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在家不要談政治/擁抱不同立場,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1/09 第111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在家不要談政治/擁抱不同立場,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
致命之白/純淨無瑕的白, 正是最適合遮掩殺意的顏色
比特幣富豪/顛覆世界的加密貨幣致富秘辛
閱讀筆記 Mini me/關於尺寸的問題

新書鮮讀
在家不要談政治/擁抱不同立場,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假新聞、長輩圖、懶人包,無所不在的政治訊息,是否正在侵蝕你我的親密關係?當客廳、臥房變成吵吵鬧鬧的政治擂臺,又該如何維繫家人日常的情感交流

內容簡介:本書作者指出,在親密關係中爭吵政治議題,有時是出於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與家人、伴侶的想法和觀點可以同步,或是受過去的家庭關係影響,想從政治議題中找回關注或權力。但我們總是不經意忘了,每個人所抱持的政治主張,跟出身背景、生活歷練、價值觀密切相關。在作者訪談的五十多位對象中,有些人的種族偏見是出於小時候的經驗,有些人避談政治則是出於家庭教養。

作者介紹:珍.賽佛(Jeanne Safer) ,執業超過四十年的心理治療師,出版過多本頗受好評且具啟發性的心理學著作,特別針對大眾難以談論卻又關切的禁忌議題:該如何面對有身心障礙的手足、生小孩與否的掙扎、是否該原諒背叛你的人以及如何面對父母過世。

搶先試閱:〈若說朋友、伴侶之間吵政治是複製彼此的原生家庭經驗,那麼親人的政治衝突就是源源本本深植於彼此內心。〉

一個人和父母、手足及其他近親的關係是切不斷的;就算離開故鄉,改名換姓,改變宗教信仰或黨派傾向,也無法徹底擺脫原生家庭,因為我們和原生家庭的關係會一直存於心中,並影響之後人生的所有親密關係。

在所有類型的家庭衝突之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爭執是最難解也最痛苦的,往往歷時最長,傷人最深,並能追溯到最久遠的過去。吵架的內容無關緊要,而是與愛、身分認同、接納認可、自我表達及自主權等議題息息相關,它們會帶來最強烈的挫折與無助感,甚至會造成宛如末日到來的絕望感。有些子女(包含已為人父母的成年人)對於和父母溝通感到絕望,或是在某些淒慘的案例中,父母覺得被自己的孩子拋棄了。這些父母與子女的困獸之鬥,自開天闢地以來便存在,只是現在被困在名為政治的競技場上。他們會為不同的新聞議題或政黨傾向爭吵,但爭吵的模式總是不知不覺一再重複,到後來都感到麻痺,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完全無法分析當下的狀況,更不用說認清自己做了什麼事情導致爭吵不斷延續。若想改變這個惡性循環,必須先意識到有這個情況。

為什麼親人間的爭執會披上政治外衣呢?因為各黨派的主張時常渲染力很強,讓人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以致難以看清爭吵下的潛在主題。媒體的誇張言論猶如火上澆油,合理化了人們的暴怒(並埋藏了怒氣的真實來源)。且現在只需以不同觀點作為藉口,便能掩飾所有不能容忍也不該容忍的攻擊。尤其是最近,政治成了表達許多情緒的方便媒介;關係越親近的人,就借題發揮吵得越兇。

政治立場的衝突會激起強烈的情緒,並讓人有正當的理由爆發出來,藉由激動人心的外在事物,轉移對生病、年老及死亡的恐懼與憤怒。這解釋了為何有些政治爭執會激烈到令人害怕焦慮,有些人向我表示,他們的配偶或是父母之一得介入,防止吵架的雙方打起來。

然而,在一些案例中,我們的一次訪談卻為他們帶來了意料之外的幫助:成年子女開始爭取家人的支持,為好戰的父親或母親尋求心理諮商或醫療協助,還有一個案例,是父親主動尋求醫療協助。結果,家庭戰爭的情況大幅改善。

