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馬尼拉火山噴發未止 專家:大爆發將至


【哈佛商業評論電子報】包含領導、創新、策略、管理等四大領域精彩內容。歡迎訂閱,與世界一流的管理接軌!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1/14 第459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民調:逾半民眾 認襲殺蘇雷曼尼讓美國更不安全
美制裁伊朗涉及中國企業 北京表態要維權
伊朗少將之死震動全球 蘇萊曼尼其人與其國
美防長打臉川普:未見伊朗意圖攻擊使館證據
新澤西國會議員布克 宣布退出2020總統大選
不滿報導臆測兩人關係 威廉哈利罕見聯合譴責
哈利梅根要如何賺「自己的錢」?大概有這幾種方式
女王同意!哈利梅根可兩國居住 但希望他們繼續任王室全職成員
國際要聞 馬尼拉火山噴發未止 專家:大爆發將至
塔爾火山曾噴發達7個月 菲律賓準備最糟情況
馬尼拉火山噴發引發75場地震 當局憂「火山海嘯」
勸不住!塔爾火山噴發緩和 居民溜回家
避免王室車隊擾民 泰王下令縮小封路範圍
澳洲消防員控制最大野火 降雨有望緩解情勢
宗教歧視女性事件頻傳 印度最高院審視法律問題
嘲笑日本人動作慢!高恩談逃亡成功:我決定迅速
泰國大象沉默遊行 為澳洲野火受災動物祈福
澳洲野火暖心一幕…狗狗碰鼻搖尾示善意 與無尾熊共喝一潭水
野火重創澳洲旅遊業 恢復觀光人潮恐大不易
澳洲國寶無尾熊死傷慘重 恐列入「瀕臨絕種」名單
海地地震10週年重建未果 民眾哀戚中夾雜憤怒
36歲女軍官成美國首位伊朗裔太空人 將執行火星任務
雪地上寫斗大SOS!美國男子受困荒野23天終於獲救
友人爆料:梅根最終將定居洛杉磯 但要等川普下台後
不樂見已婚者任神父 前教宗暗鬥方濟各?

焦點新聞
民調:逾半民眾 認襲殺蘇雷曼尼讓美國更不安全
編譯孫梁╱綜合12日電/世界日報
多數美國人不贊成川普總統下令擊殺伊朗軍事領袖蘇雷曼尼,認為他的處理方式使美國人更不安全,ABC新聞和艾普索斯民調公司12日公布調查顯示,56%的人不贊成美國與伊朗的緊張關係升級,贊成者是占43%。

調查是在美軍用無人機擊殺蘇雷曼尼,和伊朗對美軍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進行報復攻擊後,於1月10日至11日進行的。

52%的受訪者表示,擊殺行動使美國人更不安全,只有25%的人認為更安全,22%的人表示沒有影響。32%的受訪者非常擔憂美國可能捲入與伊朗的全面戰爭,41%的人是有些擔憂,20%的人不擔憂,7%的人毫不擔憂。

對美國在中東地區面臨又一場衝突,表示非常擔憂或某種擔憂的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分別是94%和52%,表示不擔憂或毫不擔憂的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分別是占6%和48%。

另外,今日美國報和艾普索斯民調公司日前在全國的調查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為,擊殺蘇雷曼尼使美國更不安全,52%的人認為川普的行動魯莽,但34%的人持相反看法。

美國人對擊殺蘇雷曼尼的意見分歧,42%的人支持,33%的人反對,25%的人沒有看法。共和黨人的支持多於民主黨人,在獨立派中是旗鼓相當。

但大多數人認為伊朗會對美國進行報復,69%的人認為,伊朗會報復美國在中東的利益,63%的人認為美國國內會出現恐怖攻擊,62%的人認為,美國與伊朗可能爆發戰爭。

52%的人表示,美國對伊朗的攻擊,將促使伊朗將發展核武,8%的人認為不會。

   
美制裁伊朗涉及中國企業 北京表態要維權
北京13日電/中央社
美伊緊張升溫之際,美國日前宣布針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其中涉及中資企業。中國外交部今天表態將維護中方企業權益,要求美方立即停止制裁。

針對美方對伊朗的最新制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下午在例行記者會重申「反對單邊制裁和所謂的長臂管轄」,並說動輒使用制裁或以制裁作為威脅,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應透過對話、談判等和平方式妥善解決矛盾分歧。

至於美方這次制裁也包括中國企業一事,耿爽表示,中伊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合理合法,也不損害第三方利益,理應受到尊重和保護。

他表態說,「我們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制裁中方企業的錯誤做法,我們也將堅定維護中方企業的合法權益」。

在位於伊拉克的軍事基地遭到伊朗攻擊後,美國10日對伊朗祭出新一輪經濟制裁,其中包括8名伊朗高階官員以及涉及建築、製造、紡織與採礦等行業的17家企業。

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表示,這項制裁行動是為切斷伊朗政府用以資助恐怖組織的數十億美元資金來源。

當地時間3日,美國在伊拉克以無人機狙殺伊朗軍事指揮官蘇雷曼尼(Qassem Soleimani),伊朗隨後於7日展開報復行動,發射10多枚彈道飛彈攻擊美國與聯軍部隊駐紮於伊拉克的兩個空軍基地。

據報導,遭到制裁的中國公司涉及轉運伊朗違禁品,或是購買伊朗鋼胚,數量達每月數萬噸。

   
伊朗少將之死震動全球 蘇萊曼尼其人與其國
記者鄭瑞/報導/香港01
踏入新一年第三日(1月3日),伊朗革命衛隊聖城軍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從敘利亞大馬士革乘機離開,降落在他非常熟悉的伊拉克巴格達機場,一切一如既往—毋須檢查護照、不用智能手機、坐上不顯眼的普通轎車,陪同他的是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人民動員軍」(PMF)副指揮官。想不到短短一小時後,他和同伴乘坐的兩輛轎車被美國無人機發射的三枚導彈擊中,這位62歲的伊朗名將遭美國暗殺。

暗殺蘇萊曼尼行動當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向世界宣告,「在我的領導下,美國的政策是明確的:對於傷害或打算傷害任何美國人的恐怖分子,我們會找到你們;我們會消滅你們。我們將永遠保護我們的外交官、軍人、所有美國人,以及我們的盟友。」這個時候,特朗普也許想不到,自己的決定將在中東乃至世界掀起多麼大的狂風暴雨。

蘇萊曼尼究竟是誰?美國出動導彈將其「斬首」後,伊朗舉國哀悼三日、誓言報復美國,中東一時間戰雲密佈;中、俄、英、法、德多國及北約(NATO)都不得不作出反應。這個人顯然不是特朗普所想的那麼簡單。

