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西醫怎麼說
便祕是一種症狀,而且每個人對其定義都不同,便祕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因為排便習慣存在著極大的個體差異,例如有人1天排便3次,有人3天排便1次。醫學上並沒有嚴格規定怎麼樣的排便狀況才算便祕。目前大家的共識是:若排便次數較平常減少,而且糞便乾硬,造成排便困難,需要費力解出,甚至得靠輔助才能排便,就是便祕。
便祕通常是因為糞便停留在大腸的時間太久,或是通行速度太慢,水分被過度吸收所致。造成此結果的原因眾多,飲食、生活作息、運動習慣、精神狀態等,都會造成排便習慣的改變。而藥物的使用如鐵劑、多種降血壓藥物,也是造成便祕的常見因素。某些較嚴重疾病如大腸狹窄或腫瘤,也會造成程度較嚴重的便祕。
便祕不論在程度上、時間上都有著極大差異,短暫性的便祕一般問題不大,但若持續出現便祕症狀,最好就醫檢查,不要濫用瀉藥,以免受到傷害,或是錯過某些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
★便祕中醫怎麼說
便祕屬於傳統中醫「腸結」、「大便燥結」、「脾約」、「陰結」、「陽結」等範疇。按照中醫的理論,便祕與飲食不均衡、情志失調如壓力過大、過度勞累、體質有關,其看法與現代醫學的主張頗類似。
中醫認為,便祕是因為大腸積熱,並且出現氣滯、氣血虧虛等現象,使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所致。根據便祕所出現的症狀來分析,有虛祕、氣祕、血虛祕、實祕等各種不同種類的便祕。
站在中醫的角度來看,便祕雖然病在大腸,但病因絕對不只存在於大腸,而是與五臟六腑都有關係,其中和肺、脾、腎三臟的關聯性最高。也正因如此,便祕分為上述各種類型,而非只有一種樣貌。
中醫認為,想要治療便祕,自然要先掌握病因,知道病因就能解決便祕的困擾。再者,便祕雖然難免發生,但若長此以往,當毒素長期囤積於體內,將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治療便祕不僅要幫助排便,更重要的是治本。
★便祕西醫怎麼治?
西醫治療便秘,首重確認便祕原因,才能對症治療,也可以透過檢查,確認大腸是否出現器質性病變、結構或功能異常等。
一般常見的檢查包括肛門指診、大腸鋇劑攝影、大腸鏡。肛門指診可以快速知道大腸肛門的問題;大腸鋇劑攝影、大腸鏡能幫助排除造成便秘的大腸病變,如息肉,腫瘤及大腸憩室症。另外還有一些測試,可以確認大腸肛門的生理功能有無異常。透過各種檢查,才能確認便秘的原因。
●調整飲食、作息是第一步
針對單純偶發性的便秘來說,調整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是治療的第一步,也是關鍵。執行後若發現效果不佳,便祕依舊持續,才考慮藥物治療。
便祕患者飲食上要謹守多喝水、高纖維、規律飲食的原則。水分能保持糞便柔軟,每天至少引用8~10杯白開水;膳食纖維能幫助糞便的形成與軟化,全穀物、新鮮蔬果是膳食纖維的最佳來源;規律飲食能維持排便功能正常。另外,運動也可以刺激消化道,幫助排便。
●不養成依賴藥物的壞習慣
便祕也可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瀉藥、軟便劑或灌腸。雖然快速見效,但不建議患者過度依賴藥物治療,以免使用劑量越來越重,影響腸道蠕動力以及腸道的反射神經,反而陷入惡性循環。
常見的治療便祕藥物,作用機轉不同,大致有膨脹性、潤滑性、鹽類、高滲透壓性、刺激性等5類。
膨脹性瀉藥主要是透過纖維類物質的作用,增加糞便的空隙與體積,以利排便;潤滑性瀉藥是一種礦物油,可以覆蓋在乾硬的糞便上,使其軟化有助排便順暢;鹽類瀉藥主要作用是增加腸道水分,並刺激腸壁,增加腸道蠕動;高滲透壓性瀉藥,作用就是清腸;刺激性瀉藥作用是刺激腸黏膜或腸內神經叢,以增加腸道蠕動。
每種瀉藥對身體難免會有副作用,例如潤滑性瀉藥可能會妨礙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影響鈣和磷的吸收;刺激性瀉藥可能會帶來劇烈的腹部絞痛,並造成水分、電解質的流失等。
醫師會考慮患者的整體狀況,開立適合的藥物。以免妨礙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拿捏得不好,腸道蠕動可能會受影響,使得便祕更容易發生。
★便祕中醫怎麼治?