父親vs.兒子

三十四歲的大衛.馬歇爾是個資訊技術專員,為了努力跨越與父親之間的鴻溝,他常常閱讀倫理及溝通相關的書籍。他們父子皆在數學領域有很好的學歷,但意識形態的差異在他們之間劈開了一道深淵。大衛描述自己是「同性戀、反戰、擁護墮胎權的自由派」,而他父親則「支持小政府主張,崇拜裝模作樣的主戰派塔克.卡森(Tucker Carlson),還半公開地支持種族主義」。雖然他們吵得很激烈、很頻繁,且吵到兩人遍體鱗傷,大衛還是很肯定他父親的非凡才智,也不懷疑他們都很在乎彼此。「多年來,我不得不忍受他瘋狂的群組信件,看他不斷唬爛一些莫須有的事,講什麼卑鄙的左派輕視國家完整性,」他告訴我,「我很震驚,一個那麼聰明的人怎會如此容易受政治宣傳的影響,明明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一個人,卻完全被訴諸恐懼的政治宣傳控制了思想。」

他說「我不得不忍受……」,我有些詫異。在我看來,這番用詞顯示出,他認為必須容忍父親討人厭的長篇大論,讀完後還要給予諸多「曉之以理」的回覆,但他也坦承,自己從十四歲就和父親觀點相左,兩人立場的差異從那時開始就越來越大。「我想不到他這麼蠻橫,」他說,「他說話有時很傷人,也很會辯解,就算錯了也會拗成對的。」即便如此,大衛依然很渴望父親能接受他的想法,於是他就像被困在競技場上,面對一個永遠不會服輸也打不贏的對手。

他記憶裡最嚴重的一次爭執(雖然細節他早就忘了,就如同許多案例),馬歇爾先生氣得「臉都紅了」,父子兩人「互相酸來酸去」,但後來,大衛說:「他主動來找我講話,然後我們就和好了。雖然恨透了彼此嘴裡吐出的那些蠢話,但我們的關係不僅於此。我從沒有覺得被爸爸背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還能保持關係。我們還在嘗試,看看能不能接受彼此的論調。讓相反立場的人表達他們的觀點,才是有道德的作為。我不能無視父親及與他持相同觀點的幾百萬人。」有這種想法很好,但不代表需要酸他,或是要找他吵贏不了的架,還吵得沒完沒了。

無論子女之前的經驗如何,父親若是個很有想法的人,會使他們誤以為他能接受自己不同的觀點。「我曾希望可以說服他,民主黨有資格執政,我以為曉之以理,他明白了就會改觀,」大衛解釋。但他的希望一次次被粉碎:「他激怒我,寄給我那些群組郵件,他就是忍不住要這樣做。我有種感覺,他就是想吵架。」我則有種感覺,這位父親也誤以為自己能讓兒子大徹大悟,認同自己的觀點非常有憑有理。

大衛為了理解與父親的關係,認真地付出了許多心力,但他還沒處理最根本的問題:是什麼迫使他讀那些惱人的信件?「你為什麼不跟他說『別再寄這種信給我了』。」我問他。他給了我一個真心又酸楚的最終答案:「那他就贏了。」我委婉地說,他必須重新看待他們的關係,並改變目標。我說:「你要知道,你一輩子都無法改變他,你永遠不會贏。」「看來,我一直放不下,是覺得有一天搞不好我就做到了。」「你無能為力,而且你也沒必要做到。」我說。

大衛開始領會我的意思,顯示自己沒有像父親一樣思想封閉,也沒有打算像他一樣固執己見:「我現在知道,比起他怎麼想,我怎麼想更重要,這真是一種解脫。」「這樣想會減輕你心中的負擔。」我告訴他。「我懂了。明白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心態才會健康。一直陷在我的執念裡面真的太荒唐,現在一切清楚多了。」 ▶▶ 閱讀更多 珍.賽佛 《在家不要談政治:擁抱不同立場,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

 
致命之白/純淨無瑕的白, 正是最適合遮掩殺意的顏色
文、圖節錄自皇冠
圖/皇冠提供
純淨無瑕的白,正是最適合遮掩殺意的顏色…… J.K.羅琳:這是我寫過的書裡最愛的一本!

