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

【今周刊1259期】完整解析監察院「石木欽案」 玩法之徒


2021農曆春節期間原則上電子報暫停出刊,不便之處,敬請見諒。下列電子報將在春節期間持續熱力放送。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2/03第709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1位銀行員之死...揭開司法最黑暗的一幕!
監察院「石木欽案」真相完整披露
愈來愈不甜的蘋果滋味!和碩左手「啃蘋果」
右手想加入「電動車」戰局
 
   
封面故事
   
1位銀行員之死...揭開司法最黑暗的一幕!
監察院「石木欽案」真相完整披露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一位銀行員之死,看出司法黑暗的一面!在監察院報告所指向的情節中,富商、調查官、法官捲入,負責追債的銀行員從無罪之身,變成有罪之人、抑鬱而終,至今仍是有罪之身,他的故事,是台灣司法最大的諷刺,卻也是雨過天青的機會。

「按被告死亡者,應為不受理之判決……。」2003年8月14日,最高法院這麼說明一起偽造文書案件的判決理由。

或許是僅一頁長的判決書中沒有任何勁爆內容,也可能因為被告只是個平凡的銀行經理,總之這起案件,當年並未引起太多關注。

這位英年早逝的銀行經理,也是最高法院判決書裡的被告,名叫諸慶恩。這場糾纏著他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的司法訴訟案,必須回溯到1995年。

當年4月6日,翁茂鍾擔任總經理的怡華公司財務副總經理吳仙富,對諸慶恩任職的百利銀行(現法國巴黎銀行),交付董事會協議文件、議事錄、一張面額1000萬美元的本票與授權書,以便怡華與百利銀行進行遠期外匯與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

1997年7月,怡華的11筆外幣選擇權交易產生巨額虧損,造成逾769萬美元的損失,百利銀行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怡華兩年前開出的本票,但怡華否認授權上述交易,雙方因此就本票債權存在與否,對簿公堂。

這起雙方各執一詞的訴訟案,在隔年3月3日、台北地院言詞辯論終結當天,出現戲劇性發展。關鍵人物吳仙富向台南地檢署自首,供稱是自己偽造本票與交易憑證,並非獲得公司授權交易。6天後,台北地院簡易庭判決怡華勝訴,本票債權不存在。

翁茂鍾為甩千萬美元債務走險棋? 筆記揭百利案約談前商討「自首」一事

但根據監察院調查,百利銀行曾在1996年5月將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結算的18萬美元匯入怡華公司帳戶,怡華又將這筆錢轉為新台幣;1997年4、5月間,怡華也兩度匯款至百利銀行供外匯選擇權交易扣款之帳戶,監委因此推測,「吳仙富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情事,翁茂鍾早已知情。」

監委進一步比對翁茂鍾的筆記本內容後發現,當怡華與百利銀行進入司法攻防以後,翁茂鍾就密集和時任最高法院法官的石木欽「討論百利案」;1998年2月27日更清楚寫下「3月3日法官將約談吳仙富,律師建議其於3月2日自首」,3月3日又記載「吳仙富家,和其家人討論自首和下午開庭事」,懷疑吳仙富自首是出於翁茂鍾「誘勸」。

畢竟,只要本票是「偽造」,就能讓怡華這張本票的債權「不存在」,怡華也就能甩開千萬美元的債務。

1997年7月28日,是諸慶恩捲入這場改變他一生的追債案起點。當天,台北地院核准百利銀行強制執行怡華開立的1000萬美元本票,並裁定百利銀行須提出1億4000萬元新台幣,作為續行強制執行程序的擔保。

百利銀行當時可以申購其他銀行的定存單,出具1億4000萬元擔保,但為了降低銀行成本,諸慶恩事前徵詢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周麗珠,是否可購買自家銀行發行、無記名可轉讓的定存單代替。得到肯定意見後,他指示下屬填製14張面額各1000萬元的定存單,交由負責存放款及可轉讓定期存單交割、清算業務的協理宋彪核決,並將這1億4000萬元提至台南地院作為擔保。

諸慶恩可能作夢也想不到,這個完全以公司利益出發、且徵詢律師意見後所採取的行動,將成為他遭到司法追殺的關鍵證據。

根據當年判決書,諸慶恩辯稱,填製定存單提供法院擔保前,曾詢問法律意見,且製作時都據實記載買、賣過程,沒有損害銀行作業正確性的意圖;但法官痛批,銀行沒實際收受存款,就發行轉讓定存單,「交易單的真實性無以確保,對於交易相對人的保護亦將蕩然無存,甚而影響金融秩序,豈係法所容許?」

