆轉多年投資負成長,台商登陸將持續升溫。

至於陸資實際來台投資衰退的情況有多嚴重?張銘斌表示,官方不做分開統計,但可以確定的是,過去幾年陸資來台投資都是大陸國企領軍,但民進黨執政後,大陸國企也沒再來,也很少再有民企配合政策來台投資或談併購、入股合作。

不過,投審會評估,因為大陸國企來台大多不是投資製造業,對台灣GDP、就業、經濟帶動有限,即使陸資銳減,民眾也無須過度擔心。

另外,台商海外投資的布局,新南向漸成熱點。投審會統計,去年全年對新南向國家投資件數一三三件,投(增)資金額卅六點七九億美元,主要是對澳洲、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印尼等國的投資成長最明顯。

 
商情資訊
萬達體育擬IPO 瞄準美港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萬達集團已經與花旗、瑞銀、中信里昂證券共三家銀行接洽,讓他們安排萬達體育的首次公開發行(IPO)。

路透報導,在IPO之前,萬達將進行一系列資產出售,以按期償還債務。兩名消息人士表示,萬達體育正在同時考慮香港或紐約來IPO。其中一名消息人士指出,萬達希望透過上市融資10億美元(新台幣294億元)。

大陸政府去年對一些大陸企業在海外的激進併購行為進行打擊,萬達是其中之一,消息人士指出,政府要求銀行不要對一些併購交易提供資金。

萬達這次欲納入IPO的體育資產,包括瑞士體育行銷公司盈方體育傳媒集團(Infront Sports & Media),和經營知名鐵人三項賽事的美國世界鐵人公司(WorldTriathlon Corp),這兩家企業於2015年分別以12億美元和6.5億美元被萬達收購。

界面新聞報導,預備打包IPO的盈方體育和鐵人公司,是目前萬達旗下體育板塊的最主要資產。

盈方體育是全球領先的體育行銷公司,尤其在足球領域頗有分量,是當今世界足壇各類賽事專案的合作方和助力者,此外在體育電視內容製作上,水準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美國世界鐵人公司,則是鐵人三項賽事的組織者和發起人。

正是因為成功將這兩家公司納入囊中,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早年曾豪氣誇下海口,萬達體育已是「世界最大規模」。

作為早年萬達多元化戰略的布局,體育產業近年來被劃歸到文化集團旗下,而隨著去年7月萬達文旅項目的出售,萬達文化集團在最近半年已經歷多次調整,這包括把部分資產打包裝入萬達酒店發展,梳理部分海外資產歸屬等。

正因如此,體育資產的調整看起來倒也順理成章,王健林之前雖然並未對這半年文化產業的變動做出明確表態,但過去一系列的行為均顯示,萬達對其在文化產業的布局已有新的想法。

 
元富證前進福建 設合資券商
記者王淑以/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元富證券昨(22)日與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簽署新設合資證券公司的合作備忘錄,近期將送件金管會及中國證監會,通過後將可設立承銷、經紀、自營等業務全牌照的證券商。

這是繼統一證券後,台灣第二家證券商搶占福建自貿區全牌照證券商門票之台資證券商。

元富證券董事長陳俊宏表示,元富在大陸耕耘多年,過去幾年一直鎖定在天津地區設立合資證券公司。惟僅《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提及台資金融機構按大陸有關規定在自貿區內新設立二家全牌照證券公司。陳俊宏說,此次有機會與福建投資集團合作,對元富在大陸地區證券業務拓展向前邁進一大步。

福建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兼台灣閩投公司董事長王比等人昨日親赴元富證券正式簽署合約。

元富與福建投資集團新設之合資證券公司為全牌照證券公司,註冊資本額預計為人民幣12億元(約新台幣55億元),元富持股49%、福建投資集團持股51%,將向金管會及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後辦理相關投資事宜。

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是福建省屬大型國有獨資公司,註冊資本額達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60億元),以實業、金融為主業,業務涉及基礎產業、金融及金融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高端製造業等領域的股權投資、經營管理和資本運作。公司旗下擁有超過100家全資及控股企業,40餘家主要參股公司,在港、澳、台均設有轉投資事業及附屬機構,另擁有中閩能源、閩信集團兩家上市公司。

 
4.61億支 智慧機出貨飆本土品牌熱銷
記者 林則宏/經濟日報
洋貨在中國市場似乎已不再吃香,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17年大陸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高達4.61億支,也是全球最大市場。然而,去年大陸市場賣得最好的前十款手機,幾乎清一色都是本土品牌,唯一進榜的外國品牌是蘋果。