內容簡介: 比利絕不是一個受歡迎的委託人。蓬頭垢面,情緒狂暴,說話顛三倒四,精神明顯異常。但這樣的他,卻來到史崔克的私家偵探事務所,請求他調查一樁自己年幼時目睹的殺人事件。  如果是一般的偵探,可能會嗤之以鼻,甚至直接把他轟出去。但長久累積的直覺告訴史崔克,這個年輕人沒有說謊。有人死了,意外的目擊讓他飽受驚嚇。

作者介紹:羅勃•蓋布瑞斯Robert Galbraith ,羅勃.蓋布瑞斯是《哈利波特》系列、《臨時空缺》暢銷作家J.K.羅琳的化身。因為對閱讀犯罪小說的熱愛,她選擇自行創作,希望寫作出真實可信的作品。以羅勃.蓋布瑞斯的筆名發表,本意是希望能以作品本身的優點接受公評,也希望能將蓋布瑞斯打造為備受推崇的犯罪小說品牌。

搶先試閱:〈世人是如此渴求名望,以致那些意外得到或非自願得到名望的人等不到他人的憐憫。〉

逮到沙克威爾開膛手之後的幾個星期,史崔克一直擔心他的偵探職涯中最大的成就很可能成為他的事業的致命傷。外界對他的偵探事務所一知半解的宣傳,現在看來似乎像一個溺水的人最終沉到水底之前的兩次浮沉。他為他的事業作了如此多犧牲,如此努力工作,極大程度是靠他能走過倫敦的大街小巷而不被人認出的本事,但抓到一個連環殺人凶手之後,他已停留在公眾的想像中,並因為他拒絕滿足它而使他成為一個轟動社會的怪人,益智節目的一個額外話題,一個更使入著迷的好奇對象。

對史崔克誘捕開膛手足智多謀的事蹟擠出最後一滴興趣後,報紙又挖出他的家族史。他們稱它為「多采多姿」,但對他而言,那只是一個一輩跟著他的體內的腫瘤,他寧可不去探究:搖滾巨星父親、已故的追星族母親、最終使他失去右腿的軍旅生涯。記者堆著笑臉,帶著支票簿找上和他一起長大的唯一手足,他的同母異父妹妹露西。軍中舊識信口說史崔克知道的都是些粗俗的笑話,並且一副嫉妒和貶抑的樣子。史崔克只和他的父親見過兩次面,而且不用他的姓,但他的父親透過公關發表聲明,暗示一種不存在的友好關係正在悄悄進行中,抓到開膛手的餘波蕩漾,影響了史崔克一整年的生活,他不確定它們過去了沒有。

當然,成為倫敦著名的私家偵探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出過庭後,新的客戶蜂擁而至,他和蘿蘋在體力上已無法負荷所有的工作量。鑑於目前最好暫時保持低調,他有好幾個月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辦公室內,由特約外包人員──他們大部分過去都當過警察和軍人,還有許多來自私人保全公司──承擔大部分工作,史崔克則負責夜晚的跟監任務和文書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接了許多偵探事務所擴充後所能處理的大量案件之後,史崔克終於有能力給蘿蘋拖延已久的加薪,償還最後一筆債務,並且買了一部BMW 3系列的十三年二手車。

露西和他的朋友都以為買車和增加人手意味著史崔克終於可以過著寬裕與安定的生活,事實上,一旦支付倫敦市中心汽車存放的高昂費用及員工薪水後,史崔克已所剩無幾,無法為自己多做打算。他仍然住在辦公室樓上的兩房公寓,用一台單環爐作飯。