有別於西醫治療便祕強調「通便」,中醫認為便祕應該要分虛實。實證便祕通常是因為飲食失當,攝取過多燒烤、肥膩、油炸又低纖的食物所致,這時的確需要「補水通便」,但若是因五臟六腑氣血虛損不足所導致的虛證便祕,則需要利用補藥來補益臟氣,若一味通便,恐怕會使身體更虛。
●實祕通便,虛祕補氣血
中醫根據便祕症狀,將便祕分成許多種類,如實祕、虛祕、氣祕等。若將患者體質納入分析,根據辨證論治,便祕可分腸道實熱型、腸道氣滯型、脾虛氣弱型、腎陽虧虛型、陰虛腸燥型。
「腸道實熱」者,平日多愛吃油炸、辣、燒烤等重口味食物,大便多堅硬,且經常感到口乾或有口臭,治療原則為清熱潤腸。「腸道氣滯」者,平日多缺乏運動,屬久坐一族,排便總是不順暢,經常覺得解不乾淨,治療原則是疏肝解鬱,順氣導滯。
「脾虛氣弱」者大便不見得乾硬,但上廁所總是要解很久,很難持續用力,而且經常上得滿身是汗,治療原則為補氣健脾運脾。「腎陽虧虛」者,大便乾硬,即使有便意也難以解出,偶爾會出現暈眩現象,治療原則為養血潤腸、滋補腎氣。「陰虛腸燥」者不僅大便乾硬,形狀還仿若羊大便般一粒一粒的,治療原則是增液潤腸、滋陰補血。
●一招舒緩便祕→揉按腹結穴
★便祕中西醫治療關鍵Q&A
●Q1:便祕吃瀉藥,為什麼無效?
太久沒解便,腸道中的食物渣會變成糞石,有時連瀉藥也無效。
偶發性的便祕,一般吃瀉藥都可以治療。臨床上有部分便祕患者的便祕情況,無法用軟便劑或瀉藥治療,稱為「頑固性便祕」。
頑固性便祕除了大腸先天缺乏觸動蠕動的神經節之外,主要仍和飲食習慣不良、缺乏運動有關。
通常患者就診時,可見大腸的末端已被糞石(食物渣所形成)完全塞住,若持續使用瀉藥,只會導致大腸脹破,甚至引發腹膜炎。此類患者建議可考慮以微創手術切除不會蠕動的大腸,以解決便祕的困擾。建議如果有便祕情形,服用瀉藥後發現無效者,一定要前往醫院就診。
●Q2:為什麼蔬果吃很多還會便祕?
想避免便祕,除了攝取膳食纖維,水分同等重要。
「想要避免便祕,要多吃蔬菜」是多數人都具備的觀念,但大家往往忽略水分攝取。膳食纖維與水分具有互相牽引的作用,要對付便祕,膳食纖維與水分缺一不可。
膳食纖維具有吸水而膨脹的特性,能夠增加糞便的體積,促進腸胃蠕動。但倘若只是一味攝取大量纖維質,卻沒有同時間補充足夠水分,糞便反而會變得更乾硬而不好移動,使得便祕惡化。
所以攝取高纖食物的同時,別忘了補充足夠的水分,才不會出現便祕惡化的反效果。
~以上資料摘自《生病看中醫好,還是西醫好?》黃宗瀚、索承美◎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