美國眼中的恐怖分子

特朗普稱蘇萊曼尼是「全世界頭號的恐怖分子」,在過去二十年一直從事破壞中東穩定的恐怖行動。他指控蘇萊曼尼要為一些「最嚴重的暴行負責」—訓練恐怖主義軍隊、對平民目標發動恐怖襲擊、在整個地區煽動血腥的內戰、惡毒地殺傷了數千名美國軍人。

特朗普還說,蘇萊曼尼指揮了去年底對駐伊拉克美軍人員的襲擊,策劃了對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的暴力襲擊,在暗殺行動前還在計劃對美國目標發動新的攻擊。「蘇萊曼尼的雙手沾滿了美國人和伊朗人的鮮血。他早就該被除掉了。」換句話說,這個人死有餘辜。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1月5日接受採訪時也附和道,「我們監控到他持續積極地為一場重大的進攻做準備,對此我們深信不疑,我們作出了正確的決定。」 蓬佩奧曾形容蘇萊曼尼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死去的領袖巴格達迪「一樣危險」。

蘇萊曼尼其實算是美國的「老朋友」,他曾在打擊蓋達組織和ISIS期間兩度和美國合作。第一次是在2001年「911」襲擊後,據時任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克羅克(Ryan Crocker)稱,蘇萊曼尼主動和美國合作打擊塔利班武裝組織;第二次則在2014年的反恐戰爭中,蘇萊曼尼被認為在從ISIS手中奪回伊拉克提克里特、摩蘇爾的戰鬥中有關鍵作用,多名知情人士稱讚他機智過人、驍勇善戰,擅長打不對稱和非常規戰役。

2017年,美國《時代》雜誌把蘇萊曼尼描述成一位將傳奇特工「007」占士邦、二戰德軍元帥隆美爾(Erwin Rommel)與當代歌星Lady Gaga的特點集於一身的人物。當時,蘇萊曼尼領導的聖城軍已經被美國定性為恐怖組織,但輿論不得不承認他在ISIS佔領伊拉克北部時防衛巴格達的成績。

暗殺行動之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塔格斯(Morgan Ortagus)強調這是「定點清除恐怖分子」的行動,並稱蘇萊曼尼是聯合國安理會指定的恐怖分子。但實際上,蘇萊曼尼只是美國財政部指定的恐怖分子,他雖在聯合國制裁名單之上,但安理會並未給他定性。從這個細節可見,美國對蘇萊曼尼「十惡不赦」的認知本身就有某種主觀成份。

伊朗人心中的衛國英雄

在特朗普看來,蘇萊曼尼常身在暗處,危險且神秘,暗殺他不僅能增強美國在中東的威懾力,也能為自己臉上貼金。只是,「頭號恐怖分子」的宣傳手段或許對美國人有效,在伊朗卻不攻自破。蘇萊曼尼死後掀起伊朗如此大的反美浪潮,足以說明他在民眾中的威望。他在1977年就認識了當時還是教士的現任伊朗最高精神領哈梅內伊,20歲就參軍的他經歷了伊斯蘭革命和兩伊戰爭的洗禮,是伊朗老兵口中「最勇敢的指揮官」,不到30歲就成為師長,1998年正式成為聖城軍指揮官。

在兩伊戰爭中,蘇萊曼尼勇武善戰,奠定在軍中以至伊朗社會的聲望地位。在打擊ISIS的反恐戰爭上,他受到更高的讚賞。不少伊朗人認為若非他英勇對抗,曾一度接近伊朗邊境的ISIS早已進佔伊朗。伊朗著名當代小說家道拉塔巴蒂(Mahmoud Dowlatabadi)曾寫道,蘇萊曼尼「修建了一座抵禦ISIS血腥攻擊的強有力大壩,確保了我們的邊境免遭災難」。

蘇萊曼尼只是個少將,卻被視為比現任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更具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物。他直接繞過革命衛隊上級和行政部門向哈梅內伊匯報,後者視其如兒子一般,去年更將伊朗軍官的最高榮銜加諸其身,這是1979年來首次有人獲得如此榮譽。

蘇萊曼尼領導的聖城軍主要負責境外的特種作戰。2014年,聖城軍協助擊退了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快速挺進;俄羅斯出兵敘利亞之前,聖城軍也填補了敘利亞政府軍後方的虛空。另外,聖城軍與黎巴嫩保持密切聯繫並進行多方合作,扶持真主黨力量,對也門胡塞武裝進行資金武器援助、提供作戰參謀。伊朗力量能夠輻射整個中東,蘇萊曼尼功不可沒。

更重要的是,蘇萊曼尼遠離國內政治紛爭,受各派尊崇。他是罕見與溫和派前總統拉夫桑賈尼(Akbar Hashemi Rafsanjani)私交甚好的重要軍官之一。伊朗外長扎□夫(Mohammad Javad Zarif)去年突然宣布辭職,蘇萊曼尼當時曾勸說其返回崗位。伊朗強硬派在2017年更曾呼籲他參選總統,被他拒絕。

自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時代之後,蘇萊曼尼是首個獲國家以多場喪禮送別的伊朗逝去者。在德黑蘭上街悼念他的百萬群眾,有著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甚至是政見—人群中有不少人表明不支持伊朗政府,甚至並不認可哈梅內伊。馬里蘭大學國際和安全研究中心(CISSM)與伊朗民意調查公司(IranPoll)聯合發佈的2019年伊朗輿情報告顯示,約82%受訪者對蘇萊曼尼持贊同態度,其中62%的受訪者表示非常認可,且這個數字在近年來有所提升,使他成為全伊朗最受民眾支持的官員。

素來被批評對國外事務欠缺認知的特朗普當然是「有眼不識泰山」,從未預見殺死這樣的一個「恐怖分子」會激起伊朗以至區內人民何等憤慨。

堅毅不拔的苦戰史

雖然美伊雙方都不願開戰,伊朗更不願因此徹底惹怒美國,但這不代表伊朗的報復就此結束,更不代表特朗普不會因此在中東付出代價。

1月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發佈推文,威脅襲擊伊朗文化遺址,扎□夫就此於Twitter回應,「在幾千年的歷史中,野蠻人曾蹂躪我們的城市,夷平我們的古蹟,焚燬我們的圖書館,可是他們如今在哪□?我們卻依然屹立於此。」扎□夫此番表態,映照出蘇萊曼尼超過四十年從軍生涯、走上前線的長久堅毅,以及他放棄藉民望謀政途,一心保衛區內什葉派穆斯林,並將境外勢力趕走的不破決心。

