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稅收創高 全年超徵逾3,000億


保健身體重要,可是你知道豐沛心靈更重要嗎?【講義雜誌電子報】供應有機閱讀,讓你的心靈更柔軟。 【EASY企管報】內容涵蓋領導統御、經營企畫、財務管理、行銷廣告、職場生涯,增加您在職場上所需的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11/11 第523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稅收創高 全年超徵逾3,000億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昨(10)日公布前十月累計稅收2兆4,574億元,年增22.5%,史上首度在10月就達標全年預算數,預估全年稅收將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至少3,000億元,超徵規模將寫下歷史紀錄。

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分析,稅收兩大功臣主要在於營所稅、證交稅,有三大原因,首先去年因應疫情免辦暫繳的營所稅額,在今年回補;第二,去年上市櫃公司獲利成長;第三,今年以來股市交投熱絡,大幅挹注證交稅。

財政部統計,10月稅收2,194億元,年增近三成;前十月累計稅收2兆4,574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逾二成二;累計稅收創新高稅目包括營所稅、營業稅、證交稅、關稅、遺產稅、房屋稅及牌照稅等七稅目,加上總稅收創高,共創八個新高。

以營所稅來看,前十月累計入帳6,855億元,年增近五成;前十月證交稅也達到2,300億元,年增近一倍;今年遺產稅因大額稅款入帳,前十月實徵淨額272億元,年增兩成。

不過受疫情影響,娛樂場所關閉導致娛樂稅嚴重縮水,截至10月娛樂稅預算達成率不到六成,累計稅收年減逾三成三,後續在五倍券刺激消費下,稅收可望止血;另宴會減少,使酒類產品需求降低,也導致菸酒稅受影響,累計稅收年減1.5%。

營業稅方面,雖然餐飲、零售業受疫情影響較嚴重,但由於進口電子零組件、礦產品等營業稅額增加,消長之下,前十月營業稅仍成長一成五。

另外,截至10月已提前達到全年預算數的稅目包括營所稅、遺產稅、贈與稅、證交稅、期交稅、房屋稅、牌照稅、契稅等,累計總稅收也提前達標,甚至超出年度預算189億元。

陳玉豐表示,總稅收提前達標是統計以來首見,若從往年最後兩個月稅收規模約落在3,300億元至3,900億元來保守推估,今年稅收至少超過預算數3,000億元以上。外界則推估,很可能上看4,000億元。

觀察歷年稅收,前次稅收超徵高點落在2015年,當時因隔年房地合一制上路,許多房地提前交易,導致全年稅收超徵1,878億元;而去年受疫情影響,近七年首度出現短徵約223億元,今年稅收表現亮眼,不僅重回超徵,規模甚至遠超過往年水準。

 
證交稅減 房地合一稅回升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從稅收觀察,股市、房市兩樣情。近期台股量縮,衝擊證交稅表現,年增率是連25紅,但若看月增率,則已連續三個月呈現衰退,不過減幅有趨緩;房市相關稅收方面,個人房地合一稅則是連續兩個月回升。

財政部官員指出,證交稅單月歷史高點是落在今年7月的341億元,而10月僅入帳169億元,幾乎腰斬,但若與9月的178億元相比,看得出減幅有在趨緩。

財政部表示,10月上市櫃股票平均日成交值3,640億元,是今年各月新低;累計證交稅2,300億元、前十月平均日成交值4,710億元,則都是歷年同期新高。

官員表示,觀察航運類股,今年年初因為塞港、報價上漲等利多因素,交易量占比從4月超過一成,5月成長到二成,6、7月進一步成長到三成,不過到了8月回降到二成,9、10月又續降到一成五,整體與每日成交值走勢大致雷同,後續仍待觀察。

至於房市相關稅收,今年7、8月受新冠肺炎疫情、民俗月影響及房地合一稅2.0等政策因素影響,房市交易量受到牽制,反映在個人房地合一稅,7月入帳29億元,8月受衝擊最嚴重,降到13億元,9月又回升到16億元,10月最新統計達到20億元,連續兩個月回升。

