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功課總是不專心,不是一下子說口渴要開冰箱喝水,就是嚷著要上廁所尿尿,兩三百字的課文抄寫,他常常要寫一、兩個小時。老師,我實在不曉得怎麼辦?打也不是,罵也沒用。」在演講會後,第一個跑來跟我訴苦的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媽媽,她的獨生子正在念國小二年級。
「唉喲,我女兒也是呀,她根本沒辦法長久定心讀書寫字,頂多安靜三、四十分鐘而已,而且一定要有獎品禮物,如巧克力、QQ 糖,她才肯勉強『定』在書桌前讀個半小時。學校老師告訴我說,她可能有過動的傾向,要我帶她到醫院給兒童身心科的醫師看。美儒老師,你認為孩子這樣就是過動兒嗎?」緊接著從人群中擠身到我面前的媽媽,在迫切地述說她念國小三年級的女兒情況時,語氣顯得十分焦慮不安。
「專心呀,說到專心,我那兒子打電動玩神魔塔時最專心了。星期天要帶他去郊外走走,說什麼也不肯,他可以從早上醒來開始打,打到早餐、午餐都可以不用吃,眼睛盯著電腦螢幕,怎樣也叫不動。往往是他爸爸看不下去,火了,想打人了,他才勉強從電腦前『拔』起,隨便扒兩口飯又回去打。如果把他電腦關了,哈,他才沒在怕!他就改為用手機打!老師,他現在才小四,就沉迷到如此地步,你說他將來怎麼辦呀?」一旁穿著OL服飾打扮的婦人,如連珠砲般傳神地把兒子瘋迷電動遊戲的情形說得讓人如臨其境。
這是我在無數場父母成長班、親子教養專題演講中最常遇見的父母心聲。
許多家有兒女就讀國小的爸爸媽媽,往往會提起孩子很難長時段安靜讀書、寫功課,尤其缺乏專心度;而針對孩子的好動、不安定,身為父母的似乎只能落得焦慮無奈又無助。
★到底要怎樣才能培養出孩子的專心度?
一個年幼正待成長的心靈,對事物的學習態度、專心度,是否也往往與他日後的學業成就成正比?
美儒老師春風化雨任教建中紅樓才子,歲月嬗遞中已逾三十五個寒暑,帶過許許多多順利考上理想大學科系、如今已成為各行各業社會菁英分子的學生。在長久真實相處、實際觀察中發現,能耐得住寂寞、可以長時間伏案專心苦讀的孩子通常有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從小就擁有閱讀的習慣,而且喜愛廣泛的閱讀。
在這3C產品盛行,FB、e-mail 無遠弗屆的年代,又如何能幫孩子衝出層層電玩的誘惑,轉往文字閱讀的世界?藉由閱讀進而培養出孩子對讀書、學業的專心度
然而,專心閱讀的能力,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那是需要長久的時間,日復一日,慢慢琢磨提煉的。
如果爸爸回家只會翹腳看報紙,喜歡看電視各種球賽也偏愛看政論節目,而且是邊看邊罵,卻大剌剌喝斥孩子進房間讀書、寫功課;假使媽媽燒飯洗碗忙完家事就迫不及待只想守著另一部電視,看那虛幻的<來自星星的你>,或永遠是外遇不斷、婆媳反目、心機陰狠多變的連續劇,卻也「大言不慚」地急急指揮、催趕孩子去寫作業、做測驗卷—你說,這又教孩子如何定心、靜心讀書閱讀、專心做功課?這種類似「只許州官放火,卻不許百姓點燈」的教養方式,又如何教孩子心服口服?如何教孩子不「一心二用」?
★透過閱讀培養專心度
根據文化部在不久前發表的一份統計表示:台灣每人每年平均閱讀兩本書,而韓國是10.8 本,日本8.4 本。
如果說,說話是出自本能,閱讀能力的養成則來自習慣;既然是習慣,就要從小做起。
知識是相通的,知識背景愈廣,讀起教育體制內的課本也就愈輕鬆;如果說「課外閱讀」是一根具有神奇法力的「魔杖」,那被點中的孩子在學習和才能方面,將更能夠發揮潛力、領悟力也會變得更靈敏。
俄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青少年的閱讀一直有長期的觀察與研究,他曾明白地表示:「青少年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他認為缺乏閱讀能力的孩子,將會阻礙和抑制腦部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得神經元之間無法順利聯繫;換句話說,不善於閱讀的人,往往也就不善於思考。
姆林斯基依他二十多年來的研究觀察指出:為什麼有許多孩子在童年時期表現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可是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追求感覺乏味無趣,腦力反應愈是顯得僵硬不靈活呢?這一切肇因主要來自於這些小時「了了」的孩子,因為不愛課外閱讀,也就「大未必佳」了。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和美國教育家布魯納,透過很多調查研究證實以下兩點「學習」的關鍵:
一、人類思路發展與語言系統的發育有著絕對密切的關係。
二、學習新的知識必須依賴已有的智力背景。
「閱讀」是一種以語言符號為媒介,其中包含著豐富的、超越現實生活內容的活動,因此會讓閱讀者的「語言系統」發育得更好,同時使「智力背景」更為豐富,從而誘發思維能力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更為活躍且強化。
從以上的行為科學理論或實驗研究見證,凡是從小養成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有趣的閱讀不止讓孩子變得聰明又幸福,更能豐富了孩子的生命。
~以上資料摘自《如何培養高EQ孩子》陳美儒◎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