美國近年對伊朗所發起的空前制裁,雖令伊朗經濟陷入困境,也因而引爆國內示威,但該國在這種情況下依舊維持了中東最完善的產業結構,說明了伊朗自身的實力和獨立自主的堅持。要知道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就一直活在不同程度的制裁之下,然而伊朗至今仍是中東地區數一數二的地區強國,可見伊朗在困難之中長久不屈苦戰的決心。當德黑蘭揚言「要將美國逐出中東」,這不止是口頭威脅,正如蘇萊曼尼之死正出於其將美軍趕出伊拉克的堅持,如今其人雖逝,但美軍在伊拉克官民齊抗之下,最終也將難逃退出之命—他的死亡與功成只差數步之遙。

中東正處於劇烈的轉型進程中。憑藉在反恐戰爭及敘利亞內戰之中的戰果,伊朗、敘利亞和伊拉克為首的「什葉派之弧」勢頭漸成,獲伊朗支援的民兵組織扮演重要的政治軍事角色。伊朗本身自帶的革命和宗教文化元素,依靠與眾多武裝組織的配合,維持了其在該區什葉派共主的地位。

蘇萊曼尼之死差點引爆中東危險的火藥桶,對伊朗而言,這隻會讓霍梅尼思想更為堅固,進而讓伊朗更加積極地輸出革命。伊朗仍然會嘗試與美國以和平協商的方式解決危機,與其他地區和全球層面的國家勢力斡旋,但絕不可能放棄自身宗教與政治融為一體的獨特性,以及守護中東跨國什葉派信徒的決心。

這種堅毅不拔未必會帶來成功,然而不認識這種堅毅卻只會帶來挫敗,就如正被趕出伊拉克的美軍,以及先挑動矛盾卻突然「擁抱和平」的特朗普一般。

延伸閱讀:

人權觀察負責人入境香港被拒 外交部:支持反中亂港組職應受制裁

【中美貿易戰】習特會難現 北京宣布韓正出席世界經濟論壇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美防長打臉川普:未見伊朗意圖攻擊使館證據
編譯季晶晶/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防部長艾思博十二日說,他沒看到伊朗計畫攻擊四間美國大使館的任何具體證據。這個說法牴觸美國總統川普的說詞,川普上周宣稱情報顯示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雷曼尼策畫攻擊四間美國大使館,因此美國才動手除掉他。

艾思博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面對國家」節目專訪表示:「我沒看到有關四間大使館將遇襲的任何證據。」但他補充:「我同意總統的看法,我預料他們會以我們的大使館為目標。在一個國家,大使館最能彰顯美國的存在。」

艾思博和其他行政部門官員的說法混亂,讓外界對美國三日發動空襲狙殺蘇雷曼尼是否正當,吵得更凶。行政部門的說法一變再變。

包括部分共和黨籍議員在內,不少美國國會議員不滿相關官員近日來避談狙殺蘇雷曼尼的具體原因。

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十二日上「周日福斯新聞」節目時,淡化川普對四間美國大使館遭到迫切威脅的說法。

歐布萊恩說:「就算我們取得可靠的情報,要想知道確切目標,一直都很困難。我們知道美國設施面臨威脅,不管是基地、大使館,直到攻擊發生前都很難判定。但我們有很強的情報。」

猶他州參議員麥克.李是蘇雷曼尼遭狙殺後,批評行政部門最力的共和黨籍議員之一,他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訪問時表示,他「擔心」國安官員分享給國會的情報品質,而且「還未能查明攻擊迫在眉睫的具體細節」。

   
新澤西國會議員布克 宣布退出2020總統大選
記者謝哲澍/新澤西州報導/世界日報

角逐2020總統大選民主黨提名者又減一員,新澤西國會議員布克(Cory Booker)13日宣布退選,解散競選團隊。他表示退選原因是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坦言無法在募款活動中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援。

布克在聲明中稱,他很驕傲自己競選團隊為民主黨初選所帶來的價值和想法;他將繼續競選連任國會議員。

根據Real Clear Politics民調,布克的全國民調長期低於2%,不僅遠低於呼聲最高的白登、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甚至也低於政治新人楊安澤。他連續兩次無法進入參選者電視辯論,也讓楊安澤唏噓他是現場參與辯論唯一的有色人種。

   
不滿報導臆測兩人關係 威廉哈利罕見聯合譴責
倫敦1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英國威廉王子及弟弟哈利王子今天罕見聯合陣線,公開譴責臆測兩人關係的無禮「錯誤報導」。同時,王室高層也準備會面展開關鍵會談,討論哈利跟他美國妻子梅根的未來角色。

「泰晤士報」(The Times)今天援引「內部」匿名消息人士報導說,哈利(Harry)夫妻覺得他們是被威廉(William)的「霸凌態度」推開,因為威廉一直都不怎麼歡迎梅根(Meghan)。

但報導也警告:「這些說法受到親近劍橋(Cambridge)公爵夫婦的消息人士強烈駁斥,也遭到部分熟知哈利王子者質疑。」

路透社報導, 威廉與哈利的辦公室罕見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儘管已明確否認,錯誤報導今天仍出現在英國一家報紙上,臆測薩塞克斯(Sussex)公爵跟劍橋公爵的關係。」

「對非常關心心理健康議題的兄弟來說,以這種方式運用煽動性言語,是無禮且可能有害的。」

法新社報導,哈利跟梅根上週宣布,打算「由王室的高層成員引退」,這個消息讓王室感到措手不及。

35歲的哈利先前幾乎已證實自己跟哥哥有嫌隙,引發人們對兩人不和原因的猜測,並認為這可能影響他作出離開王室高層的決定。

   
哈利梅根要如何賺「自己的錢」?大概有這幾種方式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哈利王子和梅根王妃日前表示要卸下王室重要成員身分,並希望能夠財務獨立,但卻未解釋他們將如何賺錢。美國媒體CNN認為,出書、演講以及經營社群媒體,可能是這對夫妻的最大收入來源。此外,婚前在美國演藝圈已建立出自己名聲的梅根,也可能再回歸螢光幕。

哈利和梅根夫妻倆9日在IG帳號Sussex Royal上貼文宣布,希望「脫離」他們的英國王室高級成員身分,CNN報導,宣布這項震驚各界消息的管道本身,或許就透露出他們可能的新收入來源。

他們的IG粉絲人數共有1,040萬人,由此可見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的影響力。

雖然他們的粉絲數比起其他重量級社群名人還是少很多,像是足球巨星C羅納度(粉絲數1.97億人)或美國流行小天后亞莉安娜(1.71億人),但仍然顯示這對夫妻擁有很成功的社群媒體品牌,可以用來吸引一些大型企業廣告商。

梅根過去就有用網站分享自己生活的經驗,她曾經營過個人網站三年,在上面張貼自己的做菜食譜、選禮創意,以及旅行、健身和造型建議,一直到2017年4月才關站。不過她的影響力一直到她當上英國王妃之後才開始擴大,許多時尚零售商的網站都曾因為她當王妃後穿了某件衣服而被搞到當機。