若對照各都地政局資料,10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合計23,810棟,是今年單月最高,同時寫近十年同月新高,可見10月房市擺脫疫情陰霾,交易熱絡。

此外土增稅、契稅等房市相關稅目走勢不一。土增稅因去年基期較高,10月稅收年減6.6%;契稅10月實徵淨額年增8.3%,其中又以新北成長最多,主要因為土城廠房移轉案件,此外高雄因新建案交屋,也有所成長。

 
疫情衝擊 前八月併購交易大縮水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10)日指出,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台灣併購市場從去年開始下滑,統計今年前八月,我國併購交易件數僅18件、交易總額約為22.2億美元,件數、金額雙雙較去年同期下滑。

安永及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昨日共同舉辦2021國際投資論壇,並發表併購白皮書,分析近年全球及台灣併購表現。

安永財管諮詢服務公司總經理何淑芬分析,先從2020年表現來看,從去年初開始,台灣市場受到疫情影響,多數投資人態度保守,讓交易案件延宕,整體併購交易市場降溫。

根據報告內容,包含國內整併、外資來台、台商海外併購等三類樣態,去年全台併購交易共有36件,總金額達到188.5億美元。

何淑芬表示,去年主要受惠於國內矽晶圓大廠環球晶公開收購德國世創(Siltronic)股權,單案52.4億美元,推升全年併購交易總額,但是從交易件數來看,去年表現僅36件,已降至2013年以來新低點。

依據報告內容,從去年到今年,環球晶以52.4億美元併世創案,穩坐台灣併購市場最大案;第二名則是國內首宗「金金併」富邦金9.3億美元併日盛金;第三名則是和碩以5.1億美元買回子公司鎧勝-KY並下市。

然而看向今年表現,報告顯示,統計截至今年前八月為止,我國併購交易件數僅18件,較去年同期下滑36%;今年前八月併購交易總額約為22.2億美元,年減幅度達42%,二項指標雙雙走跌。

何淑芬表示,本報告僅統計至今年前八月,不過日前全聯已宣布收購大潤發,統一集團及遠東集團更先後表示有意收購台灣家樂福股權,以及市場喊價到逾20億美元的花旗集團出售在台消金業務等案,從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初,檯面上就有不少大案正在排隊。

就併購樣態來看,何淑芬分析,去年受到疫情衝擊,多數投資人轉瞄準境內投資標的,外資來台併購的案件放緩,較前一年大減近八成;不過也由於去年台灣境內疫情相緩和,去年國內整併交易金額,反而較前一年成長八成,顯示國內併購仍熱。

不過,何淑芬認為,放眼全球併購市場,今年交易活動已在回溫,但台灣卻反其道而行,推測除了台灣老闆們習慣面對面談生意之外,也可能與私募股權基金活躍程度有關,國際上許多併購活動是由私募股權基金所發起。

 
貨運大好 航空雙雄營收增逾五成
記者黃淑惠、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貨運大好,航空雙雄10月營收大躍進。華航10月營收為149.4億元,年增54.8%;貨運收入137.1億元,月增17%、年增68%;長榮航10月為疫情衝擊以來首度衝破百億元,達103.7億元,年增率57.1%;其中,10月貨運營收就達到89.2億元,月增率達27.1%,年增率達81.8%。

華航、長榮航空同步表示,航空貨運進入第4季的傳統旺季,迎接雙11、感恩節、耶誕節等重要消費節慶,刺激網購電商需求增長,3C及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仍強勁,而海運艙位仍然擁擠,短期海轉空需求發酵,呈現供不應求態勢,這樣的市場急迫需求延續到11月。

華航善用客貨機調度綜效,彈性調整運能提高貨機機隊使用率,並積極爭取短期高價包機需求,已連續三個月貨運收入突破百億,本月更攀新高攻上137億元,預估今年第4季整體將有機會再創佳績。

 
BDI彈升 散裝船長多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BDI(波羅的海運價指數)在連續多日回檔修正後,昨(10)日報價反彈,指數來到2,892點,上漲3.2%;其中,海岬型指數(BCI)已連日反彈,昨又大漲5.3%,指數來到3,221點,本周漲幅已逾兩成,各船舶日租金也跟著回升。