行政工作需要自由的約聘人員來做,男性或女性約聘人員的素質不一常使他們感到頭痛,史崔克只找到一個他半永久性留下的人:安迪•赫欽斯,一個比他的新老闆年長十歲的瘦弱的退休警察。史崔克在倫敦警察隊的朋友偵緝督察艾瑞克•華道大力推薦他。赫欽斯是在一次左腿突然幾近癱瘓後提早退休,後來被診斷出多發性硬化症,當赫欽斯提出工作申請時,曾提醒史崔克他可能無法經常配合工作;他解釋說,這是一種無法預測的疾病,但三年來他都不曾復發。他遵從一種特殊的低脂飲食,這種飲食在史崔克聽來簡直是一種懲罰:不吃紅肉、不吃起司、不吃巧克力、不吃油炸食物。安迪做事有條不紊,又是個病人,史崔克可以信任他,不需要多加監督他就能把工作做好。除了蘿蘋之外,他比其他任何雇員更有效率。他至今仍覺得,蘿蘋走進他的生活成為他的臨時雇員,後來又成為他的合作夥伴與表現傑出的同事,這似乎是件難以置信的事。

至於他們是否仍是朋友,這是另一個問題。

蘿蘋和馬修舉行婚禮兩天後,廣泛的新聞報導逼得史崔克不得不離開他的住所。他只要打開電視機就會聽到他的名字被提起,於是史崔克不理會朋友和他妹妹的邀請,躲進紀念碑站附近一間「旅客之家」避難。他在那裡獲得他渴望的孤獨和隱私;他可以愛睡多久就睡多久,不會被打擾;他喝了九罐啤酒,每次將空罐扔到房間另一頭的垃圾桶、一次比一次失準時,他就益發渴望與蘿蘋說話。

他們兩人自從在樓梯上相擁──後來的那幾天,史崔克一直不斷想起那一幕──之後就沒有再聯絡。他確信蘿蘋會經歷一段痛苦時期,躲在馬森市決定尋求離婚或宣告婚姻無效的同時還得安排出售他們的公寓,處理媒體與家庭雙方面的頭痛問題。至於聯絡上她之後要說些什麼,史崔克也沒個譜,他只知道他想聽她的聲音。想到這裡,他醉醺醺地翻找他的旅行背包,發現他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倉促離開公寓,竟然忘了收拾他的手機充電器,而他的手機已經沒電了。他不死心,撥了查號台,並多次要求接線生更清楚地覆述電話號碼後,終於成功地接通蘿蘋父母家的電話。

她的父親接的電話。

「嗨,可以──請羅聘聽電話嗎?」

「蘿蘋?恐怕她正在度蜜月欸。」

有一兩分鐘迷糊時刻,史崔克還沒有十分會意他被告知的話。

「哈囉?」麥克•艾拉寇特說,接著又氣憤地說,「我想這一定又是哪個記者打來的,我的女兒出國了,請你不要再打電話到我家。」

史崔克掛了電話,繼續喝酒,直到昏睡過去。 ▶▶ 閱讀更多 羅勃.蓋布瑞斯(J.K.羅琳) 《致命之白》

 
比特幣富豪/顛覆世界的加密貨幣致富秘辛
圖/高寶出版提供
比特幣富豪:洗錢、豪賭、黑市交易、一夕暴富,顛覆世界的加密貨幣致富秘辛溫克沃斯兄弟:「比特幣若不是毫無價值,就是終有一天會值得天價。」

內容簡介:從以比特幣交易為主的黑市購物網站「絲路」為起點,一路進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大廳

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奧運划船選手――泰勒與卡麥隆.溫克沃斯這對孿生兄弟,結束與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漫長、煎熬的官司大戰落敗後,原本計劃以創投家身分東山再起,卻發現自己成了矽谷瘟神,沒有初創家膽敢接受他們的資金,就怕因此惹惱祖克柏。