CNN報導也將他們兩人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夫妻做比較。梅根曾經當過多年演員,歐巴馬和蜜雪兒夫妻擁有一家製作公司,和Netflix有生意往來。兩對夫妻在社群媒體上都有巨大影響力,也都無懼站上大舞台。因此,歐巴馬夫妻離開白宮後的生活,或許也能提供哈利夫妻做個參考。

歐巴馬卸任總統後做過非常多付費演講,他2017年在華爾街的一場演講費用為40萬美元。他們夫妻過去出過的一本書的版稅據傳高達6,000萬美元。

歷史學家暨作家威廉絲則預期,哈利和梅根會像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夫妻一樣,成立一個全球慈善基金會。「這將貼補他們的支出,並付給他們擔任執行長的薪水。他們也可以為其他慈善機構或非營利團體提供諮詢。」

哈利王子夫婦去年6月也為「Sussex Royal」一詞申請商標,權利涵蓋範圍包括了衣服、書籍、文具、慈善捐款、教育等各式各樣商品。最快2月就會核准。

   
女王同意!哈利梅根可兩國居住 但希望他們繼續任王室全職成員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英國王室高級成員13日開會後,英國女王發表聲明表示,她和家人同意在「過渡時期」哈利和梅根可以在英國和加拿大兩地居住。

女王表示,哈利和梅根想過新生活,她和家人全力支持,但希望他們繼續擔任全職的王室成員。

她表示,她和家人尊重和了解哈利和梅根想要過更獨立的生活,因此同意他們在英國和加拿大兩地居住。他們表明不想再依賴公帑,但有些問題很複雜,還需要商量,她要求在近日內做成最後決定。

   
國際要聞
馬尼拉火山噴發未止 專家:大爆發將至
編譯胡夢瑋、李京倫/綜合報導/聯合報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南方六十五公里的塔爾火山(Taal),十二日將大量蒸汽、火山灰和石塊噴發至十到十五公里高空,十三日凌晨開始噴發岩漿,到十三日為止共引發七十五場地震,火山上空不時出現閃電,附近已有三萬人撤離,專家警告更危險的噴發恐在數小時到數日內發生。

火山灰十二日往北飄到馬尼拉,馬尼拉國際機場取消航班五百多個架次,十三日火山灰情況緩和後,部分恢復起降,但航班嚴重延誤,許多乘客困在機場苦候。

目前還沒有傷亡傳出,不過,拉古那省南部一輛卡車在布滿火山灰的道路上失控翻覆,造成駕駛死亡,三名乘客受傷,警方認為可能跟道路變滑有關。

馬尼拉證券交易所十三日停止交易。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辦公室下令馬尼拉政府機關十三日停班,馬尼拉所有學校十三日停課。一向車水馬龍的馬尼拉市區十三日人車明顯減少,當局呼籲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民眾待在室內避免吸入火山灰,市售口罩搶購一空。

塔爾火山是菲律賓第二活躍的火山,坐落在塔爾湖中一座島上。當局警告可能發生「火山海嘯」,就是火山噴出的石塊落到湖中造成大浪,淹沒湖邊地區。

菲律賓火山及地震研究所指出,塔爾火山剛開始噴出滾燙的蒸汽和岩石,十三日凌晨開始噴出大量岩漿。火山上空不時出現閃電,科學家對這現象仍不太了解,推測是靜電造成。所方十二日警告,「危險的爆裂式噴發可能在數小時至數天內發生」,並將警戒等級提升到第四級,只比最危險低一級。

地質學家指出,塔爾火山紅色滾燙的岩漿從北側新裂縫往上噴發五百公尺。塔爾火山除了噴灰以外,還噴出直徑六點四公分的石塊,石塊散落在湖邊。

塔爾火山是全球最小火山之一,過去四百五十年來至少噴發卅四次。

菲律賓是全球最容易發生天災的國家之一,每年約有廿個颱風侵襲,菲律賓也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資料,二○○○至二○一六年,菲律賓天災造成兩萬三千人死亡,影響一億兩千五百萬人,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害約兩百億美元,平均每年損失十二億美元。

   
塔爾火山曾噴發達7個月 菲律賓準備最糟情況
馬尼拉13日專電/中央社
菲律賓塔爾火山(Taal)瀕臨爆發,持續噴發蒸汽和火山灰。菲國官員今天說,1754年塔爾火山噴發時間曾長達7個月,現正為可能的最糟情況做準備。

塔爾火山位於馬尼拉以南約65公里,鄰近旅遊勝地大雅台(Tagaytay),昨天下午噴發後,持續噴發約2公里高的蒸汽和火山灰,目前警戒層級維持第4級,代表「數小時到數天內可能發生危險的爆發」。

火山灰飄散到馬尼拉都會區,馬尼拉國際機場一度關閉,目前視火山活動情形調整班機起降,塔爾火山北方約140公里的克拉克國際機場班機也受影響。塔爾火山所在的八打雁省(Batangas)已宣布進入災難狀態。

菲律賓火山暨地震研究所(Phivolcs)表示,截至下午4時,塔爾地區發生144次火山地震,強烈的地震活動可能代表著岩漿不斷侵入塔爾火山結構,並導致火山進一步噴發。

菲律賓火山暨地震研究所火山監測部門主管包納斯(Antonia Bornas)今天接受dzMM電台訪問時說,塔爾火山噴發後,可能在數個月到數年間爆發許多次。

她表示:「它(火山噴發)可能持續數個月或數年,我們暫時無從得知(會多久)。」

包納斯說,1911年塔爾火山噴發僅數天,但約1300人喪生。

根據菲律賓火山暨地震研究所網站,火山噴發型態包括:蒸汽噴發(phreatic)、蒸汽岩漿噴發(phreatomagmatic)、斯通波利式噴發(Strombolian,中等程度爆炸噴發),以及普林尼式噴發(Plinian),即西元79年維蘇威(Vesuvio)火山噴發的型態,夾雜火山碎屑、岩石碎片和氣體的大型爆炸噴發。

根據紀錄,塔爾火山曾噴發33次,1911年是蒸汽噴發,1754年的普林尼式噴發是最劇烈的一次。

菲律賓星報(The Philippine Star)報導,在期刊「菲律賓研究」(Philippine Studies)的一篇文章,形容1754年的塔爾火山噴發「最終摧毀塔爾湖城鎮」。

1754年塔爾火山噴發開始於5月14日,紀錄顯示這次噴發造成12人傷亡。

當時的神父寫道:「火山不斷噴發火焰、煙柱和大量岩漿,要是沒有(塔爾湖)湖水,岸上的人們就會被燒死。」

1754年7月10日,塔爾火山灑下「黑得像墨水的污泥」;直到9月25日,塔爾火山不斷噴發石塊砸毀塔爾地區住家屋頂。

火山噴發和地震直到1754年12月12日才結束。災後塔爾省半數倖存者出現「惡性發熱」症狀;硫磺的氣味6個月後才消失,塔爾省覆滅,八打雁市成為新建立的八打雁省省會。