近一個月BDI回檔幅度達49%,主要是反應之前指數太急速的飆漲,然而業界認為,後疫情時代的基礎建設,再加上新環保節能船舶推動,散裝船市場是一個長多格局走勢。包括慧洋、裕民、新興、中航、台航等都是主要受惠對象。

另外,原油、天然氣價格飆漲,帶動相關船舶租金也開始反彈,預期新興、裕民可望受惠,以油輪市場為例,國際油輪大航商表示,油輪運費正強勁回升。

法人認為,市場租船氣氛還是很熱絡,看好第4季BDI指數可望持續走升,有助於國內散裝船第4季的租金價格談判,國內散裝船業者今年的獲利將跟著運價一起攀升。

 
交部:航運業躋身新護國神山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交通部次長祁文中昨(10)日表示,台灣航運產業於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堪稱是台積電之後另一個台灣護國神山。

交通部航港局與台灣港務公司11月舉辦「前瞻航運─優質港口」雙論壇,其中,航港局昨(10)日以「前瞻航運」論壇率先起跑,包括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等航商高層、海運專家出席。

對於經營策略,鄭貞茂昨日則表示,他將持續改善公司財務結構,不拚運力但要拚報酬率,把獲利能力調整到最佳位置。他估計,海運市場到2023年都OK。

祁文中表示,2020年開始,全球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行各業普遍陷入低迷景氣,但台灣的進出口貿易仍然能夠維持穩定的運作、成長,這都要歸功於國籍航商全力的支持與協助。

他說,在疫情與美中貿易戰影響下,全球供應鏈也產生了結構性的轉變,此外,航商投入新船建造與後續的景氣循環、全球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與近期油價的成長所帶動的綠色航運浪潮,都是值得探討與因應的課題,透過此論壇,讓航港局和海運產業共同思考,在未來的機會與挑戰中洞燭先機,更加壯大。

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主要貨櫃航線,出現嚴重塞港、缺櫃的問題,學者認為,因疫情造成的塞港、缺櫃、缺船、缺工、供應鏈恐斷鏈的情形,應會持續到明年才會獲得改善,預期航商在明年仍然可以持續獲利。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授吳榮貴在討論「全球航運市場的機遇與挑戰」主題時說,因疫情影響,形成嚴重的塞港、缺櫃、船期延宕,估算因此削減船舶運力約300萬TEU(20呎標準貨櫃)的貨櫃船在港等候,相當於全球貨櫃船隊運力的12.5%。

他指出,2022年預料全球供應鏈物流要到年中才會順暢,船運供給仍然短缺,運價仍將維持高檔波動,航商在2022年仍然可以賺飽飽。

 
國際財經要聞
愛迪達雙利空 降全年財測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愛迪達(Adidas)上季營收不如預期,毛利率也下滑,並調降全年獲利展望,原因是越南工廠因疫情停擺使供應鏈中斷,且中國大陸市場抵制潮續燒不退。這些利空仍未消散,因而使本季成長前景有壓,消息拖累愛迪達10日在德國股市盤中跌逾6%。

愛迪達10日公布,第3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3%至57.52億歐元(66.5億美元),營業利益年減8.5%至6.72億歐元,遜於分析師預期的58.3億歐元及6.82億歐元。

受疫情引發的封鎖措施及旅行限制的打擊,愛迪達上季大中華地區營收年減15%,亞太地區上季營收也年降8%,所幸北美、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的營收強勁成長,抵銷大陸市場的部分缺口。但由於亞洲市場逆風以及供應成本變高仍侵蝕毛利率,愛迪達上季毛利率下滑0.2%,降至50.1%。

這家德國運動用品大廠表示,大陸消費者因新疆棉爭議抵制西方品牌,加上越南等亞洲多國重啟封鎖令,造成供應鏈斷鏈,導致上季營收減少6億歐元(6.96億美元),傷害該公司致力專注於電商、永續材料及女性產品的新五年策略的努力。