後來,他們在無意間得知前所未有的創新概念――加密貨幣,便著迷於這個當時仍無人聞問、有時還給人一種不祥之感的新世界,於是決定放手一搏,投身加密貨幣遊戲,來一場豪賭,超展開出人意料的第二幕故事。套一句溫克沃斯兄弟常掛在嘴上的比喻,加密貨幣要不是下一件大事,就是天大騙局。除了對賭,別無選擇。溫克沃斯兄弟帶領世界踏上一場驚奇狂野之旅,同時也闡述一個迷人的金融未來,更在二○一七年成為全球第一批投資虛擬貨幣致富的億萬富翁,精彩大翻身!

作者介紹:班.梅立克(Ben Mezrich) ,已出版二十多部著作,書籍總銷售量逾四百萬冊,其中包含盤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六十三週的《贏遍賭城》(Bringing Down the House),改編為電影《決勝21點》。而其所撰寫的《Facebook : 性愛與金錢、天才與背叛交織的祕辛》(The Accidental Billionaires)一書,一上市旋即攻佔紐約時報暢銷書第四名,更攻上十數個國家的暢銷書榜。本書更被搬上大螢幕,改編為電影《社群網戰》,榮獲八項艾美獎提名,更贏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個金球獎項。

搶先試閱:〈比特幣二○一三〉

紫色垂簾構畫出聖荷西麥克內瑞國際會議中心(San Jose McEnery Convention enter)的主要舞台,群聚的人潮代表萬事皆比特幣:開發者穿著短褲、連帽T和運動鞋;運動的掛繩與名牌,前一天安置好各自的行動攤位後才剛剛到手。現在一整間偌大的會場滿滿的全是攤位,看起來好似巢室環環相扣的蜂房。比特幣礦工老是盯著手機,查看位於地下室、車庫以及隔熱秘密基地的硬體設備持續不懈地奮戰,為他們解碼那些難以捉摸的區塊獎勵,也就是中本聰幾年前發起的永久競賽;自由主義份子身上的T恤塗著五顏六色的反政府口號;密碼學家蓄著長髮、滿臉于思;還有帶著錄音筆、架好燈光與相機的金融財經媒體,全都對準舞台,準備捕捉關鍵時刻。萬一這個關鍵時刻真的很關鍵,也就是比特幣歷史上所謂的支點時刻,所有置身這間工業機庫風會議中心的人都相信,一個無可避免的時刻已然上路,而且即將降臨。

「一開始他們不把你放在眼裡,」卡麥隆站在舞台中央大聲喊話。懸吊在天花板的聚光燈炫目燦爛、滿場聽眾的眼睛全盯在他身上,刺激他的脈搏暴衝狂跳。

「然後他們嘲笑你。」

「接著他們開始找你碴,」與他並肩站在舞台上的孿生兄弟補上這一句,他的聲音透過超大喇吧傳出去,迴盪在整間會議室。

卡麥隆大聲宣布:「最後你贏了。」當場內近一千名聽眾鼓掌叫好,卡麥隆的神經終於平靜下來。台下不是一批帶有敵意的人群,而是加入同一場運動的同好。雖然其中可能有許多人不知道為何溫克沃斯兄弟會被挑選成為報紙的頭條人物,但是,顯然從卡麥隆走上舞台那一刻起,他們都願意給雙溫一次機會。

他們拾取印度聖雄甘地(Gandhi)的牙慧當作這場主題演說的開場白,或許野心太大,不過這段知名語錄卻永遠可以吸引矽谷人,它們簡直就是矽谷幾乎所有企業的口頭禪,但是卡麥隆和泰勒用在他們這場演說中,實際上要比推特和臉書更早就提出觀。