   
馬尼拉火山噴發引發75場地震 當局憂「火山海嘯」
編譯李京倫/即時報導/聯合報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南方65公里的塔爾火山(Taal),12日將大量蒸汽、火山灰和石塊噴發至10到15公里高空,13日凌晨開始噴發岩漿,到13日為止共引發75場地震,火山上空不時出現閃電,附近已有三萬人撤離,專家警告更危險的噴發恐在數小時到數日內發生。

火山灰12日往北飄到馬尼拉,馬尼拉國際機場取消航班500多個架次,13日火山灰情況緩和後,部分恢復起降,但航班嚴重延誤,許多乘客困在機場苦候。

目前沒有傷亡傳出,不過,拉古那省南部一輛卡車在布滿火山灰的道路上失控翻覆,造成駕駛死亡,三名乘客受傷,警方認為可能跟道路變滑有關。

馬尼拉證券交易所13日停止交易。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辦公室下令馬尼拉政府機關13日停班,馬尼拉所有學校13日停課。一向車水馬龍的馬尼拉市區13日人車明顯減少,當局呼籲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民眾待在室內避免吸入火山灰,市售口罩搶購一空。

塔爾火山是菲律賓第二活躍的火山,坐落在塔爾湖中一座島上。當局警告可能發生「火山海嘯」,就是火山噴出的石塊落到湖中造成大浪,淹沒湖邊地區。

菲律賓火山及地震研究所指出,塔爾火山剛開始噴出滾燙的蒸汽和岩石,13日凌晨開始噴出大量岩漿。火山上空不時出現閃電,科學家對這現象仍不太了解,推測是靜電造成。所方12日警告,「危險的爆裂式噴發可能在數小時至數天內發生」,並將警戒等級提升到第四級,比最危險低一級。

地質學家指出,塔爾火山紅色滾燙的岩漿從北側新裂縫噴發到500公尺高空。塔爾火山除了噴灰以外,還噴出直徑6.4公分的石塊,石塊散落在湖邊。

塔爾火山是全球最小火山之一,過去450年來至少噴發34次。

菲律賓是全球最容易發生天災的國家之一,每年約有20個颱風侵襲,菲律賓也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資料,2000至2016年,菲律賓天災造成2萬3000人死亡,影響1億2500萬人,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害約200億美元,平均每年損失12億美元。

   
勸不住!塔爾火山噴發緩和 居民溜回家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菲律賓塔爾火山十二日突然噴發,附近居民來不及收拾家當匆匆撤離,不過部分居民看到噴發變緩和之後,不顧警告冒死回家查看牲口、搶救財物。

菲國當局已禁止民眾進入塔爾火山方圓十四公里的危險區,並要求區內估計約四十五萬居民撤離。在封鎖線附近,許多人攜家帶眷逃往馬尼拉方向,但也有一些已撤離的居民溜回家。

塔爾火山坐落的塔爾湖邊小鎮巴萊特鎮長馬拉利特說:「我們已請政府多派一些軍人來,管管這些不聽勸告回家的人。他們越過封鎖線溜回家,我們知道他們想看看牲口還在不在,但不希望他們受傷。」

十三日清晨,火山附近仍不時有地震,居民卻已忙著用軟管引水,沖掉屋頂和窗上的火山灰。當局把警戒等級提升到第四級,意味火山隨時可能將火山灰噴發十六公里高,使湖面彌漫濃霧和火山灰。

馬拉利特說,「火山隨時會大爆發,我們要求大家撤離,他們剛開始不想走,不過看到火山還在噴發,只好撤離」,但許多男性不聽警告,回家顧牲口和財物,「他們說放不下自己養的豬、馬和牛」。

菲律賓參議員托倫提諾當過塔爾湖畔大雅台市市長,他說:「我呼籲火山附近每個居民遵從指示撤離,不要那麼快回家,直到情況穩定為止。」

托倫提諾說,十二日火山噴發太突然,很多人只能匆忙準備一些衣物撤離。

   
避免王室車隊擾民 泰王下令縮小封路範圍
曼谷1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泰國總理府發言人娜盧孟表示,泰王瓦吉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已經命令警方,停止為王室車隊在曼谷全面封鎖道路。

法新社報導,泰國人最近幾個月罕見地在網上批評王室車隊和其他不便。

娜盧孟(Narumon Pinyosinwat)在臉書上表示,警方將改為只為王室車隊封鎖一部分道路。

她也貼出影片概述新的規則,包括允許人們繼續使用聳立在車隊路線上的橋梁。

影片上的旁白說:「國王陛下擔心他或王室成員出外的行程,可能影響泰國人民通勤。」

曼谷是世界上最擁塞的大城市之一,在交通數據公司INRIX的2017年全球交通計分卡(Global TrafficScorecard)上,排名塞車問題第11嚴重的城市。

「#王室車隊」去年成為泰語推特上熱門題目之一。

   
澳洲消防員控制最大野火 降雨有望緩解情勢
雪梨1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澳洲疲憊的消防員表示,他們今天終於控制澳洲最嚴重的「超大野火」,而潮濕天氣也有望為野火肆虐的鄉村地區帶來亟需的喘息機會。

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消防員說,他們對抗雪梨西北方郊區哥斯伯斯山(Gospers Mountain)的野火終於佔到上風。這場野火已經失控延燒將近3個月。

新南威爾斯州鄉村消防局(RFS)局長費茲西蒙斯(Shane Fitzsimmons)今天造訪這個區域時說,還有「一小片區域的火勢要完成撲滅」,但「遏止大火的前景看好」。

這場大火燒毀國家公園的一部分,面積約是倫敦都會區(Greater London)的3倍,並引發數起相連火勢,焚燒總面積共達80萬公頃。

隨著居民及當局逐漸了解並處理這場破壞的巨大規模,澳洲氣象局(BOM)預測部分火場可能會在下週迎來50毫米的雨勢,緩解長期的乾旱。

新南威爾斯州鄉村消防局說,如果預報成真,「那就像把我們的耶誕節、生日、訂婚、紀念日跟畢業禮物一起送上門,但願如此」。

不過仍有數十場野火尚未獲得控制。

   
宗教歧視女性事件頻傳 印度最高院審視法律問題
記者康世人新德里13日專電/中央社
因禁止10到50歲女性進入印度教神廟沙巴瑞瑪拉廟,引發爭議,印度最高法院合議庭今天開庭審理不同宗教寺廟禁止婦女進入,以及其他歧視女性規定的法律問題。