二審有罪判決後,檢方與諸慶恩都將本案上訴到最高法院。但不到40歲的諸慶恩,在2003年5月、二審有罪判決後13個月,因心臟病突發身亡,最高法院依法不受理這起上訴案。

基層憤慨前輩不避嫌 痛陳「應驗有錢判生,沒錢判死」

對此種種情節,監委在報告中沉痛地說:「諸慶恩時值30多歲壯年,於第二審審理時死亡,附帶民事訴訟由其2位稚女承受訴訟境況特殊,石木欽身為最高法院法官,怎能不顧慮於本案評議時若遇到關係人翁茂鍾本案上訴案件,是否會有困擾或為難之處,若被揭露時是否會遭社會大眾質疑司法公正性?卻仍一再與翁茂鍾見面,評議時亦未自行迴避,一如往常參與審判,未避免易被認為損及司法形象的行為,監院實在難以認同。」

不只監院難認同,不少基層法官亦感憤慨;一位基層法官表示,「平常讓我們敬重的法界前輩,卻不避嫌地和案件當事人飲宴、球敘,令人震驚且難過。」他認為,監察院揭露的情節,「正應驗了『有錢判生,沒錢判死』這句話,人民該如何相信司法?」

監察院去年8月彈劾石木欽、揭露這起真相後,法務部也在行政院長蘇貞昌「震怒」下,於今年1月18日宣布將清查與翁茂鍾有關的四大充滿疑點案件,這是絕對重要的第一步。

深入解析司法最黑暗一幕 詳見第1259期《今周刊》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59 期 謝謝!)

愈來愈不甜的蘋果滋味!和碩左手「啃蘋果」
右手想加入「電動車」戰局
今周刊•撰文:王子承

全球第2大iPhone代工廠和碩,除了加速遷廠、更與對手兼客戶立訊合作。面對愈來愈不甜的蘋果滋味,和碩選擇打開車用市場,尋求下一個成長曲線。

蘋果建立全球G2(中國、非中國)供應鏈看起來已成事實,藍思、立訊甚至是歌爾等中國業者逐漸崛起,對台灣供應鏈的威脅,恐怕更甚以往。和碩看準了供應鏈發展態勢,一邊選擇加深與立訊的合作外,其實另外一邊也開始轉往新領域——車用市場發展。

和碩早已布局車用領域一段時間,車用部門BU8逐步成為和碩新業務中的一顆閃亮新星,不僅打進奧迪、豐田等傳統車廠供應鏈,去年更因為特斯拉大賣而蒙受其利。

根據目前出貨成長,摩根大通預估,未來和碩電動車業務會有超過5成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瑞銀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星嘉也觀察,雖然現在特斯拉對和碩的貢獻還小,「但將為和碩帶來利潤貢獻,毛利也比組裝業務更高。」

車用產品守備範圍廣
跟上趨勢拚技術升級

和碩技術長黃中于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指出,和碩車用產品發展最早可追溯至還沒分家前的華碩時代,「當時,我們是從導航機開始。」經過多年布局,現在的和碩不僅擁有不少客戶,在車用產品布局上,包括ECU(控制器)、車用平板、機構件、線束、通訊模組等都有著墨,車用變壓器、充電樁等次系統組裝也是和碩的守備範圍。

凱基證券資深副總經理梁姿�雂尷R,在汽車產業中Tier 1(一線供應商)其實也有些微差別,一是傳動、底盤等一站購足式的系統Tier 1,德國大陸集團、博世以及未來的鴻海,可說都在此列。其他像是充電樁、感測系統、中控台等,則是次系統Tier 1,「比如和碩、廣達做的就是次系統組裝。」梁姿�剺[察。

談起進軍車用的起心動念,黃中于不諱言原因有2:一是想「升級」公司技術層次而跨入汽車市場,另一方面,公司也發現汽車電子化比例提高,而選擇投入相關研究。

只不過,汽車電子與消費性電子產品不盡相同,隔行如隔山,起初,光是跨入這個領域,和碩就花了相當多心力從頭學起,「因為車業通常是百年起跳,就算我們做了12年也只是嬰兒期。」黃中于苦笑。