知名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去年大陸銷售量前十大手機依序為:OPPO R9s、iPhone 7 Plus、vivo X9、OPPO A57、iPhone 7、OPPO R11、vivo Y66、華為的榮耀8青春版(honor 8 lite)、小米的紅米Note 4X,以及榮耀暢玩6X。

其中,銷量第一的OPPO R9s市占率達到3%。Counterpoint Research認為,OPPO R9s能奪得2017年中國機王寶座,歸功於其產品和定價策略切中大陸市場需求。

如同OPPO R9s的廣告詞:「這一刻更清晰」,OPPO十分清楚手機自拍並分享到社交網站對大陸消費者有多重要,因此OPPO一貫強調手機的拍照和自動美顏功能。此外,OPPO旗下手機定價多落在200至450美元,這也是大陸消費者最能接受的價格區間。

至於2016年9月發布的iPhone7系列手機,去年在中國市場依然交出不錯的成績單。iPhone 7 Plus與iPhone 7分別以2.8%及2.4%的市占率分居第二及第四大暢銷機。至於曾叱吒中國市場的三星,則是榜上無名。

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中國市場去年前十大機型,月平均銷售量都超過百萬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則指出,去年大陸新上市的智慧型手機雖然比前一年減少了35.8%,但依然多達799款。且銷售量前五大手機,彼此差距並不大,無人能取得絕對領先地位,市場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蛻變智慧城市 深圳推十大工程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深圳市長陳如桂透露,今年將推進高速寬帶網路、全面感知體系、城市大數據、智慧城市運行管理等十大工程,未來在深圳實現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慧智能。

據香港文匯網,陳如桂指出,實施精細化城市管理,人手有限,很難做到「橫到邊、豎到底」。而諸如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提高政府服務、加強安全監管、防範社會風險、提升城市綜合服務效能等等,沒有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支持,均很難實現。

陳如桂表示,把交通服務做好,包括航空、港口、地面、地下、快速、慢速系統,出路在於構建智能智慧的綜合交通服務體系;而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也可推進工聯網建設和業態創新,未來深圳繼續提高製造業水平就是要大力發展智慧製造,提高產能和工業增加值。

他說,深圳的電子信息產業非常發達,移動支付、互聯網比較成熟,建設智慧城市有堅實的基礎,而且通過技術創新可推動產業整體轉型升級,會帶動一批產業進行結構調整和優化。智慧城市建設在推進過程中,深圳將突出抓好大數據的安全管理、對個人隱私的保護,確保數據安全、網路空間安全,而數據就是資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一系列分析、應用和開發,一定會帶來很多方面的創新,推動經濟實現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陳如桂透露,將強化頂層設計,加快公布深圳智慧城市建設規畫和行動方案,加快建設包括基礎設施、大數據運營平台、個人終端等在內的基礎建設;今年推進高速寬帶網路、全面感知體系、城市大數據、智慧城市運行管理、公共服務提升、公共安全體系、智慧產業發展、城市治理優化、網絡安全保障、標準規範保障等。

陳如桂指出,建設智慧城市的最高目標是實現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慧智慧,深圳將大概用三年時間基本實現「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努力實現科技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他透露,在智慧城市服務支持下,深圳將構建從機場、港口、郵輪到高鐵、地鐵、公交車、共享單車,到無人駕駛,到智慧停車的一體化綜合交通服務系統,提供一體化、智慧化交通出行服務。

 
陸股解碼/環保、消費升級 火紅
許廷全/經濟日報
延續全球景氣同步復甦的樂觀氣氛,以及中國本身GDP和企業獲利成長動能推升下,陸股表現強勢,漲勢從去年底延續至今,不但周線連五紅,22日上證指數更一鼓作氣,在消費和資源等類股走強力挺下,站上3500點大關,持續創下逾兩年來的新高;2018開年以來,上證指數累積漲幅逼近6%。

近日中國官方公布好消息,2017年中國GDP增長6.9%,為2010年中國GDP增速下滑以來增速回升的第一年;大陸國有企業去年利潤增長15.2%,亦創下五年來最大增幅,顯示中國經濟持續回暖;其中,消費仍是中流砥柱,另包括:投資、出口的貢獻也都有上升。

展望後市,在經濟韌性強、外部風險少,以及整體企業獲利可望持續增長下,中國股市前景大展光明。其中,在政策面,有賴於中國政府對經濟的扶持,中國2017年交出好成績;在政局穩定上,2017年也是中共領導層換屆年,隨著平穩的換屆,以及現任領導人歷史地位於19大會議上被提升,亦有利於中國經濟正向發展。