印度人報(The Hindu)報導,由印度最高法院鮑荻(Sharad A. Bobde)大法官率領的9名大法官組成合議庭表示,今天開庭不是要覆審克勒拉省(Kerala)沙巴瑞瑪拉神廟(Sabarimala Shrine)禁止婦女入廟案,而是要研究「更大的法律問題」。

鮑荻等大法官說,如禁止婦女進入清真寺或廟宇、伊斯蘭教什葉派分支達烏迪博拉人(Dawoodi Bohras)社群強制對女性進行割禮,以及帕西族(Parsi,印度祆教徒)禁止嫁給非信仰祆教丈夫的帕西族婦女進入祆教寺廟等,其他因宗教理由而歧視婦女的問題,都是這次開庭要討論的問題。

信仰祆教(俗稱拜火教)的波斯人在移入印度居住後,仍維持原有信仰,被外界稱為帕西族。但帕西族有一項規定,如果帕西族婦女嫁給非信仰祆教的丈夫,不准進入祆教寺廟,且被迫放棄帕西族身分。

最高法院大法官鮑荻等人組成的合議庭,是因為最高法院接到超過50份要求覆審開放所有婦女進入沙巴瑞瑪拉廟的裁定,但合議庭今天表示,合議庭僅聽取最高法院去年11月14日同意覆審提到的問題。

一些印度教徒幾世紀以來,視有經期的10到50歲女性為不潔之人,不得進入沙巴瑞瑪拉神廟,如果進入神廟將影響所供奉印度教生長之神阿雅帕(Ayyappa)的神性,因而禁止10歲到50歲婦女入廟。

但在婦女團體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訴願後,最高法院2018年9月28日裁定,禁止10到50歲婦女進入沙巴瑞瑪拉神廟違憲,下令神廟開放所有年齡層婦女進入參拜,被視為是印度女權的一大勝利。

印度最高法院的這項裁定,引發激進印度教徒阻擋婦女入廟,數度釀成暴力事件,且一些激進印度教人士也向最高法院提出訴願,要求覆審上述裁定。

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戈戈(Ranjan Gogoi)為首的5名法官組成合議庭,去年11月14日開庭後,合議庭以多數決裁定重審,但主要是研究各種宗教歧視婦女是否合法、合憲等法律問題。

   
嘲笑日本人動作慢!高恩談逃亡成功:我決定迅速
編譯陳韋廷/即時報導/聯合報
日產前執行長高恩12日說,他成功從日本逃亡海外是因為「日本人不夠迅速」,並稱要想成功逃亡,就得搶先時機。

在巴西主要報紙《聖保羅州報》12日刊出的專訪內容中,高恩談到從成功逃亡原因時指出,日本人若沒有仔細的準備、規劃跟理解,就不會迅速行動。「要想逃亡成功,就得盡快搶先。」

由於巴西是這位逃亡執行長的出生地,高恩曾在自己遭日本逮捕後,抱怨巴西政府未提供他充分的幫助,認為拿巴西護照在日本沒多大用處。

   
泰國大象沉默遊行 為澳洲野火受災動物祈福
泰國阿育他耶1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泰國一群學生和大象今天在阿育他耶(Ayutthaya)一座象園舉行沉默遊行,向在澳洲肆虐野火中喪生的數以百萬計動物致敬,並提高外界對這場災難的意識。

這場活動由當地觀光景點「阿育他耶皇家象園」(Ayutthaya Elephant Palace & Royal Kraal)主辦,活動中大象與馴象師高舉「為澳洲祈禱」標語牌,上頭還有動物照片和動物卡通圖案。

一名小學生拉薩朋(Laksaporn Loetpiriyakamol)表示:「今天我想向澳洲所有野生動物表達我的支持。我希望那裡所有動物都挺住,我希望澳洲所有動物都平安。」

澳洲野火危機恐造成最多10億動物喪命或面臨生命危險,澳洲政府已將情況形容為「生態災難」。受影響包括無尾熊和岩袋鼠的數量,以及王吸蜜鳥(regent honeyeater)和西方地棲鸚鵡(western ground parrot)等極危動物。

象園的澳洲志工芮迪(Michelle Reedy)說:「這些大象對於牠們澳洲表親目前遭遇感到非常難過。」

大象在東南亞王國泰國的文化中具重要性,不僅是國家代表動物,在泰國歷史和文學上也十分重要。

   
澳洲野火暖心一幕…狗狗碰鼻搖尾示善意 與無尾熊共喝一潭水
向樂高/香港01

澳洲大火燒了近5個月,當地無尾熊傷亡慘重,不少倖存的無尾熊亦因家園盡毀而流離失所,缺乏食物和水。日前一名澳洲網名在澳洲南部阿得雷德山(Adelaide Hills)附近拍到罕見的畫面,當時一隻無尾熊抱著水缸喝水,他的小狗Rusty靠近,小狗看了看無尾熊,又跟牠碰鼻,更不斷擺尾顯示友善姿態,兩隻不同種類的小動物可愛互動情況令網民大表窩心,直呼:「融化了!」

影片中,可以看見一隻無尾熊用盡全力撐起身軀,抱緊花園中的水缸,再伸長脖子不斷舔水,看起來非常口渴,此時狗狗Rusty慢慢接近,牠先在旁邊伸頭舔了舔水缸的水,再看了看無尾熊。Rusty不斷搖著尾巴,表現十分友善,之後樹熊也抬起頭,他們還親暱地互相磨鼻子,畫面非常窩心。

見證這一幕的艾倫〈Andrew Frost〉把影片上載到facebook,他指Rusty是鄰居戴娜〈Danielle Stone〉的愛犬,而這樹熊也經常在該處出沒,戴娜亦會為無尾熊準備桉樹葉,兩隻小動物相處也很融洽。戴娜表示「Rusty完全不介意和無尾熊分享水缸」,每次無尾熊來的時候,Rusty都會很興奮。

影片短短4天便吸引500萬人次觀看,大批網民都被無尾熊和狗狗的友情感動,紛紛留言稱「好美的畫面」、「這個影片帶給我一絲希望」,不過亦有很多網民想起仍有大批的無尾熊因大火流離失所,希望大火可以快點平息,以及希望更多人重視氣候變化的議題。

延伸閱讀:

台男買麥當勞整包薯條超迷你 大呻好無癮 網民:你唔識食喎!