「汽車,」卡麥隆繼續演說,「曾經被視為不可靠的玩意兒,尤其無法與馬匹相提並論。儘管一時蔚為流行,但不適合廣泛採用,因為行車範圍和實用性受到限制。」

卡麥隆和兄弟為了進一步闡明這一點,再追加幾句名言,包括一九○三年左右密西根儲蓄銀行(Michigan Savings Bank)總裁的一句話:「騎馬才是王道,汽車不過是過眼雲煙。小玩意兒罷了。」汽車最初發明時可能會被眾人嘲笑,這道想法似乎聽起來很荒謬,但正如卡麥隆所指,多數最終真正改變全世界的重大創新在一開始都得到類似回應。

許多人都說亞馬遜可能會一敗塗地,因為懷疑論者認為,消費者不會主動在線上刷

卡,或是在缺乏「關鍵的個人元素」前提下還願意購物。卡麥隆解釋,網際網路本身,以及它對全世界的潛在影響從以前就一直飽受懷疑。一九九八年,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暨《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曾說過一句讓自己顏面盡失的評論:「到了二○○五年左右,一切都會變得再清楚不過,網際網路對經濟的影響力不會比傳真機更強大。」

現在,比特幣經濟躍上新聞頭條新聞,而且還成為全球辭典的一部分,人們再也無法漠視它的存在,反之,嘲笑派正卯足全力,雙方爭霸一觸即發。比特幣若非被譏諷為笑話就是被痛罵「極盡危險」。抱持懷疑態度的人士將它與眾所周知的泡沫相提並論,無論是一六○○年代的荷蘭鬱金香、一九九○年代後期的達康泡沫,或是二○○八年的房產市場崩盤,但卡麥隆和他的兄弟不相信所有這些比喻都適用比特幣經濟。比特幣經濟並不是偽裝成某種具有增值作用的易腐花朵,也不是股價表現和經濟產出離譜脫鉤的企業,更非高度槓桿的第二故鄉。比特幣經濟是一套網絡,如果有什麼事他們真的明白,那就是網絡力量無遠弗屆。越多人埋單,它的價值就會越高。這就是梅卡菲定律(Metcalfe's Law,意指建置網路的費用和規模成正比,但價值和使用規模呈指數成長),明瞭易懂。網絡成長速度一點都不緩慢、穩定,而是病毒式瘋狂傳播。

「這不是一顆泡沫,而是一場大搶購。」

一旦血淋淋的戰爭開打,而且恐怕會異常激烈,比特幣經濟將如何獲勝?

卡麥隆堅信,最可能反抗比特幣的代表將是那些因為它廣獲採用損失最慘重的族群,這樣便意味著,傳統金融世界裡所有的中間商、尋租者和收費員,包括銀行、轉匯機構、匯款組織、信用卡商和政府都算在內。

卡麥隆和泰勒也知道政府即將介入管制,但他們不像屋子裡多數人認定多做無益,反而相信擁抱、協助塑造這種可能的最終結果非常重要。因為過去一年來,他們從買進、推銷比特幣,加上投資崛起新星之一的經驗已經意識到一件事:比特幣社群面臨的最大危險其實是自己。

Mt. Gox 屢屢失足,引發市場劇烈動盪;所有和絲路沾上邊的事物都跟著渲染暗黑色彩;激進的哲學家在比特幣的起步階段很重要,現在卻與比特幣主流化的運動大相徑庭。所有這些發展都是比特幣社群自己走出來的道路,不是因為某些外部威脅或挑戰,但後兩者很快就會來到。

監管時代將會來臨,而且應該要來臨。在此之前,卡麥隆警告台下聽眾,比特幣社群得「扣緊安全帶,把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

「也許,此時此刻,比特幣最具諷刺意味的一點就是,這個基於數學計算的貨幣正被人類把持。我們可以完全改變這一點。」

比特幣必須學會如何停止與自己打仗。 ▶▶ 閱讀更多 班.梅立克《比特幣富豪:洗錢、豪賭、黑市交易、一夕暴富,顛覆世界的加密貨幣致富秘辛》

 
閱讀筆記
Mini me/關於尺寸的問題
《Mini me》書影。(圖/時報提供)
推薦書:陳柏煜《Mini me》(時報出版)