隨著新五年政策的定調,改革紅利預期浮現,包括:環保、國企改革、消費升級、高新製造產業升級,以及低估具回升機會的族群,勢將成為今年牽動市場的主要動能。

另外在評價面,A股不但評價面相對具吸引力,且與其他全球各地股市的連動也較低。與歐美股市相比,中國A股評價仍處於相當合理水準,預期在企業獲利強勁、前景看好下,具投資價值。

(作者是安聯中國策略基金經理人)

 
春節前祭「限價令」 茅台仍飆漲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貴州茅台日前公布「限價令」,要求子公司必須按照每瓶1499元(人民幣,下同)標價銷售飛天53度500毫升茅台酒,並建議銷售商酌情參照,不囤貨居奇,不捆綁銷售。儘管如此,茅台價格仍延續過去幾年升勢。

業界人士認為,春節前是白酒消費旺季,尤其茅台更搶手。由於物以稀為貴,不排除有些會市價會升到2000元人民幣左右。

華商報報導,2013年中共開始反腐,高檔白酒行業一度遭重創,然而時至近年已時來運轉,不論銷量、利潤還是股價都大幅飆升。至於其中原因,「依然無法找到較為明晰的答案」,但仍推斷:「肯定不全部是被個人消費者買去,或多或少都有公款消費的影子。」

華商報引用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指最新完整資料,2012年當年中國白酒累計產量1153萬公升,按一瓶酒500毫升換算,相當於230億瓶。由於白酒銷量滯後,每年還在以10%左右的幅度在增長,如此類推2017年大陸全國白酒總產量大概在360億瓶,13.9億中國人需每人平均每年消耗26瓶白酒。如果以4億成年男性計算,每人需年均喝掉90瓶白酒。

上述除了只是粗略推算,「業內也有消息稱,搶購茅台酒不一定都是為了喝,有的人買茅台酒是為了收藏,有的是為了囤積等價格上漲再出手賺差價,還有的人則是利用茅台酒的金融屬性進行抵押、貸款等進行民間融資。」換言之,白酒「用途」甚廣,可以用於收藏和投資,因此當年產量不一定在當年消耗,需求不限宴會作樂,每人年均「消耗」90瓶不足為奇。

不管如何,茅台「限價令」反映該產品行情水漲船高,不只實體店一瓶難求,電商平台同樣供不應求。例如貴州茅台官方網上商城,「53度飛天茅台」每天都限時補貨,消費者需要預約搶購,並且每人限購兩瓶。該集團去年更為推廣各大電商管道,平價放售,結果引來黃牛黨搶購轉售,報導引述某茅台電商公司資料:「去年直接攔截黃牛用戶48.7萬人,關閉異常訂單5.32萬筆。」

報導稱,如此看來,限價令終究徒勞無功,只會令黃牛黨更易從中漁利,賺取差價。

 
蘇寧更名 攻智慧零售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蘇寧控股集團日前宣布,將「蘇寧易購」這一蘇寧智慧零售的通路品牌名稱,升級為公司名稱,也就是將原企業名稱「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蘇寧昨(22)日股價收人民幣13.84元,上漲3.59%。

證券日報報導,蘇寧公司2013年將名稱從「蘇寧電器」改為「蘇寧雲商」,也是「觸網」(跨足網路產業)的一種方式,這代表著公司將原有線下的資源和能力拓展到線上,展開數據化的營運,將線下網路化,成為「雲商」。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蘇寧的「觸網」似乎是成功,尤其是蘇寧於2015年和阿里結盟之後,線上交易增速迅猛。2017年第3季報告顯示,蘇寧易購線上平台實體商品交易總規模為人民幣807.25億元,年增55.64%。

蘇寧董事長張近東指出,不斷改造和優化線下業務流程和零售資源,並逐步將線上線下多通路、多業態統一為全場景網路零售「蘇寧易購」。

張近東對智慧零售寄予很大的期望,近期舉行了鄭重的簽約宣誓儀式,將在2018年共同挑戰人民幣2兆元的交易規模。

張近東表示,2018年蘇寧提出,智慧零售要像3D印表機一樣,在全大陸各地快速複製出各種零售業態,實現新開5,000店的宏偉目標。

 
重慶科技型企業 年增3000家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重慶市科技型企業總數達到6725家,2017年新培育科技型企業3465家,重慶科技型企業發展看好。

新華社報導,統計數據顯示,全市科技型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00家,高成長性企業202家。223家科技型企業在重慶OTC科技創新板成功掛牌,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76家,高成長性企業18家。

從領域分布看,重慶科技型企業主要分布在七大高新技術領域,比重達79%,其中先進製造與自動化領域1519家、電子信息領域993家、高技術服務領域672家、生物與新醫藥領域604家、新材料領域597家、資源與環境領域267家、新能源與節能領域260家,分別佔科技型企業總數的23%、15%、10%、9%、9%、4%、4%。