【趣一趣】兩隻海獅偷爬上船出海曬太陽 加埋過千磅壓到快沉船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野火重創澳洲旅遊業 恢復觀光人潮恐大不易
澳洲摩哥1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澳洲今年夏天發生前所未有的野火危機,不但引發全球震驚與同情,也損及澳洲安全、迷人度假勝地的名聲,讓旅遊業受到重創,有些地區恐要花上數個月至數年才能恢復舊觀。

法新社報導,數以千計旅客從沿海城鎮撤離、國際遊客也紛紛取消航班訂位,而美國國務院甚至提高對造訪澳洲的安全建議,警告觀光民眾要「加強警惕」。

截至2019年6月的12個月中,超過900萬海外遊客造訪澳洲,帶來將近450億澳幣(約新台幣9309億元)觀光財,而澳洲人國內旅遊的支出則達1000億澳幣(約新台幣2.06兆元)。

澳洲旅遊局局長哈里森(Phillipa Harrison)說,要估算野火整體影響多大還太早,但專精旅遊風險及災害管理的雪梨科技大學講師貝爾門(David Beirman)估計,因為大火在夏季旅遊旺季來襲,讓整個地區的度假客消失一空,損失高達「數十億」澳幣。

隨著野火威脅在近幾天減輕,澳洲政治人物開始鼓勵遊客回到大火破壞地區,也請旅客別忽略沒被這場災害掃到的旅遊地點。

但重建遭破壞城鎮料將花上數月,甚至數年,令人擔憂部分居民會離開原旅遊區,到別處另謀他職。

格里菲斯旅遊協會(Griffith Institute forTourism)主任賈迪納(Sarah Gardiner)表示:「這是個嚴重問題,因為你不想要旅遊城鎮失去勞動人口,所以得有些非常戰略性的思維跟計畫,好把那些人留在社區中。」

但也有人樂觀認為澳洲旅遊業能挺過這場危機。貝爾門就說,許多國家經歷過的自然災害,規模與現在在澳洲所見野火相當,但只要策略正確,他們還是能重振旗鼓。

   
澳洲國寶無尾熊死傷慘重 恐列入「瀕臨絕種」名單
威靈頓1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澳洲野火燒不停,重創野生動物棲息環境,無尾熊死傷慘重,聯邦政府警告,牠們可能很快就會正式列入「瀕臨絕種」的動物名單。

「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是否將無尾熊列入瀕危物種名單,將由「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Threatened Species Scientific Committee)決定。

澳洲環保部長李伊(Sussan Ley)今天說,這場「史無前例」的野火危機,可能促使有關當局做出這番決定。

疾病、森林野火、車禍意外和犬隻攻擊,使澳洲無尾熊生存受到嚴重威脅,2012年起就被列為「易危物種」。野火肆虐袋鼠島(Kangaroo Island)多數區域和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南岸(South Coast),大批健康的無尾熊來不及逃出火海。

澳洲政府今天宣布撥款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作為野生生物保育基金,李伊承諾部分款項將用來因應無尾熊生存危機。

李伊和財政部長佛萊登柏格(Josh Frydenberg)說,5000萬美元中有半數款項將流向野生生物保育員、醫院和動物園和自然資源管理機構。

法新社報導,數以千計民眾連署請願,提議將無尾熊遷至紐西蘭,以幫助牠們逃離澳洲致命野火,不過,這項計畫遭到官員反對。

這個名為「無尾熊再安置協會」(KoalaRelocation Society)的團體表示,無尾熊在澳洲已面臨「機能性滅絕」,但在紐西蘭或可蓬勃繁衍,因為當地栽種了近3萬公頃的尤加利樹。

截至今天中午,這項線上請願活動已獲7500人連署。不過,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的發言人告訴紐西蘭電視台(Television New Zealand),政府的重心是協助野火獲得控制,好讓無尾熊「能夠留在自然棲息地」。

   
海地地震10週年重建未果 民眾哀戚中夾雜憤怒
太子港1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海地人今天肅穆追悼死於2010年1月12日奪命大地震的數十萬人。重建未果與政治持續不穩定,也令生者的哀痛情緒中夾雜一絲苦澀。

法新社報導,數以千計海地人今天紛紛前往教堂參加悼念死者的彌撒。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ise)則是在政府人員陪同下,前往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郊外的萬人塚,向罹難者紀念碑獻上花環。現場還有許多他國外交人員。

摩依士露面引來一小群反政府抗議人士,提醒世人海地政府與國際援助團體在災後10年未能充分推動重建,使人民普遍抱持深度厭惡感。

10年前的1月12日,一場規模7的地震持續35秒,讓太子港大片區域和鄰近城市加萊瑟爾(Gressier)、利奧甘尼(Leogane)、傑克美(Jacmel)化為煙塵處處的廢墟,造成超過20萬人死亡、大約30萬人受傷。

超過150萬海地人無家可歸的情況,也讓海地當局與國際人道團體在這個缺乏土地登記處和建築規範的國家,面臨龐大挑戰。

海地經濟學家法赫爾(Kesner Pharel)告訴法新社:「這是失落的十年、完全失落的十年,首都至今都未完成重建。但治理不善並非全是地方當局的責任,國際上也沒有一套管理援助的機制能讓我國受惠。」

當年地震發生後幾個星期,各國承諾捐助數十億美元,如今卻恍若泡影般消失無痕,令倖存者更加痛苦。時至今日,生者仍面臨跟災前一樣的危險。

法赫爾說:「10年後,我們發現人口更集中至都會區。如果再有同樣規模的地震,結果還是會一樣。國家從未完成重建,我們又回到原點。」

這場地震摧毀數十萬棟民宅、行政機關與學校,以及海地60%的衛生照護體系。至今海地主要醫院重建工程仍未完工;非政府組織在替補政府許多不足之處時,也面臨重重困境。

日本駐海地大使水野光明(Mitsuaki Mizuno)則強調,嘗試協助海地的外國團體也面臨挑戰。

他說:「若要良好且有效合作,我們需要安全和政治穩定。一些日本公司來這兒後,有時會遭受幫派威脅。我們要有安全才能做得更好。」

   
36歲女軍官成美國首位伊朗裔太空人 將執行火星任務
編譯陳韻涵╱綜合12日電/世界日報
13名太空人10日從國家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人訓練學院結訓,這11名美國人和2名加拿大人將成為2030年代中期執行火星任務的首批人類探索隊成員,包括首位伊朗裔女性潔思敏□莫格貝利(Jasmin Moghbeli)。

NASA在德州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首度公開舉辦太空人結訓儀式,這六女、七男是從1萬8000多名申請者中精挑細選的菁英,其中兩人來自加拿大太空局(CSA)。

在結業儀式上,每位太空人獲贈象徵「水星計畫七人」(Murcery 7)的銀質胸章,那是NASA首批挑選的太空人團隊;這13名太空人完成首趟太空任務後,將獲得另一枚金質胸章。

36歲的莫格貝利是陸戰隊少校官階、在阿富汗駕直升機執行150多次任務,如今成為首位伊朗裔美國太空人。她說:「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受到啟發,但若鼓勵與自己有共通點的人,會更容易些,我真心期盼有這般影響力。」