Nike等同業業績也受大陸市場拖累,但大陸市場占愛迪達的營收將近25%,遠超過Nike的17%和H&M的5.2%,因此愛迪達受創較深,近幾個月的股價表現也落後Nike和Puma。

愛迪達並下修全年獲利目標,原估全年營收最多年增20%,如今認為只會達到先前預估區間的低檔,但未提供具體數字,原因是預料需求及供應鏈問題將延續到本季 。

愛迪達還將其全年毛利率目標降至介於50.5%~51%,低於原估的約52%,全年營業利益率目標也從介於9.5%~10%,降至原估區間的低檔,且來自持續營運業務的全年淨利預料介於14億~15億歐元。

彭博分析師指出,愛迪達需要迎頭趕上對手Nike與彪馬(Puma)的品牌動能(Brand Momentum),並盡可能在其12月「創新日」(Innovation Day)中展現更多進展,屆時投資人將希望聽到新系列藍球產品計畫進程。

 
紐西蘭:歡迎台申請CPTPP
國際組/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西蘭貿易部長歐康納十日表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員國對於新成員的加入,抱持著開放態度,歡迎英國、中國及台灣申請加入,申請者必須考量加入這項協定所需符合的標準。

不少CPTPP成員國也是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會員。紐西蘭擔任今年APEC會議主辦國,九日落幕的雙部長視訊會議由歐康納與紐西蘭外交部長馬胡塔共同主持,兩人十日舉行會後記者會。

媒體問及,紐西蘭是否支持台灣加入CPTPP,歐康納表示,CPTPP成員國向來對新成員申請加入持開放態度,「我認為我們都歡迎英國、中國及中華台北申請加入」。

歐康納說,加入CPTPP涉及另外的程序,因此相關議題不是APEC雙部長會議討論重點。

也有媒體問到,紐西蘭認為中國如何才能達到加入的標準,歐康納表示,「我們不會預判中國可能需要做的改變」,所有CPTPP會員國都承諾維持協定的高標準,因此新申請加入的經濟體需要達到這些標準。

CPTPP目前有十一個成員國,包括日本、加拿大、澳洲、越南、紐西蘭、新加坡、墨西哥、秘魯、汶萊、智利與馬來西亞。明年將由新加坡接任CPTPP輪值主席國。

 
NHK專訪 美亞太助卿: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東京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接受日本放送協會(NHK)專訪時說,美國希望台灣海峽維持和平與穩定,在政策方面沒有改變,「而且我們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

康達(Daniel Kritenbrink)11月6日前往日本及韓國進行6天訪問。這是他9月24日上任後首次出訪。

日本放送協會(NHK)專訪正在日本訪問的康達時詢問,很多日本人現在都對台灣情勢感到憂慮,甚至擔心可能發生戰爭。如果中國真的攻擊台灣,雖然美國總統拜登曾說美國有防衛台灣的責任,但請說明為了防衛台灣,美國所採取的立場與政策方針。

康達回答說,美國長久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任何改變。

他說,美國雖然對中國為強化施壓採取的若干挑釁行動感到憂慮,但該採取的因應作為很清楚;美國將基於明定對台提供協助的「台灣關係法」善盡義務,並協助台灣自我防衛。

康達說,美國對維持和平與穩定以及維持台灣海峽現狀,持續抱持關心,「那是我們的方針,也是我們想做的事」。

NHK詢問,對美國來說,為維持地區和平與穩定,維持現狀應該是最好的方法吧。

康達說,沒錯,有關美國希望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在政策方面沒有改變,「而且我們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

NHK還問到,台灣總統蔡英文提到有關台灣軍隊與美軍的合作,應該要如何理解這個變化呢?美國與台灣之間發生了什麼呢?

康達說,再次強調,美國並沒有改變長年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而基於「台灣關係法」協助台灣維持自我防衛也沒有改變,「那就是我們的政策」。

他說,「我們將持續對此傾注全力,採取相應行動」。

談到為維持這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從防衛角度來看,美國對日本有何期待?