從區域分布看,重慶18個區的科技型企業數量達150家以上,其中渝北區和九龍坡區已超過700家。從規模分布看,全市大、中、小、微型科技型企業分別有231家、2633家、2181家、1680家,分別占總數的3%、39%、32%、25%。

為加快企業創新主體的培育,重慶市先後公布「重慶市科技型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重慶市科技型企業培育行動計畫(2017-2020)」、「重慶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形成較完善的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重慶市科委表示,將在新的一年通過重慶市科技型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打造更方便、快捷、高效的一站式科技型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整合創新資源,引導科技型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專利創造、研發人員聚集、檢驗檢測和創業孵化,爭取2018年全市科技型企業總數達1萬家的目標。

 
大陸房市限售 增至85城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福建、湖北、四川、江西、寧夏等多地今年以來陸續召開住房城鄉工作會議,定調今年房市不要大起大落,部分城市定向放鬆購房限制,而部分則推出更嚴格限售政策。到目前為止,限售城市已經達到85個。

中國網報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對2018年工作任務作出部署時提到,要繼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他強調,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推進國有租賃企業的建設,充分發揮對市場的引領、規範、啟動和調控作用。

同時,要加快推進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針對各類需求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滿足首購需求、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庫存仍然較多部分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要繼續做好去庫存工作。

在全國住房工作會議後,福建在2018年經濟工作率先部署,將因城施策、精準調控,防止房價出現大的起落。

率先在房價四小龍之一的廈門, 2018年擬安排投入人民幣48億元推動住有所居,健全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推進租購並舉住房制度建設,實行差別化的調控政策。具體措施包括:加強商品住宅土地供應,加快商業地產去庫存,確保去化周期和房價控制在合理區間,全面加快地鐵社區等保障性住房建設,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各地也開始因地制宜實施調控政策,包括蘭州1月8日起正式取消偏遠區域的住房限購政策。繼續限購區域則取消限購社保、納稅證明,但同時加碼實施限售。

天津青島這兩個城市1月9日同時宣布賦權租房客,租房就可落戶。同時,江西對進入70個大中城市的南昌市、贛州市、九江市三市嚴格執行現有調控政策。要求房價上漲壓力過大的市縣,要儘快推出相應的限購限貸政策。此外,同為房價四小龍城市的南京則加大對所需人才住房的供給保障和力度。據澎湃新聞統計,截至目前已至少有85城實施限售。

經濟參考報報導,2018年樓市調控將從一城一策向定向調控的多城多策、一城多策轉變,從過去以「限售、限貸」的短效機制,向長效機制轉變,真正實現「房住不炒」。

 
馬雲、李連杰 重回課堂
圖與文/中新社/聯合報

馬雲、李連杰與百名「馬雲鄉村教師獎」獲獎老師昨在三亞「重回課堂」,早讀、語文、大課間、論語課等讓現場嘉賓及教師重拾求學記憶。馬雲、李連杰做眼睛保健操。

 
政府搭建租賃平台 上線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租購並舉是大陸房地產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國家鼓勵住房租賃的政策支持下,各地政府搭建的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台陸續上線。

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廈門、武漢、合肥、鄭州、廣州、佛山、肇慶、瀋陽、成都等13個城市已展開租賃試點,各地政府搭建的住房租賃交易平台陸續上線。

成都動作最快,2017年12月底首批國有租賃住房入市,約2,200餘戶國有租賃房源,向市民公開交易,目前每天有40餘筆住房成交。

據成都市房管局指出,國有租賃房源是在官方平台上公開交易,市民登錄須實名註冊後選定所需房源,按照規則參與競價。競價成功後五個工作日內與國有公司簽訂租賃合約。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劉璐指出,過去大陸主要發展購房市場,導致散戶為主的租賃住房市場亂象叢生,包括業主亂漲房租、及藉口不租隨意終止租約、甚至非法群租等。在政策助推住房租賃,並動用各地政府資源,搭建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台,將規範房屋品質和管理,保障租房人權益。

 
濕冷冬季出發高雄避寒去!
旅遊雜誌《Lonely Planet》公布2018年世界十大最佳旅遊城市,高雄排名第五,在濕冷的冬季,你準備好要迎接高雄熱情的陽光了嗎?一起出發,GO!

「零檢出」與「未檢出」是什麼意思?
媒體報導主管機關公佈食品農藥殘留檢驗結果時,常常會聽到「零檢出」與「未檢出」,它們是不一樣的標準嗎?為什麼食品添加物檢測無法達到「零檢出」?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