莫格貝利的雙親在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遠走他鄉,她和胞兄在德國出生,但在紐約州長大的她認為美國才是故鄉。

她15歲參加進階太空營,立志飛上青天摘星,不顧雙親擔憂,毅然選讀麻省理工學院(MIT)航空工程,因為這是進入太空團隊的慣例途徑。

她2005年從軍,雖然雙親擔心種族歧視和美伊緊張情勢不穩會有所影響,但她自稱服役期間「未曾感覺到待遇有變」。

「我熱愛人類太空探索的其中一個原因,即是各方普遍認同且團結。」莫格貝利說,美俄或有摩擦,但兩國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上密切合作,「我們能在太空看到一般領域看不到的外交活動」。

NASA訂2024年送首位女性和第二位男性登陸月球,執行以希臘神話月亮女神「阿提米絲」(Artemis)為名的任務,盼往後每年都有一趟月球任務;該任務將在月球建立長期前哨基地,供太空人多次往返地球和月球表面,協助人類2028年踏上火星或在火星附近活動。

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說:「這些人代表北美精英,這是他們加入我們太空團隊的極妙時刻;2020年標示美國太空人乘著從美國升空的美國火箭回來了,且將成為阿提米絲等任務的重要進程。」

NASA將於11月慶祝人類連續駐守ISS第20周年,且正籌備再次從美國透過商業太空船載運太空人升空,並在2028年前完成永續探索。

   
雪地上寫斗大SOS!美國男子受困荒野23天終於獲救
華盛頓12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30歲男子史蒂爾在阿拉斯加的小屋最近燒毀,他獨自在冰天雪地的荒野存活23天,所幸州警發現他在雪地上寫的SOS求救信號才獲救,令人想起電影「浩劫重生」中的角色。

史蒂爾(Tyson Steele)在9日被直升機救出,獲救時他神情憔悴、心理受創。他表示,自己的小屋在12月中旬不慎焚毀,愛犬費爾(Phil)也葬身火海,他在攝氏零下26度的低溫中逃出,但最近的鄰居離這棟小屋30公里之遠。

期間,史蒂爾在雪地挖出一個洞穴,築起一個臨時遮蔽處,靠著幾件睡袋及外套保暖,並且食用沒被燒壞的罐頭食物維生。

在史蒂爾的父母3週沒接到兒子來電後,警方展開援救行動。阿拉斯加州州警公布的直升機畫面顯示,史蒂爾揮舞雙手求救,深厚的雪地上寫著斗大的SOS求救信號。

史蒂爾回憶說:「我無法以言辭表達悲痛;只能大叫一場…我所有能夠表達的--只有尖叫而已。我感覺有如撕心裂肺。」

獲救之後,史蒂爾接受州警的詢問,吃著他期待已久的麥當勞食物,身上仍穿著受困時所穿的衣服。

州警形容,他們看到史蒂爾時,依稀想起美國男演員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主演的電影「浩劫重生」(Cast Away)。

史蒂爾告訴警方,他的電話失靈,他還在房子著火時失去雪靴。他又說,他制定了求生計畫,希望他與親友失聯會引發搜救行動。

他描述說:「我估計自己每天可以吃兩個罐頭,可撐上30天…問題是,這些罐頭大概有一半已被加熱及爆開,煙竄進罐頭裡。嚐起來就像我剛燒毀的家。」

史蒂爾表示,他將到鹽湖城(Salt Lake City)與雙親同住及休養。他們擁有一隻狗,他認為這也算是一種治療。

   
友人爆料:梅根最終將定居洛杉磯 但要等川普下台後
編譯胡夢瑋/即時報導/聯合報
英國王子哈利與妻子梅根8日突然宣布,將淡出王室家族「資深」成員身分,震驚英國王室。

英國每日郵報13日報導,英國王子哈利及妻子梅根的友人向每日郵報表示,兩人計畫先在加拿大安頓下來,不過他們最終的目標是回梅根的母國美國,定居洛杉磯,並且在當地經營生意。

支持民主黨的梅根,曾公開批評川普,她也曾經說過不會在川普任職期間搬回美國。消息來源指出,「這並不是立即會發生的事情,不過有這個回到美國的長期最終計畫,並且花時間在加拿大的第二個家」。

   
不樂見已婚者任神父 前教宗暗鬥方濟各?
編譯馮克芸/綜合報導/聯合報

就在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因應神職人員短缺而考慮准許已婚男性擔任神父之際,目前榮休的前教宗本篤十六世打破沉默,近日出版新書,重申教士獨身的價值。美聯社稱本篤十六世此舉「非比尋常」。

本篤十六世和梵蒂岡聖座禮儀及聖事部部長薩拉近日合著新書「來自我心深處:神職、獨身及天主教會危機」。法國費加洛報十二日刊出書摘,美聯社取得英文版校樣。

美聯社報導,本篤十六世的出書介入此事非比尋常,因為他二○一三年成為六百多年來首位退位的教宗時,曾允諾將「退隱避世」,服從新教宗。本篤十六世大致守住了承諾,但他去年寫了篇與性侵醜聞有關的文章,指責一九六○年代性解放引發危機。

本篤十六世出書重申教士獨身的價值,討論一般人預料方濟各傾向開放的這項政策議題,可能被視為前教宗試圖公開影響現任教宗。這項干預具有重大意涵,很可能再度點燃各方對兩位教宗並存於世的疑慮。

本篤十六世和薩拉顯然料到外界會有這種解讀,兩人在新書前言中強調,此書是「基於順從教宗方濟各的精神」而寫。

方濟各已說,對於教士獨身議題,他將按去年十月泛亞馬遜地區主教會議結果,撰寫一份文件。當時與會的主教多半同意讓已婚男性擔任神父,藉此解決當地神職人員短缺問題,以免信徒可能好幾個月無法參加彌撒。

方濟各對亞馬遜地區的處境表示同情,他一向在天主教會中重申修士獨身的恩典,但他強調獨身是天主教傳統,而非教義,因此是可以改變的,且在特殊地點可基於牧教原因而容許例外。

本篤十六世則在書中引經據典,以學術語言解釋,修士獨身可溯自使徒時期的一項必要基礎。他說,婚姻需要完全投入,而服事上帝也是,一人似乎不可能同時進行這兩件使命。

   
2020 農曆春節期間電子報停刊公告
農曆春節期間原則上電子報暫停出刊,不便之處,敬請見諒。而下列電子報將在春節期間持續熱力放送,陪伴大家一同歡度新年。

科技門外漢 打造市值1600億的5G新艦隊
陳進財,是2019年5G商機發酵最大的驚奇之一,16年來,他讓一家搖搖欲墜的企業,如今變身成無線通訊科技的翹楚。一位科技門外漢,拯救了穩懋、廣鎵與宣德3家電子公司。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