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大骨湯補鈣不如喝牛奶?
牛奶富含鈣,可以補鈣,但也不要誤以為喝很多牛奶,即可以充分補鈣。當大量飲用牛奶時,極易造成蛋白質攝取過量,反而對補鈣不利。
補鈣還和吸收率有關,雖說海帶中的鈣含量比牛奶高,卻沒有牛奶中的鈣好吸收;一臉盆蝦皮的含鈣量,才等於1杯牛奶可以被吸收的鈣。
至於一般人常用大骨湯補鈣,結果又如何?先來看一看實驗數據吧!
每100毫升的牛奶裡,含有104毫克的鈣,而每100毫升的大骨湯中,卻僅含1.5毫克的鈣。許多人認為骨頭和鈣有關,所以喝湯可以補鈣,實際上大骨湯中骨頭的鈣結合得很緊密,熬煮多時也不易釋出,就算是吃骨頭也不行。
至於「骨髓可以補鈣」一說,更是錯得離譜。骨髓只有膽固醇,沒有鈣。還有人以為在骨頭湯裡加醋,可以幫助鈣質大量釋放出來,也是不正確的觀念。
★牛奶要怎麼喝最好?
很多人誤以為在牛奶中加白糖、米、蘋果、巧克力等材料,營養更加豐富。其實這種作法,毫無道理可言,只能說是白費工夫。雖說牛奶可以加燕麥、白米同煮,但不能放過多白糖;水果中的果酸和牛奶中的鈣結合,可能凝結成塊,不易消化。
說了這麼多,牛奶到底怎麼喝才對?冷牛奶隔水加熱,或室溫中靜置到常溫再飲用。對喜歡喝熱牛奶的人來說,牛奶加熱的正確方法,是先將牛奶倒入鍋內再加熱。
加熱的過程中,要不時攪拌,有些鈣在煮的時候可能被釋出,攪拌後,可以讓鈣回溶。現在市售牛奶都經過消毒程序,所以沒必要煮滾。
貼心叮嚀:煮奶的容器並沒有太多要求,但盡量少用鋁鍋。
●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牛奶嗎?
有些糖尿病患者不敢喝牛奶,怕其中的乳糖會影響血糖。事實上,喝牛奶可將糖尿病患者尿液中流失的鈣補回來。此外,鈣還能有效控制收縮壓,高血壓患者也要適量喝牛奶。
也有人認為喝牛奶會變胖。實際上牛奶中的鈣經攝取後,可減少脂肪細胞合成,某些意義上來說還可減肥。
一天究竟要喝多少牛奶?最好一天1瓶250毫升的瓶裝牛奶,或是早、晚各1瓶。
注意事項:一天不宜超過500毫升。
★喝牛奶有哪些禁忌?
● 禁忌1:空腹喝牛奶
空腹喝牛奶容易腹瀉。牛奶中的乳糖需要乳糖酶分解,乳糖只有在分解後,其中的單醣才能通過小腸壁進入血液,為人體所吸收。
如果小腸中沒有乳糖酶,或其活力低下,乳糖就會原封不動進入大腸,並被大腸桿菌等細菌代謝、發酵、發酸、產氣,出現腹瀉等不適症狀。
根據統計,中國2/3以上的成年人體內缺少乳糖酶。即有66∼97%(採用不同診斷標準則結果不同)的成年人,只要空腹喝牛奶,就會產生腹脹、腹瀉現象。
空腹飲用牛奶後,牛奶會加速通過腸胃道,在胃部停留時間縮短,排空時間加快,導致吸收率降低,所以,喝牛奶時應搭配固體食物,最好是主食如麵包、饅頭、餅乾等食物同食。
如果在生活中,排除不新鮮、冰鎮(溫度過低)等情況後,飲用牛奶仍經常性腹脹、腹瀉,可憑經驗判斷自己為乳糖酶缺乏或乳糖不耐症患者,這時就要分次少量飲用,或改以優酪乳來代替鮮奶。優酪乳經乳酸菌發酵,蛋白質含量與鮮奶無異。
● 禁忌2:與茶、咖啡同飲
牛奶富含鈣離子,茶葉中含有鞣酸,鈣與鞣酸結合,會產生不溶解鈣鹽,影響鈣質吸收;咖啡中的咖啡因即是很強的脫鈣劑。
根據統計,大量或長期飲用茶或咖啡的族群,骨質疏鬆的機率相對較高,這與喝茶或喝咖啡影響鈣質吸收有關。
● 禁忌3:用高溫或低溫殺菌
媽媽們對寶寶呵護備至,或怕牛奶不衛生,或因傳統觀念,喜歡用滾燙開水沖泡奶粉,這種方法並不科學。
從營養角度來說,高溫會使奶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變性;從衛生角度來說,即使用100℃的滾水來沖泡,也無法達到消毒作用。用60∼70℃的溫開水沖奶粉最合適。
牛奶也不宜高溫久煮,因其中的蛋白質受高溫作用,會由溶膠轉成凝膠狀態,導致沉澱物出現,進而降低其營養價值。
如果為消毒而煮滾牛奶也大可不必,廠商所生產的鮮奶,都經過「巴氏消毒法」消毒;反之,也不宜冷凍儲存,否則造成蛋白質變性,脂肪分離,且解凍後,蛋白質和脂肪沉澱、凝固,既不利人體吸收,也會使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 禁忌4:用牛奶送服藥物
在某些藥物說明書上可能會註明:牛奶不影響該藥物吸收。但無論如何,送服藥物最好用白開水,而不要與牛奶同服,因兩者間可能會相互破壞、影響。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質與多種金屬離子結合,會影響含金屬離子藥物在體內發揮正常藥效。所以,服藥與喝牛奶最好間隔一段時間。
★選用嬰兒奶粉的迷思?