康達說,美國期待的是,所有篤信基於規則的區域秩序、維護國際法以及讓和平與繁榮遍及區域全體的一切國家,都能為了保護這些利益挺身共同行動,就是那麼簡單。

 
美物價飆升6.2% 30年最高
編譯林聰毅、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10月通膨率及核心通膨率雙雙創下逾30年來最高,進一步顯示隨著企業將漲價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經濟通膨繼續竄升,將使聯準會(Fed)等決策官員承受更大壓力,明年升息的可能性更高。

美國勞工部10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一年前飆升6.2%,高於預期的5.9%,攀抵1990年12月以來最高,而且連六個月年增率超過5%;至於與前一個月相比增加0.9%,也高於市場預估的0.6%。

不計波動性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10月核心CPI, 則較一年前激漲4.6%,不僅遠高於市場預估的4%,也寫下1990年11月以來最高;10月核心CPI較前一個月上漲0.6%,也高於市場預期的0.4%。

這些最新出爐的通膨數字,將使決策官員承受更大壓力,因為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及財政部長葉倫等財經官員堅定認為,當時物價壓力是暫時的,主要與疫情造成的特定問題有關。雖然他們承認通膨將比他們預期更持久,但這種情況會在未來一年左右恢復正常。然而,最近的數據顯示通膨漲勢相當兇猛,而且在許多類別全面上漲。

新興市場同樣承受沉重的通膨壓力和升息壓力。最新數據顯示,巴西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前月上升1.25%,年增率加速至10.67%,高於分析師預期,讓承諾更積極升息的巴西央行面臨更大壓力,因政府將推動規模更大的支出計畫。

捷克和羅馬尼亞的10月物價增幅也大於經濟學家預期,導致這些國家的實質利率更難看,捷克為負3%,羅馬尼亞下探至負6.2%。實質利率陷入負值的國家,還包括波蘭、匈牙利,這些國家的央行可能須採取更加鷹派的立場,以抑制通膨。

同日美國勞工部公布,上周首度申領失業金人數下滑至疫情期間新低,從前一周的27.1萬人再降至26.7萬人。

 
CPI逾30年新高 美股大幅回落、道瓊跌240點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創下30多年來最大年度漲幅,引發債券殖利率飆升,美股大幅回落。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40.04點或0.66%至3萬6079.94點。史坦普500指數下跌38.54點或0.82%至4646.71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63.84或1.66%至1萬5622.71點。

最近幾周走低的指標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在CPI讀數公布後上漲11個基點;1個基點是0.01個百分點。10日下午30年期債券的拍賣不佳,也增加了飆升的動力。

隨著美國國債殖利率飆升,投資人拋售高漲的科技股並追高銀行股,同時還尋求黃金和比特幣的庇護。

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首席投資策略師松德斯(Liz Ann Sonders)表示,「CPI報告是一切下跌的主因。就某種程度而言,美股將重新專注債市,這將是今年的重點。」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漲6.2%,遠高於《道瓊》調查經濟學者估計的5.9%,也是自1990年以來的最大年度漲幅。按月計算,CPI上漲0.9%,高於預期的0.6%。CPI是一籃子產品價格指數,從汽油和醫療保健到雜貨和租金。

Quadratic Capital Management創始人戴維斯(Nancy Davis)表示,「CPI顯示又一個月的通膨數據遠高於聯準會(Fed)的目標,這主要是由於持續的供應鏈問題和勞動力短缺造成。如果通膨沒有消退,Fed可能需要以更大幅度的幅度縮減購債並升息,這可能會損害股票和債券。」

在CPI數據公布後,交易員提高了對Fed首次升息時間的預測。聯邦基金期貨市場現在認為Fed在2022年7月首次全面升息的可能性更大。

科技股承壓,因為利率上升將未來收益打了折扣,可能對成長型類股造成特別嚴重的打擊。Advanced Micro Devices下跌6.08%,輝達(Nvidia)下跌3.91%,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下跌2.03%。

