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玻璃大王」的大陸民營企業家福耀董事長曹德旺準備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建玻璃大廠,大陸媒體刊登「曹德旺要跑了! 」的文章。曹回應,大陸對企業的稅負太高,製造業利潤微薄。一席話震動大陸企業界,也同時給在大陸仍在轉型升級努力的台商很好的警訊。曹德旺稱,大陸製造業成本太高,美國天然氣每立方米相當於錢人民幣0.7元,中國賣2.2元,這還是政府特別優惠的價錢;電價,美國0.3元左右,中國0.6元;高速公路,美國不收費,中國過路費1噸0.5元。
這還不包括稅負。美國只有35%的所得稅,中國除了25%的所得稅,還有增值稅。再算上其他各項稅費,算下來,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這樣算下來,大陸企業大約有一半的營業利潤都被收走了。製造業利潤非常微薄。中小企業就更艱難了。大陸繁重的增值稅讓很多小企業長期無法壯大,也就難以和大企業做生意。這樣一來形成惡性循環,中小企業根本被扼殺在襁褓中。
現在很多大陸大企業搬到歐美,中小企業搬到越南和柬埔寨。以紡織業企業為例,在越南、柬埔寨,棉花一1噸比大陸便宜40%;電價、水價、氣價比大陸便宜四、五成,工人工資又比大陸低。曾在廣達、緯創工作過12年的台幹陳經理則表示,大陸稅負高、生產和人工成本高過歐美,早已不是新聞,現在除了富士康等大型台企還有利潤,其他都經營得很辛苦。尤其是稅負,這也是台企外移、內遷最重要的指標。
長期在上海、昆山工作的陳經理表示,早在三年前,台商就不斷透過台協台企聯向大陸反應,除了中央規定的所得稅外,要降低其他地方稅和規費,今年則進一步要求大陸給台商「國民待遇」。他表示,有些沿海省份在這部份做得還沒有內陸省份好,反映出「反正台商不來,還有其他境外商來」的心態。
而在珠三角傳統產業的東莞台商則認為,台商跟著市場走,跟著訂單走。大陸人工、原材料、生產成本逐年增長,沒利潤當然會出走,再者許多製造業根本找不到工人做工。
東莞台商認為,台商根本不需要什麼「南向政策」,珠三角的台資鞋業、金屬零件和服裝業早在前幾年不堪重負,大批移去越、柬、印度,早就「一路向南」。而在裕元大罷工事件後,把台商壓得抬不起頭的是「五險一金」,還溯及既往。
曹德旺只是企業大、人出名,被拿來和李嘉誠相對比,企業出走並不是壞事,但出走的原因,大陸各級政府要能察覺稅負、人工成本和生產成本已比歐美高,連大型企業都已無法負擔了,中小企業就更難生存。
曹德旺的出走提醒了大陸政府,也提醒企業家,提醒民眾對製造業生存的危機感,大陸能否解決這些成本高漲的因素,正視失去勞動力優勢、失去製造業優勢的情況,端出解決措施,正是兩岸企業家關注的焦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