迷思1:什麼東西都是越新鮮越好,嬰兒喝鮮奶較喝配方奶粉好。
解惑:嬰兒斷奶後,有些媽媽會直接給寶寶喝鮮奶,這麼做對嬰兒健康非常不利,因為鮮奶中的鈣磷比例不適合嬰兒,含量較高的磷會影響鈣的吸收,而高含量的酪蛋白,遇到胃酸後易凝結成塊,也不易被腸胃道吸收。
鮮奶中的乳糖,主要是α型乳糖,會抑制雙歧桿菌作用(分布在胃腸的數量,隨年齡增長而減少),並促進大腸桿菌生成,易誘發腸胃道疾病。
鮮奶中的礦物質也會加重腎臟負擔,使嬰兒出現慢性脫水、大便乾燥等症狀。其中的脂肪,主要是動物性飽和脂肪,會刺激嬰兒柔弱的腸道,使其發生慢性、隱性失血,進而造成貧血,且鮮奶中缺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利嬰兒大腦發育。
貼心叮嚀:如果條件許可,配方奶粉可以持續喝,只要注意慎選適合嬰兒年齡者即可。
迷思2:挑選奶粉時,要特別注意營養成分的比例是否恰當。
解惑:不必過於關注奶粉中含有多少營養成分。目前市售的配方奶粉,不論國內外,只要是餵養1歲以下嬰兒者,各種奶粉中的養分,大致與母乳相近。
雖然有些品牌強調某些營養成分,但對嬰兒來說,增加的部分,對他們並沒有特殊效果。除喝奶外,6個月以上的嬰兒還要吃副食品,許多養分可以獲得補充。
由此可見,父母在選購嬰兒奶粉時,不必為了某1、2種營養成分而精挑細選,更重要的是—為嬰兒選擇有信譽及品質佳的配方奶粉。
迷思3:味道越香濃的配方奶粉越好,不僅嬰兒喜歡,且營養含量高。
解惑:奶粉原本淡香,或無特殊氣味。由於中國人飲食講究色、香、味,廠商會在其中添加香蘭素、香精等芳香物質,使其沖飲時香氣撲鼻,以增加食慾。芳香物質僅能改變奶粉口感,並不能增加營養,不能僅以味道是否香濃來論其好壞。
迷思4:即溶奶粉,代表品質優良。
解惑:奶粉即溶度高確實可以省事,但這只是一項外在感官指標,不代表奶粉含有更佳的營養成分,尤其是配方奶粉。配方奶粉是奶粉、乳清粉、奶油粉、微量元素等諸多原料混合而成,這些原料的質地、多寡、比例,才是決定奶粉品質的關鍵因素。
迷思5:高鈣和高濃度的配方奶粉更適合嬰兒。
解惑:各家配方奶粉與牛奶本身的含鈣量差別不大,但有些品牌為強化賣點,在天然牛奶中加進化學鈣,提高鈣含量,但過多的化學鈣並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反而會使大便堅硬難以排出,久而久之,容易在人體沉澱,形成結石。
迷思6:喝配方奶粉容易上火,加糖即可降火。
解惑:按照配方奶粉的成分,飲用時並不需要另外加糖,若糖分過多,會導致營養失衡,造成嬰兒體內高糖,導致肥胖。
迷思7:1歲以內的嬰兒,只要喝足配方奶粉,營養就已足夠。
解惑:母乳或奶粉雖能為嬰兒提供發育所需的大部分營養,如果不能及時增添副食品,就會引起營養素缺乏,如貧血、缺鋅等。一定要按月齡為嬰兒添加副食品。4個月開始逐漸加蛋黃;5個月餵菜泥;6個月餵魚泥;8個月餵碎豆腐。添加副食品,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所需。
迷思8:米糊可以代替奶粉,與奶粉一起吃,營養更完整。
解惑:米糊或其他種類的食物,都無法提供配方奶粉所提供的營養。米糊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不足。如果沒有補充配方奶粉,嬰兒的營養一定會不足。
把奶粉和米糊調在一起,可能導致嬰兒對蛋白質吸收不全。最好依奶粉包裝上的標示劑量沖調,否則加得太多,會增加嬰兒腸胃、腎臟負擔,不利於養分吸收;反之,若調得太稀,蛋白質含量不足,將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
~以上資料摘自《吃對三餐吃出健康》于康◎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