與此同時,銀行股因債券殖利率上漲而獲得提振,限制了股市跌幅。更高的利率意味著銀行可對貸款收取更高利息,這通常會提高獲利。美國商銀和富國銀行雙雙上漲。

其他的利多消息,近期股價承壓的牛市領頭羊特斯拉上漲4.34%,將本周跌幅降至12%左右。該股是史指漲幅最大的個股之一。電動車製造商也是市場焦點,亞馬遜投資的電動車新創公司Rivian掛牌上市。

投資人也在股票和債券之外尋找通膨對沖。黃金和比特幣上漲,因為投資人尋求在物價上漲時能繼續持有更好的資產。

 
美元走強拖累 國際油價下跌
紐約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由於美元走強,加上美國政府報告顯示國內原油庫存意外增加,國際油價今天下跌。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12月交割價下跌2.81美元,來到每桶81.34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元月交割價挫跌2.14美元,來到每桶82.64美元。

 
要聞
金控前十月賺5,275億 增六成
記者葉憶如、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控公司前十月獲利出爐,15家上市櫃金控前十月稅後純益達5,275億元,續創歷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六成,富邦金累計稅後純益1,358.1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1.81元蟬聯獲利王,國泰金10月獲利最佳,累計EPS為9.39元居次,法人預期國泰金全年EPS也將攀上10元、賺一個股本。

不過,受到股息入帳至尾聲、資本市場操作難度升高、接近年底股債投資實現獲利較不積極等因素影響,15家金控有11家10月獲利低於9月,金控雙雄10月獲利皆創今年單月新低,使整體金控單月獲利自7月以來連四個月逐月下滑,總計10月整體金控賺283億元,較前月減少32%,比去年同月仍成長10.8%,前十月獲利突破5,000億元大關來到5,275億元,仍維持年增率六成的佳績。

富邦金10月自結稅後純益56.04億元;前十月稅後純益1,358.15億元,年成長82%,EPS在10月增資股本膨脹後仍達11.81元,穩坐累計獲利與EPS雙冠王。子公司人壽、產險、證券前十月獲利同寫歷史新高。富邦人壽10月稅後純益30.83億元,因股債實現利益減少而下滑,前十月稅後純益983.13億元,有近一倍的成長。

國泰金10月自結稅後純益57.6億元,連兩月榮登金控單月獲利王,10月獲利是今年來單月最低,但比去年同月成長55.7%,為歷年10月最佳;累計稅後純益1,279.4億元,EPS 9.39元,可望繼富邦金之後成為第二家賺逾一個股本的金控。

國泰金旗下子公司包括人壽、銀行、產險、證券及投信,10月單月及累計獲利也都創歷史新高。其中國壽10月稅後純益31.2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032.4億元,年增1.2倍成長亮麗;國泰世華銀行10月稅後純益20.7億元,累計稅後純益突破200億元達209.1億元,因淨息收及淨手收表現強健,抵銷去年投資收益高基期影響,持續成長。

開發金少了9月一次認列大樓處分利益影響,10月獲利為11.96億元,前十月稅後純益318.88億元,EPS為2.13元,累計獲利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19倍,成長幅度金控最佳。

開發金表示,10月資本市場震盪整理,但開發金業務維持穩健。即將百分百併入的中壽,10月獲利12.7億元,前十月稅後純益272.07億元,續創新高;凱基證10月獲利5.89億元,前十月獲利107.55億元,貢獻度居第二;凱基銀10月增提備抵呆帳及調整投資部位衍生損失,單月獲利1.01億元,累計獲利37.44億元;開發資本單月獲利1.85億元,累計獲利91.82億元。

 
富邦金、國泰金 10月股債利得減少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富邦金、國泰金10月自結獲利出爐,因現金股息入帳進入尾聲,單月都僅剩一、二億元,加上距年底僅剩二個月,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積極實現股債利得動作趨緩,不約而同都僅落袋30餘億元,導致10月貢獻金控獲利減少,兩大金控10月獲利都創今年單月最低。

台股10月震盪,最後小漲0.3%,富邦人壽與國泰人壽操作靈活仍有實現獲利,其中富邦人壽10月投資收益入帳約40億元,主要來自國內外基金與股票;國泰人壽國內外股債同樣實現獲利超過40億元,不過相較9月入帳82億元已減半。