而和碩走進汽車電子的第一步,正是透過補強車輛基礎知識,黃中于分享,光是中控台就與國際玻璃大廠康寧合作了好幾年,才學會怎麼讓玻璃鑲進去後撞不壞,「有很多學問在裡面。」

第二步,則是學習像自駕、車聯網(V2X)等新技術,黃中于透露,過去和碩製作的機器人Aria,「其實就是為了汽車做準備。」因為機器人會用到包括高精地圖、避障等技術,這些都是自駕車的基礎,而和碩過去也在通訊、面板技術下了不少功夫,轉進車用也相對有條件,才得以讓和碩成功卡位車用市場。

研發無人工廠已久
成進軍汽車產業利基

不過,就算技術到位,車廠供應鏈仍舊被傳統車廠、Tier 1所把持,好在汽車電子化的浪潮正席捲車廠,黃中于發現,「現在車輛的技術,逐漸往ICT(資通訊)偏,這就是他們Tier 1的壓力,因為他們不熟(電子)。」包括ECU的革新、儀表板設計的改變,這些傳統車廠過去不曾涉足的領域,都成了和碩的機會。

而非傳統車廠特斯拉的崛起,確實也是和碩在車用布局大有進展的助力。據法人透露,和碩目前已拿下特斯拉中控ECU、家用充電樁的代工訂單,和碩去年買下桃園電池公司迪吉亞節能科技的工廠,即是為了特斯拉訂單準備。另外,躋身特斯拉供應鏈更有如「掛保證」一般,吸引其他車廠前來與和碩合作,「我們漸漸從新創車廠做到傳統大廠,我發現車廠的心胸打開了。」黃中于生動地形容。

另外,黃中于表示,和碩已研發無人工廠很長一段時間,「這拿來做電動車價值最大。」他指出無人工廠取代人力只是表面,但事實上搬重物、精準度、安全性等都是無人工廠的優點,「筆電我們都做到無人化,這對我們進軍汽車產業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車用目前占和碩整體營收不到10%,但成長相當快速,且投資製造、自動化技術無非是希望提高公司價值、獲利。黃中于堅定地說:「對台灣公司而言,代工(電腦)都有優勢,但我們更會深耕在技術。」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曾預期,和碩車用領域「未來還會有10到20倍的成長空間」。

從消費性電子逐步靠攏汽車電子的和碩,能否找到蘋果以外的全新大客戶,市場持續關注。

集團引資中國立訊267億

鎧勝要拚iPhone機殼最賺的那一塊

1月28日,和碩董事會決議,旗下鎧勝轉投資子公司日鎧將透過增資方式,讓有「小鴻海」之稱的中國立訊精密以60億人民幣(約267億元新台幣)獲得過半股權。

機殼是iPhone組裝的關鍵零組件,也是和碩積極投資的領域,但鎧勝因遲遲無法打進iPhone供應鏈而乾著急。去年開始在立訊的幫助下,鎧勝獲得iPhone金屬圈、Apple Watch機構件訂單,雖離機殼中最值錢的金屬中框業務仍有一段距離,但已讓鎧勝向iPhone供應鏈跨出一大步。外資券商摩根大通報告分析,此次孫公司日鎧引入立訊資金,可能是為了鎧勝的潛在資金需求,「我們認為可能與未來iPhone金屬中框發展有關。」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59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為何不公布某醫院? 他曝慢2天才收到隔離簡訊「讓大家活在有漏洞的防火牆內!」

  部桃「戰犯」就是感染源? 醫:多幾個案812台灣就跟日本、韓國一樣境內失控了

  小7攻進一線、新光三越進駐有望...租金修正15%後,蟄伏2年的東區終於復甦有望?

  台股攻上萬六後失守 還能抱股過年嗎? 這兩位大師告你知

  台股衝上萬六因受惠Fed「大印鈔票」 水龍頭何時關掉? 投資人該做好這三項功課

最美麗的一粒沙 放射蟲
一沙一世界,想從一粒沙探索大自然,放射蟲應該是最美麗的選擇。這種像輕飄飄的沙塵,經過顯微鏡的擴大視野,不禁令人驚嘆生命體的細緻、精美和奇妙。

利變保單分紅方式有四種 眉角報你知
美元利變保單發燒,壽險公司主管提醒,利變保單的增額回饋分享金,俗稱紅利,有四種給付方式,投保前要弄清楚;如果不曉得怎麼選,建議預設增額繳清保險,也就是把紅利拿來買保額,相對有利。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