「可是溫柔之事/特別小/總在流淚之前就飛走」(〈溫柔縮小之事〉)

一枝原子筆,可以是一艘火箭;一把棕刷,化身為待收割的金黃稻田;書本,可以是摩天大樓或跳水台。這些都是關乎尺寸問題。

幾年前我開始在IG上追蹤日本微型藝術家的作品,便無法自拔的著迷。看來平凡無奇的生活物件,進入微縮世界後,卻轉化為另一種平凡物事。這當中從平凡到平凡的轉換,關鍵在於尺寸。

必須特別注意的是將身體縮小,而不是把東西放大。雖然大與小只是相對問題,但世界已過度擁擠,而我們本身也已夠渺小/巨大。因此,將身體縮到微小是一種取巧,放眼望去的風景更遼闊,也會有更多意外的細節。讀詩人陳柏煜的首部詩集《mini me》時,內心忍不住驚呼,發現了一個藏身在巨人世界的縮小術超能力者。

不知道是否是偏見,縮小後,似乎變得動作更敏捷,更聰明了些。我在陳柏煜的詩中,一再確認了這個偏見,並且還在其中見到他對世界的善意惡作劇。因為夠小,所以他可以輕鬆穿梭在任何地方,以「微觀的我」看似無害地將物件轉換成另一種意象,將所蒐集的珍愛事物標本化,納入文字的收藏。跟著他的詩,我們經歷了一場場城市探險、搜索,但有時從中猛然醒轉,又會發現這不過發生在一個房間,甚至是一張書桌上的一瞬間而已。再一次,因為尺寸的怪異,讓人產生錯覺,甚至開始懷疑,我的尺寸是對的嗎?

像是一個捨不得離開即將關門的遊樂園的男孩,陳柏煜用最飽滿的顏色將他蒐集到的物件擺放,其中有許多異質地的拼貼,展現出從正常時間中滑落的童年,同時也是過於早熟的童年。在這其中,我們不難瞥見自身的投影,一種新的戀愛品種(抑或是最古老的品種):獨唱式的愛情。「就在此刻,我看到/你在前方不斷地脫掉/我在背後/愛你愛過的人/拿走你的衣服/分類,清洗」(〈模特兒〉)從點燃火花的那一刻起,便預見了熄滅,於是不斷地排練告別的手勢、轉身的角度,直到真正的告別來臨,之後便心滿意足且孤獨地擁抱著沒有情人的愛情。

然而,在通訊發達的年代,所有的記憶與情感都能壓縮成電子檔(比微小更微小),收進口袋裡,就連真正的離別都成為奢侈:包括與自己的離別。幸好,詩人總不會遺忘,並且加以紀念,「過了十二歲/每個人都是一隻斑馬/當喜悅與悲傷的記憶/逐條註記下來/排列出獨一無二的斑紋」(〈斑馬〉)

比縮小更困難的,是決定要回到原本的尺寸,忍受笨重的身體,盡量看起來不要太蠢。有時為了讓自己心安,就必須偷偷藏匿一個「mini me」隨身攜帶。

幸好夠小,不會被發現。 ▶▶ 閱讀更多 陳柏煜《陳柏煜詩集 mini me》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電影迷永遠的美好回憶
將來,可能很難再出現《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這麼偉大的電影史詩了。能夠跟著星戰一起走過這段路,是身為電影迷永遠的美好回憶。

當地人才知道的絕景國道「酷道」
從福島市的飯(土反)溫泉鄉前往山形縣的途中,會經過國道399號線。您會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個天然的楓葉隧道,展現在眼前的美景,彷彿就只屬於您一人的風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