但從二家公司金融帳上未實現利益來看,富邦人壽個體淨值項下「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餘額約1,520億元,國泰人壽稅前未實現利益亦有1,036億元以上,可看出二家公司業績不錯,但並沒有想再大舉實現或處分資產以美化帳面,反而將多出來的現金掌握債市投資時機,以提高整體經常性收益率為策略目標。

另外,新台幣升值,讓壽險業匯兌收益增加、成本減少,美債殖利率上升也讓衍生性避險工具產生利得,二大壽險也趁機多提存一些外匯準備金以備後續之需。國泰人壽提存約22億,富邦人壽提存約9億元,10月底餘額各有100億及80億元水準。

 
花旗賣消金 立院促提報告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花旗銀行擬出售在台消金業務,卻傳出與多位潛在買家簽訂密約,限制聘用花旗員工,遭立委質疑已涉及聯合行為,且有限制競爭之虞,公平會主委李鎂昨(10)日在經委會表示,將會再進一步瞭解、根據具體情形研判,學者則持保留態度;立法院則要求,公平會須在一個月內對此提出說明。

立委江永昌指出,我國以往少有針對企業聯合限制勞動力市場競爭的案例,但是在國外並不少見,近期花旗出售消金的過程中,傳出已和多家潛在買家簽訂密約,內含「禁止招攬條款」、三年內不得聘用花旗員工,可能成為台灣第一起案例。

江永昌強調,本次明顯屬於業者間的聯合行為,且此舉更可能限制勞動力市場的自由競爭。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則持保留態度;公平法的最終目標,應在於保障競爭以維護消費者權益,因此即便業者聯合約束勞工聘僱行為,也未必有違公平法意旨。辛炳隆認為,對於本案併購過程是否構成對勞工權益的侵害,應著重從企併法當中保障勞工的相關條文去檢視。

 
信用卡雙雄 雙11大火併
記者楊筱筠 □ 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信用卡兩大戰將北富銀與花旗銀昨(10)日宣布,推刷卡優惠,目標瞄準要吃雙11電商刷卡市場。北富銀與花旗銀分別要卡友刷進momo以及PChome兩大電商平台,雙戰將搭配雙電商平台的刷卡大戰,將在今(11)日上演。

北富銀與花旗銀昨不約而同宣布,在雙11時期加碼自家與電商平台合作發行的聯名卡回饋。北富銀喊出momo卡最高回饋24%,花旗銀主打PChome聯名卡推出40%超強回饋,都希望為第4季的信用卡刷卡業績再添一筆。

北富銀與花旗銀分別為國內第五及第六大發卡行,分別擁有406萬張及283萬張卡,加上富邦金傳出為花旗銀在台消金業務的標售買家之一,更催動市場關注這次雙11刷卡戰局,雙雄信用卡各自與不同電商平台的成績。

北富銀雙11的信用卡戰場,提供三大好康刷卡優惠。包含momo卡提供最高24%、J卡享有最高5,000元以上加碼回饋、全卡友在指定電商消費最高獲得12%回饋。北富銀舉例,假設momo卡友在指定期間至momo購物網上,單筆消費滿1,111元,完成登錄可獲得150元mo幣,再加上千大品牌10%回饋,等於最高可以獲得24%回饋。

此外,雙11當天,卡友假設使用富邦卡線上消費,或以行動支付綁定富邦卡或北富銀帳戶支付,滿1,111元即可獲得一次抽獎機會,有機會抽中2萬元獎金。

花旗銀則是大方給予PChome聯名卡卡友,可享40%超狂回饋,總計包含新戶加碼7%、結合6%權益回饋及雙11限量加碼登錄活動,即日起至下周一(15日)前累計回饋率最高可以直衝到40%,堪稱市場最重量級回饋。

