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養寵物,該注意什麼? 嬰兒與母親 1月號 NO.483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 徐英倫、永春動物醫院院長 張逸紳 家有寵物,孕婦、胎兒會有危險嗎? 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徐英倫表示,狗身上有幾種跟人共通的疾病,如:狂犬病、布魯氏菌等,布魯氏菌有可能導致流產、早產等危險,不過這幾種傳染病是經由被狗咬傷才會傳染,大部分被自家養的寵物狗咬傷的機率很低,而且只要平時做好清潔衛生,例如處理排泄物之後立即洗手,並定期帶寵物施打預防針,被傳染的風險不高。 在食物方面,現在家庭都知道寵物的食物必須處理過,不能吃到生肉,而如果固定餵寵物糧食,都比較不會有吃到感染源的風險。 永春動物醫院張逸紳醫師表示,養寵物最常見是蛔蟲等一些小毛病,至於人畜共通傳染病,國內一直在積極做防治,幾乎很少見。在所有寵物當中,狗最親近人類生活,狗和人類共通傳染病包括萊姆病、鉤端螺旋病等,這些傳染病的防治主要為保護狗,而且國內在早期就已投注很多經費在動物傳染性疾病的防治上。以萊姆病為例,大醫院感染科幾乎好幾年才遇到一個案例。 有疑慮,孕媽咪產檢時可做檢測 很多女性懷孕後會擔心被寵物傳染弓形蟲,這部分也不用太擔心,弓形蟲主要宿主是貓,如果寵物貓感染到弓形蟲,排泄物中會帶有蟲卵,可持續3週,對孕婦確實有風險,但真的透過家貓感染到弓形蟲的案例很少,人類吃了未煮熟生肉,包括牛、羊、豬肉等,得到的風險反而比被貓傳染的機會來得高。徐英倫醫師表示,臨床觀察,一千名孕婦約有5∼7個感染弓形蟲,但是會傳染給胎兒的機會更低。 張逸紳醫師指出,弓蟲症是一種一旦感染後果嚴重,但感染機率相當低的傳染病,孕婦感染弓形蟲可能引發流產等嚴重後果,但張逸紳醫師表示,自己臨床經驗長達十年,從未見過寵物弓形蟲感染人類案例。 徐英倫醫師表示,如果真的有疑慮,可在產前接受IgM檢測,看血液中是否有弓形蟲抗體,現在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做這項篩檢的孕婦要比以往多,不過目前並不建議將此納入常規檢查,想要做這項檢測,建議在懷孕10∼12週接受第一次產檢時額外做。 萬一檢測結果IgM為陽性也不要驚慌,不一定是近期感染,第一次感染約1週內會產生抗體,之後濃度慢慢下降,抗體會維持約3、4年左右。一旦驗出陽性,要再比對IgG抗體檢測結果,IgG抗體會在第一次感染2週後產生,8週達到最高濃度,之後終身維持陽性反應。IgG及IgM皆為陽性,可能最近感染,也可能是偽陽性,建議2週後再測一次加以確定。 孕婦感染弓形蟲症狀很輕微,包括發燒、倦怠、肌肉酸痛等和感冒很類似,但是對胎兒就不一樣,隨著懷孕週數增加,傳染給胎兒的機會越大。如果媽咪在懷孕前感染,建議6個月後再懷孕,也有醫生認為3個月後就可以懷孕。 做好防範,懷孕和養寵物完全不衝突 張逸紳醫師指出,許多疑慮其實是多餘的,就算主人懷孕,以國內公衛水準,根本不需特別注意什麼,生活上不需特別改變,當然也不需有任何擔憂,如果對弓蟲有疑慮,懷孕後孕婦可請婦產科醫師檢測,寵物則交給獸醫師檢查即可。至於網友對藝人臉書po出與寵物狗狗睡一起的照片有些批評,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只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懼。 媽咪們不必因為懷孕而擔心寵物可能帶來什麼影響,只要生活中掌握正確原則,就是最好的防範,徐英倫醫師提供幾個原則參考,包括: 1.本身要有好的衛生習慣,尤其處理寵物的排泄物後一定要洗手。 2.有養貓的家庭,應避免由孕婦處理排泄物。 3.懷孕後不建議飼養新寵物,因為不清楚寵物的健康狀況,以及之前是否打過疫苗。 4.寵物的食物一定要煮熟處理過,避免吃生食,孕婦本身也要禁止。 飼養寵物,孩子有較好的抵抗力、社交能力 張逸紳醫師也表示,小朋友接觸寵物抵抗力普遍比較好,過敏機會也會降低,無論獸醫師或婦產科醫師,都應該宣導正確觀念,避免大眾產生無謂的恐懼。 徐英倫醫師指出,1990年發表的一項實驗發現,與貓同住的寶寶,對貓身上的過敏原比較不會有反應,原因是什麼並不清楚。至於狗也有很多相關研究,養寵物狗的家庭,寶寶氣喘的機會比較低,不過這類研究有些干擾因素,例如有過敏史的家庭比較不會養寵物,或是會將寵物與小朋友隔離,不過可確定的是,養寵物不會使過敏的機會增加。 另外依心理學實驗結果發現,在有寵物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比較不會感到寂寞。此外,家有寵物,孩子運動時間較多,戶外活動機會也多,相較於沒有養寵物的家庭,和寵物一起長大的孩子,將來社交能力比較好。 只要有正確的觀念,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定期幫寵物做清潔,注意食物安全,懷孕後避免養新寵物,孕媽咪一樣可以和寵物有正常的互動,完全沒有衝突,不需有不必要的擔憂。 徐英倫 學歷:陽明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經歷: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產科研究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總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 現任: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產科主治醫師 張逸紳 學歷:台灣大學獸醫系 經歷: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畜牧技師 現任:永春動物醫院院長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1月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