另外,花旗銀也兼顧四大電商平台的卡友優惠,推出全卡在雙11當天,在四大電商平台消費,都有回饋,例如蝦皮購物上最高可拿到11%回饋; PChome線上購物,限量登錄且刷花旗卡單筆消費,分期金額滿10,000元,享2,100點P幣回饋(價值2,100元),回饋率高達21%。momo購物網以及yahoo購物中心超級商城,最高享22%回饋。

 
買氣升溫 20年債殖利率下滑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年公債標售利率意外飆高,加上美債殖利率下跌,吸引部分壽險業買盤進場「撿便宜」;由於買氣明顯升溫,使10年與20年公債殖利率溜滑梯,債市昨(10)日上演一波許久未見的短多行情。

受到通膨升溫及央行明年可能升息等預期影響,央行9日標售20年期公債,意外遭到「空」襲,在買盤明顯觀望下,20年債得標利率飆上0.749%,創下逾一年半新高,並較市場預期的0.68%高出6.9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等於0.01個百分點)。

不過,20年債殖利率跳空彈升,反而激起壽險買盤的興趣,昨日委託券商敲進公債。櫃買中心資料顯示,10年債昨日收在0.535%,下跌3.17個基本點,成交2.5億元;20年債跌4.4個基本點,收在0.715%,成交量9.5億元。

「有些買家著眼升息與通膨議題,在20年債標售當天參與的意願不高,但看到得標利率這麼『甜』,隔天還是決定進場買一些」,券商主管說。

儘管利率彈升令債市買氣升溫,讓債市昨日交投轉熱,但這股買氣能否維持,仍值得觀察。

 
欠稅未繳清 擔保品不退還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欠稅人急於出國,為求暫時解除出境,而提出的擔保品,將直接被視為欠稅的擔保,台北國稅局表示,等到當事人回國之後,須注意在整筆欠稅繳清前,都無法拿回原先提出擔保的資產。

官員指出,有位欠稅人黃先生(化名),因為欠繳金額已經達到法定標準,因此遭財政部函請內政部移民署限制出境。

日前黃先生因故急著出國,找了親友協助擔保,擔保品是對方的定存單,官員表示,當時黃先生雖然順利解除出境限制,但回國之後卻遇到困難,他想為親友拿回定存單,但該財產已經成為國稅局手中的擔保品,不能輕易返還。黃先生以為,當初提供擔保品只是為了確保返國、不會跑路,他願意再受到限制出境,退還原本提供的擔保品,遭國稅局拒絕,導致親友拿不回定存單。官員指出,黃先生當時提供擔保的財產,已經直接被視為欠繳稅款的擔保了。

 
交易未上市櫃股 納基本稅額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證券交易所得課稅規定一變再變,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從今年1月1日開始,個人買賣未上市櫃股票,已經恢復課稅,雖然仍停課綜所稅,但應併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計稅。

官員指出,從今年1月1日開始,個人出售未上市櫃股票、新股權利證書、股款繳納憑證,以及其他可供及表明其股權的證書,已經重新回到個人基本所得的課稅範圍,從明年5月報稅開始適用。

雖說要課稅,但不是以出售價全額來課稅,官員表示,原則上這筆股票若有原始取得成本或費用,皆可先行減除。

官員表示,就原始取得成本的部分,可能是原本買入這筆股票的價格,但畢竟未上市櫃股票不一定留有完整的交易紀錄,如果無法證明原始取得成本的話,則可以用20%利潤率來計算所得額。

在必要費用的部分,官員表示,出售股票時所支付的證交稅及手續費,也都可以視為必要的費用,主張減除。

在部分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案例中,有可能遇到賣家拒絕提供實際成交價格的情形,官員表示,此時在國稅局這邊,會以交割日前一年內,最近一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的財報,計算每股淨值及賣家的收入;如果沒有財報可以查,則會以交割日公司資產來推算淨值、計算收入,此時會以整筆售股收入的75%來計算所得額。

官員強調,今年若有納稅人出售未上市櫃股票,相關所得在明年5月時,別忘了填寫「個人所得基本稅額申報表」,並檢附收、付款紀錄、證券交易稅繳款書、買賣契約書或其他足資證明買賣價格的文件,以備未來接受查核。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